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曲艺 《当代经济》2021,(11):32-36,42
进入新时代,我们面对的是全新的挑战,国际上贸易保护主义、逆全球化现象出现,广大发展中国家和新兴的经济发展群体逐渐成为新一轮全球化的主要倡导者,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处于中坚力量,促进新型全球化朝着普惠共赢的方向迈进.在探索新一轮全球化的过程中,中国提出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在促进本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也能够更好推动国际经济的健康发展,为国际交流合作提供机会和平台.新时期有新的发展要求,以往的全球化已经不再适用于快速发展的新时代,应加快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新发展,顺应时代发展潮流.  相似文献   

2.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是中共中央关于“十四五”规划与2035年远景目标的战略决策。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涉及双循环重心变化问题,高质量发展的要义之一是生产率增进。本文将双循环重心变化嵌入异质性企业贸易模型,从资源重新配置效率视角,演示双循环重心由国际向国内转变对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增进效应的影响,而后利用1998—2013年中国制造业企业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以国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导致集约型资源错配和扩展型资源错配,从而抑制行业总生产率增长;而以国内循环为主体的贸易自由化则有助于提高行业内资源配置效率,从而促进行业总生产率增长。因此,转变过度依赖国际大循环的经济发展模式,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增进贸易自由化的生产率效应,推动对外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贸易利得是一国内外循环态势的重要指标。本文基于多部门投入产出联系的贸易利得量化模型,结合核密度估计和马尔科夫链,测算了1987—2017年中国经济双循环的贸易利得,研究发现:第一,中国内循环的贸易利得呈下降趋势,中国外循环的贸易利得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中国内循环的贸易利得依然大于外循环的贸易利得;第二,相对于外循环,中国内循环贸易利得的持续能力、空间关联效应和升级潜力都更大;第三,中国内循环贸易利得和外循环贸易利得之间,不存在正向的空间关联效应。在习近平经济思想指导下,统筹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打通双循环之间的堵点,有助于实现双循环贸易利得的良性互动,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4.
经济全球化逐渐带动了数字经济全球化,数字贸易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贸易的发展为各国带来经济增长的同时,因跨境数据流动而产生的安全问题成为各国正在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世界各国在数字贸易中寻求贸易发展与安全保障的平衡,其中数据监管的方式成为热点,建立全球数据监管体系也成为重中之重。由于国际数据监管规则薄弱以及国内数据监管规则尚不成熟等诸多原因,国内外数据监管规则的协调面临困境。因此,以国际与国内现有数据监管规则存在的不足为切入点,分析总结国内与国际数据监管规则协调面临的困境,并最终为建立全球数据监管体系提出中国因应之策: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与完善,对标国际标准协调各类协定,推动监管统一;进一步完善国内数据监管体系;构建良好数字营商环境,加快数字贸易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5.
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而在逆全球化背景下,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成为培育自主创新能力和实现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采用嵌入式投入产出表匹配中国工企—海关微观企业数据,实证检验了国内国际双循环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发现:贸易保护主义阻断了国际循环的技术扩散机制,促使中国数字贸易企业走上国内国际双循环发展道路,通过发挥双循环的规模效应和竞争效应,激发中国数字贸易自主创新能力,推动中国数字贸易质量水平提高;进一步研究表明,双循环格局对一般贸易、全球金融危机后、东部地区的数字贸易质量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为中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先后提出了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战略布局。文章以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关系为研究对象,发现“两个战略”的提出具有相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也都是中国现阶段实现转型发展的重要路径。双循环有两个重点:一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二是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而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是双循环在国内循环部分的具体落实。统一大市场建设是畅通“双循环”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具有扎实的现实基础和广阔潜力;而要实现统一大市场建设与畅通“双循环”协同发展,关键在于解决收入差距和市场分割两个重点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今全球经济增长乏力,经贸摩擦导致对外贸易不确定性风险增加。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发展要求,中央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文章以此为视角,通过资本、劳动力、消费、对外贸易和政策因素,分析我国2012—2018年间“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对区域产业结构变化的影响。分析发现,东北地区第一和第三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促进,第二产业仅受到国际循环的促进,而地区消费则阻碍了第二产业发展;东部地区第一产业仅受到国内循环的影响,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则已完全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中部地区产业发展未能有效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之中,仅第三产业受到资本的促进,消费和对外贸易对其产业发展没有明显的影响;西部地区产业发展已基本参与到“双循环”之中,但较弱的消费潜力对产业发展造成了阻碍。  相似文献   

8.
国际金融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过剩危机在新阶段的表现形式.由经济全球化推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主导的世界生产体系,不仅没有从根本上克服其内在的失衡,反而加重了世界经济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9.
黎峰 《财经研究》2021,47(4):4-18
就供给配套及营销市场的来源差异而言,国内循环是整个生产流程在主权国家内部开展并完成的经济系统,而国际循环是国内生产流程借助了国外原材料、国外生产制造或国外消费市场开展并完成的经济系统.文章采用投入产出模型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理论分析框架,揭示中国国内国际双循环的现状与特征,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间的互动关系及其机理.研究发现:(1)基于国内配套能力及国内市场空间,中国经济发展已呈现出以国内循环为主的显著特征.(2)依托国内供应体系的一般贸易出口是中国参与国际循环的主要模式,随后为"两头在外"的加工贸易模式及利用国外配套的一般贸易进口模式.(3)外资企业尤其是成本导向型外资企业的进入很大程度上不利于国内市场网络的构建.(4)国内循环尤其是国内配套能力的增强显著促进了增值水平更高的一般贸易出口,从而有利于推动中国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因此要实现"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需要在持续增强国内生产配套能力和挖掘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的基础上,通过以"外"促"内"、以"内"提"外",推动"内""外"协调并举.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中美贸易取得了快速发展,中关贸易不平衡问题也随之日益加剧,成为影响未来中美经贸关系发展的最主要因素.经济全球化所产生的国际分工、跨国公司、区域经济组织等是导致中美贸易不平衡趋势不断扩大的重要原因.因此,利用经济全球化的机遇,实现出口市场多元化,推动我国企业跨国经营,逐步开放服务业市场,大力发展与美国高科技产品的技术贸易,才是解决中美贸易不平衡的现实出路.  相似文献   

11.
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中,高质量利用外资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看,基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和资本循环理论,高质量利用外资能够促进国内大循环的平衡与稳定,强化国际循环的通畅与升级,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从实践经验看,高质量外资通过经济助力、产业赋能、技术溢出、制度优化等途径深度参与国内大循环,同时通过外贸促进、金融协同有效促进国际循环。但是,我国仍面临外资区域结构与产业结构失衡、大国政治博弈和科技封锁加剧、国际引资竞争日趋激烈等现实挑战。应当在产业政策上引导高质量要素集聚,在区域政策上推进跨区域引资协同,在营商环境上搭建全方位服务体系,在平台载体上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在行政规制上夯实负面清单与安全审查保障,从而助力我国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实现高质量利用外资。  相似文献   

12.
为抵挡利润率下降趋势, 美国等发达资本主义转向新自由主义和金融化, 收入因而由劳动向资本转移, 其内部积累矛盾激化推动了以国际垄断资本利益为核心的全球化, 最终引起美国制造业 “空心化” 及中美贸易失衡; 当代资本主义的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特征与全球化形成合力, 加深国际剥削, 使收入分配空前悬殊, 构成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经济根源; 危机后的衰退周期更使积累条件趋于恶化, 美国国内中小资本及中低端劳动者利益进一步受损, 国际阶级矛盾凸显。 美国对华 “贸易争端” 是国际垄断资本积累矛盾激化的集中体现, 更是美国维护其垄断地位遏制中国发展的行动; 中国应立足于破解技术垄断和金融垄断,防止过度金融化, 推进 “一带一路” 建设, 探索打破资本主义垄断发展格局的新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13.
文章选取中国31个省级面板数据,探究“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双循环的作用机制,并采用门槛模型分析全球化对“双链”数字化经济双循环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双链”数字化可促进经济内循环发展,并与经济外循环呈“U”型曲线关系;在不同“双链”数字化及全球化门槛区间内,“双链”数字化对经济外循环的作用逐步由抑制转变为驱动;较低的全球化水平为产业数字化、数字产业化提供更多可能,提升“双链”数字化的经济内循环效应;实现经济外循环发展则需适度提高全球化水平,促进供应链数字化升级以提升“双链”数字化水平,打破经济双循环面临的国际性约束。  相似文献   

14.
“两头在外”的全球价值链嵌入模式使中国数字贸易陷入“模仿创新”和“低端锁定”的困境。基于创新能力和产品空间的视角,使用投入产出方法,探讨双循环新格局是否能够促进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研究结果显示: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有着显著的促进作用,参与国际循环通过后向模仿创新能力中介渠道对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产生正向影响,而参与国内循环通过前向自主创新能力中介渠道促进了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其促进作用分别受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的调节影响。拓展分析揭示了双循环新格局对中国数字贸易质量的影响存在异质性。研究为中国数字贸易企业应对逆全球化和外部风险的冲击与挑战,形成双循环新格局,特别是利用国内统一大循环的超大规模优势来培育本土自主创新能力,提高产品空间密度和技术复杂度,最终实现中国数字贸易高质量发展提供重要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美国的服务贸易及其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的服务贸易及其借鉴张明贵,石立峰近年来,国际服务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自身的经济优势,力求最大限度地打开别国市场,改善其国际收支状况。以美国为例,其商品贸易自1972年以来连年逆差,而服务贸...  相似文献   

16.
丁可  树友林 《经济师》2023,(2):35-37+71
实施国家双循环重大战略部署,推动经济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需要抓住数字经济发展的机遇,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文章针对扬州玩具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数字经济赋能扬州玩具业自主创新研发、智能制造、孕育可持续消费业态、开辟无障碍贸易模式的转型升级机理,探讨数字经济赋能扬州玩具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以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17.
2004年世界经济具有强劲复苏等三方面的良好表现,同时又出现高油价和经济发展严重失衡等问题。经济全球化在进一步发展,但这一年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增强却更令人注目。2005年,世界经济增长速度将趋缓,但仍处于新一轮增长周期中的复苏阶段。高油价和美国以双赤字为特征的经济不平衡,将是制约2005年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危险。  相似文献   

18.
2008年9月美国金融危机的爆发,并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演变为一场世界性经济危机。尽管传统贸易理论认为自由贸易政策更有利于促进世界经济复苏,但现实却是,各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仍经久不衰。以2009年中美轮胎特保案为例,回顾了轮胎特保案的发展过程,进而从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分析美国贸易保护政策决策过程中的各种政治经济因素间的博弈,并从中得出若干启示,以期在后金融危机时期有利于我国外贸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经济全球化对经济安全的挑战 经济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中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赶超发达国家的必由之路。但经济全球化不是免费的晚餐,除带给我们发展的机遇之外,还会对经济安全带来形形色色的挑战。 (一)对国内产业和市场的冲击 经济全球化扫清了横亘在各国之间的竞争障碍,促进了贸易、投资自由化,把中国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联结为一体,把原来意义上的国内竞争转变为国际竞争。国际化竞争在促进国内产业优化升级,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提高企业技术水平、生产效率和竞争能力的同时,也对国内企业和市场形成了冲击…  相似文献   

20.
田宏图 《经济论坛》2000,(3):11-11,21
一、全球化 :市场化本质力量的逻辑演绎国际市场的横向扩展是全球化的主要形式。国际经济一体化的出现以科学技术 ,特别是信息通讯技术的迅猛发展为物质基础 ,它在形式上主要表现为现代市场在世界范围内的不断扩展。全球化正是处处以市场化为开路先锋 ,实现国际经济一体化的横向扩张的 ,它包括贸易自由化、金融国际化和生产一体化等基本形式。贸易自由化使得各国经济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程度加深 ,使各国市场更深入地融合为一体。金融国际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的重要内容。伴随着贸易自由化的发展 ,国内金融市场向世界开放。货币自由兑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