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利用沪深港通制度实施的外生冲击,考察资本市场对外开放对劳动收入份额的影响,发现:(1)沪深港通制度的实施显著提高了标的公司的劳动收入份额;(2)当标的公司外资交易活跃程度较高或股价信息含量提高程度较大时,二者正向关系更强;(3)降低债务成本及提升研发意愿是沪深港通制度提高企业劳动收入份额的重要路径;(4)前述正向关系只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较高、高新技术行业及劳动与资本要素更多呈互补效应时显著。  相似文献   

2.
增值税多档税率、资源误置与全要素生产率损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增值税多档税率会导致抵扣链条出现"低征高扣"和"高征低扣"现象,扭曲中间投入价格,由此造成的资源误置会带来全要素生产率损失,目前尚未有文献对此做出回应。本文扩展了Hsieh&Klenow(2009)模型,建立了包括劳动、资本、中间投入的三要素理论框架,使其更贴合增值税的基本原理。利用2007—2012年全国税收调查数据测算多档税率对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模拟不同税率简并方案的效果。研究发现:样本考察期间,完全消除多档税率的影响,将会使全要素生产率平均每年提升1.645%;不同的税率简并方案都能提升生产率,但单一标准税率方案具有明显优势,这一关系在多个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多档税率造成的扭曲还会传递到产品市场和资本市场,由此导致的额外生产率损失分别为1.327%和0.884%。进一步地,本文利用采矿业税率改革的准自然实验,验证了减少税率差异对生产率具有提升效果这一发现。本文从经济效率的角度证明了增值税单一税率的重要性,为通过增值税税率简并改革推动全要素生产率提升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3.
俞杰  李璐露 《当代财经》2023,(12):39-52
增值税留抵退税是我国构建现代税收制度的重要举措,凸显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深刻变革。增值税留抵退税为企业带来政策红利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税收征管与纳税不遵从问题。基于2013—2021年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相关数据,实证分析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如何影响企业纳税遵从。结果表明: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的实施有效地激励企业提高自身纳税信用等级,进而提升企业纳税遵从度。机制分析发现,留抵退税政策从缓解企业融资约束、优化企业治理水平两个方面促进企业纳税遵从,且企业声誉发挥了正向调节作用。异质性分析发现,非国有企业更能体现留抵退税提高企业纳税遵从的政策效果;规模较大的企业在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激励下,其纳税遵从度更高;增值税留抵退税政策在市场化程度更高的地区,对当地企业纳税不遵从行为发挥更大的抑制作用。因此,需要扩大留抵退税政策覆盖范围,进一步缓解企业融资约束,并积极培育市场主体,以纳税信用评级激励企业主动提升其纳税遵从度。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增值税税收中性的角度,系统评估了增值税留抵退税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表明:留抵退税改革有助于发挥增值税税收中性的特点,提升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上述结果在企业融资约束程度高和地区税收征管严格的样本中效果更显著;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分解检验表明,留抵退税改革主要提高了技术进步率和规模效率而非纯技术效率;机制检验发现,改革后的试点企业通过增加创新投入、优化人力资本结构、扩大投资规模以及改善资本配置效率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本文系统评估了留抵退税改革的政策效果,有助于在理论上揭示税收中性对企业经营的重要意义,并为深入推进现代增值税制度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资本市场改革能否有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挑战。基于企业创新研究视角,以沪深港通交易制度作为外生事件,采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DID)系统考察了我国资本市场开放对公司创新的影响及内在作用机理。研究发现,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实施显著提升了标的公司创新绩效,表现为专利产出增加,且该现象在管理层持股比例高、融资约束强的样本中较为显著,表明沪深港通制度通过提升管理层创新意愿与提高企业创新能力两大途径提升创新绩效。进一步分析发现,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的正向影响在信息透明度低、沪深港通交易活跃股以及法制环境不完善样本中更显著。上述结论不仅拓展了企业创新影响因素研究,也为实施沪深港通交易制度带来的经济影响提供了来自微观公司层面的经验证据,亦为后续完善该项制度提供了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基于2002—2018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方法考察高新技术企业认定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及机制。结果表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显著促进相关企业全要素生产率提高,对企业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效应。机制检验结果显示,高新技术企业认定促进企业研发投入规模扩大和资本配置效率改善,进而有利于全要素生产率提升。进一步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这种效应在高融资约束企业、处于成长成熟期企业和未进行研发操纵企业中更显著。此外,外部环境对政策实施效果具有重要影响。相关结论可以为高企认定政策效果评价提供新的研究视角,为我国完善选择性产业政策设计提供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7.
高质量发展是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支撑,而企业数字化转型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通过减税降费减轻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是政策支持的关键。以2018年5月实施的增值税改革政策为切入点,利用2016—2020年我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数据,实证分析减税政策对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增值税减税政策的实施能够显著地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其中增值税减税在2018年政策出台当年及之前年份中政策效应并不明显,而在2019年与2020年政策效应更为显著。从具体机制来看,增值税减税政策一方面通过降低融资约束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通过固定资产投资比例提升的中介机制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未来需要进一步优化增值税减税政策体系,落实落细相关政策,通过减税政策降低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成本负担,增强企业长期经营信心,从而促进企业数字化转型。  相似文献   

8.
我国零售企业由于行业的特殊性,融资结构不同于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其他企业,其融资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不同。本文选取2004—2007年的数据就零售业上市公司融资治理对企业价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零售企业的债权融资并没有发挥其应有的治理作用;股权集中以及管理者持股对企业价值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股权分置改革对零售企业融资结构及融资治理效应产生了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3—2018年中国上市企业数据为样本,从税种差异视角分析了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所得税有效税率变化对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研究发现,增值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依赖于宏观经济环境和企业税负转嫁能力。具体而言,在经济上行期或税负转嫁能力较强的企业中,增值税有效税率降低促进了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所得税有效税率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之间始终为显著负相关关系。所得税有效税率的降低可以通过增强企业内外部融资能力来促进其固定资产投资增加,特别是当企业债务风险相对较低时,所得税有效税率下降对固定资产投资的正向影响效果会随企业融资约束程度的上升而增大。本文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不同税种的税负变化对企业投资产生差异化影响,进而为减税助力企业投资提供了新的微观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2008—2020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以“沪深港通”政策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运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方法检验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股利平稳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深港通”政策的实施可以显著提升企业股利平稳性;“沪深港通”主要通过促使企业提高信息透明度、缓解融资约束两种渠道提升企业股利平稳性。进一步研究显示,产权性质、公司治理水平、产品市场竞争和货币政策不确定性对资本市场开放与股利平稳性之间的关系具有显著的调节作用。本文的研究结论不仅丰富了企业股利平稳性影响因素的相关研究,而且揭示了“沪深港通”资本市场开放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治理效应,可为后续资本市场开放政策的深入推行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0—2019年的沪深A股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应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研究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企业创新行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沪港通的开通提高了标的企业实质性创新投入,但是也助长了策略性创新行为。路径分析表明,沪港通主要通过影响企业内源融资与改善外部信息环境,缓解融资约束与信息不对称性,促进企业实质性创新。为实现高质量经济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资本市场开放制度、提高政策甄别能力与扶持企业创新。  相似文献   

12.
随着对外开放步入高水平深化阶段,经济增长迈入高质量发展周期,将会给作为企业创新力核心的研发投入带来何种变化,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以A股上市公司2011—2020年数据为样本,借助“沪深港通”政策的落地,采用交错双重差分模型分析资本市场开放宏观政策对企业研发投入的影响机理,并探究不同经济周期下融资约束的中介作用。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企业研发投入增加;资本市场开放能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在经济萧条期,资本市场开放通过缓解融资约束显著促进研发投入的增加,融资约束中介效应得到证实;在经济繁荣时期,中介效应不显著;资本市场开放促进了研发投入的逆周期表现。进一步研究发现,在信息环境较差和内外部治理较差的企业中,资本市场开放对研发投入的促进作用更显著。研究结果基于企业会增加研发投入的角度为资本市场开放的正向经济后果提供了微观层面的经验证据,在一定程度证明了资本市场开放对于推动产业新技术变革、促进实体经济进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及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我国创业板市场88家电子信息类中小企业为样本,利用其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的财务数据,对企业上市绩效变动轨迹及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融资规模、股权集中度及资本结构分别与上市企业的绩效呈正相关、三次幂及倒U形关系。最后从优化企业资本结构,保持适度股权集中度等角度提出了提升中小企业绩效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机构投资者网络信息共享可以通过促进信息在网络以及资本市场中的传递与流通提升被投资企业获取社会资源的能力,强化利益相关者监督公司管理层的积极性,有效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以及促进创新信息传递,进而提升企业创新水平.基于我国沪深A股2007-2019年上市公司面板数据的经验证据表明:机构网络关系能显著提升企业创新水平;产权性质发挥负向调节作用,而市场竞争程度和市场化进程分别发挥正向调节作用;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机构网络主要通过扩大商业信用、提高股权融资能力和提升公司信息透明度、促进创新信息传递路径实现企业创新水平的提升;经济后果检验显示,机构网络可以通过提升企业创新水平进而优化相关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并提高企业全要素生产率.  相似文献   

15.
2014年中国证监会出台针对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政策,旨在为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创新活动提供金融支持。基于2009—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样本,采用PSM-DID方法实证分析创业板再融资政策对企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再融资政策能够显著增加企业专利申请量和授权量,促进创新产出。机制分析发现,再融资政策可以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提升现金流水平、增加研发投入和提高营运能力等方式促进企业创新产出。按照内部企业特征和外部市场环境对样本进行划分,回归分析结果发现,代理成本低、金融化程度低、非国有创业板上市公司将所募集资金用于研发创新活动的动机更强,面临较强外部市场监督、激烈的市场竞争或位于东部省市的创业板上市公司,其创新产出受再融资政策的正向影响更显著。因此,应进一步优化再融资制度,持续降低创业板上市公司再融资门槛,加强股权再融资事后监管与市场监督,加快完善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6.
数字经济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变革的重要引擎,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为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本文基于2007—2020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模型实证检验了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显示:公平竞争审查制度显著提升了企业数字化水平;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对企业数字化水平的影响在非国有企业、制造业企业和公平竞争审查制度实施力度强的地区更明显;公平竞争审查制度通过增加技术、人才、资本和数据要素供给提升企业数字化水平;公平竞争审查制度与税收优惠政策和政府补贴政策之间有显著的政策协同效应。本文对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推动要素市场变革和促进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协同发展具有一定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投资者保护制度变革、融资偏好与资本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沪深A股上市公司资本结构的变迁为研究对象,研究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变革对上市公司融资偏好和资本结构的影响。研究发现新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实施虽然提高了投资者保护的整体水平,但相对而言,对债权保护水平的影响更为显著,债权保护水平和股权保护水平的提高有助于上市公司降低对股权融资的偏好,增加债务融资特别是长期债务融资比重。  相似文献   

18.
民营企业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税收政策变化是影响其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全球经济下行、供应链产业链不畅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下,民营企业投资不足与投资效率不高成为激发其活力的障碍。利用2017—2019年民营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实证分析了增值税税率下调对民营企业投资规模和投资效率的影响,以及对民营企业投资效率的作用机制。结果显示,增值税税率下调的激励效应不仅可以显著地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而且可以显著地改善其投资不足的现状,以提升投资效率。进一步研究发现,增值税税率下调在促进民营企业投资规模扩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间接地改善其投资效率。因此,要完善财税配套政策体系,形成扶持民营企业健康发展的财税政策合力;优化组合式税费支持政策,发挥税收政策对民营企业的扶持作用;强化更加稳健的货币政策与积极财政政策的配合力度,切实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难问题。  相似文献   

19.
基于独特的京津冀地区企业调查数据和克服内生性的结构方程模型,本文对融资约束的成因及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企业自身条件和外部市场环境均对融资约束有重要影响,且企业自身条件对融资约束的影响更强。总的融资约束指标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不显著。在区分融资约束的不同维度后,本文发现,融资可得性提高显著促进了企业绩效提升,融资频率增加却降低了企业绩效,而融资获得速度(等待时间)对企业绩效没有统计上的显著影响。进一步的分析表明,无论是正规融资渠道,还是非正规融资渠道,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利用多种政策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改善企业的自身条件,是缓解融资约束的最有效办法。  相似文献   

20.
刘晖 《生产力研究》2012,(4):173-175
管理层收购为我国国有企业实施股权多元化改革以及集体企业明晰企业产权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但目前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制度环境、信息披露、公司治理结构、资本市场的发达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导致国内外企业管理层收购在实施动因、融资模式、定价模式、收购股权比例、融资退出渠道等方面存在显著区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