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2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纲要》提出八项任务:一是推动经济质量效益型发展;二是增强产业质量竞争力;三是加快产品质量提档升级;四是提升建设工程品质;五是增加优质服务供给;六是增强企业质量和品牌发展能力;七是构建高水平质量基础设施;八是推进质量治理现代化。  相似文献   

2.
<正>“质量兴则经济兴,质量强则百业强。”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的兴国之道和强国之策。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为统筹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擘画蓝图,为全面提高我国质量水平作出重要部署。  相似文献   

3.
《质量发展纲要》翻开质量发展历史的崭新篇章;质量安全卫士奏响质量强国建设的恢弘乐章。为深入学习宣贯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加强质量舆论宣传,优化质量发展环境,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推进质量强国建设,金秋九月,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的"质量月"活动在福建省质监系统如火如荼地展开。  相似文献   

4.
三、建设质量强国是《纲要》的灵魂《纲要》全文14,000余字,其中"建设质量强国"作为《纲要》的灵魂贯穿始终;在指导思想上,《纲要》把推动建设质量强国作为落脚点明确定位;在发展目标上,《纲要》勾勒了质量强国的清晰蓝图;在战略举措上,围绕建设质量强国,提出了一系列创新思路;在组  相似文献   

5.
《纲要》提出了未来十年我国质量发展的目标、任务和重点工程,这是我国质量事业发展进程中的一件大事,标志着我国正式走上了"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的发展道路。质量强国目标《纲要》明确提出了未来十年建设质量强国的战略目标,并从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上进行了展开,形成了一个相互衔接、相互支撑的目标体系。建设质量强国既是《纲要》的主线,也是《纲要》的灵魂,体现了全社会当前对于质量发展的必要性、迫切性和战略性的  相似文献   

6.
一、充分认识重要意义 《纲要》的出台是中国政府推动建设质量强国的重大举措. 《纲要》以建设质量强国为主线,规划了未来10年质量发展的宏伟蓝图,提出了我国质量发展的指导思想、工作方针和发展目标,制定了强化企业质量主体作用、加强质量监督管理、创新质量发展机制、优化质量发展环境、夯实质量发展基础、实施质量提升工程等政策措施.《纲要》明确提出,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是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7.
<正>2023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纲要》贯彻落实二十大精神,部署深入实施质量强国战略,再次确定了质量强国是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纲要》谋篇布局,为新时期质量工作提供了方法路径和变革着力点。要高度重视,深刻认识《纲要》对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性、紧迫性;要深入理解,深层次解读每一句话背后的深刻含义、内在规律;要结合实践,结合不同的事项、地域、环境的差异,作出有针对性、创新性的行动方案,为加快建设质量强国提供质量支撑。  相似文献   

8.
龙年初春传来喜讯: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这是我国质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建设"质量强国"成为今年全国"两会"代表和委员热议的话题。《纲要》发布,也是国际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国际质量科学院的院士们纷纷表示祝贺!《纲要》吹响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蓝图,肩负着建设质量强国的使命。我们要以学习贯彻《纲要》为契机,按照《纲要》提出的"以人为本,安全为先,诚信守法,夯实基础,创新驱动,以质取胜"的工作方针,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建设质量强国化为全社会的共同行动。质量强,则国家强;质量强,则生活好。春江水暖鸭先知,在此欢欣鼓舞的时刻,我们特编辑一组热烈庆祝《纲要》发布的贺词和热议建设质量强国及学习贯彻落实《纲要》的文章,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9.
<正>为深入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促进质量社会共治,推进建设质量强国,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5年行动计划》的部署,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中共中央宣传部等39个部门共同在2015年9月开展"迈向质量时代,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的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按照2015年全国"质量月"活动主办单位对"中国质量检验协会继续组织开展‘企业质量诚信倡议’专题活动,引导企业积极履行质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2012年9月5日,广西"质量月"活动启动仪式在南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举行。启动仪式上,相关企业代表宣读了产品质量安全承诺书。全国"质量月"活动是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以"贯彻《质量发展纲要》,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主题,加强质量文化建设,优化质量发展环境,重点将通过广泛开展质量宣传活动,深入宣传贯彻《质量发展纲要》,通过影响广泛、带动性强的  相似文献   

11.
<正>福州市市场监管部门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福建省《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在福州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结合福州市工作实际,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作风,主动作为,把《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宣贯工作与具体工作、日常工作融合,推动各项工作任务做实做细,积极营造“政府重视质量、企业追求质量、社会崇尚质量、人人关心质量”的浓厚氛围,务求开门见效、落实有效,全方位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2.
《质量春秋》2014,(3):13-18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设奖宗旨)为完善国家质量奖励制度,规范中国质量奖评审工作,树立质量先进典型,推进质量发展,建设质量强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规定,制定本规则。  相似文献   

13.
"她吹响了建设质量强国的号角。""她勾画了建设质量强国的蓝图。""她肩负着建设质量强国的使命!"2月7日,国务院参事、《质量发展纲要》(以下简称《纲要》)起草组组长张纲谈起刚刚颁布的《纲要》时心潮澎湃,满怀感情地一口气连说了3个"建设质量强国"。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完善国家质量奖励制度,树立质量先进典型,推进质量强国建设,提升国家质量竞争力,经中央批准并按照国务院办公厅《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3年行动计划》规定,2013年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牵头,组织开展中国质量奖评选表彰工作。按照国际鼓励质量进步的通行做法,中国质量奖将授予质量领先、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15.
《上海质量》2014,(8):4-8
深入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促进社会质量共治,推进建设质量强国,按照《贯彻实施质量发展纲要2014年行动计划》(国办发〔2014〕18号)的部署,2014年9月以"推动‘三个转变’建设质量强国"为主题,中宣部、质检总局等部门发文部署开展2014年全国"质量月"活动。  相似文献   

16.
熊飞 《中国质量》2024,(1):111-114
202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2月,党中央、国务院印发了《质量强国建设纲要》,作为指导我国质量工作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掀开了新时代建设质量强国的新篇章。《纲要》明确要求提升全面质量管理水平,鼓励企业制定实施以质取胜生产经营战略。推动全员、全要素、全过程、全数据的新型质量管理体系应用,加快质量管理成熟度跃升。文件明确提出,要引导企业开展质量管理数字化升级、质量标杆经验交流、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质量标准制定等,加强全员质量教育培训,健全企业首席质量官制度,重视质量经理、质量工程师、质量技术能手队伍建设。作为企业,要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应推行首席质量官制度,通过领导和组织文化变革,创建一种预防的质量文化。  相似文献   

17.
提高教育质量是当今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共同主题,更是我国高等教育界面临的重要而紧迫的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简称《纲要》)提出:提高质量是高等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是建设高等教育强国  相似文献   

18.
国务院正式发布的《质量发展纲要(2011-2020年)》(以下简称《纲要》),是质量工作促进科学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深化厦门市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的有力措施,将在推进特区又好又快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认清形势,充分认识《纲要》的重要意义质量是兴国之道、强国之策。质量反映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是企业和产业核心竞争力的体现,也是国家文明程度的体现。质量问题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问  相似文献   

19.
《质量发展纲要》提出:坚持以质取胜,建设质量强国,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迫切需要,是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的内在要求,是实现科学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选择,增强综合国力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就一个地区而言,必须按照《质量发展纲要》的要求,实施质量强市战略,扎实开展质量强市活动.如何推进质量强市?笔者认为,必须建立健全"五大"机制.  相似文献   

20.
娄东风 《大众标准化》2024,(7):28-29+32
技术标准创新基地要聚焦质量强国建设重点目标任务,聚焦产业发展前沿瓶颈,聚焦全产业链可持续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和《质量强国建设纲要》,加快构建推动高质量的标准体系,为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技术标准创新力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