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李绍 《中国外资》2009,(22):59-59
华尔街有句名言:“如果要增加未来的现金流,就把它做成证券;如果想经营风险,就把它也做成证券”?华尔街的那些专门从事高风险的投资银行则给这些证券精美包装,再加上评级公司们的极高评级,迷惑了全世界的投资机构。文章介绍了次级贷款主要衍生产品的种类和特点,并揭示其风险传导关系,让后人警惕其风险。  相似文献   

2.
简议资产证券化的信用增强和信用评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用增强就是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和金融工具,提高证券化资产的交易质量和安全性,降低投资风险.信用评级就是对发行人按时支付资产化证券的本息回报风险进行评价,并公布评级结果.实行有效的信用增强和严格的信用评级直接影响到资产证券化的成败.  相似文献   

3.
美国酒店业大王希尔顿曾举过这样一个例子:一块普通的钢板只值5美元,如果把它制成马蹄掌,就值10美元50美分;如果做成钢针,就值3350美元80美分。但如果把这块钢板做成手表的指针,你猜它的价值是多少呢?整整25万美元!  相似文献   

4.
难道就没人帮我们摆脱这些混乱的评级体系吗?几年前,评级机构错误判断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评级,间接酿成了一场金融危机。如今,信用评级机构仍深深影响着金融体系的运作。监管部门应该加把劲,把评级机构从规则手册中删除。  相似文献   

5.
王尚 《国际融资》2002,(8):65-65
近日,步美林证券的后尘,又有6家华尔街最大的最知名的证券公司收到了美国纽约州司法部的传票.此前一直有投资者反映,华尔街分析师发布虚假证券分析,误导投资者.因此,美国政府扩大了对华尔街证券交易黑幕的调查.  相似文献   

6.
资产证券化是一种复杂的结构性融资方式,在整个交易过程中,信用评级沟通了证券发行人和投资者之间关于风险的问题,对资产证券化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对资产证券化信用评级的评级过程、评级方法、模型风险以及在评级中出现的评级选购现象进行了综述性的介绍,并指出了其今后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重点。  相似文献   

7.
泡沫破灭后的证券研究:华尔街的实践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经济泡沫破灭及其触发的"华尔街丑闻"使美国的监管当局对证券研究加强监管,而行情低迷所导致的经费紧缩以及XBRL的推进也对华尔街的证券研究产生重大影响,迫使后者进行业务流程和经营模式的整改和创新.华尔街证券研究在泡沫破灭后的实践和探索为我国熊市行情下的券商证券研究的监管、发展和创新提供了有益的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8.
以Z证券公司2014年5月至7月间发布的208份投资评级报告为研究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财务业绩、投资评级与股票收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证券分析师更倾向于给予上市公司积极的投资评级,且随着证券分析师对上市公司投资评级积极程度的增强,目标价在其未来约定的期间内越发难以实现;若投资者严格遵循证券分析师的投资评级进行投资,总体上可以获得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水平的超额收益;相对于单纯考虑财务业绩或事件的投资评级,综合财务业绩与事件共同影响的投资评级会带来更高的收益.  相似文献   

9.
陈航  薛成容 《银行家》2006,(9):85-87
相对于国内其他金融工具而言,广义上涵盖了混合资本债券范畴的混合型证券还是一种较新的创新金融产品,业界对其属性的准确认识需要经历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而了解国际权威评级机构对该类产品进行信用评级时做出的评价,有助于我们更为准确地认识它,更好地利用它。为此,作者围绕三大国际信用评级机构——穆迪、标准普尔及惠誉公司关于混合型证券的评价以及混合型证券新近发行案例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10.
证券投资的盈利性吸引了众多的证券投资者,证券投资的风险性又使许多投资者望而却步。科学地进行证券投资的组合则是解决这一矛盾的有效方法。证券投资组合指的是证券投资者同时持有多种证券。而不是把全部资金投资于一种证券。它充分体现了“不把鸡蛋放在一个蓝子中”的思想。 大多数的证券投资者都具有“风险烦感”心理。一般说来,证券有两种性质完全不同的风险:一种是可分散风险,一种是不可分散风险。可分散风险又叫非系统风险或公司特有风险,指的是某些因素(如个别公司的经营状况恶化或者在市  相似文献   

11.
美国次贷风暴中评级机构的问题和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金融》2007,(19):56-57
2007年7月份以来,美国次贷风暴席卷全球,评级机构也因在次贷相关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中的"次级"表现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次贷问题在2006年下半年就已经有所显现,尽管当时三大评级公司也发出了一些警示,但直到2007年7月,三大评级公司才开始调低部分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穆迪调低了399只约52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标准普尔调低了612只约120亿美元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惠誉调低了200只约23亿美元的次贷支持债券评级。随后,三大评级机构均表示将调整次贷支持证券的评级方法。次贷风暴中出问题的评级是次贷支持的结构性融资产品评级。  相似文献   

12.
证券导刊●周刊27机构关注榜分析师评级及盈利预测投资评级上调的股票一周一致评级概览28证券导刊●周刊机构关注榜分析师评级及盈利预测说明1)上表中的评级数据由今日投资财经资讯有限公司(www.investoday.com.cn)对国内70多家券商研究所1800余名分析师的相关投资评级数据进行  相似文献   

13.
我国基金评级业起步较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市场公信力和盈利难以两全的突出矛盾和困境.探索建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对于推进证券投资基金评级体系的建立,以及促进我国证券投资基金业的快速发展具有十分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分析了我国基金评级业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息,提出了建立第三方基金评级机构的建议和构想,同时对第三方基金评级的盈利摸式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4.
"如果有一个稳定的现金流,就将它证券化",这是流传于美国华尔街的一句名言.作为一项金融技术,资产证券化在发达国家的使用非常普遍,目前美国一半以上的住房抵押贷款、3/4以上的汽车贷款是靠发行资产支持证券提供的.在我国,由于银行有"短存长贷"的矛盾,资产管理公司也有回收不良资产的压力,资产证券化因此得到了积极响应.本文介绍了资产证券化在我国发展的进程及意义,并对其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5.
证券分析师:角色、责任及独立性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2001年,伴随着美国股市牛市的终结,以及大部分证券分析师对行情和股票的错误判断,上至美国证监会,下到媒体和投资者,出现了对华尔街证券分析师信用的争论。争论的核心是:投资者能否相信华尔街证券分析师的证券研究?证券分析师能否……  相似文献   

16.
强化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监管的路径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证券信用评级机构被誉为证券市场的守门人。然而在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中,著名如标普、穆迪等信用评级机构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批评。其原因就在于信用评级机构违背职业道德,不负责任的为高风险的金融产品做了高安全度的评价。在金融危机的阴云渐渐散去之际,我们应当思考强化对证券信用评级机构的监管途径,使之在法律的框架内规范的为金融业服务。  相似文献   

17.
不少华尔街的投资银行家正在怀念几年前逝去的美好时光,如果参考时下的行情,这些回忆更是美好得让人心碎。没有人知道阴霾何时才能散去,至少目前它日渐浓厚,从华尔街弥漫全美,进而笼罩全球。贝尔斯登仿佛已经成为遥远的昨天,随着雷曼兄弟的破产和美林证券被接管,人们惊奇地发现,华尔街浓雾弥漫的大幕下,真正的剧情才刚刚上演,无论我们还有多少担忧,更悲情的场面似乎还有可能出现。  相似文献   

18.
王丹 《金融博览》2002,(2):54-55
一直以来,美国安然公司(Enron Corp)身上都笼罩着一层层的金色光环:作为世界最大的能源交易商,安然在2000年的总收入高达1010亿美元,名列<财富>杂志"美国500强"的第七名;掌控着美国20%的电能和天然气交易,是华尔街竞相追捧的宠儿;安然股票是所有的证券评级机构都强力推荐的绩优股,股价高达70多美元并且仍然呈上升之势.  相似文献   

19.
对新兴市场国家而言,实施新巴塞尔资本协议将面临两大难题:一是允许采用专业评级机构信用评级的标准法几乎无法把资本要求和风险有效地结合;二是许多国家缺乏实施内部评级法的专门技术。对此,作者提出了集中评级法。对在风险不同的多个国家经营的国际性银行而言,如果使用内部评级法,其资本要求可能比使用旧巴塞尔协议或新协议标准法更高。针对跨境监管,作者提出了成立监管当局联合会、进行联合检查和披露要求等三项建议。  相似文献   

20.
罗川 《银行家》2003,(11):74-75
<银付家>:最近酝酿已久的<证券公司债券管理暂行办法>终于出台,资信评级行业用"迎来了春天"来形容它对资信评级行业的重大意义,你是如何看待这个办法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