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恩格斯的实践唯物主义学说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为我们解决生产力发展过程中引发的生态环境变化以及环境灾害问题,提供了科学的思路.马克思恩格斯认为,生产力体现的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人与自然之间的物质变换关系失调会引发诸多环境灾害现象.企业追求利益最大化的动机不受约束等原因是环境灾害产生的主要根源.解决生产力发展与环境灾害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唯有如此,才能实现人类社会逐步向更完善的社会目标发展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生产力的社会历史决定作用既是普遍的绝对的,又是特殊的相对的——普遍和绝对寓于特殊和相对之中;我们对这种决定作用应当从普遍的绝对的和特殊的相对的两个方面把握,从这两个方面的联系上把握。为此。在经济发展或日生产力发展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关系上,倘若我们只看到其普遍性绝对性而看不到其特殊性相对性,就会陷入机械唯物论;倘若我们只看到其特殊性相对性而看不到其普遍性绝对性。我们就会陷入历史唯心论。这两者都是违反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和唯物辩证法的,从而是不能科学地处理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发展之间的关系的。生产力的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也不可避免地具有正与负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下表现得尤为突出。只有变革这种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以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而代之,才能实现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的比较完全地统一,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界的比较和谐地相处。  相似文献   

3.
制度影响着人类的最优化的目标和行为,特别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竞争的本质就是制度的竞争,生产力的多样性是由制度的多样性决定的,因此,制度不仅是重要的生产力,而且反映一国生产力的性质与水平。  相似文献   

4.
自然生产力思想是马克思生产力理论的重要内容,以往人们在研究马克思生产力思想过程中忽视了其自然生产力思想。在人类陷入严重生态危机的当代,重新审视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既是解决生态危机的理性逻辑必然,又是历史时代的必然。马克思自然生产力思想蕴含了丰富的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为解决当代生态环境问题,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达到社会和谐,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呈现出巨大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5.
文化和生产力的互动效应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赵亚乔 《生产力研究》2003,3(4):100-101,108
生产力是古老而又永恒的范畴 ,人类的历史就是生产力进步和演化的历史 ,也是文化和生产力交互渗透和发展的历史。科学和文化在任何时代都是生产力发展的第一推动力。文章从古代的东方文明 ,近代的西方文明 ,以及东西方的文化交流 ,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过程作了多层面的考察。基本结论是 :先进文化和先进生产力有互动效应。  相似文献   

6.
生产力要素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华西 《现代财经》2004,24(12):74-76
传统生产力要素观点存在一定缺陷,应从“力量”的角度来考察生产力的要素。生产力要素不应是劳动者、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而是体现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认知力、攫取力、制造力和创新力。生产力的发展规律应是生产力要素不断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所谓发展生产力,就是要创造生产力要素不断发生量变和质变的条件和环境。  相似文献   

7.
环境与发展,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人与环境的关系在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关系的反映,这种价值关系的嬗变与人类文明的进程紧密相联。因此,人类自身进化的历史、社会发展实际就是人与环境之价值关系不断发展的历史。重视环境价值是促进人与自然、人与环境、人与社会和谐共生的一种形态,是实现科学发展、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是建设生态文明城区的有效实践,是构建和谐城市、低碳城市、幸福城市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8.
刘镇 《当代财经》1991,(5):59-60,F003
生产力布局是生产力要素的空间组合,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生产力布局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并影响到经济系统的整体运行,生产力布局的变化主要表现为生产力的空间推移现象,生产力的空间推移有二个条件,一是必须具有优势区位,这是生产力实现空间推移的可能性条件,它包括生产力布局中的自然条件、技术条件及其空间分布状况。另外,生产力的空间推移还要求必须能够取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是它的可行性条件。从生产力推移的两个条件来看,第一个条件即优位条件是无差别条件,而经济利益要求则是有差别的。在不同的经济机制作用下,经济活动所追求的目标也各不相同,因而对生产力布局的影响也各有差别。在完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经济利益的要求表现为生产经营者的经营目被统一于剩余价值规律的基础之上,在自由竞争的经济环境下,生产资料的配置、产业结构的变化都是以取得利润的大小为标准的,生产力布局空间推移也是向着能获昨最大利润的优区位推移的,从而表现为典型的市场型布局。这种状况下的生产力推移虽能及时根据社会供求变化和生产需求变化进行调整,使生产力布局及时适应市场变化,调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积极性,使区域在一定时期内能取得较高的经济,但由于市场机制的作用是从经济活动的终端环节入手,即从市场与消费环节对生产力布局施加影响的,因而使生产力布局缺乏长远的战略规划,容易产生片面性和局限性。  相似文献   

9.
刘明珍 《生产力研究》2006,1(5):67-68,78
传统观念对生产力功能的认识存在错误定位。现代和未来生产力具有认识自然、利用自然、改造自然、保护自然四种功能,其中保护自然的功能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水平后必然产生的一种新功能,是生产力功能扩展、完善和增强的产物。只有正确认识自然,科学改造自然,合理利用自然,有效保护自然,才能形成完善而强大的生产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认知生产力是深入理解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当前在认识生产力的问题上去除泛化匡正认识的需要。科学认知生产力的要义就是要认知到马克思的生产力理论,从马克思对生产力的定位、生产力的内涵、生产力的性质的论述中理解生产力。传统的旨在通俗简捷阐明马克思关于生产力内涵的生产力定义因有助于我们科学认知生产力而可用,但有的定义中"征服自然"的思想必须修正而要回归到马克思使用过的"改变自然"的提法,进而发展为人与自然的"和谐互动"。  相似文献   

11.
丁社教 《生产力研究》2004,27(6):78-80,83
生产力是人类在社会生产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自身进行物质、能量与信息交换进而解决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自身以及人与自我各种矛盾的综合能力。物质生产力、精神生产力与人自身生产力既是生产力的三种类型 ,又是生产力发展的三个不同阶段 ,也是生产力的三个不同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资本不是天然就有的,也不是人类社会一产生就形成的。资本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资本有历史形成和现实形成两种。在理论上值得深入探讨和对市场取向改革实践有积极意义的,首先是资本的历史形成。资本的历史形成有其特定的自然前提和历史条件,资本关系的维系和发展有其特定的社会基础。只有在理论上把握了资本形成的前提、条件和基础,才能对资本关系这一市场经济的本质关系有一科学的认识,也才能在市场化取向改革过程中确立科学的理念。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和自然关系分析的生产力理论和定义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对传统生产力理论进行内在的矛盾剖析和理性思考的基础上,提出了现代生产力就是“人们基于对人和自然的生产力辩证统一矛盾的科学认识,在积极保护良好生态环境基础上合理开发、有效利用、科学配置自然资源而持续地创造物质、生态财富,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协调发展的能力,是运用科学和技术、合理利用自然和人类资源、顺应自然规律保持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满足人类日益提高的需求的社会生产的一种能力“这一新的命题。该命题与可持续发展理论相一致,既符合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关于生产力学说的理论精髓,也符合现代生产力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4.
生产力定义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定义新探张树斌传统的生产力定义,一般表述为:“人们征服自然、改造自然的能力,表示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由劳动者、劳动工具等因素构成的。”如《辞海》、《社会科学词典》等著述大体都是这样表述的。我认为,生产力的这种定义是不科学的,其道理在于:首先,生产...  相似文献   

15.
一、生产力的发展过程存在着两种束缚、两种解放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在自己的全部发展过程中经受着两类束缚、两种解放。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还需要经历一次新的、第二次的解放。“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的论断,是根据对人类社会漫长的生产力解放和发展过程的深入研究而提出来的科学结论。人类社会的发展归根到底是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的发展,一要靠生产力内部矛盾运动的推动,二要靠生产力发展所必需的各种外部条件和相关因素的配合。各个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总要受到该社会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这些外部条件的制约。不是受到这些外部…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发展生产力理论的现代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产力是最活跃的革命因素,也是最终推动生产方式变革和人类社会进步的决定力量。马克思认为现代生产方式所形成的科学应用的机制以及在科学应用中不断深化的生产过程的社会化是生产力加速发展的两大推动力。而科学的应用和生产的社会化过程本身既是人类自身发展和解放的结果也是进一步推动人类发展和解放的社会条件,也只有人的解放和发展才能为科技的创新和生产管理的社会化注入取之不竭的动力源泉。  相似文献   

17.
制度是社会关系的外化,包括三方面两层次内容,它们是以社会生产关系为内涵的经济制度、以社会政法制度和思想意识为内涵的社会制度和人们社会生产与生活中各种具体制度.前两方面制度处于本质层次,是决定社会、经济性质的制度,后者则是前两方面制度的具体体现与贯彻.不同制度内容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不同.作为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的生产力发展,其发展有着不同方向和样态以及由此产生的社会作用.一种制度如果能够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并且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则能促进经济发展向着人类自由而全面发展的目标迈进;如果这种制度只反映生产力性质所决定的物质技术要求,但不符合人类自身本质要求,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可持续的,难以带来科学的经济发展.科学的经济发展就是能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的发展,相应地制度建设要以促进社会的和谐进步为依据.  相似文献   

18.
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具有决定作用,是人类社会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这是由生产力的构成要素所引起的。因此。在人类社会即将跨入21世纪,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认识生产力对人类社会发展的决定性作用,深刻领会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使全社会都重视发展生产力,深入研究生产力的构成要素,形成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现代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先进生产力内容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相琴 《经济师》2004,(1):29-30
先进生产力是指一定时代下反映生产力及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生产的智能化、市场化、社会化程度上有比较优势 ,并在总体上能比较好地解决人与自然之间矛盾的生产力。与生产力相对应 ,先进生产力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规定性内容 :决定因素的规定 ;先进生产因素的规定 ;先进生产要素的结合方式和管理方式的规定 ;先进生产成果的规定。  相似文献   

20.
人与自然关系从本质上说,是人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它是人类生存所面临的基本关系,是人类文明的基本内容,它不仅可以从不同层次影响和制约人类的生存,也会因人的能动作用而不断发生变迁。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视角看,人与自然关系在外在分离甚至对立的大框架下,经历了从以自然为主导到以人为主导的历史嬗变。在此过程中。随着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能力的增强,人与自然的关系在冲突与协调冲突的张力下,从自然威胁人类生存的激烈冲突逐渐演变为人类威胁自然进而威胁自身的激烈冲突。这种状态迫切需要在生态文明的框架下,通过推进人与自然关系从外在分离状态向内在融合状态的跃升得以有效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