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3 毫秒
1.
杨伟中  余剑  李康 《金融研究》2021,486(12):75-95
近年来,中国绿色金融政策陆续出台且支持力度不断强化,政策效果受到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将绿色金融政策和绿色转型纳入可持续投资(ESG)资产定价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风险资产均衡收益和企业绿色转型的作用机理。其次基于绿色债券纳入央行合格担保品这一准自然实验,分别从企业融资成本和绿色创新两个角度实证检验绿色转型的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降低绿色债券的信用利差为绿色企业提供融资激励,同时通过提高棕色债券的信用利差给棕色企业的绿色转型带来倒逼促进作用。(2)这一影响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内作用更为显著,但随时间推移逐渐弱化。(3)央行担保品类绿色金融政策通过融资途径显著提升了棕色企业的绿色创新,倒逼棕色企业绿色转型。  相似文献   

2.
在“双碳”背景下,推进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是“十四五”时期重要的战略任务。本文以2016年颁布的《关于支持钢铁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作为转型金融政策研究对象,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转型金融政策对钢铁企业转型研发和融资的影响。研究发现,相比于非钢铁企业,转型金融政策的实施显著提高了钢铁企业研发资金投入和转型项目投资水平;同时抑制了钢铁企业债务融资,尤其是流动性较差的债务融资。机制分析表明,转型金融政策实施效果在不同钢铁企业间存在差异性,对高新技术企业、非国有企业和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更强的研发、转型投资促进作用;对非高新技术企业、国有企业、和暂不具有明确的低碳、减碳项目或活动的企业具有较强的融资约束。  相似文献   

3.
绿色信贷是否影响重污染企业的投融资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冬蔚  连莉莉 《金融研究》2018,462(12):123-137
在“十三五”供给侧改革和建设美丽中国的新时期,如何更好地推进绿色金融创新、淘汰落后产能并加大对环境友好型企业的金融支持,从而引导和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已成为一个亟待研究和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正式实施为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首次运用双重差分法考察绿色金融政策对重污染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发现重污染企业的有息债务融资和长期负债均显著下降且高排放地区国有大型企业的降幅最大,同时,国有、大型重污染企业的新增投资显著减少,另外,重污染企业的债务成本显著上升且经营绩效大幅下滑,表明绿色信贷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和投资抑制效应。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大力推动绿色信贷、不断完善绿色融资、切实引导资金流向资源技术节约型和生态环境保护型产业,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2012年颁布的《绿色信贷指引》为政策研究对象,构造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两高”行业企业融资和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相较于非“两高”企业,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两高”企业的债务融资,尤其是中长期债务融资;绿色信贷政策通过发挥激励约束作用,有效促进了“两高”企业创新,使得创新成果显著增加;绿色信贷政策的实施效果在不同“两高”企业间存在差异,对国有企业、社会责任评级较低企业形成更强的融资约束,对非国有企业、评级较高企业具有更强的创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5.
经济绿色转型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由之路,企业的绿色转型发展是经济实现绿色转型的关键环节。本文以2012—2019年中国沪深A股工业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使用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作为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指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设立为准自然实验,分析研究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能够显著促进试验区内企业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率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绿色转型。进一步分析得出,试验区内企业融资约束的缓解和政府政策支持对企业绿色转型有所促进,但其对国有企业和重污染企业的影响却未达预期。本文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的政策效应评估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提供了理论层面的支持和直接经验证据,为各地区制定绿色金融政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6.
当前,社会各界对环境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而数字金融发展为环境质量的有效改善提供了新的契机。本文利用2011―2021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的双重视角,实证检验了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金融发展可以显著改善环境质量;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是其重要的传导机制,即数字金融发展可以通过降低绿色融资成本和促进绿色技术创新来改善环境质量;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影响存在基于绿色融资成本与绿色技术创新的门限效应,当绿色融资成本越低和绿色技术创新水平越高时,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作用越强。分区域和分维度检验发现,数字金融发展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在中西部地区更为显著;相比于数字化程度,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对环境质量的改善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企业绿色转型为视角,从绿色经营管理、绿色生产转型、绿色创新转型、绿色排放转型四个维度,构建企业绿色转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以A股中小板和创业板企业2012—2019年数据为样本,考察政府补贴政策对企业绿色转型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政府补贴显著促进了企业绿色转型;政府补贴的资源属性和信号属性均可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来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环境规制在政府补贴与企业绿色转型关系中起反向调节作用,且该作用存在门槛效应;政府补贴对于非国有企业、东部地区企业和制造业企业绿色转型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对策建议:第一,建立健全促进企业绿色转型的评价、激励和监督机制;第二,提高政府补贴政策透明度,加强与转型金融政策的协同运用,发挥政策杠杆效应;第三,合理设置环境规制强度,避免政府补贴政策效果受到削弱;第四,根据企业异质性分类施策,积极发挥政府补贴对各类企业绿色转型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8.
推动高耗能产业较好较快地完成绿色转型升级对于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在绿色发展政策的引导下,金融机构普遍加大了对绿色产业的支持力度,降低了对高耗能产业及项目的融资支持,这对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存在的影响值得深入研究。本文基于2010—2020年671家上市高耗能企业的相关数据建立了面板模型并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绿色金融发展对高耗能企业转型升级的推动作用,以及低碳试点区域、企业类型、企业规模等因素对绿色金融促进企业转型升级产生的差异性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经济正处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绿色金融是引导资金向绿色产业集中进而优化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抓手。基于2004—2019年270个中国地级及以上城市数据,使用非参数方法测算其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以表征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在此基础上,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为准自然实验,检验该政策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及其机制。研究发现:(1)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看,该指标整体上呈现波动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0.97;(2)从政策效应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显著提高了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但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效应并不存在异质性;(3)从政策作用机制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可以通过提高绿色技术创新水平,推动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结构合理化程度提高等多个路径,促进中国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从而提高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4)从企业微观行为看,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地区中的高污染企业会通过进行绿色技术创新、履行污染治理责任等路径提升自身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进而提升自身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论完善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点政策的效果评价框架,为优化当前绿色金融...  相似文献   

10.
企业作为社会绿色转型的主体,是推进经济高质量发展,顺应“双维一体化”发展趋势的关键。选取2014-2020年A股上市企业为样本,聚焦数字普惠金融的绿色转型效应,在行业异质性视角下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发展的传导路径及影响机理。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绿色转型具有较强的正向作用;受内部技术壁垒、阶段性特质等因素影响,数字普惠金融对不同行业重污染企业的影响效果也不相同,其中传统煤炭领域与石油和天然气领域之间存在较为显著的差异;数字普惠金融通过降低企业融资难度,缓解融资约束困境促进企业的绿色创新能力,进而影响企业绿色转型发展。为了更好地营造“逐绿而行”的政策环境,政府应以降低融资风险为锚点,加强数字化基础设施建设,着力创新激励机制,充分发挥企业在绿色转型中的主体作用。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2017年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作为准自然实验,选取2010—2020年沪深两市主板工业上市企业绿色专利申请数据,探究绿色金融政策对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活动的影响。通过实证研究发现,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政策的实施,使得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质”和“量”都得到显著提升。进一步进行异质性分析发现,该政策对国有企业和非国有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均存在促进作用,相较于重污染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该政策的实施更有助于促进非重污染企业、低融资约束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活动。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选取2016—2020年在银行间市场发行的2662只债券作为样本,运用DID模型和PSM-DID模型考察2018年我国央行将绿色债券纳入合格担保品范围的政策对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的影响,从担保措施和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两个方面检验增信行为的调节机制。研究结果表明:MLF担保品扩容政策显著降低了基础设施绿色升级、清洁能源产业和节能环保产业的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清洁生产产业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无显著变化。该政策下,担保措施无法降低绿色债券融资成本,第三方绿色评估认证提高了绿色债券融资成本。我国央行应加强监管,确保绿色债券增信行为的有效性,引导绿色债券资金投向绿色创新项目,助力企业绿色转型提质增效和经济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3.
洪扬 《现代金融》2023,(7):50-58+49
以2011-2021年我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考察ESG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创新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ESG信息披露能够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机制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主要通过提高员工绿色创新效率、增加政府补助和降低债务融资成本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异质性分析发现,ESG信息披露对企业绿色创新的促进作用,在大规模、高新技术、高市场竞争程度及新《环保法》实施后的企业中更为明显。研究结论对我国企业有效利用ESG信息披露来促进企业绿色创新具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4.
基于2013—2017年中国30个省级行政区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模型分析绿色金融政策对能源强度的影响,评估绿色金融试点的政策效应,并进一步考察绿色金融发挥作用的中介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绿色金融试点政策有效地降低了单位GDP的能源消耗,政策效应显著,多种方法的稳健性检验显示估计结果具有稳定性;现阶段,绿色金融试点政策主要通过工业产业绿色转型中介效应影响能源强度,创新能力和产业结构优化中介效应短期内尚不明显。因此,应扩大试点范围,进一步提升地方绿色金融实践能力,积极引导绿色资金支持能源技术创新,加快工业绿色转型,聚合社会力量共同推动经济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逐步成为央行政策工具箱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有必要认真思考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的效应如何充分体现和发挥。本文以央行担保品扩容事件为准自然实验,使用2013-2021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季度数据分析结构性货币政策的绿色效应。研究结果表明:将央行担保品扩容后增加了绿色企业的融资获贷率、降低其融资成本、优化融资结构;央行担保品扩容对不同特征企业的影响存在非对称性,民营、大规模、低碳试点地区、新成立的绿色企业融资获贷率方面反映较为强烈,国有和大规模绿色企业在融资成本方面反映较为明显,民营、大规模和新成立绿色企业在融资结构优化方面反映较为明显;央行担保品扩容通过技术创新诱发效应和资金渠道效应两个主要机制影响绿色企业的融资情况。据此,本文提出政策建议,逐步优化完善货币政策工具箱,通过对央行担保品的管理,继续发挥好结构性货币政策的加法效应,多措并举助力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在当前绿色金融政策实践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本文以绿色信贷政策为切入点,构建了一个分析绿色信贷政策激励与约束双重机制的理论模型框架,并探讨了其微观影响机制。进一步地,以2012年《绿色信贷指引》出台为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1年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采用双重差分法从不同层面评估了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投融资行为的影响。理论分析证明,在绿色信贷政策实施中,单纯侧重于激励与约束机制两方面都存在局限性,只有二者协同发力,才能更好发挥政策效应。实证研究表明,绿色信贷政策实施显著提高了绿色企业的融资便利性,减少了“三高”企业融资行为;相比国有企业,民营企业融资的政策敏感性更强,既获得了“赏”,也得到了“罚”。本文提出健全绿色信贷激励约束机制的政策设计和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绿色金融对优化信贷资金配置,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具有重要指引作用。本文采用2012—2019年287个地级市面板数据,构建双重差分实证研究框架,分析绿色金融能否助力提高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研究发现,绿色金融可以通过优化信贷资金配置助力清洁和非重污染行业绿色创新发展,从而能有效提升城市绿色创新水平,且经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该结论依旧成立。绿色金融对城市绿色创新水平的影响作用在区域间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东部、中部和环保监管程度大的地区的绿色创新水平推动作用更大。进一步拓展发现,绿色金融能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即促进了经济增长并减少了污染排放。本文的启示在于:第一,应持续强化落实绿色金融政策实施,扩大试点范围;第二,建立支持绿色信贷的政策体系,不断完善信贷制度;第三,加强区域创新联动,推动区域创新协调发展;第四,加强环境监管并建立绿色创新扶持政策,助推行业高效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绿色信贷政策对企业债务融资成本的影响,分析了信贷市场是否存在“碳泡沫”。结果表明,在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前,银行未充分考虑高污染企业可能面临的资产风险,未对其进行显著的歧视性定价,导致信贷定价存在“碳泡沫”;绿色信贷政策出台后,银行向高污染企业增加贷款利差,具有显著的融资惩罚效应;绿色信贷政策效应具有异质性,对不同企业的债务融资成本呈现显著的非对称性。  相似文献   

19.
金融发展环境、利率市场化与债务融资决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稳健OLS回归方法对利率市场化与债务融资决策关系进行研究显示,较之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债务融资决策受利率市场化影响长期借款比例显著降低;较之利率管制时期,在利率市场化时期处于金融环境较好地区企业无论是债务融资成本还是长期借款比例均显著降低;此外,在利率市场化时期企业的长期借款比例与债务融资成本受地区金融发展环境差异的影响减弱。这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起到了赋予金融机构竞争手段、改善金融竞争环境以及削弱地区金融环境差异的政策效应。  相似文献   

20.
地方融资平台正处于转型关键期,而其债务规模的持续增长给市场化转型增添了压力,不利于防范和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本文选取2009-2019年2489家地方融资平台的相关数据,实证检验了金融分权对地方融资平台债务的影响.研究发现,金融分权显著促进了地方融资平台的债务扩张;进一步分析发现,该效应主要体现于地方融资平台债务中的城投债务和长期债务,融资约束是金融分权债务扩张效应的作用渠道.此外,金融分权的债务扩张效应在基础设施、民生相关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中更加明显,新《预算法》实施后该效应减弱.本文的政策建议包括,重塑金融垂直管理体系、加快地方融资平台市场化转型、改造不同区域和行业的地方融资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