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手机报为代表的新媒体,是一种发端于技术融合、发展于渠道融合、崛起于内容融合、腾飞于用户融合的"新媒体",从悄然诞生到今天的蓬勃发展,仅走过短短的4年多时间。文章介绍了与传统报纸相比的手机报的媒体特征,分析了手机报在管理中面临的问题和媒体转型中的新挑战。  相似文献   

2.
当前,正在经历着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影响最深的一场信息革命和媒体变革。以网络媒体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猛发展和新媒体格局的逐渐形成,使我们党对意识形态的管理和作用的发挥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在新媒体格局下,传统的主流媒体的作用仍然是其他新兴媒体无可替代的。在推进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注重主流媒体在化解矛盾中的正确积极作用,营造和谐安宁、弘扬正气、催人奋进的社会氛围,积极传递社会正能量,为和谐社会的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  相似文献   

3.
包文臻 《魅力中国》2014,(2):326-326
新媒体作为一个新生事物,对反腐倡廉,监督落实各项规章制度,构建和谐社会来说,是一股重要的舆论监督力量,我们必须加以重视、引导,管理。新媒体是一个“平民化”的舞台,但是政府部门不能高高在上,而是应该充分发挥自己的信息优势,发扬党的群众路线,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对一些现实问题与热点问题的看法,引导新媒体的舆论导向,要学会网络的语言与之交流引导,并主动掌握新媒体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提高引导新媒体舆论监督的正能量。  相似文献   

4.
李远哲 《魅力中国》2014,(24):265-265
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也随之崛起,新媒体是指在技术条件支撑下出现的新的媒体形态,数字杂志、网络、数字电视、触摸媒体等都属于新媒体的范畴。本文通过对新媒体环境下广电产业经营模式进行分析,探索这种新模式的发展状况。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信息时代已经来临,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来自微信、微博等新媒体的冲击和影响。新媒体传播方式和手段在现今时代极具影响力,与之对比,传统媒体已经逐渐适应不了现代人们的信息需求。当然,传统媒体不可能消除,如果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趋势,加强自身模式的改造,大力提升自我创新能力,也能够有良好的发展前景。以传统媒体为研究对象,简要探析在融媒体时代,传统媒体发展中存在的不足,并且提出对策建议,希望能为传统媒体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6.
新闻也叫“消息”,指对国内外新近发生的具有一定社会价值的人或事件的简要而迅速的报道。新闻种类较多,有动态消息、评论消息、社会新闻、文教新闻、国际新闻等。尽管新闻类型有多种,但它们都有共同的特点,主要是:真、实、强、短、快、活。当前,我们正处在新媒体形态急剧崛起的时代,媒体产业遭遇前所未有的转变。  相似文献   

7.
孔子元 《特区经济》2020,(8):140-143
本文从电视媒体的角度出发,结合新媒体的特点,分析了新媒体的发展给传统媒体带来的不利影响,并基于此提出了电视等传统媒体的应对策略。本文通过研究分析发现,新媒体凭借其娱乐化、碎片化以及可移动性与较强的公众参与性的特点,迅速吸引了大量传统媒体受众。而反观电视媒体,其传播渠道封闭且单一,接收终端较大而不灵活,信息采集来源狭窄,从而造成了电视受众持续减少,广告收入每况愈下和电视人才大量流失的局面。基于此,本文认为电视媒体应积极做出应对,一方面,应继续做优做深媒体内容,为公众传播优质的信息;另一方面,应积极拓展版权业务模块,强化中华文化节目。同时,对于未来还要准确定位转型方向,把握5G发展机遇。  相似文献   

8.
随着数字化信息传播和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迅速崛起,不仅丰富了传播媒介,并在媒体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深刻改变着舆论传播态势。  相似文献   

9.
罗婷 《重庆与世界》2016,(10):43-47
传媒监督司法是推进依法治国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手段。随着新媒体发展,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的影响具有新特点。从传媒与司法二者关系出发,分析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监督的特点,以及新媒体环境下的媒体监督对司法公正所产生的影响,并对如何构建二者良好关系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赋权改变了社会权力在各个社会阶层之间的分布,使政治评论和政治参与权力在社会各阶层之间迅速扩散,对现实政治生活产生重要影响。新媒体的匿名性、便捷性,使少数大学生的网络政治参与演变成政治暴力、泛政治化或政治娱乐化行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成为一种集体行为和集群现象,规范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行为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1.
在诸多公共危机事件中,新媒体为公众提供了一个发表自己见解的平台,为民间话语和官方话语之间的博弈提供了可能.而借助于新媒体,公众正成为传播格局中正在崛起的新生力量.公众在危机传播中主体地位的确立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垄断,弱化了政府对社会信息的控制力.政府爱积极与公众进行互动对话和权力分享,使民间力量充分、全面地参与到危机传播中,在双重话语空间的冲突与调和中尽可能地掌控话语权的"制高点",从而在危机舆情收集、危机舆论引导和危机决策中与公众进行沟通与协商,最后化解危机.  相似文献   

12.
金晶 《发展》2011,(4):105-106
相对于电视、报刊、广播类平面媒体,新媒体被称作第五媒体。2011年,新媒体又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新媒体传播队伍中来,但在肯定其地位和优势的同时,我们不能盲目乐观而忽视其背后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文章概述了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和“三网融合”的背景下,新媒体发展的现状及趋势,分析了新媒体发展存在的问题和原因,提出新媒体发展的思路与对策:树立互联网思维,走全媒体发展之路;狠抓“五个融合”“体制融合、技术融合、内容融合、人才融合、管理融合”,创新媒体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兰莹 《魅力中国》2014,(25):267-267
望新中国媒体的发展历程,不难发现,虽有兴盛低迷曲折起伏,广播媒体始终有着生存发展的空间。甚至在新媒体冲击越来越大的今天,报纸电视都在紧张应对新媒体侵蚀阵地之时,广播媒体,特别是交通广播,正经历着新一季的繁荣。  相似文献   

15.
自习近平总书记作出在全党开展"两学一做"专题教育活动的重要指示以来,各地基层党组织借助QQ、微博、微信、党建信息网等新媒体平台,利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及时推送形象直观、丰富多彩的学习内容,使"两学一做"工作以更加生动有趣的姿态出现在众人面前,新媒体以其及时性、互动性和便捷性有力地推动了"两学一做"工作的有效展开。这给我们高校党建工作做出了很好的示范,高校作为新媒体设备使用和新媒体信息传播的主要场所,更应搭乘新媒体快车推动党建信息网络化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认知-情感理论和超Y理论,分别从认知路径和情感路径入手,构建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双路径影响模型,发放问卷并收集数据,运用SPSS和AMOS分析,研究大学生信息素养对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的影响,改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发展现状,提高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能力。实证结果表明显管理模式对信息素养和信息质量具有正向影响作用,有必要将硬性管理与柔性引导相结合,制定完善的高校新媒体信息质量管理规章制度,提高大学生对新媒体信息的认知能力,并积极引导大学生的新媒体道德建设,加强大学生对发布传播信息的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17.
武永刚 《魅力中国》2013,(26):339-339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应用,以数字信息技术为基础的新兴媒体迅速发展起来。在我国,手机、互联网等新媒体迅猛发展,并在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目前我国电视、互联网、手机网民数量已经是全球第一。近年来,许多单位开始运用新媒体开展思想政治工作,这是思想政治工作方式方法的创新和提高。本文进一步探讨了新媒体运用方式的特点、优势以及实效性。要有效发挥新媒体对思想政治工作的促进作用,必须正确认识媒体的特点和优势,选择合适的媒体,以人为本发挥好新媒体的作用.不断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微博、微信、手机等新媒体与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等传统媒体实现深度交融,综合采用文字、图像、动画、声音和视频等多媒体表现手段传播媒介信息,形成一种全新传播形态,标志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  相似文献   

19.
金雨峤 《发展》2016,(4):62-64
所谓强制性传播,就是新媒体的运营机构或个人在没有征求公民意愿的情况下,以强制手段扩散信息已达到某种目的的传播行为.作为一种强制性传播行为,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将有效实用的信息提供给了参与新媒体活动的受众并在同时提高了信息传播的到达率,但这种强制性的传播事实上是侵占了公共的传播空间,使受众失去了选择信息、接收信息的自由和权利,降低了信息的传播及接收的有效性.而大学生作为最为积极地参与新媒体传播或被传播行为的群体,更是每天都在受新媒体的强制性传播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大学生为例,进行了新媒体强制性传播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20.
新媒体环境下中国电视媒体的生存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媒介数字化、网络化、产业化进程在不断加快,一场新的革命浪潮暗流涌动,直接撼动着电视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面对新的媒介环境,中国电视媒体只有通过对自身固有优势及与新媒体优势的充分整合,取长补短,才能在"碎片化"时代、新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保持优势,激发活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