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06 毫秒
1.
葫芦山庄发展一村一品的情况 葫芦山庄地处辽宁省葫芦岛市龙港区北港街道笊笠村,是由辽宁宏业实业集团于2001年依托笊笠村的农业资源和渔业资源建设的乡村旅游景区。经过几年的发展,山庄规模不断壮大,实力迅速提高,先后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五星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园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等。葫芦山庄是以旅游文化为主导发展一村一品的典型案例,于2011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  相似文献   

2.
<正>近日,2013全国十佳休闲农庄推荐名单产生,葫芦岛市葫芦山庄榜上有名,这也是辽宁省唯一一家获此殊荣的企业。葫芦山庄位于葫芦岛市东北部渤海岸边的天角山下,是全国唯一一处以葫芦文化和原生态关东民俗文化为主体的旅游景区。景区以葫芦文化为主线,以民俗文化为特点,依托渤海湾自然风光,致力于营造中国葫芦文化之乡和关东民俗第一村。  相似文献   

3.
通过分析我国从1997年至2012年间近15年来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方面的论文,认为客家文化旅游开发的研究受文化旅游开发研究的影响与带动;研究方法以概念性、描述性为主;研究区域以闽粤赣地区为重点。并从客家文化的概念与特征、客家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产品设计、区域协作、文化生态、空间竞争等方面对客家文化旅游开发进行研究综述,分析了我国客家文化旅游开发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客家文化旅游在"客家热"和文化旅游背景下蓬勃发展。本文分析了客家文化旅游发展历程、开发特征及客家文化旅游产品开发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主要特征及开发意义,从客家文化旅游动漫的开发内容、产品营销、衍生产品开发及动漫产业链构建的角度提出了客家文化旅游动漫产品开发的构想。  相似文献   

5.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进而带动以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原生态农耕旅游品牌文化价值挖掘问题、旅游品牌运营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障碍所在;给出拓展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新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及开发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6.
杨华 《农业经济》2015,(4):24-25
我国宏观经济的迅猛增长促使了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攀升,进而带动以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品为主的体验式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研究阐述了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内涵及其意义;从原生态农耕旅游品牌文化价值挖掘问题、旅游品牌运营问题及旅游产品开发问题等角度揭示制约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品牌开发的障碍所在;给出拓展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产业的文化内涵,创新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运营模式及开发原生态农耕文化旅游特色产品等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7.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8.
文章提出融合开发当地旅游和文化资源,并调查当地农文旅融合情况,以硒养产品、文化及旅游融合为主视角,分析了宜春市开发硒养文化旅游的潜力,并评价了当前游客对宜春市特色硒养文化旅游的满意度,提出了硒养文化旅游综合路径开发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宜春市农文旅融合发展提供一些路径借鉴。  相似文献   

9.
基于文化基因理论视角,运用文献分析法、逻辑分析法,深入探析贵州屯堡地区的文化基因及其在旅游开发中的价值,整合屯堡文化旅游资源的类型和具体内容,针对屯堡文化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诸多问题,总结文化基因视角下屯堡旅游活化的发展困境。提出以政府为主导进行屯堡文化基因的优化方案,同时加快屯堡文化数据库构建工作,设计屯堡文化旅游开发的多种模式,并为构建屯堡社区信息系统和景区解说系统提供策略,达到实现贵州屯堡文化旅游活化的目标。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开发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克什克腾旗草原文化旅游资源及其特点,克旗草原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具有较大的潜力;提出了市场导向、可持续发展、生态化发展、突出民族特色地域特色、效益与功能相结合等开发原则、对策,走草原旅游产品品牌化和克旗文化旅游的形象化道路。  相似文献   

11.
随着西藏自治区(以下简称西藏)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也更多受到人们的关注。传统旅游开发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这就要求在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深度发掘,融入创意元素,突出西藏特色打造西藏个性主题,提升其魅力值与知名度,提升旅游业的附加值。论文从创意产业视角出发,在对西藏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现状分析的基础上,对其开发形式、开发中存在的不足进行探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希望为西藏文化旅游发展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体验经济时代,体验式旅游顺理成章成为体验经济时代下最热门的产业。在体验式旅游产业中,历史文化名村凭借着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吸引着众多体验式旅游爱好者。面对体验式旅游日益火爆,历史文化名村旅游资源开发充满机遇与挑战。一方面历史文化名村需要借助旅游开发来提升价值,促进经济增长;另一方面传统的历史文化在商业化发展过程中丧失殆尽、残破不堪。基于此背景,从体验经济视角分析历史文化名村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根据这些问题提出历史文化名村体验式旅游发展策略,旨在让历史文化与旅游发展和谐共处,既促进历史文化名村的经济发展,又让历史名迹得以保全。  相似文献   

13.
古树是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绿色文物、活的化石。在旅游开发语境下,古树文化的生产不仅关系到地方旅游形象的塑造和旅游产品的开发,也影响到古树文化遗产本身的保护。研究表明,作为旅游景观的古树文化,其背后隐藏着传承、创造及移植等生产机制,既促使古树文化得以恢复和保护,也诱发古树文化一定程度上偏离其内涵、最终遭受严重破坏。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应通过完善古树文化的传承机制、重构古树文化的创造话语、规制古树文化的移植行为,科学有序保护古树文化。  相似文献   

14.
紫鹊界梯田景观资源与旅游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具有2000多年历史的湖南省新化县紫鹊界梯田,气势恢宏,景观奇特,文化内涵丰厚,有观赏、体验和教育等多方面的旅游价值;通过分析其旅游开发中不协调的因素,对紫鹊界梯田景观的旅游开发,提出了积极融入大桂林旅游经济圈、开发文化特色的旅游产业和原生态特色的旅游产品等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国家战略引领和地方规划助推的双重背景,近年来河南依托丰厚的文化旅游资源,在黄河文化旅游带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果,但仍存在诸如省内8个沿黄城市发展差异化程度大、文化旅游资源挖掘开发不到位、旅游产品缺乏特色等问题。为此,应坚持贯彻国家战略,遵循地方“1+3”发展规划,缩小城市发展差异;跨界学习河南卫视“出圈”思路,跨省学习优秀发展案例,力求黄河文化旅游资源高质量开发;根植河南文化土壤,从中汲取精神力量,着力开发特色旅游产品,打造河南黄河文化旅游带新名片,助力黄河文化旅游带高质量建设。  相似文献   

16.
新时代下,融入文化创意元素已逐渐成为乡村旅游发展的新要求,能够满足人民群众对于旅游产品与服务日益增长的要求。然而,就目前来看,基于文化创意的乡村旅游发展还面临着诸多困境,主要体现为乡村旅游开发、景观、商品以及营销均缺乏文化创意。因此,还需加快将文化创意融入乡村旅游开发、乡村旅游景观、乡村旅游商品以及乡村旅游营销中,逐步提升乡村旅游业竞争力,推动乡村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文物旅游逐渐成为现代人喜爱的旅游形式之一。梅州市拥有丰富的文物旅游资源,结合实际及目前文物旅游开发存在的问题,从文物保护意识、文物旅游宣传、文物旅游资源开发层次、文物旅游资源整合及文物旅游开发的资金投入等方面提出了梅州市文物旅游的开发构想,以期为梅州文物旅游的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乡村旅游运作模式的出现,对提升乡村就业率、推动农村经济发展、促进乡村当地产业结构的调整等均起到了极为重要的影响。然而由于我国乡村文化旅游起步较晚,在漫长的发展中由于宏观规划、各方面利益协调、开发创新设计方式等方面的制约,乡村文化旅游驱动机制构建不完善,其应有的动力作用未完全发挥出来。本文以文化模式视角为切入点,重点围绕乡村文化旅游发展问题、乡村文化旅游驱动机制、乡村文化旅游开发模式等逐步进行扩展性分析。  相似文献   

19.
南京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产品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开发是南京市旅游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根据对南京市环城游憩带花卉旅游开发条件的辩证分析,依托南京市的历史文化名城底蕴与强大的经济与科研力量,结合城市急剧发展的休闲需求,深入挖掘民俗、饮食、养生、美容、保健等文化内涵,在环城游憩带以梅文化为龙头,多产业合力,积极开发相应的花卉旅游产品,培育多样的花卉休闲文化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20.
南通江海文化是长江与黄海交汇地带自然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其文化序列表现为海洋文化、水文化、长寿文化和近代第一城文化等文化类型.这种文化具有移民文化的孤岛性和务实性特点,在旅游开发中,应注重江海文化内涵的挖掘,塑造长寿福地和江海休闲港湾的旅游形象.通过当地特色的大型节庆策划活动,加强沿海旅游带的建设,吸引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旅游市场的客源,开发出长寿文化体验旅游产品和近代第一城旅游产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