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月22日,中国内地捐赠数额最大的企业家陈光标用一面人民币堆砌起来的墙再次吸引了人们的注意.在中国工商银行江苏分行会议厅里,陈光标将1O万元捆为一块“墙砖”,一面墙一共330块,共计人民币3300万元。这些钱和一些没有亮相的支票,加起来一共是4316万元,  相似文献   

2.
曾天鑫 《财富时代》2023,(5):133-135
<正>4月25日,中银三星人寿“爱之翼”公益品牌携手故宫博物院、思源·新浪扬帆公益基金,共同完成福建宁德及周边100所乡村学校“故宫小书包”的捐赠,捐助善款共计40万元,进一步弘扬中国传统文化,助力乡村振兴。这是自3月27日“故宫小书包——革命老区行”公益捐赠系列活动正式启动后开展的第二场捐赠。  相似文献   

3.
慈善捐赠是第三次分配的主要内容,民营企业是慈善捐赠的重要力量。文章基于非公有制经济代表人士“凡进必评”政策这一重要制度创新,构建双重差分模型对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效果进行经验评估。研究结果显示,“凡进必评”政策的实施强化了民营企业参与慈善捐赠的政治激励,工商联会员企业显著增加了慈善捐赠的参与概率和投入金额。同时,民营企业现有的政治关联并未削弱该政策的实施效果,“凡进必评”政策对那些更有能力参与慈善捐赠的民营企业产生更大的效应。进一步研究表明,积极承担社会责任的民营企业家更容易被吸纳进地方政治系统,慈善捐赠投入显著提升了民营企业家获选地方人大代表或政协委员的概率。文章揭示了通过机制设计来推动民营企业参与公益慈善的理论逻辑,为党和政府如何引导市场力量积极参与第三次分配、实现共同富裕提供了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4.
詹国枢 《经济》2011,(6):16
陈光标最近有点烦。围绕这位中国"首善"的种种传言,此起彼伏,纷纷扬扬。事出《中国经营报》。前不久,这家报纸在显著位置刊出记者调查《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对陈的多次捐赠提出质疑,有的甚至全盘否定。比如,陈曾于2007年捐赠家乡两大公益项目,一为占地30多亩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为占地20余亩的大型农贸市场。据陈宣称,两大项目耗资达2600万元。这也  相似文献   

5.
陈光标最近有点烦。围绕这位中国"首善"的种种传言,此起彼伏,纷纷扬扬。事出《中国经营报》。前不久,这家报纸在显著位置刊出记者调查《中国"首善"陈光标之谜》,对陈的多次捐赠提出质疑,有的甚至全盘否定。比如,陈曾于2007年捐赠家乡两大公益项目,一为占地30多亩的老年人活动中心,一为占地20余亩的大型农贸市场。据陈宣称,两大项目耗资达2600万元。  相似文献   

6.
“2005内地慈善家排行榜”发布。入榜的136位慈善家去年共捐赠9.85亿元善款。本次上榜的慈善家中有30%来自房地产行业,居前十位的慈善家有7位主要从事房地产。但我们无法据此认定房地产业的财富伦理普遍优于其他产业、房地产商的财富道德品质优于其他行业的富豪。  相似文献   

7.
陈光标与郭美美一起炫富的时候,人们力挺陈光标,因为他是用自己的钱做善事,张扬一些无所谓;陈光标到美国救济穷人撒了4万美元,议论纷纷,有的说给中国人争气,有的说给中国人丢脸;陈光标花了3万美元买了个"世界首善"证书被证明是弄虚作假以后,舆论几乎一边倒地质疑陈光标的动机。甚至祭出了古老的格言:善欲人见,不是真善。  相似文献   

8.
峰子 《新经济》2011,(5):50-51
“那些在身后留下数百万美元的财富的入,死去时将没有人为他哭泣,没有人给予他荣誉,没有人为他唱挽歌。公众对他的判决是:这个人富裕而可耻地死去!”百年之前,美国慈善事业之父卡耐基的此番言论,在慈善稀缺的中国有某种程度的响应,企业家陈光标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9.
“私人董事会”在国外已经有50年的历史.由于有严格的入围标准.共同遵守的理念和原则、专业的运作程序.深受企业家们的认可。这种面向总裁们的学习模式被引进到中国已经有两年多时间.带着是否被中国总裁们认可与接受、中西方企业家对这种学习方式认识的差异性等相关问题.我们专访了五五总裁俱乐部的首席执行官冯昕先生。[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于去年早些时候被青岛双星集团第一届职工代表大会第十五次联席会议认定为“终身总裁”的著名企业家、青岛双星集团总裁汪海先生,又于12月23日被北京无形资产开发研究中心评价其企业家价值为10.2099亿元人民币。作为迄今仅存的唯一一位全国首届优秀企业家,汪海总裁的被价值认定,这在中国企业家价值认定史上为首开先例。这里,起码有三个突破:一是“终身总裁”——突破了企业家在位的年龄边界; 一是企业家个人自身价值精确计算——突破了计划经济下的国有(部门所有)模糊和不计价的传统范畴;一是企业职代会“自作主张”——突破了…  相似文献   

11.
里风 《经济视角》2008,(6):21-24
周连期,福建省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曾被授予为“中国特许经营五十人”、“中国乡镇企业家”、“福建省十大杰出青年企业家”、“福建省优秀青年企业家”等荣誉。还被选为福建省青年企业家协会副会长、泉州市政协委员、晋江市政协常委。  相似文献   

12.
去年汶川大地震之后,全国各地踊跃为抗震救灾捐赠款物,截至今年4月50日,总数达到了767.12亿元(其中捐赠资金约653亿元,物资折合约114亿元),被公认创下“中国捐赠史的新纪录”。然而,根据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为期半年的调研,这些来自公众个人或企业腰包的钱,  相似文献   

13.
曹德旺拟捐赠出自己持有的福耀玻璃集团的股份成立基金会,但要求保留这些股票的表决权,这是中国企业家捐赠的一个新模式.曹德旺的“捐股”行为实质上是一种表决权信托.在我国应该建立表决权信托法律制度,为了使该制度更好的运用于慈善领域,还要对该制度进行一些具体的设计.  相似文献   

14.
商会作为典型的社会网络组织,能够通过企业家商会任职的方式对企业决策行为产生影响。本文以我国证券市场2004—2021年A股民营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检验了民营企业家(董事长或CEO)商会任职与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发现:企业家商会任职会促使民营企业从事连续慈善捐赠活动且捐赠规模更大,而且企业家任职商会种类越多,这一促进效应越明显;在分析师关注度较低、企业家兼职较少以及非国有企业等改制而来的民营企业中,企业家商会任职对连续慈善捐赠行为的促进作用更明显;企业家在工商联或行业协会、国家级或市县级及以下商会中担任关键职位,更可能进行连续慈善捐赠且捐赠规模更大。渠道分析表明,民营企业家商会任职通过将商会会规和宗旨融入企业经营活动以及维护企业声誉两个渠道促进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本研究揭示了企业家商会关系网络对民营企业连续慈善捐赠行为的积极影响,提供了企业非功利性连续慈善捐赠行为驱动机制的经验证据,同时为我国商会组织有效地参与公司治理提供了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15.
余玮 《经济改革》2010,(10):33-36
作为商人,他无疑是成功的典范,但他真正引起人们关注的,并不是那些颇具传奇色彩的创业经历,而是他常年坚持的”慈善“之路。因为宣布裸捐.他再次引人注目。被指”作秀”时,他的回答理直气壮:希望有成百上千个”陈光标”站出来,像我一样拿真金白银”作秀”。  相似文献   

16.
点击     
《经济改革》2011,(11):6-6
陈光标吆着牛羊走西部 “人类已经无法阻止陈光标了!”继在世界无车日前砸了自己大排量的奔驰轿车后,9月25日晚,陈光标带着3000头猪羊,在贵州毕节政府广场举行了个人演唱会。对于陈光标的行为,网友如此评价。  相似文献   

17.
是一年“两会”到。今年的“两会”恰逢学习雷锋纪念日。于是,会场之外也有一番热闹。中国首善、江苏黄埔再生资源利用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光标与行为艺术家舒勇首次合作,变身雷锋雕塑,共同完成一项行为艺术作品《陈雷锋》。  相似文献   

18.
2002年的“世界经济论坛———中国企业高峰会”的主题是 :企业家精神;2002年的企业家活动日的主题是 :中国企业家的新舞台、新角色。我作为企业联合会和企业家协会的一位老朋友 ,应邀来参加今天的会 ,心里很高兴。对企业家当前关心的“三新”问题 ,即新形势、新角色、新学问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供朋友们参考。1企业家直面的新形势问题所谓新形势 ,也就是企业家经营企业的新环境、新气候。因此 ,必须搞清它 ,适应它 ,否则 ,不仅企业家自己上不了新舞台 ,而且也导演不了企业的新喜剧。所以 ,企业家同样也必须“与时俱进” ,“入世…  相似文献   

19.
2011年12月24日下午,“慈善青岛·大爱十年”青岛市慈善总会成立十周年庆典在青岛广播电视台演播厅隆重举行。青岛市卫生局、海尔集团、王明殿等100个单位和个人受到表彰,山东省委常委、青岛市委书记李群为市慈善总会成立十周年发来贺信。青岛市慈善总会成立10年来,打造了“慈善一日捐”、“新年第一槌”、元旦慈善晚宴、慈善冠名基金等募捐品牌,累计筹集善款2.31亿元。  相似文献   

20.
曲力秋 《新经济》2002,(5):100-107
中国(大陆)为什么出不了大企业家?这是一个问了许多年而且还会问下去的问题。“素质低下”、“传统文化糟粕”是近十年来国人在试图解答这一问题时提出的两种最居主导地位的说法。很长一段时间,我们对这个结论深信不疑。然而,放眼周边的华人社会,我们就会发现,其中并不乏相当成功的企业家。台湾有被西方称为经营奇才的王永庆,香港有李嘉诚、李兆基等。在南洋,华人在总人口中所占的比重很小,但在企业界,70%~80%的企业家都是华人。可见,中国人从文化传统、个人素质来讲,并不是不具备成为大企业家的潜在可能性,然而为什么在大陆没有出现这样的大企业家?本专访试图从超出企业家个人因素之外来分析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