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中国式现代化是党领导人民长期探索和实践的重大成果,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是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进一步完善现代财政制度,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有力支撑。中国式现代化的科学内涵在于以党的领导为核心,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引,以全面发展为特征,以人的现代化为目标。因此,以财政促进中国式现代化不仅具有学理上的理论逻辑,而且具有丰富的实践逻辑,贯穿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价值取向上,中国式现代化视野下的财政秉承人民性、普惠性与发展性三位一体的价值取向。实践进路上,中国财政必须坚持以党的领导为根本、以马克思主义为基本指导、以人民为中心、以深化改革创新为持久动力,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保障。  相似文献   

2.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中国财政准确把握财政事业发展规律、深刻理解财政理论发展逻辑,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致力于发挥财政在国家治理中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财政在统筹脱贫攻坚与乡村全面振兴、统筹生态治理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统筹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中积极作为、成效卓著,未来应围绕支撑保障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点目标任务,使财政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我们要"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本文首先回顾了新中国财政制度演进的历史脉络,以便揭示财政制度与政治经济制度以及传统、文化等非正规制度之间的相互关联。其次本文认为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必须以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为逻辑起点,服务于政府与市场、社会组织、纳税人及政府间关系的重新定位。最后本文认为推进现代财政制度建设需要制定财政基本法,建立具有权威性的财政法律框架;以营改增为突破口,完善税收制度体系;加强预算制度建设,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优化政府间财政关系。  相似文献   

4.
中国共产党的财政思想是党的国家治理思想中的重要构成,对于指导财政实现职能和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具有重要价值.百年来党的财政思想经历了从初步探索、完善确立、适应改革到走向现代的伟大历程,彰显出坚定捍卫民生立场、有机结合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激发财政活力以及推进改革创新的伟大优势.中国共产党财政思想的百年演进和基本经验进一步指引出伟大方向,要在财政思想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维护财政发展和收支平衡、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坚持维护中央和地方财政活力、在改革创新中不断推进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思想.  相似文献   

5.
现代国家治理要求重构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公民及政府间的关系,其对法治、民主和社会公正的追求正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目标,二者在价值追求上具有天然的同一性。但我国的财政实践与现代国家治理和现代财政制度的共同价值追求尚有较大距离,故而亟需按照现代国家治理的价值导向,推动现代财政制度建设。  相似文献   

6.
正1.现代财政制度是与国家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制度。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国家现代化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财政制度。现代财政制度的建立应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相适应,要致力于提供与工业化和城市化相适应的公共服务。现代财政制度建设要适应现代化的不同阶段的不同要求,致力于形成城乡统一的财政制度。中国市场经济逆向成长的过程,决定了现代财政制  相似文献   

7.
随着新时代背景下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中国当前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对"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形成了制约.在上述语境下,党的十九大报告关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断为下一阶段的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本文在国家治理视域下探讨公共服务供给在国家治理创新中的现实定位以及创新路径.通过重新梳理国家治理、财政以及公共服务三者之间的内在关联,发现公共服务作为调整三者关系的突破口,其供给机制在很大意义上影响着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微观保障与转型效果.基于此,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不断提升公共服务水平成为未来建设现代服务型政府以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同时,逐步化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为经济增长奠定坚实基础,还需要在技术层面丰富公共产品、改进公共服务,提高公共服务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  相似文献   

8.
<正>"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这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对财政地位的重要论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建设现代财政制度以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经济发展尤为重要。如何创新财政基础理论以适应新时代要求,如何利用财政理论解决新矛盾和新问题,如何分析财政政策的运行效果,是财政理论工作者亟待认真探讨并深入研究的重大课题。由经济研究杂志社和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共同主办、中国人民大学《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编辑部和  相似文献   

9.
中国财税改革40年:基本轨迹、基本经验和基本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研究》2018,(3):4-20
中国财税体制改革40年的历程,以改革的阶段性目标区分,可以大致归为五个既彼此独立又互为关联的阶段。其间所存在的一条上下贯通的主线索是,它始终作为整体改革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服从于、服务于整体改革的需要。伴随着由经济体制改革走向全面深化改革的历史进程,不断地对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进行适应性的变革:以"财政公共化"匹配"经济市场化",以"财政现代化"匹配"国家治理现代化"。具体而言,就是以"公共财政体制"匹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现代财政制度"匹配"现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这一成功实践的背后,则是建立在深刻认知财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客观规律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支撑:经济的市场化必然带来财政的公共化,国家治理的现代化要求和决定着财政的现代化。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围绕财税体制h改革的焦点、难点和痛点打一场攻坚战,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财税体制改革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0.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财政理论创新有三个重要元素,分别是中国传统理财文化的“根”、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的“道”和西方财政理论的“术”。从历史理财智慧而言,中国古代产生了儒家、道家、法家等一系列理财思想,新时代对历史智慧进行了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就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而言,马克思及其经典作家立足财政本质,形成了财政价值主体、内生动力以及社会形态等多种科学理论,新时代立足国情进行了中国化调适。西方财政理论基于“市场失灵”提出了多种学说,对当前我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有重要启示,新时代立足本土进行了合理化借鉴。学界分别从西方财政理论本土适用讨论、马克思主义财政学说中国化探讨与历史经验现代化镜鉴展开了大量研究,但互为割裂。本文将三者进行了融合,或可从一个新的视角解构中国气派的财政理论与治理实践,并为未来中国进一步深化财政改革提供新的学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经济研究》2017,(12):19-21
<正>财政制度涉及政府与市场、社会、公民以及政府之间利益关系的规范,是经济与政治的结合体,是深深嵌入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一种文化的重要制度安排。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提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再次强调"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已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2.
朱四海 《发展研究》2014,(10):43-57
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根本上有待于国家治理现代化。当前,受现代化治理理论的局限,国家治理不可避免地带上了经验的程式和摸着石头过河的色彩。国家治理现代化必须从国家大系统的功能性要件和结构性要件的治理入手,平衡政府、市场、社会等治理制度构成,平衡政治家与公务员、企业家与经理人、掮客等治理主体构成,并以政府治理为核心,围绕边界管理、结构管理和能力建设推进政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相似文献   

13.
<正>2019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通过了《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决定》筑牢了"中国之治"的制度根基。金融作为现代经济的血脉,是现代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金融理论应置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整体框架下,以服务实体经济为出发点和落脚点,适应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更好地发挥金融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财政作为实现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工具,其作用愈益重要。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是实现服务型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必由之路。财政改革,既要摒弃传统自然经济体制形成的"家计财政"模式("我管我的"),又要告别国家财政的"全能型"模式("国家管大家的")。改革的方向,是迈向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共财政。它要求通过协商、民主、合作、监督,凸显政府权力的边界性和有限性,使政府对权力的行  相似文献   

15.
现代财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国家治理相匹配的财税体制形态,其本质是中国式现代化财税体制。作为国家治理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和支撑性意义的组成部分,它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和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其基本标志,就是匹配现代国家治理要求,让财政成为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让财税体制成为国家治理体系的基础性和支撑性要素。其基本特征,就是“公共性+非营利性+规范性+基础性+支撑性”。只有契合这一基本标志且同时具备这五个基本特征的财税体制形态,才能称得上现代财税体制。说到底,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是朝向实现财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而去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在中国社会经济转型升级的今天,在财政已经上升为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背景下,研究和总结中国共产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财政思想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思想根源于现实也反映现实,土地革命时期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背景孕育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的财政思想,具体包括财政收入、财政支出和财政管理三大方面。这三个方面的思想密切关联,初步形成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早期传统财政学的雏形,构成了新中国社会主义财政学的重要基础,对于我国当今财政工作和现代财政制度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中共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从而使如何通过风险治理实现风险最小化及国家的总体安全成为财政职能的重要内容。根据风险治理视角下应急财政现代化的要求,现行应急财政在导向性与服务性、前瞻性与适应性、公共性与多元性及效率性与规范性等方面尚存在与应急财政现代化的不相适配之处。相应地,应从“建立健全应急财政的‘三阶段体系’,引导主体行为和资源配置转向风险治理;提高预备费的计提比例和实行基金式管理,强化应急产业、人才和科技的储备;根据风险等级合理划分政府支出责任,推动成立多方共同出资设立的应急基金;完善应急收支的过程监督和结果评价,健全应急资金和物资的规范化管理体系”等四个方面推进应急财政现代化。  相似文献   

18.
正编者按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并将财政提升到"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的新高度,系统阐述了在全面深化改革中财税体制改革的方向、思路及具体要求,建立现代财政制度成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一项重要内容。面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新形势,河北省财政厅高志立厅长在  相似文献   

19.
<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要求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完善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财税政策和制度体系,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迫切需要进一步深化和完善财税理论和政策体系,形成中国特色的财税理论及分析框架,对中国发展实践进行有效解释和科学引导。鉴于此,经济研究杂志社、中央财经大学财  相似文献   

20.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个人所得税改革是现代财政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个人所得税改革是否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是否发挥了国家治理基础和重要支柱的作用呢?本文以政府与民众之间的双向互动机理为基础,构造强度DID模型,实证检验个人所得税改革对政府治理效率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2018年个税改革显著提升了政府治理效率;如果考虑媒体关注的影响,个人所得税改革提高政府治理效率的程度则会更大一些。进一步地分析表明,2018年个人所得税改革增强了民众的民主意识和参政意识,并通过对财政透明度中介变量产生作用,从而影响政府治理效率的提升。为此,需要强化政府—民众沟通,坚持科学民主决策;全面推进政务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