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需要加快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国际金融危机形势下落实宏观经济政策对金融体系的新要求,认为导致货币政策传导不畅、宏观调控意图未能完全实现的重要原因是现有金融体系存在结构和制度缺陷。提出要通过加快金融改革和完善配套措施,造就高效率的金融体系,并就此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我国金融宏观调控的改革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相似文献   

3.
我想就金融改革谈一下看法。我认为金融改革有三大任务。一是利率市场化,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首先利率市场化有利于压缩民间借贷空间。温州等地方民间借贷之所以这么发达,出现风险,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一轮宏观调控不断调高存款准备金率,保持利率是负利率,造成大量资金流到非正规体系。  相似文献   

4.
当前我国的金融制度需要有创新的金融制度安排来推动中国金融制度的进一步变迁.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金融改革存在的主要缺陷,通过对我国金融制度变化方式的可行性分析,提出了我国金融制度变化可能的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十年来我国金融改革作了理论上的回顾与分析。认为改革促进了经济发展,坚持了社会主义方向,但存在某些超前与滞后的问题。尤其是信贷资金财政化的趋势值得重视。对金融改革了宏观上的展望。作者本校财金系博士导师。  相似文献   

6.
一、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改革的回顾 十多年来我国金融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就,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发展和货币稳定以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主要表现在: 1.改变了与产品经济相适应的大一统的银行体制,确立了中央银行制度,建立了以中央银行为领导的,以专业银行为主体的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相似文献   

7.
刘吉龙 《经济论坛》2000,(15):33-34
一、我国金融宏观调控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金融宏观调控方式单一,调控效果难尽人意。长期以来,我国金融宏观调控手段主要依靠贷款规模,利用利率对经济进行调控也只是近几年的事情,而公开市场业务的开展同样显得力度不够。由于多方面的原因,通过货币政策的日常操作达到宏观调控的目的收效不大。   2金融资产结构单一,缺乏切实可行的市场操作主体,削弱了宏观调控的力度。公开市场业务是西部国家使用频率最高的货币调控工具,但由于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信贷管理高度集中统一,可供实际操作的金融工具和金融资产结构…  相似文献   

8.
王峨峰 《经济师》1995,(6):16-17
<正> 近年来,我国金融调控机制虽然得到了明显改善,但经济运行陷入了“过热——紧缩——市场疲软——启动——过热”的怪圈的原因之一仍是金融宏观调控能力脆弱,使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与经济增长速度不对称。 经济增长要付出与之数倍的货币投放量的沉重代价,使货币政策成为赶超型经济的源头。这一事实反映了我国中央银行宏观金融调控手段实施障碍,如无突破举措,其后果将有悖于经济体制及金融体制改革的初衷。  相似文献   

9.
10.
贾宝顺 《经济师》1999,(6):79-79
邓小平金融理论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既蕴含着丰富的内容,又显示出鲜明的时代特征和创造精神。根据笔者理解,邓小平金融理论最重要的内容或称基本点,可以概括分为“五论”,即“核心论”,“重点论”,“利用论”,“软着陆论”,和“真正银行论”。认真深入...  相似文献   

11.
杨世森 《经济师》1998,(9):37-38
一、金融创新探源广义上的金融创新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整个世界金融发展史便是一部金融创新的历史。金融领域为了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有一个不断演进和发展的过程,而这个过程中的每个环节都可看作是一种金融创新。比如中世纪欧洲货币兑换业、保管业向原始银行...  相似文献   

12.
13.
◆如果国内金融市场在一片莺歌燕舞中不能够保持清醒的头脑,那么这个市场的繁荣局面将难以为继。2007年的金融改革,仍然面临几个方面的重大问题,需要认真应对。  相似文献   

14.
金融全球化下的中国金融改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金融全球化是世纪之交全球金融格局演进的主流趋势,在中国刚加入WTO的关键时期,必须正确理解金融全球化的含义及发展原因,充分认识其正负影响及对中国金融业的挑战,强化对有关问题的研究和准备,主动采取建设性的措施,加快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和发展步伐。  相似文献   

15.
金融全球化是自二次世界大战以来国际金融领域发生的一场最深刻的变革,这场变革在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更为迅猛。  相似文献   

16.
17.
18.
中国金融改革的理论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70 年代以来, 金融自由化就逐渐被一些发展中国家作为解除金融压制的主流金融政策。到80 年代这一趋势更是形成了高潮。然而实践的结果是: 通过提高金融体系效率以更好地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 也加大了这些国家金融业的风险。本文以为: 金融自由化作为金融深化的较高层次, 其本身是没有错误可言。关键在于金融自由化这一政策框架有没有相对应的微观主体( 主要指市场经济下的成熟经济机构) , 以及引导政府和微观主体据以调整自己行为的充分信息。而这两点是许多发展中国家所缺乏的。基于此, 本文第三部分比较了金融化的两种方案: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约束。提出金融约束是我国解除金融压制现象和抑制经济气泡生成较为合适的方案。本文第四部分通过对金融约束和金融深化辩证运动过程的分析, 提出微观金融主体为了弥补金融约束导致的成本而进行的金融创新, 是推动我国金融制度发展的根本动力。最后一部分是本文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开放和监管并行,市场力量和政府力量相互结合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