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际金融恐怖平衡是美国和亚洲国家之间巨额资金流动的平衡,这种平衡掩盖经济内部失衡,具有不可持续性、财富分配不公平性和平衡被打破的后果严重性的特点。其形成原因包括发展中国家积累高额的国际储备应对汇率波动的冲击;国际金融体系对金融的监管滞后于经济金融全球化;国际金融合作机制滞后于贸易合作机制。基于此,应从改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深化国际货币金融合作和加快亚洲区域金融合作等方面实现世界经济的平稳调整。  相似文献   

2.
【美国《华尔街日报》3月23日】中国央行副行长胡晓炼23日重申,中国对所持美国国债的安全性表示担忧;同时又表示,中国将继续投资美国国债。在美联储大举购进长期国债和机构债券,实质上开动印刷机增加美元供应,从而使中国所持美国国债面临缩水风险的时候,  相似文献   

3.
巴曙松 《西部论丛》2009,(12):48-50
引言:新的平衡格局是否正在形成从“大萧条”以来的80年金融史看今天的全球性金融危机,这次“大危机”也是原有的全球经济和金融平衡被打破的产物。因此,危机本身具有两面性,它既意味着旧的平衡格局难以为继,也预示着新的平衡格局会不断形成,而目前全球经济复苏进程的反复与动荡则说明了市场正在试图寻找新的平衡点。对于美围等西方发达国家而言,  相似文献   

4.
经济再平衡     
《天津经济》2014,(6):86-86
一、概念简介经济再平衡问题“是二十国集团匹兹堡金融峰会的议题之一,必须寻求更加平衡的全球经济。”是关国总统奥巴马提出的。主要是针对中国、德国等出口型经济体。他认为,危机发生前中德等国对美国保持巨大贸易顺差,如今美国应当增加出口以改变这一局面。次贷危机爆发后.西方有一种理论认为,全球经济失衡是引发危机的原因之一。主要表现为出口型经济体对美国保持大量贸易顺差,这部分顺差再回流到美国金融市场,从而助推了金融泡沫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区域金融政策的平衡运作机制研究●郭辉(中国农业银行信托投资公司北京,100036)对中国这样的大国来说,区域经济发展问题一直是经济发展战略中的重要问题。经过10多年的经济改革,沿海地区已经高速发展起来了,但西部地区仍相当落后。中国经济发展是应该平衡发...  相似文献   

6.
全球贸易在2009年经历了22%的降幅以后,经济逐渐呈现回升态势,但是由于失业率上升,政治压力和社会问题接踵而至,越来越多国家以"经济安全"和保护本国虚弱产业为由加强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贸易保护主义日渐盛行。在未来相当一段时期内,随着中国商品结构的升级和对外贸易的进一步扩大,国际对华贸易保护主义案例在数量上将保持上升趋势,涉及的领域将继续扩大,对华贸易保护主义的形式将趋于多样化。对此,我们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及早未雨绸缪。  相似文献   

7.
8.
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经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逐渐影响到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发展,以及宏观经济目标的实现。本文首先对中国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的关系展开理论分析并提出理论假说,然后运用1978—2009年的统计数据,基于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检验方法实证分析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证研究发现:城乡金融不平衡发展与城乡收入差距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金融发展的规模不平衡和效率不平衡都在一定程度上拉大了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9.
目前美国正在推行新的经济战略,目的是实现“石油美元”向“碳美元”转变。未来几年,预计美国居民储蓄率至少上涨5个百分点,意味着美国消费率将下降同等幅度。考虑到美国经济规模约为中国3倍,因此中国消费率应有更快的增长才能实现中美经济平衡。  相似文献   

10.
从金融全球化的不平衡发展看次贷危机根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利用131个国家和地区在1970~2006年的金融数据,对美国、其它发达国家、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参与金融全球化的进程中资产和负债的总量增长、结构演变和分配格局进行了量化分析,揭示了当前世界金融体系不平衡发展的动态路径和数量特征,并由此探讨次贷危机的宏观层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11.
全球再平衡新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美国和新兴市场三大板块的再平衡呈现出明显分化特征,其新特点可概括为:欧洲正在殴,美国将更美,金砖要贴金。美国实体经济未受重创,金融和居民的资产负债表修复较快,以及其低资金成本、低能源价格、向低走的劳动力成本、技术和市场等优势,使得美国经济具备了再出发的基本条件,尽管短期风险尤存。欧元区去杠杆化刚刚开始,加之欧元区在制度设计上未能形成主权和货币之间的统一,将使其金融机构和实体经济经历漫长而痛苦的去杠杆化和政治磨合过程。这个过程可能要十年以上,欧元区正在变成下一个日本。同时,欧元区可能出现新的资本管制,形成一个货币但多个汇率、多个利率的机制。新兴市场国家面临全球化和改革红利减退的挑战,经济增速在下滑,部分新兴市场国家未来两三年可能会面临非常严重的资金短缺和金融危机。金砖国家以及广大的发展中国家,未来需要进行更大力度的改革。  相似文献   

12.
金融企业转型已经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业发展的一大趋势。本文应用竞争博弈模型、最优控制模型对国际金融企业转型过程进行分析,并对金融企业转型原因做出解释。转型是金融企业不断适应市场求生存发展的必然结果,金融产业组织结构在金融企业转型中动态地向资源配置理想化状态进化。  相似文献   

13.
在我国城乡金融改革发展中,存在八个不平衡。即改革进度不平衡、资金投入不平衡、网点覆盖不平衡、业务发展不平衡、风险程度不平衡、人员素质不平衡、管理水平不平衡、经营环境不平衡。  相似文献   

14.
危机政策三部曲:危机应对、政策退出与复苏管理2007年末,金融危机犹如一场风暴悄然登陆,并在2008年"雷曼冲击波"之后迅速演变成巨大的金融海啸,席卷全球。现在,飓风已逝,对于危机的反思则刚刚开始。于今回顾,金融危机全面爆发以来,我们大致经历了三个标志性主题:  相似文献   

15.
中国在过去十年内经历了GDP两位数字的增长,去年更是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这值得庆贺。  相似文献   

16.
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给传统金融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和影响,文章从五方面做出了分析:互联网金融发展的空间源于传统金融的意外施舍,互联网金融的发展壮大让传统金融压力山大,传统金融在与互联网金融的交融中负重前行,传统金融受到互联网金融启迪也在创新求变,传统金融只有在改革变革中才能完成华丽转身。  相似文献   

17.
互联网金融对于传统金融的改变很多,传统金融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和互联网积极的融合,文章主要分析传统金融存在问题,传统金融如何应对互联网金融的挑战,提出传统银行和互联网金融深度融合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徐娜娜 《中国经贸》2014,(21):119-119
全球金融海啸于2008年爆发于美国,通过实体经济萎缩及量宽政策扩张的双重扭曲效应,两年后,冲击到了欧洲,导致欧债危机及欧洲国家的经济灾难;又一年,引发中东及北非国家一连串阿拉伯之春的政经震荡;到了今年,终于波及到了前不久还欣欣向荣的新兴国家,印度、印尼、巴西等国纷纷汇率重贬,股价重挫。  相似文献   

19.
【摩根士丹利7月29日】再平衡进程面临挑战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揭示了美国和全球经济的失衡型增长的脆弱性:2003—2007年间,过高的杠杆与储蓄的大规模流入推动了美国资产价值的膨胀和支出的增长,但这种推动力是不可持续的。  相似文献   

20.
原苏联的国有体制在解决大型企业生产正外部性的同时,又生成了大型企业融资的负外部性;金融工业集团的私有一体化改革中经济特权的存在,带来了大型企业非生产性活动的负外部性;而俄国当前以“再国有化”为重要特征的产权制度调整,则在逻辑上能够较好地将大型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外部性内生化,是在市场经济框架下进行的合理调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