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表外融资为企业所青睐,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所占比例越来越大。本就当前流行的表外融资方式做一个简要的解析。  相似文献   

2.
从企业融资结果对企业资产负债表的影响看,融资方式可以分为表内融资和表外融资.顾名思义,表内融资是指企业融资行为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表外融资则是企业在资产负债表中未予反映的融资行为.由于表外融资行为未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中,因此利用表外融资可以改善企业的负债比率,优化资产结构,同时还能开辟融资渠道,掩盖亏损,虚增利润,加大财务杠杆作用等.表外融资又可分为直接表外融资和间接表外融资,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阐述表外融资对企业财务状况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现代金融体制为企业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渠道。随着中国入世 ,外资银行大量涌入 ,国内金融体制改革逐步深入 ,必将引入和催生一批新的融资方式 ,其中在国外较为成熟的表外融资将会是一种重要的形式。一、表外融资渠道分析1 融资租赁。融资租赁是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技术更新于一体的传统而又非常实用的一种融资工具。通常 ,融资租赁具有以下特点 :①出租人仍然保留租赁资产的所有权 ,但与租赁资产有关的全部风险和报酬实质上已经转移。②租约通常不能取消。③租赁期较长 ,几乎包含了租赁资产的全部有效使用期限。④租赁开始日最低租赁偿付…  相似文献   

4.
企业的财务报告是投资者、债权人了解企业生产经营情况的首要渠道.由于财务报告的表内信息受固定的格式和项目要求的限制,许多不符合确认标准、无法在表内反映的重要信息需要以财务报表附注、财务状况说明书等表外信息的形式进行披露.表外信息不仅可以采用数字补充说明表内项目,还可以用文字报告的形式定性分析,因此,表外信息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资产证券化会计确认的核心问题是资产证券化业务应当被确认为一项销售业务作表外处理,还是应当被确认为一项融资业务作表内处理.即该问题的本质是收益权转让行为的实质是真实出售还是抵押融资.如果是真实出售,则应做表外处理;如果是抵押融资,则应做表内处理.不同的处理方式,将直接影响证券发起人的盈利状况和融资能力.因此,正确确认证券化资产无论对于发起人还是投资者都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6.
表外信息披露的利弊得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远 《冶金财会》2006,(11):38-38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财务报告中的表外信息披露量不断增多,日益受到信息使用者的重视。而有关表外信息披露出现的原因及其利弊得失也引发了人们的思考。一、表外信息披露出现的根本原因表外信息披露并不是与财务报表同时产生的,它是在“决策有用观”被作为财务报告目标之后才产生发展起来的。美国FASB在其第一号财务会计概念结构公告《企业财务报告目标》中指出“财务报告不仅包括财务报表,而且包括传递直接或间接的与会计系统所提供的信息有关的各种信息的其他手段”,从此之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纷纷仿效,表外信息披露开始发展。在决…  相似文献   

7.
企业的IPO决策是指符合规定条件的企业按法定程序首次向社会公众公开发行股票。对于企业来说 ,成功的IPO融资是通过出让较少比例的股权融得较多的资金。从过程来看 ,成功的IPO融资有赖于企业、承销商和广大投资者之间的有效互动。我们知道 ,信息是决策的基础。一般而言 ,投资者和发行企业各自掌握的企业信息是有差异的。这种信息不对称会使投资者产生选择困惑 ,并对企业公开发售的股票价格产生不利的影响 ,反映在为了能够出售股票而不得不适当降低股价。由此可见 ,投资者的信息获取在企业的IPO决策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其进…  相似文献   

8.
一、我国上市公司存在股权融资偏好 企业资本结构(Capital Structure)又称融资结构,主要是指企业的长期债务融资和权益融资不同比例的组合.根据西方的理论和实证研究,企业的融资顺序应遵循“啄食理论”(The Pecking Order Theory),即内源融资优先,债务融资次之,股权融资最后.而国内学者研究表明,我国上市公司在融资结构上具有股权融资偏好,其融资顺序表现为股权融资、短期债务融资、长期债务融资和内源融资.上市公司进行融资决策时普遍存在“轻债务,重股权”的股权融资偏好.这种现象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为探寻近年来中国科技创新中专利数量快速增长却没能带来创新质量提升背后的缘由,本文以 2010~2017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为样本, 围绕创新规模与质量, 分别讨论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异质性创新的影响; 此外, 结合企业创新中面临的现实融资问题, 从融资渠道视角进一步分析企业内外源融资的调节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 (1) 劳动力成本上升对创新质量具有更加显著的促进作用; (2) 企业创新规模的扩大及质量的提升更加依赖于外源融资; (3) 外源融资对劳动力成本上升驱动下的企业创新尤其是创新质量具有更强的干涉调节作用, 故为更好地推动创新质量的提升, 必须注重融资环境和资本要素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0.
2018年9月《关于加强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约束的指导意见》提出,到2020年末,国有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要比2017年末降低2个百分点左右,之后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基本保持在同行业同规模企业的平均水平。2022年,国务院国资委对央企整体资产负债率考核要求为“控制在65%以内”,以压降为主要目的,约束相对刚性;而2023年表述则为“资产负债率总体保持稳定”,具备一定弹性空间。资产负债率这项指标屡被提及,可见其重要性。在钢铁企业“重资产”运营和不断优化财务报表需求的双重压力之下,降低资产负债率也是一项重要工作,资本市场上的创新产品并表基金业务应运而生。以酒钢集团为例,针对钢铁企业并表基金融资业务进行探析与讨论,对通过权益融资方式降低资产负债率的钢铁企业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8月21日,沪深交易所发布《融资融券交易试点实施细则》(以下简称《细则》),融资融券试点正式由政策制定转入实际操作阶段。《细则》所规定的以下5大操作细节,是参与融资融券的投资者必要的知识储备。  相似文献   

12.
本文尝试结合公允价值渠道探讨商业银行表外资产业务扩张影响资产负债表脆弱性的内在机制与监管内涵。现有文献表明,表外资产业务不仅会通过激励银行过度风险承担、提升银行系统的同质性、强化机构间的关联机制放大系统性风险,还会通过公允价值波动渠道将资产价格的波动传递到资产负债表。应用我国上市银行的样本研究发现,行业竞争和监管改革是驱动我国商业银行表外业务变化趋势的关键因素,二者共同驱动表外业务占比的周期性变化。此外,表外业务的扩张与上市银行风险准备金水平和公允价值波动性呈现正向相关关系,与超额回报改善相关性则不显著,意味着表外业务的扩张并未实质上带来超额回报。本文的研究表明,应高度重视银行资产负债表的脆弱性问题及其背后的公允价值波动渠道,实现监管和竞争政策之间的协调与统筹以提升银行体系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3.
企业融资结构的国际比较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在决定企业融资选择的因素中,有一些因素是最为基本的,即融资成本、风险和控制权,制度变量和宏观经济变量是通过影响这些基本因素来影响企业融资决策的,发展中国家,经济起飞阶段,股票融资在企业的融资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但其在超过一定比例后便不再具有吸引力,尤其企业处于成熟期、增长潜力大大降低之后,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还比较落后的阶段,股票融资应该成为重要的融资手段。  相似文献   

14.
融资结构与现代公司治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融资结构越来越受到人们特别是投资者的重视,它直接影响企业负债和权益的比例关系。本文分析了融资结构和治理结构的含义,以及融资结构对治理结构的决定作用和治理结构对融资结构的影响。治理结构的选择对我国国企改革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电力企业资产证券化融资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资产证券化融资是一种表外的直接融资方式,由于特殊的运作过程,使其拥有其他融资方式无法具备的优点。电力企业由于负债水平较高、长期经营过程中积累了大量不良存量资产等特点,开展资产证券化融资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阿里巴巴是风险投资成功的典型案例。阿里巴巴在吸收风险投资的融资活动中存在着确定融资时机、风险投资者、融资规模等决策的难点。阿里巴巴都较好地解决了这些难点,促进了企业的做大做强。  相似文献   

17.
国际金融危机后, 金融改革虽然提高了全球金融体系的抗风险能力, 但是其对企业产出增长的负面影响一直没有完全消除, 仍在影响全球经济增长的力度及可持续性。 本文运用2006 ~2016 年中国A 股上市公司年度数据, 以创新投入能给企业带来增长为出发点, 通过引入三种不同的企业融资方以及企业对创新研发的投入情况, 探讨金融摩擦是如何通过融资传递到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中的。 研究发现: (1) 在中国, 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的增长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有显著影响, 而内源融资增长不显著; (2) 金融摩擦对生产率增长的传递方式主要是债权融资。 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 金融摩擦的增大导致生产率对债权融资的负效应更为敏感, 企业生产率更易受到重创, 生产率的下降反过来又会影响企业的再借贷, 企业很容易陷入持续低迷增长的困境之中。  相似文献   

18.
王树强  王粲 《工业技术经济》2017,36(11):139-146
本文基于预购众筹、P2P 和股权众筹3种互联网金融模式的投融资决策过程,分别构建了投资者和创业企业(融资者)为决策主体的两阶段完全信息动态博弈模型,采用逆向选择法求取了纳什均衡,并分别详解了创业企业通过3种互联网融资渠道融资所获取的最优利润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创业企业的融资目标金额、投资者获取的额外效用及收益贴现率是决定最优利润及其排序的关键指标。借助我国金融市场参数和互联网金融投资者偏好参数对收益贴现率和额外效用赋值后发现:随着创业企业融资目标金额的增加,创业企业为获取最优利润会依次优选预购众筹、P2P、股权众筹渠道进行融资。我国互联网金融平台的统计数据印证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19.
企业融资方式及结构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融资方式及结构的比较研究阙方平一、问题的提出企业融资可分为内源融资和外源融资两种方式。所谓内源融资方式,即是依赖自身内部积累(折旧十利润留成)来解决资金来源的融资方式。而外资融资方式,是指企业通过一定途径或借助某种工具获取他人资金的融资方式;这种...  相似文献   

20.
一直以来,由于投资金额大、投资周期长,生物医药企业融资的瓶颈问题较为突出。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生物制药企业赢利能力不断完善,生物制药行业逐渐获得投资者的关注,生物医药“价值洼地”正获得国内投资者看好,生物产业融资难题逐渐得到改善,风险投资、股权投资逐渐增长,融资结构也不断获得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