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在数字化赋能企业供给侧改革的背景下,以“金税三期”工程试点作为一项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政策效应、作用机制及其在不同情景因素下的差异。研究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的实施显著抑制了企业费用粘性,且这一结论在排除可能存在的内生性问题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影响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能通过“改善信息环境”和“优化公司治理”路径实现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此外,从政府调控、市场环境和企业行为三个维度,分别选取税收征管强度、行业竞争程度和内部控制质量对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的政策效应进行拓展性分析。异质性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强度和行业竞争程度强化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而内部控制质量弱化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升级对企业费用粘性的抑制作用,反映了两者作为内外部治理机制之间的替代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借助“金税三期”实施这一准自然实验,考察税收征管加强带来的税负上升对企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加强显著降低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这一结论在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中依然成立;该影响对属地税局管理的企业、高融资约束企业和创新型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减降作用更为明显。进一步分析发现,税收征管加强及企业税负提高,通过弱化企业资本配置效率、抑制技术创新,降低了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本研究为深化税收征管改革,以加强税收征管支撑税制改革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朱凯  潘舒芯  胡梦梦 《财经研究》2021,47(10):140-155
企业通常会通过权衡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边际收益和成本来确定盈余管理的方式和水平.金税三期系统以智能化为特征,有效实现了税收信息整合,能够充分发挥强化税收监管的作用,提高企业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但不影响应计盈余管理成本,从而改变企业盈余管理的选择.文章以各地区实施金税三期作为外生事件构造双重差分检验,研究了智能化税收监管对企业盈余管理选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金税三期强化了对纳税不遵从企业的监管,增加了企业实施真实盈余管理的税收成本,使得纳税不遵从企业倾向于增加应计盈余管理,而且随着税率的上升,应计盈余管理和真实盈余管理的替代关系增强.文章的研究为理解企业盈余管理行为和制定税收监管政策提供了启示.  相似文献   

4.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对我国的税收征管模式带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目前,我国税务机关已经通过大数据开展税收管理工作,大数据支撑作用日益显现,但总体上对大数据的利用仍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尚未形成系统的理论、方法和相应的制度体系。本文从当前我国税收征管应用大数据的情况及存在的问题出发,借鉴国外大数据服务税收征管的经验,关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在税收征管改革上的运用,从制度层面、技术层面、应用层面、治理层面等四个层面探究大数据时代税收征管改革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以往的税收征管研究鲜有基于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视角考察税收征管规范化的影响,而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践为探究税收征管规范化与企业避税的关系提供了准自然实验环境.因此,文章基于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践,深入探究了税收征管规范化与企业避税的关系.研究发现,在各地方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实施后,税收征管规范化显著降低了企业避税程度,而且这种关系尤其体现在财务信息披露质量差、内部控制薄弱和征纳合谋程度高的公司中.进一步研究发现,随着税务行政处罚裁量基准的实施,税收征管规范化特别是显著抑制了民营企业和小规模企业避税.可见,税收征管规范化能够优化上市公司外部治理环境,对法治政府建设在税收领域落实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7.
本文基于“金税三期”工程准自然实验,以2009—2020年中国A股非金融上市公司为样本,探究了税收征管数字化对公司信息披露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显著提高了公司信息披露质量。机制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通过治理机制降低了企业代理成本,抑制了企业关联交易(尤其是异常关联交易);通过信息机制简化了财务报告复杂度,提高了会计信息可比性,验证了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进一步地,基于治理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征纳合谋程度高和避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加明显。基于信息机制的拓展性检验发现,税收征管数字化的治理效应在分析师关注度低和信息不透明程度高的公司中更为显著。  相似文献   

8.
范润  孙雪娇 《金融评论》2022,(4):79-101+126
本文基于避税代理观理论分析了企业金融化的动因,以“金税三期”刻画企业避税活动的减少并作为准自然实验,以2008~2015年A股上市公司为初始样本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显示,减少避税活动可以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具体检验其影响机制发现,减少避税活动通过降低企业可支配现金流和代理成本两条路径抑制了实体企业金融化程度。进一步证据显示,在税收征管强度较高、分析师关注度较高、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以及管理层持股激励较高的情境下,减少避税活动能够更为显著地抑制实体企业金融化。研究结论对政府部门进一步优化财税金融制度、引导企业“脱虚向实”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1990年代初,我国税收征管模式发生了一次重要转型,即由"管户制"向"管事制"的转变。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我国现行"管事制"模式受到严峻挑战,逐渐陷入困境,面临转型压力。与此同时,大数据技术也展现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为管理数据既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手段,也提供了数据管理、比对的新方法和新模式,为征管模式转型带来新机遇。税务部门应以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契机,积极推进我国税收征管模式二次转型,逐步实现征管模式由"管事制"向"管数制"的转变。  相似文献   

10.
曲明荣 《经济师》2003,(8):210-210
税收是社会的公共财富 ,是国家提供公共产品的成本费用 ,任何有法定纳税义务的纳税人 ,都应及时足额交纳所欠税款 ,当前经济转轨过程中 ,破产企业税款流失现象相当严重 ,应从思想上引起足够的重视 ,强化征管。  相似文献   

11.
强化我国房地产企业税收征管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发展,房地产业已成为我国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也给税收征管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文章就近几年伴房地产业出现的较为严重的税款流失现象做了分析,并对改进税收征管工作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技术、人才、劳务及经贸活动,跨国交易、投资、承包工程和提供劳务等活动日益频繁,来华的外国企业和外籍个人也逐渐增多,这些非居民一般具有高收入、知名度较高、国际影响大、停留时间短、流动性大等特点,国际税源较为分散且隐蔽,发生时间不确定、管理事项比较繁杂、在华提供劳务、从事文化交流活动的信息资料难以收集、纳税证据难以获得,征税与否难以界定,这些都增加了对非居民企业实施有效税收征收管理的难度,非居民企业税收流失问题日益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3.
14.
1.各级领导应积极转变理念、提高认识、调整工作重点。长期以来,税务机关工作是以组织收入、完成上级下达的收入任务为中心,对走出去企业税收工作,因税额小、征管难度大,往往将该项工作置于重点之外;因此,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走出去"企业规模和影响力的日益增大,税收政策及税收征管手段的适应性受到了挑战;现行"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体系暴露出许多缺陷和局限性,不能适应对"走出去"企业实施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和拓展.因此,本文针对问题、分析问题及生成机理,探索提高"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质量的路径改善,不断提升税收征管效能.本文还将以云南省实践为例深入分析西部省区"走出去"企业的税收征管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提升"走出去"企业税收征管水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资本市场开放作为我国金融供给侧改革的重要内容,深刻改变了中国资本市场交易者结构特征,可能对上市公司的自利行为产生深远影响。本文基于沪港通这一准自然实验,研究发现资本市场开放能显著抑制企业的避税行为。影响机制检验表明,资本市场开放不仅有助于提高公司治理水平、抑制高管避税寻租动机,而且有助于改善公司信息质量、增加避税成本,从而降低企业避税水平。进一步研究还发现,这一影响对于税收征管强度较低地区的企业更显著。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沪港通可以作为有效的外部治理机制,促进企业规范自身行为,提高税收征管效率。这为后续进一步深化金融领域开放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7.
本文旨在探究中国税收征管制度变革对税收流失的影响机制及影响效应,采用多指标多因素潜变量模型估算各省的隐形经济规模,用于衡量相关联的税收流失规模。进一步通过构建计量经济模型,采用纳税评估户数和评估环节补缴税款数额作为征管制度改革的代理变量,检验了征管流程改革带来的征管效率提高效应。研究发现:税收流失呈现倒U形状,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各省由隐形经济带来的税收流失在达到最大值后普遍出现了下降;实证检验结果验证了纳税评估不仅直接减少了税收流失,同时纳税评估增强了传统的稽查效果,间接缩小了税收流失规模。  相似文献   

18.
许红梅  李春涛 《经济研究》2020,55(6):122-137
本文以2011年《社会保险法》的实施为准自然实验,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考察社保费征管对企业避税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社会保险法》的实施加强了社保费的征管力度,使劳动密集型企业的避税程度显著降低了约1.9%。进一步研究表明,当税务部门代征社保费时,对企业避税的抑制作用更显著,且税务部门代征社保费的影响效果取决于其税收努力程度。机制检验则发现,社保费征管这一企业外部治理机制的加强有助于降低企业信息不对称、增加避税成本,从而抑制企业避税。本文为社保费征管加强的积极经济后果提供了经验证据。研究还对执法监管部门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部门之间信息互联互通,发挥大数据资源优势稽查企业违规行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朋友圈微商”日益蓬勃发展,其中展现的经济效益、商机受到广泛关注,但由于微商圈法律要素界限不明,经营模式的隐蔽性以及纳税意识谈薄等原因导致税款流失严重,给公共国家利益造成了极大的损害.本文从税收征管的角度对于该问题进行探析,提出应当加强与第三方平台的合作、将“纳税人识别号”应用到“朋友圈微商”的税收征管中以及增强“微商”主体的纳税意识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张宁 《经济研究导刊》2013,(17):142-143
2011年4月,国家税务总局在《"十二五"时期税收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提出要"完善防范税收执法风险机制",对税收风险的重视和认识又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具体的税收活动中,征纳双方应如何规避纳税风险?通过深入挖掘2011年山西黄金税案犯罪分子作案原理并剖析犯罪原因,揭露出目前增值税征管中所存在的税收风险问题,最终提出有效防范税收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