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为努力践行"金融为民,我为群众办实事",积极推动重要领域LEI应用,实现涉汇企业赋码覆盖率稳步提升,人民银行安顺市中心支行积极开展全市范围内涉汇企业LEI推广应用工作.文章通过采取"四个强化"措施,助推辖内涉汇企业尽早、尽快融入国际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增强国际竞争力,同时也为基层央行全面推广LEI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在中国的赋码量取得了快速发展,有效支撑了跨境贸易业务。文章运用数据分析技术,交叉比对LEI与天眼查企业数据,校验法人机构信息的一致性。结果显示,我国LEI数据质量处于较高水平,但过期数据仍然占有一定比例,应进一步加强LEI基础设施建设、拓展LEI应用场景、打破数据孤岛,加强宣贯推广力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全球法人机构编码(LEI)建设的发展历程为背景,概述了其发展过程的3个重要阶段,并从其应用实践与应用研究两个方面介绍了其推广应用的现状.本文依托某地级市人民银行开展LEI推介工作的现状,对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讨论,并针对基层央行宣贯LEI工作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4.
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体系于2012年6月由金融稳定理事会(FSB)发起,先后成立全球LEI体系监管委员会(ROC)和基金会(GLEIF)。在各方努力推动下,体系建设现已进入实质性阶段。LEI体系发展的形势分析1.LEI体系建设进展及趋势目前,LEI体系ROC有66个成员机构,GLEIF正在推动中央运行系统(COU)筹建工作,共26个国家建成本地系统(LOU),进行编码申请  相似文献   

5.
《金融电子化》2014,(9):94-94
内容简介:《中国金融标准化报告2013》全面、翔实地反映了2013年我国金融标准化工作进展和成果,宣传交流了金融标准化最佳实践。《报告》中指出,2013年金融标准化工作有力支撑了金融业务发展,在移动金融与金融IC卡、支付业务统计、电子化信息披露等重点领域发布了一系列重要国家、行业标准,有效促进产业发展,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改善人民生活体验;成功举办2013年IS0/TC68年会,快速跟进全球法人机构识别编码(LEI)体系建设,推动建立LEI编码国内注册渠道,不断增强中国在国际金融标准化活动中的影响力;开展人民银行自身标准化工作,带动金融机构标准化发展,推动非金融机构认证支付业务健康发展,审慎启动移动金融检测认证工作,有效助力金融业改革发展。2014年,我国金融标准化应保持良好发展态势,围绕金融业发展与改革的任务要求,继续将金融标准化战略推向深入,实现金融标准化特色发展、支撑金融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地方代表性企业的面板数据为样本,通过不变参数模型对非金融企业杠杆率波动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营业利润率增加在短期内将降低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长期则相反;工资、在建工程、企业规模、银行依存度上升都将提高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但提升的幅度各不相同;两项资金占用和地方信贷投放规模对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变动无显著影响.因此,地方政府应合理对待去杠杆问题,采取多种措施,避免经济波动幅度过大.  相似文献   

7.
摘要:后疫情时代,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金融科技有助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但金融科技也会加剧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基于2016-2021年中国A股上市企业数据,研究发现:金融科技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呈显著倒“U”型关系;金融科技的发展会提高非金融企业的影子银行化水平,从而降低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金融科技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促进作用在非国有企业与大规模企业中更为显著。为了提高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国家应引导金融科技健康发展,深化影子银行业务监管,强化非金融企业主业发展的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8.
全球法人识别编码(LEI)旨在加强全球范围内对法人身份的识别。目前,LEI已覆盖全球160余万家金融机构和企业,并作为全球通用的法人识别编码在国际上广泛使用。但基层央行在具体推广应用过程中遇到一些困难,文章结合人民银行黔西南州中心支行工作实际,深入分析其难点和原因,并针对性提出对策建议,以便更好地推动LEI在更多领域的应用,切实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马辉 《金融会计》2012,(1):59-62
2005年5月24日《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的颁布,结束了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工具长期品种单一的局面,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作的推出,丰富了企业债务融资的渠道,对中国债券市场功能的完善及企业融资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飞速发展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就制约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诸多因素进行了分析;并针对问题,提出推进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全球LEI体系是一个全球金融市场的统一身份识别系统,LEI标准的广泛应用对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发具有重要意义,LEI编码能有效展现境内外金融交易参与方的基本信息以及机构间的关联信息,用以监测和分析金融系统性风险,为穿透式监管的实施提供有力抓手.本文通过梳理国外LEI体系编码的应用实践情况,提出精准发放编码、拓宽场景应用等建议措施,以期扩大LEI体系金融应用,稳步推进我国金融市场双向开放和互联互通.  相似文献   

11.
发行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是企业直接融资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积极发展债券市场,加大债务融资工具的创新,提高直接融资比例,  相似文献   

12.
中期票据给商业银行带来了什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进一步完善银行间债券市场管理,促进非金融企业直接债务融资发展,中国人民银行于2008年4月13日颁布了<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管理办法>.  相似文献   

13.
韩珣  李建军 《金融研究》2021,495(9):131-150
基于2006-2017年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数据,本文考察了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社会责任承担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了政策连续性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关系的影响。研究发现,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会抑制社会责任承担行为,且这种效应在市场套利动机强、公司治理水平较低、外部融资能力弱的企业中更为明显。政策连续性程度提高会减弱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与社会责任承担之间的负向关系。因此,本文提出抑制经济“脱实向虚”,增强政策稳定性和连续性,促进实体经济平稳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我国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是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银行间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是进一步拓展企业直接融资渠道,提高直接融资比例,完善我国债券市场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正经历一场由政府主导的制度变迁。制度变迁的路径选择我国非金融企业债券市场制度变迁,是沿着由场内市场到场外市场、由审批制到核准制和备案制再到注册制的路径,渐次接近发展债券市场的客观规律要求。  相似文献   

15.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金融部门与实体部门回报率差距逐渐扩大,套利动机驱使越来越多的实体企业从事具有高额回报的影子银行业务,然而非金融企业的"脱实向虚"可能会影响其主营业务发展.鉴于此,本文选取2010-2019年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年度数据,实证检验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主营绩效的影响.结果表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对主营绩效具有显著的负面影响,且实物资本投资在其影响过程中发挥中介作用,即存在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实物资本投资减少→主营绩效下降的传导机制.本文的研究可以为规范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行为提供一定参考,引导企业资金合理配置,并对政府制定振兴实体经济相关政策提供一定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16.
世界经济全球化的今天,套期会计在非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日显重要.本文通过对非金融企业风险类型,套期会计目标,套期会计方法等研究,阐述了套期会计在非金融企业风险管理中的应用和作用  相似文献   

17.
去杠杆是2016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布置的五大任务之一,了解非金融企业杠杆率的状况,对于实施供给侧改革,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调查的角度研究了当前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现状、影响去杠杆进程的因素,并据此提出有针对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王珏 《金融会计》2014,(2):3-10
随着金融市场发展,非金融企业也越来越多涉及金融业务、持有金融资产。金融危机以来,许多非金融企业的金融业务也受到非常大的影响,直接影响到企业的业绩。本文通过对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描述我国非金融上市公司持有公允价值计量金融资产的现状、面临的风险,从加强内部控制和外部监管方面给出防范风险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LEI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在G20的支持下,由金融稳定理事会推动建立的国际通用标准法人识别体系,旨在增强全球系统性金融风险识别能力,提高金融市场主体信息的透明度,支持构建国际统一的金融监管框架.欧盟、美国、印度等全球主要经济体积极开展LEI应用,并积累了丰富的应用经验,值得中国借鉴.  相似文献   

20.
司登奎  李颖佳  李小林 《金融研究》2022,506(8):171-188
本文结合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形成机制以及中国金融市场发展的特征事实,从“供给侧”和“需求侧”双重视角探究银行竞争如何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以2003—2019年中国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样本,分析发现,银行竞争能够显著降低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进一步以放松中小商业银行分支机构市场准入为标志事件构造准自然实验,基于双重差分法的计量结果为识别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效应提供了稳健的经验证据。机制分析发现,银行业竞争通过弱化“信贷扭曲”和“监管套利”两个维度的作用机制抑制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异质性分析表明,银行竞争对非金融企业影子银行化的抑制作用在融资约束较高和投资机会较少的样本中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