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高新区》2009,(4):9-9
为进一步提升“张江药谷”以及整个上海生物医药产业的品牌知名度,搭建生物医药产业与国内外企业和专家的沟通平台,深化浦东新区综合配套改革,构筑张江生物医药产业自主创新的战略高地,4月6日,“2009中国药业研发国际峰会之张江药谷主题会”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隆重召开。  相似文献   

2.
2020年4月,苏州市提出力争10年内建成国际知名的"中国药谷"。按照苏州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的定位,太仓紧抓苏州打造世界级生物医药产业地标的"风口",提出力争打造临沪生物医药产业集聚高地。文章分析了太仓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构筑标准化的、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政产学研用"生物医药平台,不断提升产业智能化水平,提升产业基础能力,提高人才储备,补全、补齐产业链条,为苏州达成规模万亿的世界级"中国药谷"贡献太仓力量。  相似文献   

3.
泸州位于川滇黔渝四省市结合部,是一个以酒业、化工、机械、能源为主要产业的综合性工业城市,其在固态酿造工程技术、高性能液压件高新技术、医学教育及生物医药技术、生物农业技术等领域,集聚了一大批人才,具有建成相对性、区域性科技高地的优势和条件。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新区》2011,(10):31-31
近年来,张江立足自主创新、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努力培育若干个具有高成长性和带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体现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和先进性。目前,张江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文化创意、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研发实力、企业集聚和产业规模,园区发展呈现出产业集群初步形成、创新资源大量集聚、创新能力不断提升的几大特点。  相似文献   

5.
艾布 《浙江经济》2003,(10):58-59
地处上海、杭州、苏州金三角腹地的嘉善经济开发区,是1993年底由省政府所批准设立的省级开发区,于1994年下半年全面启动,历经9载耕耘,已发展成为嘉善增长税收、扩大就业、增加出口创汇的功能区,全县产业集聚、技术集聚、人才集聚的新高地,在当地经济发展中起着龙头的作用,区域经济集聚效应和辐射带动效应不断增强。  相似文献   

6.
系统梳理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在产业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医学工程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同时,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面临形势,主要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结合苏州实际,分领域提出了“十三五”时期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方向与重点.  相似文献   

7.
从诞生之日起,张江高科技园区就承载着未来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重任。作为国家级科技创新基地,张江是中央政府纵向政策聚焦的堡垒,部、市合作,部、基地合作等一系列机制从中央直接映射到上海,这就注定了张江是改革前沿,是国家先锋。自2006年国务院正式批复批准将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一区六园”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共举“张江”这面旗帜,创新资源进一步融合,张江核心园正步入以自主创新为核心的二次创业期。  相似文献   

8.
园区论证     
《中国高新区》2011,(10):31-35
上海张江高新区创新驱动科学发展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近年来,张江立足自主创新、把握发展趋势,加快形成以创新驱动为主的增长模式,努力培育若干个具有高成长性和带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进一步体现产业的竞争力、带动力和先进性。目前,张江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和文化创意、新能源等领域已经形成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上海漕河泾新兴技术开发区以加强创新创业环境建设为重点,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高新区持续发展的生命线。努力使开发区成为技术创新活跃、高新技术成果集中,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高地。目前漕河泾开发区集聚内,外资高科技企业及研发,服务等机构1200余家.其中被认定为市高新技术企业的有172家。开发区已形成信息,新材料、生物医药.航天航空四大支柱产业。  相似文献   

10.
<正>为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探寻新经济发展路径,加快区域经济转型升级,近期,宁波保税区经发局和发展研究中心联合赴上海徐汇华鑫智慧园区、德必文创园和苏州工业园进行了考察学习。上海和苏州都是"四新"经济孵化集聚区,在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上积累了很多经验,值得借鉴学习。上海、苏州两地三园新经济发展的做法此次调研走访的苏州、上海两地三园分别代表着三种不同的新经济发展模式,各园区在做法上各有特点,各有侧重。  相似文献   

11.
张江规划中提到的"一核三带","一核",即张江核心园,"三带",即浦东创新带、沿北中环—沪宁线的沪北创新带、沿沪闵—沪杭线的沪西南创新带.主导先导产业,重点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积极培育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两大先导产业. 7月16号举行的市政府新闻发布会,介绍了国务院最近批复原则同意的《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发展规划纲要(2013-2020年)》主要内容.张江示范区的战略定位为开放创新先导区、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创新创业活跃区、科技金融结合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四区—基地",努力建设成为带动上海、长三角区域乃至整个东部地区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成为代表中国参与国际高新技术产业竞争的特色品牌.规划将优化调整张江示范区空间布局,构建"一核三带",明确五大主导产业和两大先导产业,到2020年企业总收入要达到约6万亿元,基本建成世界一流科技园区.  相似文献   

12.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而今形成了"一区多园"的发展格局。1999年,上海实施"聚焦张江"战略,引导产业、聚集人才、整合资源、先行先试在新的平台上聚焦。2006年,上海高新区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更名为上海张江高新区,将高新区各园归于张江,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的"二次创业"由此起航。2011年1月21日,经国务院批准,在上海张江高新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张江,成为火炬计划引导中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20年后的今天,一个举世瞩目的高新区展现在世人面前,发挥着集聚、引领、辐射的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生物医药产业是全球公认的具有发展前景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同时也是对专利保护具有高度依赖性的产业,美日欧等生物医药产业强国的经验表明,以园区为聚集形式可以快速拉动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从专利视角对广州开发区与上海张江高科技园的生物医药产业创新能力进行对比分析,解析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广州开发区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文章系统梳理了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发展的总体情况,发现其在产业技术、企业培育、人才引进、平台建设等方面都具有较强优势,特别是小核酸药物、纳米生物医药、抗体诊断、医学工程等领域已跻身国际前沿,与发达国家处在"同一起跑线"。同时,文章深入分析了当前产业发展的瓶颈制约和面临形势,主要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大、创新动力不足、成果转化不畅等突出问题,结合苏州实际,提出了未来一段时期加快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历史的回顾是为了延续,经验的总结是为了将来. 多年来,乌鲁木齐高新区(新市区)紧抓生物医药产业这一爆发力强大的“潜力股”,积极构建一条高端人才集聚、创新企业“扎根”的产业链,从而将生物医药产业这股动力“传导”至区域转型升级的核心,为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增添新活力.  相似文献   

16.
园区整个的产业布局是将苏州纳米所作为纳米技术和人才的集聚高地,注重于纳米产业相关的基础和应用研究,并将技术对企业输出,为企业提供相关技术支持:依托于苏州纳米所的江苏省纳米加工平台、测试分析平台对所外用户开放,有力地支持了相关企业的技术研发。  相似文献   

17.
《高科技与产业化》2011,(6):106-106
中国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已初步形成以长三角、环渤海为核心,珠三角、东北等东部沿海地区集聚发展的总体产业空间格局。生物医药高投入、高风险、高回报、研发周期长的发展特点,促使产业发展必然实现三大集聚:向园区集聚、向经济发达地区集聚、向专业智力密集区集聚。  相似文献   

18.
"医疗健康产业涉及面广、产业链长、融合度高,是国家重点扶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宁波市委书记郑栅洁表示,宁波要聚焦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健康服务和健身产品等领域,培育"防-治-养"一体化的产业链条。"比如在生物医药方面,要在生物制药、海洋生物医药、化学合成药以及重大疾病疫苗和快速检测体外诊断试剂等产业领域实现突破。"  相似文献   

19.
<正>上海正以前瞻性的眼光和坚实的步伐,加速迈向未来产业创新高地。2022年,上海发布《上海打造未来产业创新高地发展壮大未来产业集群行动方案》,其中明确:“到2030年,在未来健康、未来智能、未来能源、未来空间、未来材料等领域涌现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硬核成果、创新企业和领军人才,未来产业产值达到5000亿元左右。”  相似文献   

20.
《中国高新区》2011,(7):1-2
上海张江高科技园区成立于1992年7月,位于浦东新区中部,规划面积25平方公里,是国家级高科技产业开发区。张江园区以务实精神、创新服务,实现了人才、企业、研发等要素的聚集,实现了IT、生物医药和文化创意为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