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考虑汇率波动、货币供应量,以及外部冲击与通货膨胀交互效应的情况下分析中国通货膨胀非线性路径转换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表明:(1)汇率波动、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环境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国际石油价格冲击与通货膨胀环境之间不存在交互作用。(2)高通货膨胀环境下汇率波动(升值)对于通货膨胀路径衍化主要产生两种效应:抑制效应和交互效应。抑制效应会使得人民币升值从而抑制通货膨胀;而人民币升值与通货膨胀环境的交互效应会促使高通货膨胀路径自我衍化从而加速通货膨胀。(3)高通货膨胀环境下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之间交互作用使得货币供应量对通货膨胀的影响相对于低通胀环境会被放大。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我国1996年1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为基础,首次建立了货币增长率、通货膨胀率和经济增长率的带随机波动的时变参数VAR模型(TVP-VAR),以此来考察货币供应、通货膨胀和经济增长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货币增长短期内促进经济增长,但长期内对经济增长没有驱动效应;货币增长短期内对通货膨胀的作用不确定,而在中长期时间内货币扩张会引发通货膨胀。经济的增长并没有推动货币增长,经济增长在短期内导致通货膨胀,但在长期内经济增长对通货膨胀的影响基本不存在;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和货币增长的作用依状态而变化。  相似文献   

3.
中国的M2/GDP居高不下,由此引发对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担忧,该问题的核心是货币流通速度的影响因素.货币宏观总量的微观基础是相对价格,因而自然价格是进入货币流通公式中符合逻辑的变量.基于已有研究对自然价格进行分析可发现:一般利润率、产业结构、分配结构和以货币为度量的财富总量是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主要因素.基于中国1990年~2014年宏观数据实证分析的结果支持该理论,而且产业结构和分配结构是影响中国货币流通速度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货币供应量仍是现阶段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最佳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些学认为新经济与金融创新使货币供应量不宜继续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但从货币的内生性、货币流通速度的下降以及中央银行对基础货币的控制能力等因素考虑,以及从货币供应的可控性、可测性、相关性、抗干扰性等方面综合分析,货币供应量应仍是我国目前最理想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5.
刘伟 《西部金融》2005,(4):15-18
对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的"超额货币现象",即各层次货币供给增长率远大于实际GDp和物价的增长率之和,有的学者认为这是货币流通速度下降的结果,有的认为是"虚拟经济"发展的结果.本文首先对产权变迁、市场深化和金融发展与货币流通速度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然后根据1978-2003年的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指出货币流通速度持续走低是经济金融结构变迁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我国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关系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商品流通和货币流通的理论关系入手,对二者进行了一系列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并得出结论:无论是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还是以GDP来衡量商品流通总规模,它们与货币流通量(M0、M1、M2)均有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从一个侧面证明了商品流通规模对货币流通规模的决定作用。但是,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率或GDP增长率与货币流通量增长率并未呈现出十分显著的相关性,这说明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规模扩张是不同步的,货币流通的扩张速度往往快于商品流通的扩张速度。此外,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与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之间较高的相关性也证明了银行信用规模同样受制于商品流通规模。  相似文献   

7.
文章基于1979—2012年季度数据,构建多变量向量自回归(VAR)模型,采用脉冲响应函数方法(IRF)和方差分解方法,实证研究固定汇率制度与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供给冲击对中国宏观经济稳定性的影响差异性。结果表明:固定汇率制度下经济的稳定性优于浮动汇率制度下的情形,给定一个Cholesky标准差的货币供给冲击,它对实际产出、物价、汇率以及货币流通速度等相关变量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8.
以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指标(WDI)为基础,运用货币和准货币增长、通货膨胀、GDP增长率指标,生成141个国家的平衡面板数据,采用面板VAR模型,来考察经济增长、通货膨胀和货币供应之间的互动关系。研究结果表明,通货膨胀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并不显著,因此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应以保持币值稳定作为首要的经济目标,并在此基础上找到新的经济增长点,达到经济持续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李世美  胡春燕 《全国商情》2006,(11):60-61,112
金融创新使对货币的定义和货币层次的划分更加复杂,同时对货币流通速度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从货币乘数和货币流通速度的反向关系对传统的货币乘数进行修正,从而可以得出:金融创新使货币流通速度降低。同时通过近年来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和货币乘数的实证检验,上述结论基本成立。  相似文献   

10.
数字现金是基于网络银行的电子货币演化的产物,随着数字现金的普及应用,它迅速挤占现金通货纸币的位置以及替代存款类电子货币的某些发育形态,使货币供应内生性增强。无论央行是否加强监管, 基础货币Mb的总趋势将逐渐减少,使货币乘数K1、K2都将趋势向下降,而且K2比K1下降更快;使货币供应量Ms1^*和Ms2^*都将下降,而且Ms2^*比Ms1^*下降得快些;使货币流通速度在初期(以V0为主)将随M0^*趋向减少而呈下降的态势,而在后期E^*,VE都将趋向增大,M1^*的总量却将因其流动速度的极快以及向Mn^*转化的总趋势,将导致其留存时间极短而总量趋向降低,则货币流通速度(以VE为主)将转而呈上升趋势。可以推测,数字现金将逐渐成为现金纸币通货和存款通货的最佳替代,成为未来数字货币时代的主要流通货币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1.
通货紧缩的货币成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货处供应增长率下降,导致名义总需求疲软;2.货币流通速度下降削弱了货币扩张的效应;3.货币结构流动性下降;4.实际利率上升加剧内生性通化紧缩。货币政策取向为;通过“国债货币化”增加货币供给;进一步调低商业银行存贷利率和存款准备全利率;扩大同利差;建立中啵企业信用保险机构等。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学不能回避对货币流通速度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定经济单位追求货币支出收益是货币在社会经济制度中流动的动力来源,把货币流通速度定义为经济单位在货币支出收益的作用下从收入到支出的时间内货币量的改变量;从该定义出发,可证明货币流通速度是一个有方向的矢量.货币流通速度是收入流通速度和交易流通速度的综合,反映了货币流量与存量、制度与交易、宏观变量与微观变量的综合特征.货币是在有摩擦的社会制度中运动的,货币流通速度是一国货币金融制度的综合反映.  相似文献   

13.
一般认为,货币流通速度变化极小,是一个比较稳定的量,因而对宏观经济的影响较小,从而在宏观调控中可将货币流通速度因素舍弃。但通过对我国近年来货币流通速度的测算发现,我国经济转轨时期的货币流通速度的变化极大,从整体上呈现出下降趋势,其主要原因是经济货币化及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既然货币流通速度不是常量而是变量,从而其对经济的影响也将是显著的。事实上我们通过回归检验分析发现货币流通速度对我国经济增长及货币需求均有显著影响,因此必须重视货币流通速度在宏观调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对货币需求、货币流通速度等带来较大影响,同时,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在实践操作中的固有缺陷也日益暴露出来。因此,货币供应量已经越来越不适宜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鉴于通货膨胀目标制能够很好地实现规则性与灵活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资本市场发展中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抉择可考虑:短期内进一步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等基础性工作,中长期内建立一个通货膨胀目标下的货币政策框架,在更长时期内向利率中介目标过渡。  相似文献   

15.
货币流通速度是连接名义总收入和货币数量的一个枢纽性变量,但现有研究计算方法各异,导致不同结果的出现,甚至严重影响分析结论。论文从理论依据、方法演变、分析视角等方面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计算的实证研究文献进行了综述和评价,目的在于引出对货币流通速度计算问题的关注,深刻认识这一事后均衡的宏观变量。论文认为货币流通速度的计算需要进一步修正货币数量方程、延伸统计范围和拓宽分析视角,计算方法的差异能够为经济增长中的"货币之谜"现象提供新解释。  相似文献   

16.
货币超发还是输入通胀?——基于MS—VAR模型的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货膨胀及其影响因素之间固有的内生性使得采用单方程分析不可避免会产生偏差。本文运用MS—VAR模型并利用2001年1月~2011年12月月度数据对我国通胀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高通胀水平下货币供应量、石油价格波动以及国内需求和通胀预期对价格水平均会产生正向冲击,而人民币汇率波动对于价格水平的累计冲击响应效应为负;(2)相对而言,货币供应量变动对于通胀水平影响最大。(3)货币供应量上升太快是我国2007年下半年来物价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与汇率变动以及国际石油价格波动等外部冲击因素关系不大。  相似文献   

17.
1994年是我国通货膨胀较为严重的一年,通胀率在20%以上,为历年之最高。按照一般的经济惯例,这样严重的通货膨胀对社会经济的冲击将是巨太的。比如,公众会因通胀预期的趋势而去储物保值,导致需求短期内的突然扩张,出现象1989年那样的挤兑抢购的热潮。随之而米的是供应进一步紧张,供需的矛盾推动价格的继续上升;人民币成为“烫手的货币”,流通速度进一步加快,加速与实物商品的兑现,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货币流通速度影响因素的研究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学术界对我国货币流通速度持续降低的现象给予了大量的关注和研究,方法和结论各不相同。多数研究是根据经验来确定影响因素的,既不是在某种理论框架中进行,又没有计量模型加以实证,完全是经验的定性分析;有些研究虽指出了影响货币流通速度的各种因素,但不是在既定的理论框架内分析问题,这极不符合现代经济研究的规范。对货币流通速度变动的各种不同解释应该而且可以统一在一个基于微观货币需求和货币均衡的框架下进行,这样做不仅逻辑清晰,而且是以现代经济理论为基础的。  相似文献   

19.
张萌 《大众商务》2010,(10):85-86
通货膨胀是一种具有多方面效应的经济现象,全面、系统研究通货膨胀效应,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本文分别以公众和政府两部门为研究视角,分析通货膨胀的效应。通过分析我们发现: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减少实际货币存量的效应,但是对债权人实际利债券存量没有影响;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具有刺激实际产出,增加实际货币存量,导致财富再分配的效应;预期和未预期到的通货膨胀都具有增加政府扭曲性税收的效应。  相似文献   

20.
许尔斯曼继承了奥地利学派过程的、自由的经济学思想,并将其运用到货币领域的研究,对通货膨胀进行了全新视角的解读。许尔斯曼对自然货币和法令货币的产生过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发现了法令货币是导致社会通胀盛行的根源。而通货膨胀产生的资源分配效应则会导致政府、企业与个人出现文化与道德的沦丧,其通货膨胀的伦理学考量对中国经济政策的制定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