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当前,经济全球化和新科技革命带来国际产业分工的新格局,这无疑为我国加工贸易未来的转型升级带来新的机遇.我们应该看清我国加工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抓住当前的机遇,解决问题,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2.
我国加工贸易面临的深层次矛盾及转型升级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贸易是我国的第一大贸易方式,对经济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当前转型升级迫在眉睫。该文结合当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遇到的挑战,分析了其面临的处于国际价值链低端、产业关联度差、区域发展不均衡、监管模式落后等深层次矛盾和制约其转型升级的因素,提出了其转型升级的原则和策略。  相似文献   

3.
2009年以来,广东加工贸易在全国范围内率先走出金融危机的阴霾,各月均保持强劲增长势头,在沿海发达省市中遥遥领先,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呈现出“五化”新态势,但也面临两大难题。广东应抓住建设珠三角地区全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示范区政策试点重大机遇,因势利导,探索出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4.
金融危机以来,促进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战略,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首当其冲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出口加工区,实现出口加工区的优化升级,也就是将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落到了实处。在当前外需减弱的情况下,及时分析与预警出口加工区存在的问题,研拟具体发展路径,对于稳外需、保份额,增强我国对外贸易的竞争力、培育我国对外贸易竞争新优势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加工贸易在我国起到了促进经济增长、扩大出口、调整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及增加就业等方面的作用,同时在国民经济与对外贸易中占据了重要地位.然而,目前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本文在全面分析我国加工贸易的情况,针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速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国辉 《经济管理》2007,29(8):76-79
国内学者对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一般途径及政策研究较多,个别专家从企业层面研究了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本文从企业、产业和地区三个层面分别研究了以提高竞争力为目的的我国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机制,同时提出要建立与完善统一协调的、有利于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府政策制度体系和社会化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7.
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加工贸易企业升级的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加工贸易在我国出口贸易中占据半壁江山,它的转型升级直接关系到我国出口商品结构的优化,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2008年,我国加工贸易遭遇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使其转型与升级更为艰难。我国加工贸易企业需要从宏观和微观上研究转型与升级的对策。  相似文献   

8.
出口加工区转型升级路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融危机以来,促进转型升级成为我国对外贸易主战略,占据我国对外贸易半壁江山的加工贸易,首当其冲成为转型升级的重要载体。我国的加工贸易大多集中在出口加工区,实现出口加工区的优化升级,也就是将我国对外贸易转型升级落到了实处。  相似文献   

9.
加工贸易: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蕊 《经济前沿》2005,(7):30-34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加工贸易已经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成为国际贸易的主要形式。经济全球化为中国工业化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利用中国的优势,发展加工贸易,创造适合加工贸易发展的体制环境,促进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把制造业作为工业化的中心环节,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工业化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论我国加工贸易快速发展的弊端与调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对外贸易发展中,加工贸易方式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对国民经济发展影响至深。讨论了加工贸易快速发展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调整我国贸易方式的对策建议,重点阐述了现阶段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具体途径。  相似文献   

11.
查日升 《经济师》2010,(2):72-73
加工贸易是国际分工的产物,发挥了世界各国或地区的比较优势,并伴随着国际产业的转移而不断发展。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的加工贸易遇到了在国际产业分工中层次低、国内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逐步削弱、国际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级、资源环境日益得到重视的挑战。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也遇到了企业转型升级的动力和能力不足、利益格局难破、转型升级成本高企和基层干部群对转型升级存在诸多误区等障碍。后危机时代,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着力点在:推进来料加工企业转三资、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延长加工贸易产业链、着力开拓国内外市场、强化加工贸易集群发展、大力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助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梅 《经济师》2007,(4):212-213
文章介绍了苏州加工贸易概况,以及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情况,分析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制约因素,提出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广东是全国的加工贸易大省,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意义重大。汪洋书记曾经说过: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成功之日,就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成功之时。2008年广东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就作出了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决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目前已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果。但转型升级的任务依然任重道远。为学习借鉴江苏推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更好地促进广东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省外经贸厅与省委政研室、省府发展研究中心  相似文献   

14.
作为首批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试点城市,苏州近年来取得了阶段性成效.本文首先介绍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政策与措施,分析了苏州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所取得的成效,最后提出进一步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措施、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贵 《财经科学》2011,(2):84-90
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各种影响要素相互联系、传导和作用,共同构成了转型升级的动力机制、学习机制、创新机制和支撑机制。动力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动力来源,加工贸易企业通过学习机制获得各种显性和隐性知识,并利用创新机制把获得的知识转化为自主创新能力,进而实现从OEM向ODM或OBM的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支撑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外在机制,学习机制和创新机制是加工贸易转型升级的内在机制。  相似文献   

16.
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背景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下,我国加工贸易急需转型升级。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则是实现其升级的必要措施。加工贸易转移有着深厚的国内外经济变革的背景:全球化背景下的贸易与投资一体化;新一轮经济增长对中西部发展带来新机遇;我国从贸易大国向贸易强国转变的历史契机;中国以低价和数量取胜的传统出口模式遭遇国际市场困境,国际贸易环境不断恶化;加工贸易发展面临重大挑战,亟需改革。文章认为,加工贸易产业向中西部转移应从中西部产业优势有关的行业开始着手;把握产业转移的长期性、复杂性的特点;关注东部与中西部是双向互动升级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无论是从整体还是从来料加工和进料加工两种类型来看,外资在我国加工贸易当中都占有主导地位。这种地位一方面对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也存在着突出的消极影响。面对外资的这种主导地位,要推动我国加工贸易进一步转型升级,应该从优化外资进入加工贸易的准入制度、推动外资加大对国内企业的配套采购、引导外资加工贸易企业向服务环节延伸以及支持更多的本土企业直接从事加工贸易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8.
邱兆学  崔新岩 《时代经贸》2009,(10):87-88,86
山东加工贸易无论在总量、结构还是在加工方式、环境上,与江苏、广东相比都有着明显的差距。借鉴江苏和广东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工作中的四项主要举措,可以对山东的加工贸易转型升级产生四项重要启示:即加紧梳理并培育加工贸易区的特殊功能,带动全省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效仿江苏海关特殊监管模式,建立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联席会议制度;突破传统资金投入结构,适度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刺激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政府全面参与规划和指导,创造多箭齐发的转型升级局面。  相似文献   

19.
国际服务外包转移与我国的承接对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近几年,国际服务外包从发达国家向新兴市场国家转移的趋势渐趋明显。在新一轮全球产业转移中,主动承接国际服务外包应是新兴发展中国家必须把握的重大机遇,也是我国在新形势下推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最佳路径。当前要充分认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转移的重要性,采取综合、配套的措施积极承接服务外包的国际转移。  相似文献   

20.
张惠 《经济师》2008,(9):149-150
随着我国对外贸易的稳定发展,加工贸易实现持续快速增长,对我国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加工贸易转型升级步伐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产品加工贸易出口量不断增加。在此大好形势下,空中客车A320系列飞机组装项目落户天津,文章通过对空客项目中招聘情况的介绍,指出当前我国急需掌握一定专业技术的蓝领人才,这正是高职高专毕业生的就业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