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金骏 《武汉金融》2008,(5):36-37
为了更好地支撑货币政策制定,欧洲中央银行遵循存量和流量并重的统计原则,而流量统计是欧央行货币银行统计的一个亮点。本文从欧央行流量统计的整体框架入手,详细分析了欧央行流量统计的方法,针对我国货币银行统计重存量轻流量的现状,提出了借鉴欧央行流量统计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货币政策框架是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基本准则,体现了货币当局对宏观经济运行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根本性看法.2020年8月和2021年7月,美联储和欧央行等主要发达经济体相继调整货币政策框架,这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货币政策产生深远影响.本文梳理了美联储和欧央行货币政策框架的最新变化,并分析了两者异同.建议我国借鉴其有益经验,从兼具相对规则性和相机抉择性方面完善货币政策框架,加大货币政策对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和充分就业的支持力度,重视维护正常货币政策空间,加大对潜在非常规货币政策工具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自欧洲中央银行1998年6月1日成立以来,各界对其货币政策框架及其实施情况予以了密切关注.本文以欧央行货币政策目标为切入点,研究其"双支柱(two-pillars)"的货币政策策略及其联合决策、分散执行的操作框架,并介绍了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特点及各工具在实现货币政策目标中的作用,重点分析了欧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情况及其在实践中如何不断完善货币政策操作框架、提高操作框架的稳定性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4.
稳定物价是欧元体系货币政策所有最终目标的最重要目标,并且是一个中长期目标。为实现该目标,欧元体系建立了一个很好的战略框架来支持其货币政策决策,该战略由“一个量化目标、两大分析支柱”三部分组成。特别是.欧央行坚信通胀将最终表现为一种货币现象,因而其非常注重两大分析支柱的交叉检查。鉴于货币政策的时滞性,欧央行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非常注重货币政策的前瞻性,注重中长期导向性的调控,为此预测就成为包括欧央行在内的各成员国央行决策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就欧央行而言,预测方法在其货币决策和分析中处于最重要的位置,而且预测方法并不局限于单一模型方法,而是采用多种模型方法。同时欧央行强调,利用模型之外的信息一如主观判断及各种问卷调查.将会使预测结果更加合理。 对我们的启示:(1)我们应该重视货币分析与经济分析的交叉检查,尤其是货币分析方面应更加细化,注重中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的协调。(2)进一步重视计量工具的应用,提高人民银行的模型运用水平,使预测技术能够在货币政策决策方面发挥更大的支持功能,同时在预测技术等方面加强与国际上的交流。(3)完善和整合经济模型,一方面能够针对具体的经济问题开发相应的经济模型.另一方面应将各种模型进行有机的整合,并在结合专家主观判断的基础上,使分析和预测结果能够为货币政策的决策提供更好的支撑平台。(4)不断完善人民银行定性调查制度,挖掘和整合问卷调查的信息。将主观判断与模型分析有机地结合起来。另外,可以考虑建立央行自己的预测专家调查制度,对供职于不同机构的预测专家进行季度调查.建立掌握不同学派、不同部门、不同利益集团观点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5.
我们根据欧央行官方网站的资料,归纳总结了金融危机以来欧央行推出的货币政策措施,分析了其对欧央行资产负债表和欧元体系合并资产负债表的影响。分析发现,欧央行货币政策工具选择受到限制,在非常规货币政策的制定上显得谨慎和保守,其资产负债规模随金融机构的行为被动扩张或收缩。但其不对称的会计处理方法使其保持较强的财务实力,值得我国借鉴。  相似文献   

6.
影响我国货币乘数变化因素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货币乘数的变化是央行在实施货币政策时考虑的重要因素,各个国家由于金融制度及金融深化水平不同,央行影响货币乘数的能力自然会有差异,本文从货币乘数的基本原理出发,对我国2001年至2007年期间货币乘数的变化及央行货币政策对货币乘数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本文试图通过对货币乘数变化的分析,印证央行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问题。  相似文献   

7.
曹辉  张士云 《海南金融》2010,(11):10-14
货币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是宏观经济稳定运行的基本保障,我国连续多年的经常项目和资本、金融项目顺差积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央行被迫增发基础货币致使通胀预期上升,货币政策在内外失衡时的作用受到影响。本文运用回归分析和VAR模型验证货币政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变动实证检验外汇储备增加、央行货币冲销对货币政策的作用效果,最后基于实证检验结果提出增强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的措施。  相似文献   

8.
美国以实际利率代替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货币政策中介,以经济增长为首要目标,最终为金融危机的爆发提供了温床。欧央行以欧元区核心货币增长(M3)为货币政策中介,以保持币值稳定为首要目标,使得货币政策中介与货币政策目标长期保持高度关联性。我国货币政策中介与目标具有一定关联性,但近年两者关联性逐渐减弱。货币政策研究及实践表明,保持币值稳定应当是今后我国货币政策目标理想选择,当前货币政策适宜选择微调并尽快向稳健货币政策回归,结构调整新要素有利于改善货币政策效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讨论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特别侧重于欧央行的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其他货币当局的做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银行开始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组成来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欧央行在发挥其物价稳定职能中,也实施了上述措施。欧元体系资产负债表的使用也因此从相对被动转化为更加主动,即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规模和组成,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讨论了中央银行资产负债表作为一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情况,特别侧重于欧央行的经验,同时也介绍了其他货币当局的做法。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央银行开始通过改变其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组成来实施多种干预措施。欧央行在发挥其物价稳定职能中,也实施了上述措施。欧元体系资产负债表的使用也因此从相对被动转化为更加主动,即主动管理资产负债表中资产的规模和组成,以更好地发挥货币政策的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1.
利率市场化后,传统的信贷总量类指标已不再完全满足金融市场判断、货币政策传导、市场结构监测的需要,利率作为市场资金的价格,逐步成为各国央行准确捕捉信贷市场供需变动、分析货币政策传导、预测经济金融走势的重要指标。欧央行自1999年便开始并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货币金融机构利率统计制度(MIR),其经验做法对于我国完善利率统计具有一定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欧央行降低抵押品资格标准,为市场提供流动性,虽然在短期内起到了一定效果,但抵押品资格标准降低也增加了欧央行自身的信贷风险。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以来欧央行抵押品资格标准的调整情况和主要影响,比较了欧央行、美联储、英格兰银行抵押品框架,并针对我国货币政策调控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国际融资》2016,(6):20-22
所谓货币政策,是各国央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实现既定的经济政策目标,最终影响宏观经济走势的各种方针政策和措施.各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目标不尽相同,大体可分为经济增长、物价(币值)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四类.在中国,《人民银行法》第三条规定:"货币政策目标是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商业银行创造货币过程的剖析和货币供给内生性机制弱化央行调控货币供应量能力的分析,显示出当国民经济高涨促进货币需求激增时,商业银行的经营机制会与央行的货币政策形成博弈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应建立在与商业银行合作博弈的基础上,运用市场价格机制和价格型操作工具,引导社会公众预期;缩小存贷款利差,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取消贷存比约束,发展主动负债工具;改革准备金制度,调整商业银行的经营结构,倡导商业银行的社会责任等,以增强央行货币政策操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一般来说,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包括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或手段、中间目标或经济变量及最终目标.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央行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来看,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有三个:一是使用存款准备率政策,二是使用再贴现率政策,三是进行公开市场业务.中间目标及经济变量主要有利率、基础货币及货币供应量等.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整个货币政策传导过程的终点.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比特币和Libra的影响下,各国中央银行开始研发央行数字货币,并形成了一定规模效应,其必然对国家或经济体的货币政策框架产生重要影响,也直接关系着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及对经济的贡献。本文从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的影响入手,通过研究央行数字货币对货币政策传导效应,进一步发掘其在货币政策传导环节中“最后一公里”的重要作用,从而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丰富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体系,并为营造安全、高效的金融环境通过新的思路与视角。  相似文献   

17.
电子货币有效地降低了信息成本和交易费用,拓展了交易的时间和空间。同时电子货币的产生和发展也给社会经济带来了新的问题和挑战。电子货币的发行会减少流通中的现金,降低基础货币的规模,导致货币乘数趋于波动,从而影响央行货币政策。本文将通过分析电子货币对货币政策影响机制,探讨央行货币政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清晰认识当前货币供给的内生性与外生性有利于货币当局把脉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控性,有助于制定正确的货币政策,确定金融体制改革的取向。作者结合我国银行业现实的货币供给状况,构造符合转轨时期现实国情的理论模型,找出影响货币供给的诸因素,然后分析它们为央行所控制的程度,得出我国货币供给目前内生性较明显的结论,并且就内生性下如何提高央行货币调控能力提出了建设性建议。  相似文献   

19.
许也可 《云南金融》2012,(1X):72-72
中国央行选择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然而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前提是:货币供给具有外生性,能够被中央银行所独立决定。如果货币供给是内生的,那么中央银行对货币供给的主动控制将毫无意义。本文在介绍外生货币供给理论和内生货币供给理论发展的基础上,探讨中国当前货币供应量的内生性问题,并试图以此来解释当前中国央行难以完全控制货币供应量,从而也难以真正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20.
公开市场操作目的旨在实现央行货币政策调控目标。根据货币供应量的调控目标,央行在公开市场上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或外汇买卖,吞吐基础货币。央行公开市场操作最理想的工具是短期国债,但长期以来,我国短期国债发行量不足,为了解决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工具不足的问题,央行从2002年开始发行央行票据,为央行货币政策调控提供了有力的工具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