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浙江经济》2022,(5):76-77
崇福镇以列入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为契机,以“四双”攻坚行动为导向,锚定“运河千年古城、纺织皮草名城、融杭发展新城”的总体定位,持续推进古城复兴 在千年古城复兴这一历史机遇下,桐乡市崇福镇以加快建设古城核心区为先手棋,以构建“一带一环一湖一街一园多组团”为主线,全力打造“运河千年古城、纺织皮草名城、融杭发展新城”,高质量推进崇福镇古城复兴工作,以期重现崇德古城历史的辉煌、释放跨越时空的古城价值。2022年是全面落实崇福镇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更是推动崇福镇跨越式发展的关键之年,崇福镇将以列入全省首批千年古城复兴试点为契机,以“四双”攻坚行动为导向,锚定“运河千年古城、纺织皮草名城、融杭发展新城”的总体定位,持续推进古城复兴。  相似文献   

2.
<正>无论是以“景美”催生“业美”的乌镇,还是以“老建筑”拓展“新消费”的崇福,桐乡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一直都没有停下脚步梧桐之乡,有凤来仪。桐乡,一座以风雅为名的江南水乡,是大运河诗路文化带上一颗耀眼明珠。京杭大运河从这里流过,孕育了枕水乌镇、宋韵崇福、吴越石门等千年古镇,也滋养出这片土地深厚的人文底蕴与风雅情怀。明末清初的思想家吕留良、文学巨匠茅盾、艺术大师丰子恺……是这片土地骄傲的儿女,也是风雅桐乡的灵魂。  相似文献   

3.
冯洁 《浙江经济》2024,(2):64-66
<正>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以地域特色文化为基底打造具有辨识度的文化标识,讲好文旅融合上虞故事,激活大运河文化生命力横穿上虞境内的浙东运河,是千年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造就了上虞从唐至明后期近千年的开放与繁盛景象。在大运河文化的滋养下,这里既有“小桥、流水、人家”的水乡诗意,也有古今文化交融的沉稳厚重,孝德、青瓷、东山、春晖等一批具有丰富内涵的地域特色文化在此孕育。近年来,上虞深耕运河文化挖掘保护与活态传承,  相似文献   

4.
<正>鱼米乡,水成网,两岸青青万株桑。南浔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兴。当千年运河文化与鱼桑文化在时空中交织,必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南浔美景江南秀,烟柳溪桥画里舟。”湖州南浔因运河而起,因运河而兴。大运河(南浔段)和桑基鱼塘系统两大世界级文化遗产熠熠生辉,善琏古镇、荻港古镇等六座江南小镇各美其美,“一元茶馆”、湖笔工坊、传统糕点等百年老店历久弥新,“祭笔祖”“三道茶”“灯谜会”等各类风俗活动别具韵味……当千年运河文化与鱼桑文化在时空中交织,必将焕发新的时代光芒。  相似文献   

5.
加快产业集聚,实现集约发展,是提升区域竞争力、实现经济转型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桐乡以传统块状经济为依托,通过对块状经济的规划、引导、提升,培育了像濮院毛衫、崇福皮草、洲泉化纤等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然而,从发展现状看,  相似文献   

6.
文娜 《浙江经济》2023,(3):60-61
<正>千年运河,贯通古今、融入文脉、承载生活,既是孕育桐乡的“母亲河”,更是影响其文化传承、环境提升、民生改善、城市建设、产业振兴、品牌塑造的“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运河蜿蜒而过,承载着众多的文物遗存和历史记忆,孕育了独特的江南风光,滋养出深厚的人文底蕴与风雅情怀,成就了桐乡“鱼米之乡、丝绸之府、百花地面、文化之邦”的美誉。统筹为要,擘画文旅融合新蓝图  相似文献   

7.
“打通水脉、传承文脉、带动人脉”是德州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新时代重大命题。德州运河文化资源积淀丰厚,是展示德州文化形象软实力的重要依托。如何将德州段大运河文化遗产传承好、利用好,塑造德州新名片?笔者尝试提出以“协同创新发展三要素”的模式,即“城乡文旅深度融合的创新空间发展要素、物质文化与非遗文化相匹配利用要素、数字化协调治理要素”建设模式,作为研究的基本内容,旨在深化、提升德州运河文化品牌形象,促进德州段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的建设和跨区域统筹协调,为塑造德州大运河文化品牌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8.
大运河由京杭大运河、隋唐大运河、浙东大运河3部分构成,地跨2个直辖市、6个省,是我国南北水系重要通道。大运河地区资源环境压力大,严重挤压大运河生态空间,生态环境短板亟待补齐。文章通过系统分析大运河生态环境现状及存在问题,认为"十四五"时期,加强大运河生态环境治理,既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的"重要战役",也是建设大运河文化带、促进运河沿线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下大力气加强大运河生态修复,确保自然生态功能逐步恢复,早日实现河体水环境质量全面改善,打造一道纵贯中国南北的亮丽生态文化长廊。  相似文献   

9.
这是一个关于大运河的记忆。坐落于枣庄市辖区的台儿庄历史上是一座运河名城,在明清因运河而繁盛。据《峄县志》记载:"台(儿)庄跨漕渠,当南北孔道,商旅所萃,居民饶给,村镇之大,甲于一邑,被乾隆皇帝称为‘天下第一庄’",呈现出"商贾迤逦,一河渔火,歌声十里,夜不罢市"的繁荣景象。  相似文献   

10.
<正>运河文化是人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杭大运河更是流动的、活态的世界级文化遗产,传承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与文明。浙江高度重视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特色地域文化传承展示、生态环境提升、文旅融合发展以及沿岸民生改善,大运河已成为两岸人民的“文化河、致富河、幸福河”。在大运河诗路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过程中,南浔区以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浙江湖州桑基鱼塘系统”为依托,以鱼桑文化为载体,走出了一条生态优、文化兴、产业旺、农民富的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1.
央视新闻频道播出CCTV2005中国魅力名镇颁奖典礼。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镇获得“中国文化传承名镇”称号,全国政协常委、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天津市文联主席冯骥才应邀出席颁奖晚会并为包括杨柳青镇在内的部分获奖名镇颁奖。央视为“中国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所写的颁奖词是:古老的大运河为这里带来深厚的积淀。运河水早无当年辉煌,但是这里仍然是文脉昌盛,一派斯文。这里的年画天下闻名。几百年兴盛,几十年衰落,如今已经是全面复兴。文化是这里不灭的灵魂,京师左近的平原小镇,中国文化传承名镇杨柳青。魅力名镇评选举行颁奖典礼杨柳青…  相似文献   

12.
<正>“中国古镇看嘉兴”,嘉兴要分类推进古镇保护与提升发展伴随中国大运河兴起的古镇,是运河边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嘉兴历史文化名城是大运河沿线第7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近年来,嘉兴运河古镇保护力度加大,文化遗产活态传承成效明显,长虹桥、长安闸作为运河水工遗存的杰出代表入选《世界遗产名录》、6段河道入围世界遗产,  相似文献   

13.
启洪  王会 《走向世界》2014,(33):29-31
大运河申遗成功,临清人终于长长地出了一口气。为了运河申遗,他们付出了太多的努力,位于山东北部的临清市,是因京杭大运河而兴的城市。大运河曾经带来了临清的繁荣,如今的运河繁盛不再,却留下了无数生动而且独有的运河文化、悠悠京腔、运河钞关、鳌头矾、舍利塔……给这片文化土地留下了挥之不去的运河的影子。  相似文献   

14.
<正>抢抓发展机遇,在保护、传承、利用中绘就一幅新时代的运河图景上虞,地处浙江东海之滨,据因“虞舜支庶封于余姚,又封于上虞,以虞称国”而得名“上虞”。从河姆渡文化到明德始祖虞舜,从青瓷发源地到英台故里,从“黄绢幼妇”到“东山再起”……千百年间南来北往的舟楫,带来了历代文人墨客的诗篇,见证了商贸繁荣的盛世,汇聚了厚重深厚的运河文化。近年来,作为“浙东唐诗之路”的源头、“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重要节点,上虞抢抓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15.
<正>宁波“因海而生、凭海而兴、向海图强”,是大运河的出海口,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东方始发港,商帮文化、海防文化、海洋渔文化和海丝文化等海洋特色明显。近年来,宁波港城文化的保护、开发、利用取得重要成绩。宁波3个遗产区进入“中国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河姆渡、井头山等史前海洋文明遗址挖掘与保护取得重大成果,永丰库、庆安会馆等“海上丝绸之路”遗址得到良好保护,兴建了中国港口博物馆,举办了大量港口文化相关论坛、节庆,  相似文献   

16.
<正>追溯浦江的人文历史,必然要以百年、千年、万年计。从“万年上山”“千年孝义”到“百年书画”,浦江精神泽润着一方浦江人,浦江文脉滋养着这片浙中文化沃土。经过万年、千年、百年的深耕,一个“诗画浦江”跃然于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在传承与创新中诉说着文化富民的浦江故事。  相似文献   

17.
<正>今年是大运河申遗成功5周年,为进一步深化大运河(宁波段)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利用工作,日前,宁波市文保所牵头组织国内水利史、水文化、文保等各界知名专家,对大运河(宁波段)运河河道、水利工程遗产现状,以及相关自然水系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专家们考察了虞余段、慈江段运河,五夫长坝、西横  相似文献   

18.
汤平 《首都经济》2006,(12):90-91
历经沧桑的京杭大运河因漕运的废除,两岸的文物古迹面临危机,运河昔日的风光已成为历史,运河保护迫在眉睫,这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关注,日前,由通州区委、区政府主办,区委宣传部、区文化委、北京新城基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北京盛世明煌广告有限公司承办的中国(北京.通州)运河文化节在京开幕,文化节旨在“弘扬运河传统文化、宣传和谐魅力通州、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在运河文化高峰论坛上来自运河沿线17个城市的市长、文物保护方面的专家、学者就大运河遗产保护与可持续开发进行了深入探讨。[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正>泱泱婺水穿行而过,金华这座浪漫之城,正在用诗歌之笔,续写婺城千年风华金华,古称婺州,因“金星与婺女双星争华”故而得名金华,素有“江南邹鲁”“文物之邦”的美誉。金华因地处“浙江之心”的优势位置通衢天下,不仅富饶一方水土、泽被一方百姓,更是汇聚了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雅士。从开八咏之风的沈约,到心怀家国的李清照,再到深深扎根大地的人民诗人艾青……都留下无数传颂至今的名篇佳作,让金华成为钱塘江诗路文化带上的文化高地。在金华,可以循着古婺诗韵,追寻现代精彩诗篇。  相似文献   

20.
大运河聊城段村落与城镇在运河漕运的影响下形成了具有特色的民间传说,主要包括金龙四大王、漕运天妃、关公、神钟故事等.在明清时期,漕运神话在运河沿线市镇中为人所津津乐道,而在当代,由于大运河断流以及经济功能的丧失,这些民间传说或失去传播的生命力,或被全国性、官方性的民间传说取代,失去了地方性特色.漕运神话是运河沿线民间信仰的载体,是大运河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运河文物遗址的叙事性阐释,具有独特的文化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