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延迟退休年龄可能在一定时期会造成就业压力、企业负担,甚至影响社会稳定,但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和养老保险压力的挑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指出了我国退休年龄政策调整的方向。为使这项政策更加合理,应该考虑借鉴发达国家经验与中国国情相结合,经济理性和人文关怀相结合,渐进式退休和弹性退休相结合,科学制定退休政策和完善养老保险政策相结合。  相似文献   

2.
李晓鹤  殷俊 《南方经济》2016,34(2):43-55
通过个人退休决策和养老保险基金平衡模型,文章分析个人和政府的决策差异,首次将Leslie人口模型引入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公式,修正养老保险制度抚养比,以测算渐进式延迟退休时间表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影响。模型结果表明:在低利率、低初始就业年龄的现实条件下,强制延迟退休会造成个人福利损失,政策执行存在阻力。然而,延迟退休政策势在必行,是应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的现实选择。面对决策冲突,政府应首先尽快统一退休年龄,以此为改革突破口,采取多种配套措施逐步推进退休年龄改革。  相似文献   

3.
老龄化社会的加速来临给我国养老保险制度的巩固和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就长期而言,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是应对老龄化的有效措施,也是客观趋势。现行的女性提前退休政策给养老保险和性别平等带来了机制性障碍。作为渐次延迟整体退休年龄的第一步,率先延迟女性退休年龄,使之与男性同龄退休,兼具养老与性别平等的双重意义;女性平均预期寿命的延长、受教育水平的提高等,为延迟退休提供了可能性:渐进、差别和有弹性的退休政策则是女性延迟退休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4.
中国法定退休年龄基本沿用了20世纪50年代的规定,存在着退休年龄较低、男女退休年龄差距较大、提前退休较为严重等问题。实施延迟退休对维持养老保险的运行、增强经济竞争力和创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方面有积极的作用。但延迟退休年龄需要有合理的政策来减少成本和规避其可能带来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必要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璟 《特区经济》2008,(2):131-133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偏低,职工缴纳养老保险费的年限偏短,而领取养老保险金年限偏长,一方面,引起赡养率上升,统筹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另一方面,随着预期寿命的延长,退休职工人平均寿命将超出10年,个人账户面临长寿者支付风险。因此,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成为改革的必然。借鉴国外做法,结合国情,建议我国应尽快延迟法定退休年龄,实行浮动退休制度。  相似文献   

6.
从退休前后相对收入变化的角度来看,我国养老保险制度中有关男女职工不同退休年龄的规定就总体来说是对女性不利的。除部分低收入者外,大部分女职工的养老金相对水平会因早退休而下降。退休年龄的差异使得男女职工退休前的收入差距在退休后进一步扩大,并且也造成人力资本的巨大浪费。为了改变这种不合理现象,需要重新审视我国的退休政策,提高女性退休年龄,把男女同龄退休纳入退休和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综舍考虑之中;推行弹性退休制度具有实现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有助于养老保险的基金平衡等优势。  相似文献   

7.
王云多 《开发研究》2021,(2):145-151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对养老保障政策连续性形成挑战,为实现养老保障政策可持续运行,需要从生命周期视角考虑个人储蓄、养老金待遇与延迟退休决定之间的关系.使用扩展结构模型探究养老保障待遇索取、财富和退休之间的联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提高提前索取养老金的年龄、延迟退休以及取消延迟退休以后的工资税等3项养老保障政策调整的潜在效果.研究表明,对养老保障未来的不同信念会影响待遇索取行为,预期收益对提高延迟退休年龄高度敏感,即退休年龄稍有延迟,将导致较高的预期收益增长.  相似文献   

8.
隋国利 《特区经济》2013,(10):71-73
退休制度和养老限险制度都是为了保障劳动者晚年生活而制定的,然而养老保险危机在多个国家出现并产生重大破坏,引起全球范围内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退休年龄的改变往往是改革的重要内容。文章分别对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的养老保险基金进行了因素分析.肯定了提高退休年龄通过降低赡养率和被动率,分剐可以改善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状况,缓解养老保险危机。但是否实行提高退休年龄的政策,还要对社会、经济因素进行奎面考虑。  相似文献   

9.
谢新伟 《改革与战略》2012,28(3):169-171
随着人口老龄化,提高退休年龄成为趋势。文章认为,延长退休年龄涉及到就业、企业成本和社会公平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在保证就业和社会公平目标下延迟退休年龄。文章指出,建立以最低工作年限为法定退休条件的弹性退休制度,需要通过经济激励,引导民营企业参与,并以政策限制和避免国有企业滥用制度。  相似文献   

10.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快讯》2010,(37):10-11
退休年龄暂时不会调整 9月15日,人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此前,有研究机构曾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  相似文献   

11.
一周新闻     
《中国经济周刊》2010,(37):10-11
退休年龄暂时不会调整 9月15日,人保部有关负责人表示,我国暂时不会调整退休年龄,有关部门目前只是在研究一些“延迟退休”的建议,并不代表现行退休年龄规定即将更改。此前,有研究机构曾提出,鉴于我国人口寿命延长的实际情况和养老保险基金压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几年,中国退休制度是个热门话题。《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称要“研究制定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政策”,其意思是指将来制定有关延迟退休的政策将采取小步慢走的方式,逐步缓慢地延长退休年龄。这让我想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生命问题。  相似文献   

13.
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内在源泉,养老保险制度的产生和发展受社会经济制约,同时,养老保险制度也对人力资本等经济增长的要素产生重要影响,完善的养老保险制度可以促进人力资本积累,提高劳动生产率。我国养老保险制度还有不健全之处,抑制了人力资本的积累,主要体现在退休年龄偏低、制度覆盖面窄和养老保险关系便携性差。文章从这三个方面提出原则性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近日,中国社科院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延迟退休已不是新鲜的话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思路,到社科院发布方案,延迟退休似乎指日可待。但是方案的发布仍然带来了不同的声音,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角度争论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5.
本文概况了我国的退休制度的由来、发展过程和现状,并试图在分析现况下的其问题的基础上,论述我国退休制度改革所面临的现实压力,着重于论述延迟退休年龄是我国退休制度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6.
吴珂 《改革与开放》2016,(16):76-77
人社部于2016年3月提出,今年将会拿出延迟退休年龄制度设计的方案,这表示延迟退休年龄改革正式提上日程.在调查过程中笔者了解到民众对于这一制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较低,反对呼声较高.民众意愿对于此项改革能否顺利推行至关重要.本课题通过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不同群体有关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反对因由进行了探讨分析,为延迟退休政策的顺利推行提供了可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7.
在人口老龄化进程不断加快的情况下,我国现行的法定退休年龄明显偏低,实际退休状况也出现很多矛盾和问题.为了应对人口老龄化带来的预期寿命增长和养老金支付的巨大缺口等问题,延迟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非常具有必要性的.而不少学者认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会造成就业压力和企业竞争压力.对此文章给出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证明,并提出相应的方案和建议.  相似文献   

18.
微博热点     
围观
  #2018年起延迟退休:行不行?#
  近日,中国社科院提出了渐进式延迟退休年龄的方案和建议:从2018年开始,女性退休年龄每3年延迟1岁,男性退休年龄每6年延迟1岁,至2045年,男性、女性退休年龄同步达到65岁。延迟退休已不是新鲜的话题,自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渐进性延迟退休”的思路,到社科院发布方案,延迟退休似乎指日可待。但是方案的发布仍然带来了不同的声音,从个人、社会乃至国家的角度争论延迟退休的利与弊。  相似文献   

19.
吕营 《中国经贸》2014,(17):143-143
我国目前出现“未富先老”的现象,再加之养老金“空账运行”的财务危机,使延迟退休年龄成为一种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然而在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和社会条件下,建立延迟退休制度还需要考虑更多的细节问题,以使这项制度实施的阻力更小。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了解学界关于延迟退休年龄对养老保险基金缺口影响因素的看法。然后对养老金支付的公式进行假设,利用两个假设条件:一是延迟退休年龄后职工的养老金收入,二是工人没有延迟退休年龄的养老金收入。通过对两者数据结果的比较,从而得出这样的结论:延迟退休年龄是否真的能提高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效果及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