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PPP模式与城市物流规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中国进入WTO和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现代化城市物流作为推动国民经济及区域经济健康发展的动力作用日益凸现。许多省市都把发展现代物流业和制定物流业发展规划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从目前已经制定的城市物流规划中可以看出,由于在国家宏观层面上的物流发展政策、战略与规划尚未成型,规划者对于城市物流的发展趋势与运作模式缺乏统一的认识,对于制定城市物流规划的目标定位和相关影响因素在考虑上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Public-Private Partnership,PPP)下"建设—运营—移交"运作方式为研究对象,与传统的BOT模式进行对比,分析项目不同环节的会计核算相关内容,特别是针对项目建设阶段,根据是否拥有控制权、是否自行建设以及付费模式的不同进行细分,探讨不同情形下会计核算方法的优劣,探讨其运作中相关会计核算问题,以利于顺利推行PPP模式。  相似文献   

3.
<正>交通基础设施项目投资量大,建设及运营周期长、资金沉淀高,财政收入增速远远跟不上建设资金需求的增速,使得资金匮乏矛盾突出。如何以创新的思维,去思考交通基础设施投融资的新模式,是解决资金匮乏矛盾的必经之路。而PPP作为我国交通基础设施领域着力推行的投融资模式,其成功的模式创新,将有效缓解或解决资金的匮乏,并带来良好的经济  相似文献   

4.
徐梅万 《中国储运》2022,(7):124-125
<正>在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能力水平得到全面提高的大背景下,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也在不断地发展与更新,在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国民经济效益同时,也使得国家特别是地方政府的债务规模不断扩大与提升,地方债务风险等级显著攀升,债务杠杆不断触及债务红线。基础设施的建设的大规模扩张带来投资的持续增长,在地方债务及银行调控的双背景下,造成资金的短缺更是越来越严重。所以在当前的国际经济及社会时代背景下,国家为了有效解决存在的问题,正在积极探索实施全新PPP融资模式,  相似文献   

5.
PPP模式在城市公共停车场建设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机动车保有量持续上升,停车设施建设却相对滞后,大部分城市停车场供需严重失衡.部分机动车占道停放或乱停乱放,从而引发交通拥堵乃至交通事故,加上停车管理的不合理导致停车场的利用率较低,停车难问题已经成为许多城市发展的瓶颈.为了解决停车难问题,各城市逐步加大了停车场的建设力度,但由于财政资金不足,政府投入停车场的建设资金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停车需求.如何拓宽停车场建设的融资渠道成为首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优化PPP模式     
<正>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高速增长,财政收入高速增长将成为历史,财政收入中低速增长将呈常态化。在财政收紧运行、严格规范地方融资平台,以及实业产能过剩和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的背景下,积极推动PPP模式,充分发挥PPP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优势,拉动、带动社会资本投资,对稳增长有着重要的意义。同时,  相似文献   

7.
<正>PPP模式理论上既可应用于营利性、准营利性、甚至非经营性基础设施项目。为了促进PPP模式在我国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中央和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促进和规范PPP模式及民间资本参与公用事业的法律法规,为PPP的应用提供了法律保障和指导性意见,而交通建设作为推动PPP模式应用的主要领域,国家政策也给予大力支持,2014年全国交通运输工作会议就提出,"研究建立交通基础  相似文献   

8.
任昆 《交通财会》2015,(2):10-13
近年来PPP模式逐渐受到政府的重视和应用,但由于PPP模式下的新城开发处于先行先试的摸索阶段,可以借鉴的实例和经验甚少,需要我们去研究和探讨。本文以四线城市为例,以大型综合性企业为载体,针对PPP模式在新城开发中的问题进行一些分析,并且提出个人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自2010年国家层面控制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希望通过一系列投融资体制机制改革,逐步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转变政府职能、变管理为监管。收费公路作为动辄百亿、投资极大且关系到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也经历了从传统BOT到新阶段PPP模式的种种阵痛。相比之前的传统特许经营模式,新的PPP模式在承继了传统模式通过社会资金有效缓解政府当期资金压力的优势后,强调加强政府在项目公司中的地位,强化政府对项目的监督管理职能,合理分配运营风险,保障了政企双方的利益。  相似文献   

10.
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运营模式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初,公共自行车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在西方国家迅速普及,以法国巴黎、丹麦哥本哈根等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城市迅速推行了公共自行车系统,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受西方城市公共自行车系统的影响,我国开始重视公共自  相似文献   

11.
<正>"PPP模式是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合作的有效机制,社会资本发挥在人力、财力上的优势,弥补政府在运营管理方面的不足,双方形成合力。同时,也要注意,社会资本无利不起早,政府部门尚未建立起完善的监管机制。因此,虽然PPP模式的应用前景很广阔,但是也应该持谨慎乐观的态度。"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投资研究所投资体制政策研究室主任、研究员吴亚平在采访中表示。吴亚平认为,PPP模式可以有效地发挥市场的调节作用,激发市场的活力和潜力。PPP模式在交通领域,特别是公路行业的投融资中,将会发挥重要的作用,而政府和社会资本就是激发PPP模式的"引擎"。  相似文献   

12.
正《公路法》第六十条第二款将"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并报转让收费权的审批机关审查批准,但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修改为:"有偿转让公路收费权的公路,收费权转让后,由受让方收费经营。收费权的转让期限由出让、受让双方约定,最长不得超过国务院规定的年限。"  相似文献   

13.
<正>截至2016年底,全国公路总里程达到469万公里,高速公路总里程突破13万公里,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2.4万公里,内河高等级航道里程1.19万公里,颁证民航运输机场达218个。综合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化格局逐步完善,各种运输方式衔接效率有效提升,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将进入黄金时期。  相似文献   

14.
由于经济实力和技术水平的限制,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起步较晚.在2000年之前,全国仅有北京、上海、广州3个城市拥有轨道交通线路.进入21世纪以后,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轨道交通也进入大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15.
正近来,社会各界对今后政府付费PPP模式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判断,认为政府付费PPP模式发展放缓收紧已成为必然结果,甚至已终结。然而,作为现代PPP模式发展的起源地英国,大量PPP项目为政府付费模式。我国政府付费PPP项目数量和投资规模分别占PPP市场的五成和三成;交通运输PPP市场中政府付费项目投资规模约占两成。并且,政府付费PPP模式已经成为实现交通运输一般公共财政资金保障的重要手段。这种模式的规范稳步发展对普通公路、公共航道等无现金流交通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16.
正PPP模式下高速公路建设项目全程跟踪审计,作为提高项目经济效益和合规性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完善的审计过程,将使高速公路PPP项目更加规范化。在国家深化融资改革进程中,PPP模式从最初的理论框架逐渐演变成为政府和社会资本偏好的合作方式。为了解决高速公路建设项目融资难的问题,项目融资机制也在不断进行改革,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建设高速公路项目的概率陡增。伴随着高速公路建设合作方式和项目管理体系不断演变,  相似文献   

17.
正当前,PPP模式已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公路交通投资需求旺盛、资金规模庞大,PPP模式已成为最主要的融资途径之一。然而,随着PPP模式的深度推进,法律法规、操作规程、项目管理等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需要从顶层设计和项目实施等各个方面不断加以完善,保证PPP项目合规合理开展,各个环节规范严谨。自2013年开始,为使民间资本更多地参与到项目中,以提高效率,降低风险,PPP模式作为国内一种新型投融资机制,在全国各行各业范围内陆续遍地开花。经过5年发展,PPP模式进入了发展"快车道",遍布全国各地。  相似文献   

18.
基础设施开发需要大量资金,而政府有限的财政预算往往难以完全覆盖,这就需要企业投资者出资以填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不足的缺口。国际上广泛采用PPP(public-private partership,公私合作)模式来解决公共基础设施的实施和运营问题。在我国,由于国有企业是独立核算的法人,可以且已经作为非公共部门参与了很多项目,因此,PPP可译为"政企合伙/合营"。PPP具体应用  相似文献   

19.
正PPP模式是政府与社会资本基于某一投资项目、以合作多方参与,以实现双赢或多赢为目的的合作形式,其核心是政府与社会资本之间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以合同为基础实现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参与各方可以实现比预期单独行动更为有利的结果,实现帕雷托最优、总体收益最大化,即社会效益最大化。助力社会资本转型升级PPP模式服务基础设施和公共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PPP投融资模式被越来越多地提及,成为备受推崇的高速公路投融资方式之一,其独特的优势在于扩大非公有制资本在高速公路建设中的作用,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明晰各利益方的责权,提升高速公路的运营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