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根据集成场基本范畴,分析物流集成体主导的物流链和制造集成体主导的供应链的网链结构形成及融合过程,探讨场源、基核在两业网链形成、融合过程中的发展机理,提炼集成体间联接键及竞合关系理论以指导两业联动在实践中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文中根据物流高级化,物流链、供应链形成及融合过程的基本特征,提出和构建两业联动集成场基本范畴,在总结集成场应用于物流研究的经验,探讨集成场的集成体、场源、基核、场线等范畴在两业网链的形成、融合发展机理,并得到有关两业联动场线探讨的推论。  相似文献   

3.
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的重要动力资源。面对日益激增、多结构化的企业数据,如何从中获取潜在的、高质量的知识模式,将决定产业集群网络创新的能力。本文从语义挖掘的角度构建了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模型,重点分析了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模型的理论基础,综合运用本体论、知识挖掘等智能信息处理技术对分布式、异构化数据进行语义分析与集成,在语义集成的基础上阐述了实施智能知识挖掘的过程,说明了产业集群网络系统具备智能获取数据中的概念和概念间关系的能力,论述了知识获取在构建产业集群网络创新模型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4.
产业集群的动力机制是指推动产业集群形成与发展的力量结构体系及运行规则,它是研究产业集群问题的核心。完善的动力机制是产业集群得以健康、持续发展的保证。文章在前人产业集群理论的基础上,将生态学“共生”的观点引入产业集群动力机制的研究中,给出共生性产业集群的概念度生存条件,构建一般性共生性产业集群结构模型并对其组织模式予以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共生性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及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5.
从集成场视角分析和构建两业联动发展模式类型,提出基于关系维、集成维和过程维模式类型为评价基础的省域两业联动发展水平评价模型,通过FUZZY隶属度得到综合评价指标,即省域两业联动发展综合指数,并能从集成场视角构成的模式类型指出其模式完善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前广西桑蚕产业循环经济发展中存在着主副产业链发展不平衡、产业运行模式不合理、桑蚕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循环政策引导乏力等瓶颈问题。因此,必须立足产业共生链的运作机理,从重塑多元共生组织、创建链网共生模式、营造智力共生平台、优化共生外部环境等方面探讨桑蚕产业共生循环经济的构建途径,以促进广西桑蚕产业可持续发展,实现由"桑蚕大省"向"桑蚕强省"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张振  付琼 《企业经济》2023,(3):134-140
科学技术与金融深度融合为金融业注入了无限的创新动力,推动了金融科技行业的迅速发展。金融科技作为数字经济的核心力量,在赋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过程中发挥着积极作用,以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正在成为驱动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和高效率运转的新动力,在降低交易成本、推动个人消费金融发展、帮助中小企业拓宽融资渠道、助力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未来我国应建立数字技术驱动的商业体系、构建金融科技创新产业格局、完善金融科技监管体系、加强复合型金融人才培养,从而助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全面融入新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8.
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联动有助于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和产业协同发展。文中分析了物流服务创新的影响因素,物流服务创新的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产业联动环境下的物流服务创新模式,包括提供全程化供应链管理创新模式、顾客化物流创新模式、物流技术创新模式和物流网络创新模式,并为其他产业的物流发展提出了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梦筱 《企业活力》2015,(2):144-149
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表现出明显的联动关系。城市形态研究视角从历史、市镇规划、功能结构向空间形态转换,城市形态具有多样化及层次性。产业布局理论经历了从区位论、市场论、产业聚集到新经济地理理论的发展。产业布局模式经历了从均值、增长极、点轴、网络布局到梯度开发模式的演化。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互相促进优化发展。河南已形成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的城镇体系,城市形态主体区中原城市群产业成梯度分布,产业与城市互动发展取得成效;但是河南城市形态、城市空间分布和规模结构有待继续优化,城市发育不足,产业层次低,辐射带动功能有待提高。河南未来的城市形态和产业空间布局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构建以中原城市群为主体形态、放射状、网络化城镇空间格局;强化城镇产业就业支撑,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推动体制机制创新,通过产城融合促进河南城市和产业的互动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产业协同创新平台架构上分为产学研协同创新核心层、产业创新支撑层、决策管理层、创新环境配套层等四个层次,承担资源集成功能、共性技术共享功能、知识产权服务功能、融资与推广服务功能、人才培训及服务功能。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具有主体多元、动态开放、系统耗散等基本特性,形成动力上划分为企业推动型、智力驱动型和政府支撑型三种类型,通过技术创新模式、创意衍生模式和技能扩散模式的交互耦合运行实现产业协同创新。区域产业协同创新平台运行保障上要在招商引资、技术创新协同、优势企业培育上发挥决策管理层的引导力,发挥区域财税、金融政策、技术创新政策的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11.
吴玉萍 《价值工程》2014,(10):11-12
论文首先对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从内生动力和外部动力两个方面提出了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构建的动力要素及其作用机制。最后从构建主体角色定位、完善创新环境、加强体制改革等方面提出了基于动力机制完善的加快构建河南省现代产业体系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文献研究,构建了以虚拟孵化网络为核心的新钻石模型,探讨基于虚拟孵化网络的高技术产业集成的形成机理与动力机制。在此基础上,从新钻石模型的五个因子分析大连电子信息产业的集成状况,研究发现大连电子信息产业已经具备产业集成雏形,然而也存在着产业网络互惠性已不足而影响“知识吸收与创新能力”因子的问题,最后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企业经济》2020,(1):F0003-F0003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研究2.新时代产业绿色发展绩效评估3.加快推动区块链技术和产业创新发展4.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5.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我国制造业供给体制机制研究6.产业融合视域下虚拟现实(VR)产业生态圈构建7.外部环境变迁与我国企业战略转型升级8.混合所有制改革与我国国有企业体制机制创新。  相似文献   

14.
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求着力构建适应产业布局特征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推动交通、物流、产业协同发展,提升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运行的运输服务水平和组织效率,增强交通运输对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支撑引领能力。为此,应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下现代产业体系运行规律,以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为牵引,构建精准适配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求和高质量满足共同富裕要求的新的交通运输组织形式,着力完善与产业发展和产业布局优化相契合的交通网络布局和结构功能,发展与现代化产业经济循环运行相联动的交通运输组织模式和运行管理方式,形成与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相协同的交通运输发展路径和发展动能。  相似文献   

15.
PPP模式在中国还处于探索阶段,从动力机制角度研究中国PPP模式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本文构建了中国PPP模式发展动力机制的一个理论分析框架,它主要由内在动力和外在动力及相互作用机理构成。其中内在动力主要包括利益驱动力和协同推进力,外在动力主要包括制度保障力、监管约束力和市场促进力。本文以此为导向对当前中国PPP模式发展的动力障碍进行系统分析,针对性地提出了加快中国PPP模式发展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16.
成青青 《经济界》2024,(1):59-70
站在新的历史方位,江苏作出了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战略部署。根据动力机制基本理论,构建“政策引导机制、要素驱动机制、质量提升机制、融合激发机制、协同创新机制”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江苏与上海、浙江、安徽、广东、山东、河北等相关省份动力机制发展水平与区域差异比较分析,探究中国式现代化江苏新实践的动力之源。研究表明,政策引导是根本动力、要素驱动是支撑动力、质量变革是核心动力、融合发展是关键动力、协同创新是决定动力。为此,必须把坚守实体经济、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作为强省之要,充分发挥政策影响力、要素保障力、质量引领力、融合凝聚力、创新驱动力的作用,助推江苏在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做示范。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按照区域发展总体规划启动运行的地方引导型产业集群为研究对象,分析了推动引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主要动力因素,构建了引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机制模式,论述了其动力机制要素间的互动机理。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形成的关键在于推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各动力因素之间通过综合作用,相互促进、良性循环,从而形成具备自增强能力且相对稳定的互动结构。在引导型产业集群动力机制形成过程中,地方政府的引导、扶持是激发引导型产业集群发展的内外源动力,补充产业集群发展的动力不足及消耗,推动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所面临资源环境的约束为出发点,总结国内外产业集群生态创新的理论与实践成果,分析了桂林作为旅游型城市中小企业集群实施生态创新的动力机制。然后从桂林产业集群发展现存的问题出发,针对集群定位雷同,产业链欠完备,公共环保措施不足的现状,认为生态创新是解决桂林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可行路径,并依据工业生态学原理提出重构生态产业链、打造公共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和完善公共废弃物处理机制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系统地研究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对于提升集群整体的创新能力和促进集群的可持续发展有着关键意义,而已有的对于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研究缺乏系统性。本文从生态位视角出发,在提出产业集群协同创新内涵以及产业集群协同创新的要素及要素间利益关系分析的基础上,从动力、激励、合作以及评价方面构建了产业集群协同创新机制分析的理论框架模型。  相似文献   

20.
数字经济有利于拓展经济发展新空间、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但数字经济存在严重信息非对称、数字信任及信息安全风险等问题,因而需要将区块链技术纳入“新基建”,以应对我国数字经济发展挑战。区块链技术对数字确权、助推数字信息流动与交易、解决数字经济“新基建”壁垒等具有一系列优势,由此提出在区块链技术赋能下传统产业数字转型模式基本思路与具体实施策略:加快区块链技术核心创新研发,构筑以区块链为底层技术的数字经济产业;建立区块链技术监管体系,加快行业标准制定,打造区块链生态体系;注重高端人才培养,抢占区块链技术发展高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