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香港人看上海,果然看到了上海人没看到的东西,反之亦然。我第一次来上海旅游是在1979年,得上海的街道  相似文献   

2.
未来数年供过于求近年来上海市区(浦西)的土地批租面积:1991年约为18.5万平方米,1992年为133万平方米,1993年约为67.6万平方米,1994年约为92.6万平方米。假如建筑容积率为5倍,则可建面积共达1558万平方米。从土地批租到物业建成的周期,一般为4年至4年半,也就是说,在1996年到1999年期间将有大量楼宇相继建成,所以未来几年市场对上海楼宇的需求状况是很关键的。目前在上海的外资企业总数有11000家左右,若以半数需要优质写字楼,每家平均需要150平方米,总计需求约82万平方米;现时上海共有将近3400家外商驻沪机构,若每家平均需要100平方米,总计需求34万平方米;如果每家公司(或机构)有一位海外雇员连家属常住上海的话,平均需要100平方米公寓房一套,总计需要约  相似文献   

3.
《沪港经济》2002,(6):36-37
为了更好、更直接、更多地让读者了解香港多姿多彩的生活和社会动态,丁笔将从本期开始试用一种新的视角来透视香港。这将是一种类似快餐式的信息组合,这里既有可口的“甜品”,也有开胃的“酸果”;既有精美的“海鲜”,也有玲珑的“点心”。期待能让你在紧张的工作之余,将目光在此多停留一会。  相似文献   

4.
购物是人类的共同嗜好,且是享受人生的必要体验。生活在上海的香港人是怎么购物的呢?他们寻寻觅觅的心态恐怕连商业部门也没作过类似的调查,而我却在这些操着广东口音普通话的人们中间,细细地走了一圈。从购物天堂过来的香港人,自有一份独到的见解,他们或她们说:"我们对商品质量看得比较重,商店出售商品前对商品的质量控制,应该比后来的补救来得重要。"去村庄还是去都市改革之门打开后,首先到上海来抢滩的无疑是香港人,香港人有一种优越感。  相似文献   

5.
刘光华、卢伟光,两个平凡而普通的人,在温州民营资本中孕育,闯荡出两条截然不同的扩张路,成就了中国民营资本在全球化征途传奇。他们,从中国民营经济最具代表的区域之一温州走出,虽然,资本启航的时代不同,跨国路径各异,但他们都在行走,从小到大,由大变强其间,行走的孤独,拼搏的辛酸,成功的喜悦等等,无不纠合于胸。  相似文献   

6.
在香港,亲戚朋友之间请客、聚会很少在自己家里。虽然说家里随便和亲切点,但是搞得家里“乌烟瘴气还不如花点钱在外面潇洒。现今香港称得上美食天堂,有世界各地的菜肴,各大酒店、饭店云集着世界一流的厨师。我说上海人思想还比较守旧,家家户户都会放有大蒜头,但炒菠菜、炒青菜要是问他们有没有大蒜头,他们会用怀疑的眼神望着你。上  相似文献   

7.
《沪港经济》2010,(7):50-51
上海与香港,在历史上、在文化上相互影响,而香港企业家在上海耕耘贡献,推动上海经济成长,更是功不可没。本期刊载香港商会(上海)举办的"首届商汇年度人物"评选结果,集中展现了在沪港人的香港精神。  相似文献   

8.
祝建华 《沪港经济》2007,(10):40-42
个人境外炒股可名正言顺 中国境内居民终于可以名正言顺地直接投资境外股市了,上海人也可以炒香港股票了!  相似文献   

9.
25年前,他开在天津路上的“人人餐馆”,改变了上海“公共食堂”式的餐馆经营模式,用“宾至如归”的服务让上海人感受到在饭店用餐的便捷舒适;21年前,他在肇家浜路888号开了“天天渔港”,把港式粤菜和茶点带入上海,开启了上海饭店“生猛海鲜”新时尚;  相似文献   

10.
丁笔 《沪港经济》2003,(2):42-45
香港家庭财富增长居亚洲之冠 类似什么“香港经济下滑”、“市民生活今不如昔”等议论,相信我们听得不会太少。香港现在果真变得如此“穷”么?对此,丁笔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其实,你只要去看看香港的饭店、商店,看看香港的楼价以及说不清的娱乐场所,你就会对香港的“穷”另眼相待。去年底,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公布的每年一度的“财富调查报告2002”,就充分验证了丁笔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1.
丁笔 《沪港经济》2002,(9):8-10
上海人对钟镇涛这个名字大概不会陌生,他主演的好多电影和电视都有不俗的收视率。在香港他也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人们都昵称他为“阿B”。在今年7月中旬的高温季节,这位“英俊小生”因欠下巨债无力偿还,主动向法院申请个人破产。消息传出,全港震惊。 原本这也算不上是新闻,因为在香港个人破产是司空见惯的。据香港破产管理署统计,今年上半年已发出  相似文献   

12.
丁笔 《沪港经济》2002,(8):16-18
“垃圾虫” 遭600元罚款 “600元垃圾虫定额罚款新法例”,在香港实施已有2个多月。所谓的“垃圾虫”就是指“乱扔垃圾、随地吐痰、随贴街招、让犬只随地大便”等不讲卫生的劣习,对此一律罚款600元。从今年5月27日开始,在经过两星期的宽限期后,据说如今全港每天有食物环境卫生署职员等7个执法部门近万名职  相似文献   

13.
丁笔 《沪港经济》2003,(4):49-51
香港第四大地产代理商 自动清盘结业 在香港开业超过20年、曾拥有近百家分店及数千名员工、一度位居全港四大地产代理之一的鸿运地产公司,因市场萎缩、楼市持续不景、资金周转不灵等因素,导致长期亏损,今年2月中旬决定自动申请清盘,旗下的20间分行全线结业。这个消息在香港各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震撼。 据悉,在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的几年间,香港地产界不断出现地产代理行结业和兼并的案例,先后有柏联、安时及历山地产等相继结业,以及美联物业收购香港置业,中原地产购入利  相似文献   

14.
徐勇 《沪港经济》2012,(9):51-51
内地楼市的“挤出效应”,让很多有投资需求的内地客转而赴港购房。 日前,香港信和集团旗下大型高端海景楼盘“温明·天赋海湾”在上海路演,鉴于之前的项目已频繁有内地客斥资千万大手笔买入,信和集团对此番路演寄予厚望。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北京公布2020年上海将推出国际金融中心。21世纪看天下大势,上海是地球上搞金融中心的最佳地点。其实,上海要推出金融中心不需要等11年:只要解除外汇管制,搞好人民币,不出两年上海会成为一个重要的国际金融中心了。外问的金融机构,或大或小地早就群集上海,而陆家嘴的商业大厦,不让华尔街,还在建造。从建筑物那方面看,陆家嘴超越华尔街指日可待(地球最高的商厦正在那里兴建)。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要搞好人民币。要放开外汇管制。  相似文献   

16.
江洁 《沪港经济》2002,(3):52-53
深蓝色西服套装,认真严肃的表情,哪怕只是从他们身边经过,都可以感觉那随时待命的紧迫。与《沪港经济》杂志社合办的港式投资理财报告咨询会刚开始,香港浩邦公司的工作人员已经锁定了自己的潜在客户,  相似文献   

17.
香港家庭财富增长居亚洲之冠 类似什么"香港经济下滑"、"市民生活今不如昔"等议论,相信我们听得不会太少.香港现在果真变得如此"穷"么?对此,丁笔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其实,你只要去看看香港的饭店、商店,看看香港的楼价以及说不清的娱乐场所,你就会对香港的"穷"另眼相待.去年底,世界著名的花旗银行公布的每年一度的"财富调查报告2002",就充分验证了丁笔的"怀疑"是有道理的.  相似文献   

18.
我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香港人,荣幸地参与了《香港大辞典》(经济卷)的部分审稿工作。虽然我本人实际参与的份量并不多,但是目睹着这本巨著的酝酿、制作的过程。作者们的详尽的资料、细心的引述,使得我和我周围的朋友,都急切地渴望着该书的面世,因为这本辞典不仅方便内地学者朋友去了解香港,而且有助于香港人了解自己的香港,了解香港的历史与现在,了解香港经济发展的历程。这是一本客观、平实、详尽介绍香港的很有份量的重要工具书,一本真正具有“香港味”的好辞书。  相似文献   

19.
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之中,香港的企业,无论大、中、小,无一不是以盈利为目的、以市场为导向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加工什么、制造什么。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了市场,也就没有了企业。针对市场需求,香港企业制造产品时,有如下几个特点:一不以简单而不为人们常拿“购物天堂”来形容香港的商品市场,这里面的原因,除去价格适宜外,香港商品品种之奇特、之齐全也是主要因素之一。在香港街头树览,你会发现许多设计简单却方便实用的商品摆满货架。一个外形类似粉笔的空心软橡皮套,用来套在笔杆上,为的是让你握笔写字时手感柔软舒适,…  相似文献   

20.
邢舟 《沪港经济》2012,(5):74-75
香港尖沙咀的闹市街头,有一幢很多本地人都可能没进去过的高楼。这里24小时都有人进出,都有故事在上演。浅金色的四个字挂在墨绿的墙上,那就是"重庆大厦"。"他者"集中营早在2007年,《时代》杂志就将重庆大厦评为"亚洲最能体现全球化的地方"。4这里演绎的,当然不是高端资本、精英人才的流动,和维港对岸中环日夜不息的灯光不同,这里只是120多个国家的人来到这个城市的第一站。他们在此落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