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思宇  时磊 《生产力研究》2022,(9):69-75+144
文章基于江苏省2009—2019年县域面板数据,使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实证检验以“淘宝村”和“淘宝村集群”为代表的农村电子商务产业发展对县域农民收入和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总体上,江苏省县市“淘宝村”和“淘宝村集群”发展会促进农民增收,但“淘宝村集群”会对“淘宝村”的农民增收效应产生抑制作用;异质性分析表明,位于南北两端的苏南和苏北存在明显的区际差异性,苏南地区县市“淘宝村”和“淘宝村集群”的农民增收效应都不显著,而苏北地区“淘宝村”和“淘宝村集群”对农民增收产生明显促进作用,且“淘宝村集群”也会抑制“淘宝村”的农民增收效应。进一步研究区际间的收入分配效应差异,发现苏南地区县市的“淘宝村集群”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抑制作用,而苏北地区县市的“淘宝村集群”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并且会抑制“淘宝村”数量的增加引起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从产业基础、专业市场和集聚效应解释区际差异化形成的原因。  相似文献   

2.
调动农民种粮和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基础。文章结合理论分析,利用2005-2019年1 482个区县的面板数据,将2005年实施的产粮大县奖励政策视为一项准自然实验,使用空间断点回归设计,识别产粮大县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从整体上讲,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而产粮大县的经济发展并未从该政策中获益,但是该政策可以显著促进贫困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动态分析显示,奖励政策对农民增收和县域经济发展的作用效果在各年间波动较大。机制分析表明,奖励政策可以通过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生产性公共品供给和教育公共品供给来实现农民增收和落后地区的经济发展。政策有效性检验表明,该政策在整体上未能改善产粮大县地方政府的财政收支压力。文章结论表明,奖励政策可以促进农民增收和落后地区的县域经济发展,但有关部门仍须对该政策进行适当调整,切实缓解产粮大县的财政收支压力,提高地方政府抓好粮食生产的积极性。  相似文献   

3.
赵康杰 《生产力研究》2012,(4):48-50,61
"一村一品"是农业发展的一种有效模式,也是国家近年政策所鼓励的。文章利用案例对"一村一品"的形成与变迁进行分析。A村在"一村一品"形成中种植技术的演进具有路径依赖特征,村庄提供了"学习机制"实施的制度条件,规模化种植改变了农产品销售模式,也形成了农户与村集体相联系的组织形式;而随着工业化的推进,单个农户经营规模缓慢扩大,种植结构发生调整,A村建立了农业合作社。从发展绩效看,"一村一品"促进了农民增收,优化了要素配置,维护了农民利益,但也存在一些难题。  相似文献   

4.
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一村一品”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拓展,缩小农村单元之间的差距,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吉林省一些地方的做法,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5.
发展“一村一品”经济浅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发展适应国内外市场需求的“一村一品”经济,有利于推动我国农业产业化向纵深拓展,缩小农村单元之间的差距,广开农民增收渠道,加速推进新农村建设。吉林省一些地方的做法,有一定的普遍意义。  相似文献   

6.
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作为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新载体,是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绿色”驱动力。借助于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的“准自然实验”,采用2005—2018年中国816个县的面板数据和多期PSMDID方法,实证检验了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对农民增收的影响、作用机理和制约因素。研究发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政策会导致当地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提高3.04%,尤其在乡村旅游资源禀赋越好、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的地区,政策的增收效应能够得到更大程度的发挥;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的增收效应越来越强;此外,作用机理检验表明,提高乡村非农就业水平和增加农业技术采用是示范县政策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中介机制。  相似文献   

7.
如果农贷资源仅由市场进行配置,虽然存在明显的信用约束,但此时的农户信贷配置可促进农民收入更有效率地增长,同时也会引起农民收入不平等加剧。因此,政府希望在不损害农户信贷效率的同时又能促进农民公平增收,这就需要在尊重农贷市场规律的前提下对农户信贷进行调控。基于中国2037个县的截面数据,本文对县域农贷的增收效果进行了区域分层差异检验,研究发现:县域农户信贷对农民的增收效应不仅在农民内部而且在地区之间均有明显的差异,其中,西部地区的农户信贷对中低收入农民的增收效果显著,中部地区的农户信贷只对最高收入农民的增收效果显著,东部地区农户信贷对各收入层次农民的增收效果均不显著。因此,要促进农民公平增收,有必要采取差异化的农户信贷调节政策。  相似文献   

8.
桦川县是个农业大县和粮食主产区,面对农业的新形势,我们深入到星火乡对他们几年来通过加快农业产业化步伐,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情况进行了专题调查。星火乡通过整乡整村土地流转,促进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了产业化进程,农民收入持续增加,经济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9.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榆林市榆阳区加强粮食安全、旱作农业技术推广、农村能源、农业产业化、“一村一品”建设、万名农民培训“六大惠农工程”建设,全面提高农业特色化、产业化、现代化水平,切实使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0.
丁华 《经济师》2003,(1):188-189
目前农民增收成为“三农”工作的中心问题。文章从农民增收的重要性和激活农业现代生产要素带动农民增收的可行性分析入手 ,提出了激活农业现代生产要素是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以“宽带中国”战略作为“新基建”的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并结合两阶段最小二乘法评估了“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城市创新水平的影响。研究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创新水平,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均支持了该结论。异质性分析表明,“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对东部和中西部城市均有显著的创新效应,但该效应在东部城市更为明显;对经济较发达城市和低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创新水平影响并不显著,但能显著提升一般城市和高人力资本水平城市创新水平。机制检验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主要通过提升城市信息化水平、投资集聚水平和科技人才集聚水平三条途径提升城市创新水平。进一步空间溢出效应检验发现,“宽带中国”示范城市建设在提升示范城市创新水平的同时,也带动了相邻城市创新水平的提升。本研究为进一步推进“新基建”赋能中国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了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2.
促进农民增收,是今年政府工作的重中之重。食品工业与农业是唇齿相依、相互促进的两大关联产业。加快发展食品工业,是新阶段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增加农民收入的一项重大战略举措。应从产业关联特征重新认识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作用,加强食品工业和农业的联系和互动,采取有效措施加快食品工业发展,充分发挥食品工业对农民增收的带动效应。  相似文献   

13.
我国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农机购置补贴是党和国家实施的一项重大支农惠农的政策,对调动农民购机、用机积极性,推动农业机械化水平,实现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都具有重要意义。为此,文章选取了1997年~2008年的一些数据,分别建立了农民收入与农业机械拥有量、农机购置补贴资金的关系模型,得出农机购置补贴政策对农民增收有着一定的带动作用,并根据实际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4.
为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的发展,推动农业高效发展,调查了安康市农村专业技术协会与一村一品相互促进对农村经济繁荣和农民脱贫致富的影响。结果表明,一村一品是农业产业化的有效模式,做大做强农村一村一品,使它真正具有知名度、信任度、美誉度,实现一村一品规模、效益的不断扩张,形成一村一品的核心竞争力,从而不断提高农业的规模化、组织化、集体化和产业化水平,实现中国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快速转变。就专业协会与一村一品相互促进发展模式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该模式的完善与发展提供理论探索。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着力改善民生,大力提高农民收入取得的显著成就,通过深入调研,与四川、云南、宁夏、新疆农民收入状况,以及土地资源、主要农产品占有量、劳动力资源和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发展状况的系统比较,多角度剖析制约农民增收的主要障碍,提出促进陕西省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着力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加农民经营性收入;着力深化农村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着力改进惠农支农补贴方式,进一步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着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农业资源在农民增收中的基础性作用;着力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进一步挖掘人力资本在农民增收中的根本性作用;着力发展非农产业和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进一步延伸农业产业链条,提高农民增收质量;着力培育农村市场,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经济效益;着力推进城镇化进程,进一步拓宽农民增收空间;着力发展县域特色经济,进一步提高农民增收水平;着力探索财政支农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提高支农资金使用效益;着力探索制定农业保险政策,进一步帮助农民规避市场风险和自然风险。  相似文献   

16.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根本问题。文章从农民收入构成的角度研究农民收入,以期找到农民增收的途径。文章通过对河北南部W村农民收入构成的实际调查,对W村的农业、非农业状况进行分析,认为家庭非农业生产经营收入和外出打工工资性收入逐渐成为我国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来源与动力。针对W村的实际,提出农民增收的途径是调整农业产品结构,促进农业生产规模化;规范半农户企业,促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合理协调农业与非农业,实现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17.
促进山西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保华 《经济问题》2005,(10):77-80
近两年来,政策环境、市场环境两方面都对促进农民增收产生了积极影响,山西农民收入出现了少有的快速增长。但是促进农民增收的基础较为脆弱,制约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障碍还没有得到根本消除,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任务依然十分艰巨。促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是加强农业基础地位、保持农村社会稳定和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为此,必须采取综合性措施,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坚持不懈地积极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坚持不懈地为农民增收创造良好的政策和体制环境。  相似文献   

18.
少数民族地区农民增收问题对于区域协调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以喀什地区为例,采用2000~2012年的统计数据对喀什地区农民收入现状进行研究,并通过多元回归定量分析影响喀什地区农民增收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农业固定资产投资、人均农作物播种面积对农民增收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促进农民增收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政府和社会各界对“三农问题”倍加关注和重视,但政府等组织的重视都未反映农业应有的地位,比如“三农问题”中的农民收入问题。巴西、墨西哥等国的发展经验表明,不能解决农民增收问题,就一定不能解决农业和农村这两个问题。在关于农民增收的讨论中,发展农业一直被很多人认为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但是,由于我国缺少一个反映农民利益的平衡的政治结构,农民处于持续性地被歧视中,不仅农民增收困难,而且影响农业发展和农业竞争质量。为此,必须通过制度改革和政策调整,给农民以公民待遇,提高农民的就业能力,为农民增收创造制度条件,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发展的双重目的。  相似文献   

20.
武丽娟  刘瑞明 《财经研究》2021,47(9):108-122
中国经济发展中的一块鲜明短板是农民收入增长的长期滞后.如何快速补齐这一短板是中国经济面临的一大难题.缺少信贷途径被普遍认为是使农民陷入持续贫困的关键所在,而缺乏有效抵押品又是导致农户信贷难的根本原因.文章利用2005-2017年全国1 831个县域地区的面板数据,采用双重差分方法研究了农地抵押贷款试点政策是否撬动了农民的收入增长.研究表明:第一,从效果来看,该政策显著提高了农民收入,这一结论在进行多项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第二,从趋势来看,该政策对农民收入的增加具有可持续的长期影响.第三,从机制来看,该政策的收入撬动效应不仅可以通过信贷渠道实现,还能通过推动农村经济增长、提高农业生产率和促进劳动力非农转移等多个机制来实现.第四,从异质性来看,该政策的增收效应在经济基础条件好、农地抵押价值高以及制度质量好的地区发挥得更好.农地权利的放松是撬动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一环,其能通过"唤醒沉睡的资本",让农民的"死资产"转化为"活资本",进而成为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抓手.而提高政策有效实施所依赖的经济环境和制度质量则有助于政策作用的发挥.文章的研究为未来相关政策的出台和调整提供了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