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核心,是要求以现代法人制度实现国家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以从根本上实现企业高效率经营的动力激励机制。然而,在国有制基础上构建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在本质上异于西方以个人股东为基础的股份制企业法人制度。从产生机理看,西方股份公司是在分散的个人产权基础上逐渐集中化的自然演化过程,而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化实质是在高度集中的国有产权基础上逐步分散化的非自然化过程;从二者的所有权属性看,西方股份公司的产权结构一般是纯经济性质,而我国股份化的国有产权仍带有超经济性质的因素。这二者使得在建立了企业法人财产制度后,各自的委托代理关系呈现不同特征,相比之下,国有企业股份化产权结构中的委托代理关系具有复杂性、多样性特征,其深层次的代理矛盾表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2.
王石生 《科学决策》2006,(10):17-19
一、国有企业与国家财政关系 我国设计的国有资产出资人制度,就是企业的国有资产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统一享有,各级政府作为其所属企业中的国有资产的出资人,依法享有产权的制度。各级政府经国家授权成为国有企业的投资出资人,用属于国家的资产进行投资,财产的所有主体是国家,而产权主体是各级政府。因此,企业中的国有企业所有权和产权可以不是同一个主体,可以分开,在众多出资人的企业中产权表现为股权。股份制企业已成为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占主导地位的企业组织形式。在我国竞争性部门的大型国有企业改革中也应选择股份制(含股份有限公司和有限责任公司)作为主要的改制形式,国家可以在某些企业控股,在某些企业参股。小企业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放开放活,采取联合、兼并、租赁、承包、股份合作制等多种形式。  相似文献   

3.
股东权模式是从实现全民所有制价值和国家财产利益的法律表现形式而言的,若从国有企业所享有的财产,权利的性质来看,又可称之为法人所有权模式。我国国有企业的股份制试点已经揭开了股东权模式的序幕:企业由企业所有,企业经营。易言之,企业享有法人所有权,而国家  相似文献   

4.
股份制企业内部审计组织模式的重塑●陈艳萍(陕西财经学院西安,710061)在现代企业制度中,企业的组织形式主要是股份制。在股份制企业中,企业成为独立的法人,公司的法人代表董事长对公司的资产拥有完全的支配权即法人财产权,而作为企业资产所有者的股东将原来...  相似文献   

5.
十四届三中全会(决定)关天才产权清晰是这样论述的:“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形成的全部法人财产,成为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的法人实体。”这段话包含了两层意思:一是,必须绝对确保国家对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二是,必须切实维护企业的法人财产权,使其成为真正的法人实体。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对国有企业进行公司制改制的实践看,真正实现产权清晰、全面体现这两层意思,应当注意把握以下几个要点。  相似文献   

6.
一、国有企业制度创新的难点 (一)阻碍国有企业制度转换的观念仍然存在。 从所有制方面来看,仍然把国有经济等同于公有制,甚至等同于最高级、最有效的公有制形式。因此推导出,对全民所有制实现形式的任何改变都会动摇社会主义制度的所有制基础,有“化公为私”之嫌。同时政府办企业的指导思想尚未完全转变。即使从目前国有企业由正在大力落实的《条例》中仍然可以看出其痕迹。例如《条例》对有些企业应当拥有的自主权仍然做了不必要的限制,在企业拥有进出口自主权、投资决策权、资产处置权等条款中都规定要有政府有关部门批准,因其过于笼统和灵活,落实起来难度较大。同时,《条例》没有规定企业作为法人对财产有法人所有权。由于企业没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因此难以真正自负盈亏。以上反映出在目前企业改革的实际进行过程中,在很大程度上依然遵循的是国有企业只能有经营权不能有所有权的两权分离理  相似文献   

7.
实行公司制,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有效组织形式。它不仅能实现出资者所有权与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分离,使企业真正成为法人实体,而且能实现政企分开,使企业摆脱政府行政部门的附属地位,真正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因此,国有企业实行公司制改造,已成为深化企业改革的必然趋势。 一、公司制企业与国有企业制度的区别 这里所讲的公司制企业是指与国际接轨的规范公司,它是按我国《公司法》要求设立和运行的。公司制企业与现行的国有企业制度相比具有下列差别: 1.法律地位不同.企业成为法人,需具备的最重要条件是必须有独立的财产,能够以独立的法人财产来行使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而国有企业仅具有国家授予的财产经营管理权,没有法人财产所有权,它无权以其财产弥补亏损,偿还债务,不能依法独立承担民事  相似文献   

8.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这标志着我国的企业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涉及到多方面的问题,但是,其核心问题是企业法人财产权的确立。赋予企业以法人财产权,进行以明晰产权关系为主要内容的企业制度创新,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 一、所有权、产权、企业法人财产权 企业法人财产权是所有权派生出来的。因此,要了解企业法人财产权的内涵还需要先弄清所有权和产权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我国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的改革,主要是通过产权边界的重新界定和产权结构的调整,建立起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产权制度,从而实现国有商业银行资本的终极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最终建立起现代商业银行制度。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的推进,必须借助于一定的实现形式。该目标模式:首先,必须符合现代商业银行的逻辑要求。其次,应有广泛的现实背景支撑。据此可以得出结论:股份制这一现代资产组织形式是最为中肯的选择。通过股份制改造,国有商业银行拥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股份制的核心内容是真正做到两权分离,政企分开,明确产权关系,实现生产资料的财产所有权与法人所有权的分离以及股份制企业内部法人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税利分流则是为了克服以税代利,以利代税,税利合一所引起的国家与企业在分配关系上的混乱。理论界在探讨国营企业经营管理制度改革的模式时,几乎都是把股份制、税利分流当作两个互不联系的理论观点或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予以研究。没能注重股份制与税利分流相结合的分析。实际  相似文献   

11.
赵琥 《开放潮》2000,(11):51-51
历经多年的探索,国有企业的改革取得了一定成效,各级各部门对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有了较好认识。但从总体看,产权仍然单一,不敢大胆构造投资主体多元化和分散化,因而所带来的弊病是明显的。 ──难以形成规范的法人治理结构。投资主体单一,出资者所有权、法人财产权和企业经营权实际是高度重合的,企业形不成自投资者的外部压力,不需要考虑协调其他投资者的利益,实际上还是内部人控制,所形成的法人治理结构最终必然是高度重合,结果只能形成虚设,根本具备不了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 ──不能解决国有企业…  相似文献   

12.
我国目前的股份制盘业,大多数是由国有企业转制而来的,国家股在这些企业中占有很大的比例。对这些作为国家股的国有资产的经营管理是当前股份制盘业所面临的一十重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解决,企业的法人财产权制度就无法真正建立起来,现代企业制度也就只能流于形式。  相似文献   

13.
国有企业法人所有权的确立与国有产权的运营张长流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必由之路。我国是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过程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因而它要解决整个体制转轨过程的一系列难点和矛盾,如产权独立的法人财产制度的确立问题,出资者责任制度的建...  相似文献   

14.
一、明晰产权关系,强化对国企经营者的所有权约束。按照现代企业理论,所有权约束是指企业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剩余控制权和完成各项合同之后的剩余收入索取权。它是产权清晰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应针对国有企业“所有者缺位”、产权不清的情况,建立新的国有企业产权组合模式:一是实行国家最终所有权和企业法人所有权的分离。国家作为全民的代表,拥有对资产的法律上的终极所有权以防止发生全盘西化。  相似文献   

15.
龚家齐 《特区经济》1994,(10):25-26,29
<正> 要在国有企业中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就必须重新塑造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通过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建立国有企业的法人治理制度,改革国有企业的人事制度,使政企真正分开,企业作为生产经营组织按市场机制运行。 一、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使企业真正成为享有法人财产权的经济实体 现在,我们要借鉴现代企业制度来改造我国的国有企业,作为一种自觉的变革,不能不从我国现实的产权制度和经济条件出发来进行产权结构的调整,而首当其冲的就是要重组国有资产的产权结构。 1、国有资产产权重组的目的并不是改变资产所有的归属,即改变国有资产的性质,而是改革国有资产的配置方式和运营方式。通过产权重组,把资产的价值形态与实物形态区别开来,把所有权的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加以分解,按现代企业的财产制度,分别划属国家、国家委托的管理者和经营者,从而界定国家终极所有权和企业法人财产权。在这种产权结构下,国家作为所有者所关心的主要是资产的价值形态,即从资产的收益角度来行使其所有权和责任,从而从负担企业财产的无限责任和具体经营管理中解脱出来。企业法人主要关心的是资产的实物形态,通过行使占用、支配、管理等权能,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为国家的这部分资产承担有限责任,从而真正地实现自主经营?  相似文献   

16.
马野 《辽宁经济》2004,(6):30-30
一、我国国有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一)国有企业产权效率低下。长期以来,我们单纯强调企业所有制关系,把所有制看成是生产关系中的决定因素。然而在实践中我们又在理论上十分重视所有制关系非人格化,突出表现为采用国家(集体)所有制,就国家所有制而言,是占有主体不是自然人,也不是法人。国家所有制企业始终未能成为具有独立人格的法人,也不拥有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产权模糊,强调经济上占有关系,撇开了企业法律上真正所有权,造成效率的低下。  相似文献   

17.
张亚欣 《北方经济》2003,(12):25-26
一、中小商业银行发展中的制约因素 (一)内部因素 1.制度缺陷。中小银行在组建时,在制度安排上就存在缺陷。其中最主要的表现是作为现代企业的核心即法人产权制度存在缺陷。大多数中小银行在创立之初,是建立在国有企业全资附属的基础上,即使通过了股份制改造,改变原有一家国有企业全资附属的局面,加大了其他国有企业的股份总额和比例,但是从严格的、实质的意义来分析,这种股份制改造与增资仍未能促成真正意义上股份制公司运作机制的形成,与国外真正的现代商业银行存在较大的制度差距,由此也导致了其他制度难以设立或实施。制度问题是影响中小商业银行发展的一个根本性问题。  相似文献   

18.
《重庆经济》1994,(1):58-58
所谓现代企业制度,就是通过理顺产权关系,建立起真正的完整的企业法人制度,以及与此相适应的企业组织制度和管理制度。其基本特征:一是通过明晰产权关系,确立企业法人制度。关键是确立企业法人财产权,企业中的国有资产所有权属于国家,企业拥有包括国家在内的出资者投资形式的全部法人财产,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了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且构思了改革国有企业产权制度的新举措,抓住了搞活国有企业的关键。现在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是,如何既要坚持全民所有制不变,又要使企业成为独立的经济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解决这一深层次问题的有效途径是:理顺产权关系,完善企业法人制度。对国有企业来说,就是确认国家拥有财产所有权,企业拥有独立的法人财产权,并据此享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责任。企业国有资产属全民所有,即国家所有,由国务院统一代表国家行使财产所有权。企业法人财产权由企业依法享有法人财产的占有、使用、收益和处分权,以独立的财产对自己的经营活动负责。确认企业法人财产权,可以使企业财产从无人负责到有人负责,从有人负责到有能力负责,实现企业民事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的统一。  相似文献   

20.
<正> 特区企业股份制改革试点的经验告诉我们:这种改革是我国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自我完善,而不是否定原已建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特区仍然是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模式,是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以市场调节为主,在程度、方式和范围上更灵活的特区商品经济模式。基于这一认识,有必要以社会主义原则让人们确立对特区股份制企业在认识上的新观念。一、特区股份制企业是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企业深圳十年建设的经验表明,特区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的关键是要解决好企业产权问题,明确特区企业产权关系,推行企业股份制,促进新型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度的形成。首先,特区股份制企业不是通常所说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而是股权、法人所有权、经营权、财权在企业内部的分离与统一。它没有主管部门,独立经营,承担风险和责任,真正形成了企业动力机制、风险和利益制约机制,促使企业行为长期化。第二,实施特区企业股份制从根本上将改变政企关系。在特区股份制企业中,作为资产所有者的政府只是企业股东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