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1985年4月2日国务院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管理条例》,我国现已形成了以中央银行为核心,以专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为主体,有外资银行和合资银行参与的多元化多功能较为开放式的金融体系。 一、合资银行存在的法律问题 目前我国只能根据1985年4月2日国务院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特区外资银行、中外合资银行  相似文献   

2.
自从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外资银行纷纷向中国市场涌入。同时外资银行凭借其较高的服务水准以及科学的管理手段在国内的银行产业占据优势,为国内银行带来了很大的压力。与外资银行相比,国内银行存在的很多缺点,尤其是在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的管理上更为显著。为此本文对国内零售银行服务品质管理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3.
外资银行对我国货币政策影响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资银行对东道国货币政策的影响取决于东道国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过程中,外资银行和东道国银行对东道国企业贷款业务的相互替代关系,以及东道国中央银行选择的货币政策工具类型。在资本项目还没有完全开放的条件下,我国实行的差别法定存款准备金制度,使得外资银行有可能在我国实行紧缩性货币政策期间,运用存量外汇资金替代中资银行贷款业务。在外资银行不断进入的情况下,为了提高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我国中央银行需要协同多个部门完成货币政策操作过程。  相似文献   

4.
银行账户管理是中央银行结算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近年来,随着金融改革的不断深化,银行管理作为我国中央银行维护经济金融秩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一种重要手段,在银行会计工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就目前银行会计账户管理工作的现状,谈谈如何完善原有关账户管理的各种规定,堵塞政策漏洞,从而强化银行账户管理。  相似文献   

5.
<正>引进外(合)资银行是我国实施对外开放政策的组成部分,是增进我国经济与国际经济交流,引进国外资金的渠道之一。我国经济特区和上海开放外资银行经营已多年,为我国未来引进外资银行和金融机构提供了经验,并提出了一些加以完善改进的问题,我们应通过不断总结经验,解决问题,完善监管,促进外资银行管理的规范化,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对外开放服务。  相似文献   

6.
现代各国中央银行的储备体制,一般都是一级储备制。由商业银行利其他专业银行直接向中央银行交存准备金,中央银行提供的基础货币只能一次扩张。在我国现行银行体制下,中国人民银行没有直接行使全部中央银行职能,它只对专业银行实行直接管理,收受专业银行交存的准备金,而将农村信用合作社、城市信用合作社、信托部等实质上具有银行基本职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对驻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比较国际上完善而先进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而剖析了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技术性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尤其是在中间业务领域所面临的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提出了加快创新和规范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若干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8.
一、引进外资银行的金融风险(一)一些地方引资心切,盲目引进外资银行,擅自给予政策优惠,导致一系列问题和隐患。1、单纯追求外资银行进入数量的增加,忽视引进布局的均衡、合理,出现发达地区外资银行过分集中,以及同一国家多家银行在我国同一城市开设分行,同一跨国银行在我国开设多家分行,从而给国内银行业带来负面竞争影响。2、对外资银行的信誉、实力审查不严,引进外资银行质量不过关。我国在这方面已有过惨痛的教训。3、一些地方缺乏规划和周密考虑,擅自给予外资银行政策优惠,对本国银行业造成过大的竞争压力。外资银行普…  相似文献   

9.
中国加入WT0后,国内金融市场逐渐对外资银行开放,一些外资银行已经登陆国内市场。对我国刚刚起步的银行零售业务而言,外资银行的冲击力具有相当大的威胁性,首当其冲是外汇零售业务,而随着人民币业务的逐渐解禁,外资银行对国内银行零售业务的全面冲击已近在眼前。对国内银行来说,未雨绸缪,积极应对,加快进行银行零售业务的革新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0.
加入世贸组织后银行监管面临的新课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金融业将面临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格局。银行业对外开放的广度、深度及速度将是过去所不可比拟的。银行必须按照与其他成员国所签的协议内容来履行义务开放金融业,这种开放具有很强的透明度和程序性,其带来的结果就是,金融业的开放格局将比过去有了质的飞跃,这将对我国金融体系和金融运行产生深刻影响。在这种背景下,中央银行在实施金融监管过程中必然会面临许多新课题。   一、中央银行维护金融体系稳健运行的任务更加繁重   加入世贸组织 5年后,外资银行完全取得国民待遇,中外资银行的竞争地位是平等的,但…  相似文献   

11.
德意志联邦银行的机构设置、职能和人员管理郭利根,黄良波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的中央银行由联邦银行和9个州中央银行组成,州中央银行再根据业务需要设立分、支行,全国共设有183个分支机构。联邦银行与各州中央银行的关系,不同于我国人民银行总行与各省分行在业务和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基于对驻济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发展状况的调查,分析了目前商业银行个人理财业务发展的特点和实践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通过比较国际上完善而先进的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成熟经验,进而剖析了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体制性、技术性等制约因素.在此基础上,结合我国金融业全面对外开放后,尤其是在中间业务领域所面临的与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争,提出了加快创新和规范我国银行个人理财产品市场发展的若干设想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本文试图就外资银行来华的原因及其对华战略作出分析,并展望外资银行未来的发展,即从外资银行的经营角度作出分析,以理解外资银行在我国金融体制中所处的地位,进而对我国引进外资银行和对外资银行的监管政策,建立明确的出发点,从长远的和战略的高度来认识外资银行,把握外资银行在国内的发展方向。 第一章:60年代末期—80年代末期跨国银行的发展。 本章简单回顾了美、日。  相似文献   

14.
十四、管理外资银行管理金融机构,包括对外资银行的管理,是中央银行的一项重要职责(有些国家由财政部、经济部或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管理)。下面着重谈谈中央银行对外资银行的管理政策和措施。 (一) 外资银行发展的原因一个国家(或地区)为什么允许外国资本银行设机构并发展业务,它对本国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好处,会带来什么损害,这是一个重大的政策问题。从历史发展来看,一个国家到别的国家开银行,确实是与帝国主义阶段的资本输出和推行殖民主义政策相联系的。垄断资产阶级把银行作为剥削和侵略的工具,向外扩张,压榨殖民地国家的人民。这一点在我们的旧中国,人人都是亲自经历并深受其害的,至今仍然记忆犹新。但是,当前国际经济的发展使我们进一步看到,各国互设银行,有其客观的经济原因,对本国的经济发展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是需要我们认真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几年来,人民银行——中央银行在银行账户管理方面改革力度较大,对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秩序起到了巨大作用。但是,通过银行账户管理国际比较研究,会发现我国银行账户管理中的一些不足,应该在制度上、方法上与国际的先进理念相融合,以利于我国金融业国际化,推动我国市场经济建设。  相似文献   

16.
我国银行体制改革从1979年开始,改革的方向是打破一家大银行总揽一切金融业务的格局,建立中央银行体制,实行政企分家,中央银行成为发行银行,专司金融管理职能,专业银行独立经营金融业务,自负盈亏。这一年,恢复了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和中国建设银行分别从中国人民银行和财政部分设出来,三家专业银行作为国务院直属机构,中央银行体  相似文献   

17.
<正>一、当前管理概况 为适应改革开放、引进外资和扩大对外贸易发展的需要,从1983年开始,厦门经济特区先后设立了外(合)资银行机构12家。其中:外资银行分行8家,代表处3家及中外合资银行1家。外资银行分行分别是:香港集友银行厦门分行、香港汇丰银行厦门分行、英国标准渣打(麦加利)银行厦门分行、美国建东银行厦门分行、新加坡大华银行厦门分行、新加坡华侨银行厦门分行、法国里昂信贷银行厦门分行、香港东亚银行厦门分行。外资银行代表处分别是:香港恒生银行厦门代表处、美国花旗银行厦门代表  相似文献   

18.
刍议银行账户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童雪琼 《南方金融》2002,(10):50-52
银行账户管理包括银行账户的开立、使用和撤销.银行账户管理作为中央银行结算监管的一项重要内容,具有牵涉面广、工作量大、难度高的特点.近年来,随着中央银行监管力度的逐步加强,银行账户管理已逐步纳入了规范化的轨道,但由于缺乏有效的制约措施和科学的管理手段,银行账户管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社会经济、金融、信用秩序.因此,建立科学、完善的银行账户管理体制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银行引入外资战略投资者:模式和治理效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尝试分析外资并购我国银行业股权的不同模式,分析对我国银行的利弊,认为外资银行持股中资银行部分股权可能会产生利益冲突,造成国内银行商业机密泄露,并认为资本金的增加并非银行重组效率提高的关键,而应以公司治理结构改善为着眼点,引入国际通行的银行公司治理规范和管理专家来提高我国银行重组的治理效率。  相似文献   

20.
本文依照现行的相关法律法规,结合目前空头支票的表现形式及管理情况,分别从中央银行、商业银行以及银行客户的角度对空头支票的成因及管理进行研究,试图找出一种适合我国国情的空头支票管理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