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吉林省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振兴吉林老工业基地,除加快企业改革,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外,物流产业的建设和发展也要与之相适应。根据吉林省的实际情况,加快吉林省物流产业建设步伐的对策应是:提高认识,明确指导思想:科学规划,确定吉林省物流宏观发展目标;结合区域物流基础,规划物流发展的微观具体目标;最后,要加强物流产业建设的领导工作,制定具体措施,促使物流产业向着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规模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伴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步伐的加快,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的日益完善和世界流通领域的自由化,物流服务业的加快发展将成为我国流通领域的一个主流趋势。这就要求我国物流的发展中要时刻紧跟世界物流技术发展的最新动态,利用先进技术改造我国仓储、运输、包装等物流环节,以提高我国物流效率,增强我国物流企业在国际物流市场上的竞争力,加快我国物流现代化的步伐。物流产业在我国流通领域将发挥着越来越突出的作用。同时也将成为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在我国发展物流产业的潜力很大,有巨大的发展空间,并在商品流通中日益突出地被提到了一个战略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现代物流业已成为21世纪与高科技、现代金融并驾齐驱的新兴产业。当前,随着产业转移不断加快和区域合作深度推进,对成都物流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要求。本文介绍了现代物流业的发展趋势和各国物流业发展的经验以及成都物流发展现状,客观分析了成都建设西部现代物流枢纽的潜力,提出了成都进一步加快建设西部现代物流枢纽的对策和建议,以期改善物流环境,使成都在新一轮竞争中争取主动和抢占先机。  相似文献   

4.
中原城市群物流发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物流发展战略对于区域内城市经济和整体综合实力的提升,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经济互动、优势互补,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中原城市群独特的区位优势为发展现代物流业提供了有利条件,但是,中原城市群物流还存在资源浪费严重、经营模式落后、缺乏统一规划、辐射力弱等问题。加快物流信息化建设、发展特色领域物流、建立区域合作组织、鼓励大型物流企业扩张是中原城市群物流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现代物流是一门新兴产业,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三利润源泉”,是国民经济高效运作的一个重要支撑点。黑龙江省具有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广阔市场空间。但对现代物流的市场需求不足,物流基础设施和装备水平相对落后。目前尚无一家真正的现代物流企业。黑龙江省要加快现代化进程,现代物流业必须急起直追。重视现代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工作,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制定和完善物流产业发展规划,培育物流产业。扶植物流执行主体,加快物流硬件建设是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6.
河南省物流产业发展问题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河南省虽然具备了发展物流产业的基础条件,但是作为一个经济技术相对落后的中部省份,与发达省份相比较还有较大的差距.我省应发挥政府的宏观指导作用,有效促进统一物流市场的形成,保障物流产业的健康发展;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培育大型物流企业;加大第三方物流信息化建设力度;大力发展物流教育和人才培训,为物流产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持;适时制定相关产业发展规划及法规政策,营造制度环境.  相似文献   

7.
科学技术的进步,信息产业和互连网的空前发展,促进了世界经济全球化。中国已成为WTO的成员国,中国对外开放和发展经济都需要现代物流业发展。发展现代物流的必须途径是必须深入进行物流体制改革;制定发展我国现代物流产业的总目标;积极促进我国第三方物流的发展;积极促进供应链的形成,并加强对供应链的管理;加大对物流研究与创新力度,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提高我国的物流科学技术水平;充分发挥物流协会的中介作用。  相似文献   

8.
加快发展东北地区的现代物流产业,对振兴老工业基地,调整东北地区的产业和经济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针对目前东北地区物流发展中的诸如观念陈旧、体制分割、缺乏规划和人才匮乏等问题的存在,通过区域经济发展和区域物流关系的分析,从而对加快东北地区物流业发展提出良策。  相似文献   

9.
“十五”期间,武汉物流产业发展迅速。但还存在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由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型不够彻底、物流企业发展不平衡、物流园区布局方案最优化程度较低、物流资源闲置问题突出、物流企业竞争力不强等问题。本文从社会角度和政府层面提出了在物流园区建设规划基础上,突出重点建设武汉一级核心物流园、发展武汉现代物流龙头企业、推出现代物流发展“平台”政策,加快物流产业升级,实现物流服务社会化、综合运用政策杠杆,促进武汉商贸现代物流超常发展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环渤海交通运输业的高速发展加快物流产业的崛起,而环渤海港口经济的发展需要物流产业的支撑,现代物流产业在环渤海经济中占有很大的比重,现代物流产业对环渤海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战略意义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1.
物流(配送)中心与供需方业务往来的程序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加快,现代物流将成为新世纪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为了加速我国传统商业和储运业向市场化和现代化方向转变,实现物流在我国范围的合理流通和物流(配送)中心的合理布局,形成一个高效、畅通、网络化的商品物流体系,物流(配送)中心以其功能占据中枢地位,如何更好的运营物流(配送)中心,对供需双方的业务都产生深远、影响,并从物流(配送)中心与供需方业务往来的程序管理角度,分析物流(配送)中心对现代商业发展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在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下,物流企业也经受较大的冲击,河南省大型物流企业应该灵活应对当前的困境。物流企业应发展新型的服务、加快物流企业信息化的建设、建立信用体系。另外,要使河南物流企业的发展空间更大,必须增强现代物流企业的市场意识、开放意识、人才意识。  相似文献   

13.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发展现代物流产业,提高物流绩效已经成为一个重要的经济发展政策目标。要提高中国物流绩效指数,必须以物流产业发展规律为出发点,整合物流资源,形成物流资源高效配置的政策指导机制;合理布局物流实体网络,形成高效的物流资源供给的支持机制;创造有利的营商环境,形成高效的企业竞争机制;进行制度创新,构筑各层面组织机构的政策推进机制。  相似文献   

14.
加快发展铜陵现代物流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和打造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必经之路。文章从总体情况、物流需求和供给等方面分析了铜陵物流发展现状,在比较皖江四市(马芜铜宜)城市物流竞争力的基础上,提出了加快发展铜陵现代物流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发展现代物流产业对于无锡市综合实力的提升意义重大,物流人才是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加快无锡地区物流人才的培养成为发展无锡现代物流业的首要任务。本文首先对无锡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的现状进行了概述,接着从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城市物流发展趋势和城市物流人才需求两个方面,分析了无锡市高职院校物流管理专业建设与城市物流之间的契合度,对无锡市高职院校物流专业建设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中国物流产业的现状出发,以物流产业的产生背景为出发点,阐述物流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指出中国物流圣业服务水平低、物流的总成本偏高、以及物流标准化建设滞后等因素是制约中国物流产业发展的主要原因。最后提出促进中国物流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7.
现代会展业发展的宏观环境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不少省市已将会展业列为经济支柱产业或新的经济增长点。为加快会展产业发展,使其尽快成为带动现代服务业发展的先导行业,宏观环境建设是基础条件,城市在会展自然环境建设、经济环境建设和政策配套等方面的健全和完善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8.
物流产业是高能耗产业,降低物流产业碳排放是实现国民经济低碳发展的关键环节。当前我国发展低碳物流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如低碳观念淡薄、物流技术落后、政策法规不够完善等。在低碳经济盛行的今天,加快物流产业升级换代,走低碳物流之路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9.
港口物流园区的现代构建,需要采取以下举措:统一做好港口物流园区的规划并口建设工作;建立港口物流业发展战略;加强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港口综合物流管理系统;加大港口物流的科技投入,加快港口物流信息化建设;加快港口物流标准化进程,使之与国际接轨;强化港口物流的服务理念;改变港口物流园区投资模式;优化港城体系的空间,加快港城一体化建设;加快港口物流专门人才的培养;等等。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物流供应链产业也急需优化升级,尤其是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全球经济产生了严重影响,对产业链供应链造成了巨大冲击。在抗击新冠疫情和经济发展过程中,物流供应链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急需提升现代化水平。本文将从物流供应链产业相关制度的完善和发展、物流供应链体系的完善与构建、物流供应链资源整合、物流供应链柔性能力提升、物流供应链智慧化五个维度展开分析,探讨如何有效加快物流供应链产业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