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经济师》2017,(9)
农村稳,则天下安。为保护农民利益、合理利用农村土地,农地实行农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经营权可以流转。研究认为,"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推进农地经营权有序流转,提升对农地量的保护;有利于稳定农地租赁关系,提升对农地质的保护。同时,我国农村土地大部分是细碎化的,因此应加强对互联网+农地经营权流转交易信息平台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肖万春 《经济师》2020,(5):10-11
我国在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推进中,由于制度缺陷、人为行为、经济社会条件变化等不确定因素影响,带来耕地生态安全风险日趋加剧、粮食安全风险凸现、农民利益损失风险比较突出等问题。建立协同高效的制度体系,是有效防范风险提高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绩效的根本保障。当前,我国还没有形成统一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风险防范制度体系,必须从战略性、动态性、城乡一体性入手,形成市场化主导下充分发挥政府有效调控作用的农地"三权分置"改革风险防范机制体系。  相似文献   

3.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对于促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影响。共同富裕可从整体富裕、共享富裕、全民富裕及精神富裕四个方面来阐释,因此,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就要促进农民农村整体富裕、共享富裕、全民富裕及精神富裕。在农村土地“三权分置”制度中,落实集体所有权通过确保土地权益合理分配和促进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稳定农户承包权通过保障集体权益分配权和保障土地财产收益机制,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促进城乡生产要素双向流动机制,对不同维度农民农村共同富裕产生推动作用。针对集体经济组织角色定位偏差与能力有限、新增集体成员承包权难以实现及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过程中产生的多种问题,应通过加强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管理与优化管理队伍、创新承包权实现方式及畅通城乡要素双向流动,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推动农民农村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4.
《经济师》2016,(11)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旨在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促进农业的现代化、规模化和集约化经营。农地"三权分置"制度创新的核心是将承包权和经营权进行有效分离分置,农地经营权主体不再限于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从而解决我国土地流转具体操作中的瓶颈问题。受制于既有法律供给的不足,实践中"三权分置"权利边界模糊,权能的实现受限,需要准确界定农村土地所有权、农户承包权、经营权的关系,明确土地经营权用益物权性质。  相似文献   

5.
6.
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在放活宅基地使用权、振兴乡村、统筹城乡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存在权属确认不明晰、使用权流转范围小、政策体系建设不完善等诸多问题。结合福建晋江市、浙江义乌市、广东南海区、湖北宜城市、重庆大足区、青海湟源县等全国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试点县的做法及存在不足,深化宅基地"三权分置"制度安排,应逐步建立相对应的法规体系,具体应用上应明确集体所有权权利、增强资格权人权益可操作性、加强放活使用权的制度设计与融资制度安排、改革探索上可延长试点期限与扩大试点范围、不同区域实行差异化扶持政策。  相似文献   

7.
8.
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和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实际而作出的论断、提出的发展理念和发展战略,可以概括为“三新”发展观,“三新”发展观的贯彻落实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和践行好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均具有重大作用,如以“三新”发展观引领共同富裕是遵循中国共产党在建党百年中形成的经济发展观、财富共享观和政治经济学创新的人民观等理论逻辑,这就决定了其实践必然能够助力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而且其也具有引领共同富裕的优势,如其具有新发展阶段的历史方位优势、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和新发展格局的任务引领优势。基于此,应在充分利用这些优势的基础上,提出实践方案:以新发展阶段的方位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理念的思想引领优势促进共同富裕;以新发展格局的目标任务优势促进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9.
10.
提升劳动力市场有效性是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农地是与劳动力紧密相关的重要生产要素,其有序流转在提升农地资源配置效率的同时,也通过人地联动机制带动劳动力重新配置,影响劳动力市场的有效性。本文以“三权分置”改革为研究背景,在归纳总结中国农地流转制度演进特征基础上,构建农地流转影响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的理论分析框架,剖析农地流转影响农业、非农和总体劳动力市场有效性的作用机理,并揭示其局部及整体运行逻辑。研究发现,“三权分置”背景下的农地流转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增进效应提升农业劳动力市场有效性,通过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产生的厚劳动力市场效应提升非农劳动力市场有效性,以及通过资源优化配置效应提升劳动力市场的总体有效性。农地流转有望促进农业与非农劳动力市场趋于统一,但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以劳动力市场彻底打破分割,以及农业从根本上实现现代化为前提。本文研究为深入推进农地和劳动力市场改革提供了理论借鉴和政策参考,对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以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是促进土地流转、实现土地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农村土地"三权分置"的实施,面临着产权模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等问题.实现三权分置,要从完善法律体系,加强政策协调、完善承包权权能、加强经营权流转监管以及完善配套机制等方面进行探索.  相似文献   

12.
13.
基于2007—2020年省级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测度2007—2019年我国各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采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分析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研究发现:农地产权制度改革促进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提升,同时存在区位异质性、要素禀赋异质性和政府能力异质性。第一,东部地区和中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较为显著,中部略高于东部,西部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效应不显著。第二,在中要素禀赋和低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显著为正,高要素禀赋地区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效应不显著。第三,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对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的边际效应随政府能力由强变弱依次递减。机制检验表明,农地产权制度改革通过加速农地流转的中介效应显著提升了农业现代化发展效率,而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中介效应不明显。  相似文献   

14.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脉络与改革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农村集体经济,不断使集体经济向公有制经济过渡,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一贯思想.在发展农村集体经济的过程中,我国对农村集体经济的基本经营制度进行了不断的探索,提出了合作制、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三权分置"等一系列理论,并在农村中进行了合作社、人民公社、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等多种模式的实践,积累了经验也获取了很多教训.当前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中依然存在土地细碎化、集体组织作用发挥不足和成员资格界定不清等问题.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改革方向必须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关于集体经济基本判断、系统总结经验教训和在新时代发展框架下,探寻进一步完善我国集体经济发展的可行方案.  相似文献   

15.
王胜强 《当代经济》2017,(36):114-115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实施,能有效的放活经营权,促进农村农业生产,是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迈出的关键步伐.围绕土地经营主体的讨论不绝于耳,全国各地作出的创新性土地流转模式也提供了宝贵的经验,但大多只适合本地区的农业生产,无法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因此,探索出一条适用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农业新型经营主体显得尤为必要,使之有利于农民增收、农村发展和农业现代化的逐步推进.  相似文献   

16.
17.
"三权分置"并行的制度安排是继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村改革又一重大制度创新。"三权分置"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自我完善,有利于明晰土地产权关系,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更好维护农民集体、承包农户、经营主体的权益,将加速促进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在"三权分置"改革中,要坚持自愿、不突破政策底线、循序渐进和因地制宜原则。应坚持农村土地公有制不动摇,防止土地私有化;确保农地属性不变更,防止农地的非法开发;鼓励土地适度集中,防止土地集中规模过大。  相似文献   

18.
19.
农村土地实行"三权分置"不仅能有效激活乡村经济的发展,也有利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然而在农地流转的过程中,因产权不明晰致使各利益相关者存在不可避免的冲突。基于此,文章运用博弈论方法分析了农地流转过程中农地流入方与流出方之间、农地流出方与村委会、农地流出方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博弈行为,这对于打破彼此的僵局,推动农地流转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