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叶玲  李心合 《当代财经》2011,(12):110-118
文章以2003-2007年为时间窗口,以沪深两地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分析CEO变更前后,公司经营业绩与CEO变更的关系,不同继任模式对公司业绩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公司经营业绩下滑会引起CEO发生变更,非国有上市公司CEO变更可能性高于国有上市公司。CEO变更后,公司经营业绩得到改善,国有上市公司业绩提升幅度低于非国有上市公司。在常规变更样本中,外部继任公司业绩改善程度优于内部继任公司;在非常规变更样本中,回归结果则相反,内部继任公司业绩提升幅度高于外部继任公司。进一步分析可以发现,业绩提升主要来源于线下项目、非经常性损益类项目,而非公司的主营业务。  相似文献   

2.
创新需要企业领导者发起和支持,当受到路径依赖和组织结构阻碍而难以创新时,企业可能依赖CEO继任以激发创新。作为CEO继任的核心问题,CEO继任来源如何影响企业创新,前期研究尚未达成一致结论。基于委托代理理论和人力资本专用性理论,分析CEO遴选过程,通过分析不同来源CEO继任者在继任情境下的企业创新决策机制,探索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的影响机制以及前任CEO作为重要情境要素的调节作用。以2009—2016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OLS、PSM模型和Heckman二阶段自选择模型进行检验,结果发现,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绩效具有显著负效应;前任CEO的任期会减弱CEO外部继任对企业创新绩效的负效应;前任CEO强制离职会强化上述负效应。  相似文献   

3.
美国GE公司CEO继任规划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立贵 《经济管理》2007,(20):92-96
继任规划在企业追求长期战略和持久业绩的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而CEO继任规划则是企业最重大的战略决策。美国GE公司由于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CEO继任规划程序,从而保证企业能够培养合适的CEO候选人。公司CEO继任规划包括内部接班继任、内部竞争继任、突然政变继任和广泛选择继任等4种方式。每一种继任方式都有其优势和劣势。不存在适用于所有公司的继任方式。不同的公司如何选择适合的继任方式取决于公司本身的条件。目前,我国企业正在进入经营者大换班高峰期,可以借鉴美国GE公司CEO继任规划的成功经验,进一步完善继任机制。  相似文献   

4.
CEO继任是企业的重要战略决策之一.国外研究结果显示,CEO继任的发生机制主要存在辞职、解聘和其他突发情况;而继任绩效效果的研究结果却大相径庭,继任后的企业绩效形成机制多与继任者的行动、能力和社会力量相关;新任CEO继任后的过渡管理也具有一些很重要的技巧.当前,中国很多大型企业面临高层管理人员计划性或非计划性更新,借鉴和把握西方国家CEO继任的经验和趋势.可以提高我国CEO继任的成功率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文章介绍了国内外企业资产剥离绩效实证研究的方法和主要结论。资产剥离绩效实证研究常用的方法有事件研究法和财务指标法,部分学者运用个案研究法和数据包络分析方法,文章介绍了这些方法的主要特点并综述了国内外学者运用这些方法研究资产剥离绩效的主要成果。并指出目前国内研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6.
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促进资本市场健康发展,提高上市公司质量,其中处置僵尸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僵尸企业治理需要从内外两个方面同时发力,就内部而言,CEO作为企业重大决策的参与者和执行者,对提高企业治理水平具有决定性作用。继任来源和职业经历是反映CEO管理能力和经营风格的两个关键指标,能够为主管部门或董事会提供重要参考。本文使用2004—2019年中国非金融类上市公司财务数据、CEO简历和个人特征数据研究CEO继任来源和多元化职业经历对僵尸企业处置的具体影响及实现机制。研究发现,来源于非内部晋升且拥有多元化职业经历的CEO使企业成为僵尸企业概率更低,影响路径主要是降低了僵尸企业的资产负债率。其中存在两个作用机制:一是提高企业薪酬激励水平;二是增加企业并购重组次数和金额。进一步分析表明,来源于非内部晋升且具有多元化职业经历的CEO对降低僵尸企业比例的正向效应在国有企业以及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更加显著。本研究对于上市僵尸企业如何科学聘任CEO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能够为加快构建高效完善的职业经理人市场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家族企业在世界和中国经济中都扮演了重要角色,本文从继任计划(succession planning)的概念出发,以浙江民营企业为例,对关乎家族企业兴衰成败的最高领导人CEO的继任计划进行了考察。文章区分了两类不同的家族企业CEO继任模式,并着重对内部继任计划的初始满意感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最后,本文对中国文化背景下家族企业CEO继任计划的应用做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国有企业非经营性资产进行界定,论述剥离以及剥离的原则,并介绍了非经营性资产剥离的几种模式进行了论述,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基于交易成本视角的资产剥离方式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将交易成本经济学的原理引入资产剥离方式选择的研究,从交易成本的视角探索企业管理者如何在不同的资产剥离方式之间选择。以2002—2008年沪市制造类上市公司173起资产剥离事件为样本,使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了交易成本对资产剥离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交易成本与资产剥离方式之间存在相关性,在做出剥离的决策后,企业通常选用分拆的方式来重组资产专用性较高的资产,而外部不确定性比较低时更倾向于选择直接出售资产。  相似文献   

11.
《经济师》2017,(1)
资产剥离是相对于公司并购等扩张型资本运作的收缩型资本操作方式,同并购一样都是企业重组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以沪深两市2011-2015年发生资产剥离行为的上市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因子分析、Logit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探究上市公司资产剥离行为动机因素。结果发现:上市公司运营能力、现金流量能力与和企业偿债能力与资产剥离可能性呈负相关,盈利能力因子与资产剥离可能性呈正相关。上市公司应准确抓住剥离的机遇时期,理智选择适合剥离的资产和完善会计核算制度,以实现剥离的最大价值。  相似文献   

12.
朱丽 《生产力研究》2003,(1):258-259
第五次并购浪潮风起云涌的原因是多维的 ,但并购本身作为博弈行为的结果 ,显然可以从博弈的角度对并购浪潮的形成进行诠释 ,本文做了尝试性研究。在大规模并购层出不穷的同时 ,资产剥离亦是频频发生 ,企业作为通过行政机制配置资源的一种经济组织 ,其所做出的资产剥离或是并购决策无疑是组织内部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之间的权衡 ,因此 ,本文从管理成本的角度对此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相似文献   

13.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运行,形成了“企业办社会”的格局,积累了大量的非经营资产。在企业改制时,应将它们剥离出来,以使改制后的股份公司摆脱包袱,轻装上阵。但从一些企业的运营情况来看,非经营资产的剥离工作陷入了一种困境,影响到改制的效果。对此,笔者拟从非经营资产的剥离模式入手作一些探讨。一、现有的非经营资产剥离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当前社会上通行的非经营资产剥离模式,不外乎以下两种:一是将非经营资产组建成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从企业中脱离出来;二是将经营资产交给政府主管部门管理。这两种模式都不同…  相似文献   

14.
《经济师》2016,(8)
对于国有企业而言,其生产经营中存在的不良资产问题,越来越成为困扰自身发展的障碍。企业剥离不良资产进行重组,可以优化企业资产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质量,集中企业的优势资源,提升资产营运效率,避免资产浪费。文章结合工作实践,对现代煤矿企业资产剥离重组的宏观思路及模式做了简要探讨。  相似文献   

15.
韩金红 《生产力研究》2011,(12):274-275,161
文章选取2006—2008年间CEO发生变更的中国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发现:CEO变更后,与前任相比,年龄较大的继任CEO其薪酬结构中股权激励所占的比例会增加,同时市场对于这种年龄较大的CEO较大股权激励薪酬的薪酬结构反应为正。实证结果表明基于留任及职业生涯视角,CEO最优的薪酬结构应当是给予年龄较大的CEO较高的股权激励,而年龄较小的CEO较低的股权激励,此外,研究还发现我国CEO薪酬结构不合理,薪酬结构中股权激励不足,薪酬激励机制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16.
获取合法性是新创企业谋求生存与开展经营活动的重要前提。梳理并比较了不同视角下新创企业合法性获取机制的基本观点,基于合法性获取理论,构建了新创企业合法性管理框架,以加深对新创企业以及组织如何实现合法性与获取资源的理解。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2006—2008年发生CEO强制性变更的上市公司为样本,研究CEO强制性变更及继任模式对企业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CEO强制性变更后的企业绩效好于变更前的企业绩效;外部继任的企业绩效好于内部继任;在不同经营水平下,两种继任模式的企业绩效明显不同。为此,提出改善上市公司经营绩效,必须完善上市公司CEO的任免机制,合理选择CEO的继任模式,加快发展职业经理人市场。  相似文献   

18.
基于知识资产获取的企业并购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企业并购在我国虽然只有十多年的历史,却已成为企业快速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许多企业并不善于通过并购有效获取知识资产,造成并购后企业文化的冲突、人才与客户的流失以及技术与管理资源的浪费。这就需要企业在并购中,一方面结合自身战略的需要全面考察目标企业知识资产与自身的互补协同效应,确定最佳并购方案;另一方面在并购后充分运用知识资产管理的一般原则,并结合各类知识资产的不同特点,加强整合管理,在创新中利用知识资产。  相似文献   

19.
20.
各部门价值之和大于整体——这就是分拆上市,资产剥离等资产重组业务的价值之源。因为类似的重组业务不仅能增加公司的价值,提高子公司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还能够整合公司资源,培养核心竞争力。 通过资产剥离,投资者与市场分析帅能够更容易获得子公司的有关信息。因为被剥离出来的子公司往往需要出具独立的财务报表。这一点,对从事公司非核心业务的子公司(如传统产业公司的网络与技术部门)来说,显得尤为重要。同时,随着公司非核心业务部门的独立,投资者们也能更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