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外企业》2003,(2):21-30
农村劳动力由农业向非农产业、由农村向城市、由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流动,是一个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世界各国的实践证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扬州市大量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和劳务输出,对于该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促进了扬州市经济的快速发展,加快了农业的现代化步伐,增加了农民收入,提高了农民素质,为城市经济注入活力,推动城市化、城镇化进程。  相似文献   

2.
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概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产生的现实分析 农村剩余劳动力出现是受土地、资本、环境和其它资源限制,使社会劳动边际产品少于维持劳动力及其家庭正常生存所需而多余的劳动力.目前,农村家庭经济单位是我国的剩余劳动力的主要来源,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成为现今社会一个重大课题.客观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大幅度增长使得人地矛盾愈演愈烈,迫使人们不得不从事其他产业以寻找生存空间;同时,经济的发展让农业人口看到从事其他非农产业可以获得更高的收益.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现实原因主要概括为以下三点:  相似文献   

3.
一、加快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的战略意义 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战略目标。实现这一目标要求在2020年前完成两个重要的转换:一是基本完成工业化任务,实现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的转换;二是提高城市人口比重,实现由农村社会向城市社会的转换。这"两大转换"即是建立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标志,也是一项不可推卸的历史使命。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是一个庞大的系统工程,而工程的关键环节就是要创造条件推动农村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4.
刘易斯模型和托达罗模型为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转移提供了两种截然相反的政策选择,究其原因:其一,刘易斯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初期阶段的理论,而托达罗模型是适合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特定阶段的理论;其二,刘易斯模型是从宏观经济结构转换视角,分析发展中国家农业部门劳动力向城市现代部门转移的过程,称为“过程论”,而托达罗模型是从微观个体决策视角,分析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的决策行为,称为“决策论”;其三,刘易斯模型侧重点是解决二元经济结构问题,而托达罗模型侧重点是解决城市失业问题。两大理论模型的共同缺陷是在解释农村劳动力转移中没有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特殊的国情和制度因素,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复杂性和阶段性。因此,基于中国农村劳动力流动的阶段性,从决策主体的时间、土地产权和户籍制度等变量因素对托达罗模型进行改进,并提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是传统礼会向现代礼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农村人口阳城市转移集中。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使城市扶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三农难题破解的有效措施城市化发展财土地资源具有依赖性,城市不断扩张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有限性的自然属性刚性约求荇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6.
针对我国当前经济发展中工业结构高级化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争夺资金的矛盾,国家计委计划经济研究所的王健同志提出了以发展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为手段,把农村劳动力转移纳入国际大循环,分阶段解决我国工业结构优化的战略构想。这一战略构想受到国内理论界的广泛注意。工业化是城市化的基本动力,城市化是工业化的必然结果。国际大循环战略作为我国向成熟的工业化社会迈进的战略构想,可能对我国的城市化过程发生什么影响?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市在国际大循环战略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这一战略构想可能引起我们对中国的城市化道路哪些新的思索?针  相似文献   

7.
城市化是人类生产和生活活动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由农村向城市不断转移以及城市空间不断扩大的过程,是“城市和乡村之间:人口分布方式的变化”。伴随城市化进程,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征收农村集体土地成为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8.
4 采取积极的城市化策略 ,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城市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事实证明 ,我们不可能寻找到一条遏制城市化的工业化道路。社会经济发展 ,就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必然会有大量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 ,转向非农产业 ;而工业化本身要求的集约效应 ,又要求非农人口在地域上相对聚集。因而 ,随着经济的发展 ,城市化是不可避免的。那么 ,我们怎样来认识和应对城市化呢 ?4 1 城市是经济发展的产物 ,城市化又是经济发展的动力城市化是当今世界发展的全球性趋势。1 997年联合国第二次人居大会通…  相似文献   

9.
在一个长期落后的农业大国,在其向现代化迈进的过程中,不可能像中小国家那样通过短短二三十年就将滞留在农村的大量劳动力转移到城市,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尤其是在竞争激烈的知识密集型工业的今天,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更加显得困难.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总量大约为5亿人,其中从事农业生产的劳动力为3.3亿人.而根据现有资源情况,农业内部仅能容纳1.4亿人,农村潜在的剩余劳动力达1.9亿人,加上农村每年新净增劳动力,到2020年总共有2亿多劳动力要从农业中转移出去,任务之艰巨,让我们不能不认真思考.是什么因素在在制约着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  相似文献   

10.
城市土地需求的四大决定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需求是人类为了生存和发展利用土地进行各种生产和消费活动的需求。城市土地需求包括工业、仓储、市政公用设施、道路广场、住宅、绿化等各项建设用地的需求,即具体表现为各种土地用途的需求。城市土地需求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增长和人口的积聚引起土地需求总量的扩大;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以及产业结构变化导致土地需求结构的变化。城市用地需求将随着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增加,也会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发生需求结构的变化。应该注意的是,城市土地利用、规划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城市土地的需求,“土地的各种用途,取决于价格及各种用途所带…  相似文献   

11.
农村富余劳动力从传统农业向非农产业的转移,是建设现代农业、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实现经济增长的必然要求。本文利用1980~2010年安徽省的相关数据对安徽省的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农村劳动力转移不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虽然在短期内,经济增长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不存在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从在长期来看,工业、建筑业以及第三产业的经济增长却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格兰杰原因,因此,加快二、三产业的发展,是实现安徽省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耕地利用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城市化进程中城郊耕地利用问题探讨孟繁华近郊城乡结合部的农村,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最活跃的地区。结合部地区的耕地,多数是地平、水丰、质优的高产菜地与粮田。城市化的进程不仅是农村人口向市镇人口的转变过程,同时也是农村土地向城市土地转移、耕地用途转变的过...  相似文献   

13.
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产业结构的调整造成大量的剩余农村劳动力,而城镇用工环境的变化又使这些剩余劳动力转移困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大量存在,绝不亚于城市企业职工下岗对社会稳定、经济发展造成的压力。一、目前制约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一是农业自身吸纳劳动力数量在相对减少。随着农业机械化、半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农业服务社会化不断延  相似文献   

14.
城市化是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发展的自然过程。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集中,城市规模扩张和城市现代化水平提高,是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性变革,使城市获得巨大发展空间,也是三农难题破解的有效措施。城市化发展对土地资源具有依赖性,城市不断扩张消耗大量的土地资源,而土地资源有限性的自然属性刚性约束着城市化进程。淮安地区处于苏北腹地中心,为长江三角都市圈的组成部分,是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综合交通枢纽,发展战略定位为长江三角洲北部地区区域性商贸、物流  相似文献   

15.
无论从国外的历史经验还是从中国的实践来看,快速城市化阶段往往伴随着种种复杂的城市经济与社会问题.能否解决好这些问题,决定着城市发展的前景是迈入现代化的殿堂还是陷入"拉美化"的陷阱.因此,认为必须审视并调整当前的城市化战略,由数量扩张型转向质量提升型,由城市自我发展型转向区域城市协作型,由二元结构型转向一元结构型,由资源浪费型转向可持续发展型,由传统管理型转向现代管理型.  相似文献   

16.
一、农业生产经营小规模与大市场的问题 (一)深化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调整区域结构,优化资源配置,发挥比较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大幅度提高农产品附加值;调整产品结构,全面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安全水平,加快实现农产品的优质化和专业化;调整就业结构,加快转移农村劳动力,推动从事种植业的劳动力向农业的服务业和非农产业分流.  相似文献   

17.
“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已上升到基本国策的高度,国家土地管理机构级别已上升到国务院直接领导的一个部,可见,党和国家对土地的高度重视,我国的土地管理事业已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保护和节约了大量耕地。但是由于体制的不完善以及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城乡差异的逐渐缩小,土地问题也显得日益突出,人地矛盾进一步加剧。表现在:1.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加速了农地的非农化转变。2.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使农业生产用地锐减。3.农村经济的增长,农民兴起“建房热潮”,将吞噬大量耕地与优质农田。4.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使“抛荒弃潮”的现象进一步蔓延趋势,等等。这一系列问题都涉及到农村的方方面面,就产业农业、农民、农村“三农”问题的根本性原因而言还是土地问题。所以,笔认为,当前土地地管理的重点是把握农村土地问题,难点是解决形成农村土地问题的本质层原因。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同样遵循着这样一个规律,即工业部门、第三产业部门将不断扩张,而农业部门相对萎缩,因此农村劳动力向工业和第三产业集中的城市转移将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全过程。近几年来随着重庆经济的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市区...  相似文献   

19.
计红 《数据》1996,(11)
科技兴农中应引起重视的一个百分比计红农业要增长,其增长方式要由传统农业转向高产、优质。低耗、高效的现代农业,科技兴农是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而科技兴农的关键又在于人才。作为衡量农村社会经济综合实力状况的一项重要指标──农业科技服务人员占农业劳动力的比重...  相似文献   

20.
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已经成为当前增加农民收入、发展农村经济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一件大事,是各地破解"三农"问题的核心,也是推进城市化、工业化和农业产业化,加快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村群众稳固脱贫的一条必由之路。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现状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一个以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