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的对华战略服从于其全球战略。冷战结束后,由于逐渐认识到中国崛起可能对美利益甚至安全构成现实威胁,美调整了对华政策,一方面继续推动对华交往、接触与合作,另一方面又加强遏制与防范。研究这一时期美国的国内因素对两国关系的影响,准确把握影响双边关系发展的规律性特点,探索中美积极的交往模式,对于建立新型大国关系,保持亚太乃至世界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俄罗斯和欧盟关系的主要特点是双方互动的非对称性、过分的相互依赖性和利益交织面的扩大。双方虽然都在努办寻找建立长期稳定关系的契合点,但由于价值观分歧严重,在很多领域难以达成互信,因此,双方关系的发展常常一波三折。与此同时,互相依赖、利益交织的事实也使双方在矛盾中不会走向对抗而保持克制。全球金融海啸的爆发、美国对外政策的调整为排除俄欧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提供了机遇。务实合作、实现双方利益的最大化将依然是主导未来欧俄关系发展的主线。  相似文献   

3.
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利益关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关系就是相互之间国家利益的互利及互让的关系,这些年来双方关系的改善正是遵循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结果。从历史上看,双方经历了对抗、接触、合作的过程。从双方的发展定位看,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既存在诸多利益共同点,也存在利益冲突点,未来数年内,南海问题、贸易摩擦、意识形态差异、华侨权益、人权等将是影响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变数。展望未来,双方的关系将是稳中偏好。  相似文献   

4.
在古代中国与埃及就有了往来,其关系经历了正式建交初期到提升经贸往来和深化往来三个阶段,埃及是第一个承认中国并同我国建交的阿拉伯、非洲国家。2011年1月25日埃及发生了大规模的游行示威活动,从而发生了政权更替,但埃及变局发生一年多来,双方的合作关系并未受到大的影响,双方的合作与交流仍保持了健康的发展,合作共赢仍然是双方关系的发展大势。可以说从正式建交56年来,相似的历史、共同的利益和一致的发展目标使中埃两国风雨同舟,休戚与共,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中埃两国友好合作关系定会不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5.
冷战结束后,朝鲜半岛统一的外部条件已日渐成熟,但统一进程仍旧缓慢、曲折,究其原因主要是半岛内部一系列障碍性因素的存在。其内部阻力主要体现在经济、军事和政治三个方面:双方巨大的经济差距造成的统一后的社会问题和经济问题、长期的军备较量和军事对峙、统一方案尚未形成、政治利益对民族利益的制衡等政治问题。这些障碍性因素的存在使得朝鲜半岛的统一在短期内似乎缺乏现实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刘幸福 《全国商情》2012,(16):22-23
如何构建稳定的制造商与经销商合作模式,是商家非常关心的事情。依据利益平衡原理,运用利益平衡点分析和研究如何构建稳定的制造商与经销商合作模式,论述在不同的合作模式下如何运用利益平衡点来稳定双方的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化     
《全国商情》2013,(2):12
中国石化与中国海运签船舶润滑服务合作协议近日,中国石化与中国海运的船舶润滑服务合作协议签字仪式在京举行。从2006年起,中国石化与中国海运就开始了船用润滑油领域的合作,这一发挥各自优势、保障航运安全、实现共赢发展的积极举措得到双方高度认可。本次签约双方将共同努力,将合作推向新的高度,且已确立了新的合作目标,并将在新的领域探索合作的新途径。中国石化在认真做好中国海运  相似文献   

8.
在重塑大国地位的思想指导下,面对美国在中亚的步步紧逼,俄罗斯以强化能源外交、加强军事合作、尊重中亚各国的选择和维护中亚各国现政权的稳定为手段,积极发挥自身优势,极大地扭转了在中亚地缘政治中的颓势,与中亚诸国的关系迅速回暖。双方在政治、经济和军事安全领域的合作逐步得到加强与深化,影响一体化进程的关键问题相继得以解决,相互关系出现了罕见的积极发展势头。  相似文献   

9.
在供应链弹性契约的约束下,要让供应链合作的双方有实现信息共享的积极性,就必须让双方在信息共享的条件下获取的利益至少不低于在未实现信息共享下的所获得的利益,这样才能实现双方利益的帕累托改善,也才能激励下游企业积极向上游企业共享需求信息,这必然要依赖于供应链弹性契约的科学设计。文章通过确定一个弹性数量契约来分析供应链上的合作双方在信息共享与信息不共享的条件下对双方运作绩效的改进,并考虑了在信息显示成本较大的情况下,对供应链中合作的双方进行信息显示成本分担的供应链弹性契约设计,从而获取满意或最优的契约参数。  相似文献   

10.
校企合作、产学结合是高职院校科学发展的有效途径,而目前我国高职教育校企合作仍存在诸多问题。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关键在于均衡各方利益。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将校企合作双方作为一个利益相关者组织来考虑,寻求各方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利益平衡点,必将有效促进校企合作向纵深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20世纪20年代末,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中德双方进行的宽领域多方位的军事经济合作对中国的抗战产生了积极而重要的影响。本文根据相关文献,对中德双方的军事经济合作做了相关梳理,希望对中国抗战的历史的认识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后美俄关系经历了三个阶段的发展过程,美俄以"9·11"事件为契机进入了短暂的"蜜月期",之后美俄关系降到了最低点,奥巴马政府上台后,双方关系得到修补.  相似文献   

13.
二战结束以后,美国对日本进行单独占领,对日本进行符合美国利益需求的改造,日美同盟也随之建立.日美同盟的建立,带有厚重的冷战色彩,一方面成为日美对抗社会主义阵营的重要依托,另一方面又成为东亚地缘政治中举足轻重的因素.冷战结束之后,尤其是新时期下,关于日美同盟未来走向的可能性产生了各种议论.本文谨对未来日美同盟必然继续强化的方向提出自己的观点,认为根据建构主义国家间认同的理论,日美同盟在新时期下的发展方向是更加紧密,更加深入,而非更加弱化,并且分析新时期下其继续强化的发展动力、现实理由和一些负面因素.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贸易竞争性、互补性为切入点,采用多个测算指数,从贸易竞争性、互补性及贸易联系紧密程度三个层面,对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关系进行测量和分析,从而发现双方贸易合作的潜力空间.结果表明:中国与欧亚经济联盟贸易竞争性、互补性都逐渐上升,但贸易互补性大于贸易竞争性;双方贸易互补性以产业间贸易形态为特征;贸易联系紧密度不够,但呈现逐渐加强的趋势.本文建议通过加快推动自贸区建立,深化双方能源合作,加快出口部门产业升级,拓展多领域合作等措施来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强化贸易互补优势并协调多方利益分配,以期进一步拓展双方的经贸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5.
魏婷婷 《大众商务》2010,(12):52-52
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就好似天平两端的砝码,只有重量均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营者受到利益的驱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状况导致了利益失衡,那么这种失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反映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失衡的原因入手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平衡提出法律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行政合作是行政机关与行政管理相对人之间共同的实践理性活动,是传统管制行政向服务行政转化的新理念。税务行政合作是行政合作在税务行政领域的具体实践。税务行政管理活动主要是围绕如何正确处理征纳双方矛盾展开的,通过税务行政合作可以构建和谐的征纳关系,实现国家利益和纳税人利益的兼顾统一、合作共赢,可以转变征税机关的执法理念和方式。  相似文献   

17.
对校企合作体制机制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职院校培养创新型高素质高级技能型专门人才的最有效的模式就是校企合作,学校与企业能否长期合作,取决于双方利益平衡点和持续合作激励点的寻找与把握。而校企合作能否使双方共赢,则取决于长期合作中双方逐步探索建立的体制与机制。我院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校企合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当今的时代是变革的时代,从世界范围来看,组织生存的大环境正在发生着巨大的变化。政治、经济、技术等各个方面都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变化着。在政治方面,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使整个世界的政治、军事格局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冷战的结束并没有象人们期望的那样给世界带来平静。相反,外界强大压力的消除反而使原来潜在的一些问题激化,地区冲突接连不断,政治丑闻频频出现,整个世界的政治局势更加动荡不安。在经济方面,由于军事和意识形态的对抗降到了次要地位,经济的发展就成为各国关注的首要问题。为了本国经济利益,各国都希望别国的市…  相似文献   

19.
消费者和经营者双方就好似天平两端的砝码,只有重量均衡的情况下才能保持平衡.在市场经济发展中,经营者受到利益的驱动,以追求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消费者则处于相对被动的地位.这种状况导致了利益失衡,那么这种失衡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它反映出的问题有哪些,我们又将如何平衡两者之间的关系呢?本文将从失衡的原因入手为消费者和经营者利益平衡提出法律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20.
柏威夏寺领土归属问题一直是泰国和柬埔寨领土争端的焦点。1953年艾森豪威尔上台后,为了适应冷战形势和东南亚政治格局的变化,艾森豪威尔政府不断调整对两国的军事经济援助政策。通过分析艾森豪威尔政府的援助政策对泰柬关系的影响,更好地理解冷战形势下美国冷战战略与亚洲有关国家矛盾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