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许宁池 《活力》2012,(10):199-199
题好一半文,眉清目传神。标题是新闻的眼睛,它是最先和读者见面的。一条新闻能不能吸引读者去看,能不能打动读者的心弦,标题往往起到很大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让新闻的“眼睛”闪亮起来呢?一、制作标题应遵循的原则1.必须以事实为依据。标题是新闻的一个组成部分,是文章内容的浓缩和概括。新闻标题必须以报告事实为主,不能离开新闻而独立存在。因而,新闻标题的特点,也必然与新闻的特点紧密相连,要向读者报告外界新发生的事实,  相似文献   

2.
李春发  张莉岩 《活力》2011,(11):202-202
新闻,应当按新闻规律办事,而新闻规律的核心则是满足受众的需要。要满足受众的需要。就必须以读者为本,必须由组织传播遵循的“传者本位”向大众传播遵循的“受众本位”转变,这是社会转型期新闻改革观念和操作上必须正视而且亟待解决的课题。 一、问题的提出 报纸要征服读者.就要让读者喜欢读你的报纸.这样才能更好地扩大发行量,启动广告市场,激活新闻资源市场,进而更好地发挥舆论的引导作用和报纸的服务功能。新闻活动是围绕读者市场展开的,报道的内容和形式是由读者市场的需求决定的,  相似文献   

3.
梁可心 《活力》2010,(6):216-216
近年来,随着城市生活节奏的加快。为吸引繁忙的高品位读者的眼球,面对越来越多新媒体的竞争和冲击,很多报纸都或多或少地走上了杂志化“路线”。业界对此反响强烈,很多人持反对态度。笔者认为,“报纸杂志化”的表现形式有很多种。只要其不失报纸特色和报纸新闻性,形式上适当杂志化,更便于吸引读者阅读,更能体现新闻中心。易于读者理解。  相似文献   

4.
付彦华 《活力》2013,(4):179-179
在当前国内外新闻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况下,报刊已进入“速读时代”、“眼球时代”。谁能抓住了读者的眼球,谁就抓住了市场.谁就抓住了受众.谁就能在新闻大战中独占鳌头、占据优势地位。报刊编辑作为完整组织报刊一系列出版流程的核心人物。对于报纸的生死存亡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编辑的策划和加工能力水准,是新闻报道走向纵浓深发展的一个标志,直接关系到能否第一时间抓住读者的眼球,编辑一个好的“点子”,好的策划将为一篇新闻作品锦上添花,将博得受众的眼球经济。在此,仅就这一方面作一些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5.
韩业宏 《活力》2006,(4):185-185
关于“报纸是有用纸”的说法早已有之,特别是对于市民化定位的晚报类报纸而言,“有用纸”更成为今天评价办报质量的重要标准之一。而说报纸是不是“有用”。除了看它的新闻传播、舆论监督功能是否得到充分发挥外,还有一个重要方面就是看它刊载的实用贴近、能够指导生活的信息是否足够多。近年来,推崇“人本化”的晚报类报纸都在着力加强新闻的实用化供给,不但力求新闻选题紧扣生活实际,而且将一些并非标准意义的“新闻信息”纳入了报纸的发布范畴。尝试之一就是创办一些以指导生活为目的的实用信息版,专门发布气象信息;停水、停电通知;常用电话等,为读者提供实用资讯。服务百姓的日常生活。一些走得更远的报纸还在实用信息版上开辟互动专栏。解答百姓提问,营造报纸的亲民形象。实践证明,这些做法都受到读者欢迎,有效提高了报纸的传阅率。  相似文献   

6.
吴利红 《活力》2011,(3):131-131
当今社会大力提倡创新的氛围中,笔者认为新闻却要大力提倡一种与创新相反的基调——“原创”,但这种“原创”不是呆板的.更不是要摈弃创新,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一种“原创”,并在此基础上一种有特色的新闻创新。眼下,由于各家报业竞争激烈.一些报纸虽然在抢新闻.但并不是独家的新闻,多为雷同的新闻事件.只不过是包装形式有所不同,在同一座城市的报纸中,  相似文献   

7.
房地产是一个支柱性产业.而教育也在走向产业化。当房地产与教育两大产业结合的时候.教育地产应运而生。作为中国原有的教育模式.学校是政府主办的.办教育是政府的事情。当民办教育初步浮出水面的时候.各种声音纷纷而起.甚至社会冠以一个非褒非贬的名词“贵族学校”。诚然.民间资本办教育,如果没有赢利,那么资本走向枯萎就是毫无疑问的结局;然而,高昂的费用又让许多小孩不能就近读书。在矛盾集结的时刻,教育地产以两大产业边缘产业的身份出现了。  相似文献   

8.
《经营者》2009,(9):15-15
在新媒体的挑战下.许多美国报纸都面临生存危机。不过在某种程度上,传统报纸的窘境是由于它们提供报纸电子版的“免费午餐”而造成的。传媒大亨默多克日前宣布,其拥有的新闻集团要停止提供这样的“免费午餐”,要向报纸网站的读者收费。  相似文献   

9.
鞠红梅 《活力》2014,(1):37-37
以前,报纸从业人员最困惑的事就是不知道究竟谁在看报纸,谁在看自己写的稿子,读者调查机构进行的调查又多不准确。记者归根结底从事的是服务产业,但其他服务产业一般是“服务→消费者买单”的关系,而报纸服务基本是由广告商买单,这多出的一环让报纸提供的服务很难把握好“消费者”的“脉搏”,而报纸的发售形式,也决定了只有读者选择报纸,而不是报纸选择读者。但地铁报的出现改变了这点,我国的地铁报已走过了10年历程,由于它有特定的渠道,就令其能够选择读者,而其选择的读者如果能与部分产品的目标消费者一致,就能达到精准推广。  相似文献   

10.
张晓明 《活力》2012,(8):245-245
经济新闻专业性强,有产业新闻、企业新闻、金融新闻等,如何写好这个“专业”新闻.这就要要求新闻工作者树立精品意识。努力探求经济新闻的采写规律,不断提高自己的经济理论素养,拓宽观察时代进步中纷纭经济现象的视野,力求在经济新闻这个“富矿”上多挖出些成色好、有影响的“足金”。为自己的经济新闻从业生涯增色添彩。  相似文献   

11.
马长庆 《活力》2011,(1):98-98
新闻中的背景材料,常被称为“新闻背后的新闻”.世界上许多有名的新闻工作者都十分强调背景材料的运用。美国著名新闻学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麦尔文·曼切尔说过:“不使用背景材料。几乎没有什么报道是全面的。忽视这个忠告的记者.他们决不能给读者和听众提供充分的情况。”在新闻中运用好背景材料.不仅可以提高新闻价值,加大新闻的信息量.  相似文献   

12.
王晖 《活力》2011,(17):53-53
新闻图片.是通过视觉手段来传达信息的新闻报道体裁,是构成新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在传统媒体——报纸.还是新兴媒体——网络我们都可以看见新闻图片的身影。在如今的这个信息大爆炸时代.图片的作用越来越凸显,西方学者把图片比作报纸版面的“心脏”,认为新闻图片不再是点缀版面的工具,而是把消息直接、及时传送到读者面前的重要手段,由此可见,新闻图片在新闻传播中的作用越来越显著。  相似文献   

13.
冷冬梅 《活力》2011,(11):225-225
面对迅猛发展的网络传媒和越来越挑剔的受众,报纸如何扬长避短,牢牢抓住读者?这是各级纸媒面临的严峻考验。应对的办法当然很多.报纸以其不可替代的作用自有其生存的潜力与空间,其中注重新闻细节的应用不失为有效的方法之一。紧扣主题的、生动的、有特点的新闻细节.不仅可以提高新闻的可读性.还可增加新闻的真实感与厚重感。使读者在阅读中体会新闻与文字的交融.宏观与微观的联袂。  相似文献   

14.
李红兵 《活力》2010,(18):91-91
激烈的市场竞争。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让越来越多的市民崇尚简单的生活,便宜而简单的阅读方式.尽可能快的汲取有用信息,是人们的一种读报选择。传媒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如何以新闻的“可读性”、“实用性”来吸引读者?在信息爆炸的时代.读者可以从电脑、电视、短信等多种信息来源轻松地获取信息,一张报纸看半天的情况已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5.
马晓红 《活力》2011,(11):218-218
报纸、杂志、网络、广播电台、电视台直播……随着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快速变化.阅读兴趣开始下降。一张报纸要想始终吸引读者的眼球.好的策划自然便成为吸引受众注意力的“杀手锏”。与此同时.策划能力更成为报纸编辑所应具备的“硬功夫”之一。关于编辑的业务素质。过去一直仅仅理解为“六会”:会选稿、会改稿、会拟制标题、会组版、会画版、会校对。而今,策划意识和策划水平已成为编辑所应具备的基本功之一,并成为衡量一个编辑业务水平高低的重要因素。 可以说。一个编辑,如果不会动脑子、想点子。就不能给读者以更新、更深的东西。所以,一定要学做一个有“脑子”的编辑。  相似文献   

16.
刘森 《新远见》2011,(1):78-82
新闻专业主义是美国政党报纸解体后在新闻同行中发展起来的“公共服务”的一种信念。它是社会发展的产物,体现着社会对新闻事业的认同和理念规范。这种新闻专业主义建构在不同的领域会呈现出不同的形态,面临不同的环境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变化。公共领域是一种独立于国家和市民社会之外的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新闻专业主义如何建构;在以“国家利益高于一切”为最高理念的战争中,  相似文献   

17.
孙英 《活力》2011,(8):200-200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提高地市党报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是摆在我们面前一道课题。笔者认为,时事新闻是一座新闻富矿,时事编辑既要慧眼识新闻,又要布局好版面,以提升时事新闻版的竞争力。现代传媒的迅速发展,广大受众的注意力被多渠道的信息源给分流了。因此,不少读者在打开报纸之前,已经或多或少了解了当前国内外新闻的概要.此时读者更渴望了解其所关注事件的详情。另外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读者看报的时间减少,这也要求编辑有针对性地为读者选择和推荐重点信息.从林林总总的新闻资源中慧眼独具找出读者最想要的和最需要的。我们伊春日报时事新闻版就很注意多选取与当地和本省有关的内容,让时事新闻吸引~部分读者。例如一年一度的高考,当地新闻每年都要报道有关本地高考方面的新闻信息,我们在时事版上也同时刊发国家的高考政策、生源状况、招生比例等信息,对高考信息需求的读者就很欢迎。此外,我们还根据市委、市政府及报社一个阶段以来报道某些方面的重点、热点问题,时事版就有意识地选发画家此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外地在这方面的经验探索等等。通过这些方式、方法,我们把很多人认为“无可为”的时事新闻变得“有可为”起来,从而更好地发挥地方党报对政策、上作群众生活等方面的指导性,  相似文献   

18.
施虹 《活力》2004,(8):125-125
对于一张把读者定位逐步转向高端人群的报纸来说,有深度的报道在某种程度决定着报纸的定位和层次,所谓“高度决定影响力”“打造核心竞争力”。这其中,时政新闻和经济新闻占有重要位置。  相似文献   

19.
尚雪鸿 《活力》2012,(10):213-213
晚报中的时事版是深受读者喜爱的一个新闻版面。作为一名时事版编辑,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办出有水平、吸引读者的好版面来。要办好办活时事版,我认为应该做到三个创新一思路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时事编辑要具备敏锐的政治观察力,把好出报前报纸质量道关,使发表的新闻作品政治立场鲜明,舆论导向正确,内容精彩。在这个前提之下,要使时事版出“新”,使报纸时事新闻好看,就必须不断增强时事版编辑的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20.
国家下决心要扶持中国的广告产业发展,我们要用好国家的引导资金,把广告行业集聚在一起共同发展,首先要处理好广告行业内的“竞合”关系,而解决好竞合关系的根本就是做好园区的“产业规划”。没有产业规划就不能形成完整的产业链,没有产业链就集聚不成产业。当下在我国有许多文化产业园,由于缺少科学的产业规划.没有完整的产业链。也就无法形成一个有效的广告产业聚集园,从而导致广告产业园形成同质竞争。为使国家的扶持资金用在“刀刃”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