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民族地区扶贫工作在世界扶贫历史上是成功范例,它更多的是依靠社会制度优势和政治优势。2000年,扶贫攻坚的历史性阶段任务完成之后,民族地区绝对贫困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相对贫困问题的研究和解决就被提上了议事日程。要从根本上解决民族地区的贫困问题必须引入专项制度建设,这就是尽快地在民族地区全面建立并进行完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  相似文献   

2.
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与贫困做斗争的历史,从1949年开始,我国农村就在党的领导下开展了一轮又一轮的脱贫斗争,从"漫灌"式粗放扶贫到"滴灌"式精准扶贫,从"输血"到"造血",我国农村扶贫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伟大的成就。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我国要在2020年实现全面小康的伟大目标,从根本上实现脱贫战争的伟大胜利。习近平精准扶贫思想是我国农村脱贫的指导纲领,为我国农村脱贫指明了出路,这必将带领我国实现2020全面小康的宏伟目标,创造历史性成就。本文针对我国农村精准扶贫面临的困境做出分析,以期取得攻坚扶贫最后一战的伟大胜利。  相似文献   

3.
一、农业科学技术史研究的对象与农业科学技术的特点人类社会是从人类使用工具进行生产劳动开始的。在人类能生产劳动之前,它还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动物的一员。动物只能依靠自身的本能去利用自然物,而不能改造自然。自从人类学会运用生产工具进行生产活动以变革自然界的物质形态后,人类社会便形成了。有了生产,便有了生产技术。技术是人的本质力量的一种表现,它是与人类社会同时出现的。人类的社会生产有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生产所赖以进行的生产技术问题;一是生产中人和人的关系问题(即产品的生产、分配、流通和交换的关系)。前者属于生产力的范畴,是自然科学技术研究的对象;后者属于生产关系的范畴,是经济科学研究的对象。农业发展史  相似文献   

4.
贫困作为一种状态,依靠贫困自身的努力是无法在短期内摆脱的生活困境。在实施精准扶贫的大背景下,扶贫的目标定位于贫困人口的脱贫和发展。本文以ST-EP模式为研究理论前提,选取秦巴山区为研究对象,从政府、企业、社区、贫困人口分析其旅游精准扶贫驱动机制,贫困是一个动态概念,笔者认为要促进贫困村落和贫困人口的脱贫发展,必须要结合多方扶贫主体共同驱动,以扶贫为手段,以贫困人口的脱贫为目标,才能达到贫困地区的社会、经济、文化以及生态的进步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农民人均收入三年前已过万元大关、连续27年位居全国省区之首的浙江,还需要扶贫吗?许多外地人往往心生疑笃。其实,贫困有绝对贫困与相对贫困之分,扶贫有区域扶贫与人群扶贫之别。走进浙江,你会对“贫困”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对“扶贫”有一个全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6.
自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以来,我国的扶贫战略发生了历史性转变,解决相对贫困问题在扶贫工作中变得越来越重要。从对相对贫困在理论和实践层面的不同理解确定了2020年后扶贫工作的历史位置。论述了相对贫困的基本内涵,对相对贫困进行多元思考,分析了政府解决相对贫困的职责,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7.
对贫困概念和扶贫政策的反思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贫困问题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尖锐的社会问题之一。我们党、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贫困问题一直相当重视,在扶贫开发方面已经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新时期的扶贫工作面临着许多新的特点,对贫困概念有必要澄清一些模糊认识,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促进社会公平,尤其是对于正确制定新时期的反贫困战略和扶贫政策是非常必要的。应区别“宏观贫困”与“微观贫困”贫困实际上是分层次的。一是区域意义上的贫困,笔者称之为宏观贫困,即从整体角度来看待贫困,例如,国家贫困、地区贫困、农村贫困、城市贫困等。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理解,那么,所有低收入国家都…  相似文献   

8.
<正>精准扶贫是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贫困治理工作的指导性思想,是"共同富裕"理论原则的发展和延伸。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这一重要思想,实施精准扶贫,实现全面小康。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实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做好扶贫开发工作,支持困难群众脱贫致富,帮助他们排忧解难,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人民,是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重要体现,也是党和政府的重  相似文献   

9.
贫困问题是一个国际性的难题,有史以后人类一直坚持不懈地试图解决贫困问题,我国作为贫困问题较为突出的国家,虽然经历了过去几十年的努力,国家投入了大量的资金,但贫困现象在我国仍然没有得到彻底的遏制,贫困人口的基数依然比较庞大,这也从侧面说明了扶贫任务的艰巨性.参与式扶贫作为一种新颖的扶贫模式,不仅能给贫困农村带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支持,同时还可以协助贫困农村扶贫项目的制定、执行、监测与评估,提高农村贫困地区的扶贫效率,促进农村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人权是人类对自身本质的一种确认,而产权是基于财产的权利;人权是产权的终极根源,而产权则是人权的现实实现。现代社会通过文明规则对产权进行界定,本质上就是对人权的一种具体化,体现了人类自我驾驭能力的提高。一、人权与产权(一)两者的本质。人权是一个社会历史的范畴,不同社会、不同阶级有不同的人权观,但各种定义的核心都是人的自由、平等以及生存发展的权利,即人人基于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自由、平等权利。人权包括"应然人权"和"实然人权"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11.
贫困问题,是直接威胁政治安定、经济发展、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大事,消除贫困,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我国政府已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努力,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尤其是国务院于1994年制定《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以来,各级党委、政府层层采取得力措施,社会各界也给予了极大的关注,纷纷献计献策,决心打胜扶贫攻坚这一仗。笔者作为曾从事这一工作的一员,也拟从发展农业的角度谈一些有关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中国共产党百年的发展历程,是一部探索中国特色贫困治理范式的实践。梳理建党百年来贫困治理的历史脉络,经历了战争时期的贫困治理、新中国成立后单位制时期的扶贫救济、改革开放后的扶贫开发以及新时期的精准扶贫四个历史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总结了建党百年来我国贫困治理的发展成就,建党一百年来我国社会治理实现了从身份管理到需求治理再到情感治理,从救济扶贫到技术扶贫再到精神扶贫,从中找寻现实张力,中国特色贫困治理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高质量发展建立获得感,坚持建立获得感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3.
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深度贫困地区脱贫的一种重要手段,它的功能发挥取决于对其本质认识基础之上的有效治理。在空间贫困理论观照下,易地扶贫搬迁的本质是改造贫困的空间因素,实现对贫困人口生计空间的再造。本文以山西省一个深度贫困村易地扶贫搬迁的调研为依托,研究了在实践中如何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工作。移民村成功的经验表明,协同治理下的空间再造是一种可行的途径,具体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政府和移民社区的协同:政府通过空间让渡、能力扶持、资源引导为移民社区脱贫创造了条件;在内生权威的带领下,移民社区激活了自身发展潜力;政府与移民社区通过空间再造构建了长效脱贫机制,社区的整体贫困得以缓解。其次是移民社区之间的协同:通过社区间资源的空间重组,提升了社区生计资本质量,增强了社区发展的可持续性。第三是移民社区内部的协同:立足于社区内的关系网络和社会信任,营造出守望相助的公共空间,解决了社区内部的个别贫困问题。最终在各方的协同治理之下,易地扶贫搬迁得以成功地实现目标。本文认为,除了发挥政府和社区在易地扶贫搬迁中的协同功能,还需要加强与资本的协同。  相似文献   

14.
梅州市曾经是广东荒山面积最大、水土流失最严重、贫困人口最多的山区市,十多年来,在中央和省、市的正确领导下,走出了一条具有梅州特色的山区扶贫开发之路,使整个农村经济、社会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已初步形成了山青、水绿、人渐富,村新、路宽、城市美的喜人景象,市委、市政府几次在全省扶贫经验交流会上介绍经验,并多次获省表彰。但我们的扶贫工作面临的任务还非常艰巨,因此,本人结合梅州扶贫工作实际就今后进一步加强扶贫工作,谈几点粗浅看法。一、扶贫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有人类就有贫困。社会发展到今天,贫困问题已被…  相似文献   

15.
正当下精准扶贫工作最难啃的骨头集中在两个方面:一个是深度贫困地区,另外一个是特殊贫困群体。深度贫困地区常规的办法很难起作用,一定要采取超常规的方法。要坚持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等多方力量、多种举措有机结合和互为支撑的"三位一体"大扶贫格局,以重大扶贫工程和到村到户帮扶措施为抓手,以补短板为突破口,解决深度贫困地区面临的突出制约问题。对待特殊贫困群体要瞄准困难  相似文献   

16.
如何确保扶贫资产在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继续发挥促进乡村振兴的作用,是当前的一个重大政策问题。在南方贫困县Y县的扶贫资产调研显示,脱贫攻坚期间形成的各类扶贫资产基本属于公共财政或帮扶单位对贫困村和贫困户进行资源转移的范畴,资产本身所发挥的就业带动作用较弱。贫困村和贫困户虽受益于外部资源转移,但其自身的内生发展动力并没有因之得到显著增强。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有着不一样的实践逻辑要求,完成脱贫任务的紧迫性催生了对贫困村和贫困户的短期、超常规资源转移,乡村振兴战略更强调要实现落后地区和农户的长远、自主发展。脱贫攻坚任务完成后推进乡村振兴,发展落后地区更需要破除“思路贫困”,坚持自主发展,探寻立足于本地资源环境基础和农户生产实际的扶贫资产管理路径。  相似文献   

17.
贫困问题是各个国家都无法避免的难题,2020年我国绝对贫困的消除并不意味着减贫工作的结束,而是代表着围绕贫困问题的治理从绝对贫困转向相对贫困。陕西省在这一新的历史阶段,不仅要巩固脱贫攻坚成果,还要将其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因此,本文以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人口为研究对象,探讨在农村相对贫困治理中面临的人口、经济、教育和社会等困境。对此,要从社会保障、经济持续增收、教育文化、扶贫政策长效性等方面,建立陕西省农村相对贫困治理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消除贫困大潮中,伴着开发性扶贫号角的四起,文化扶贫、智力支边等便日呈红火,更受社会关注。残不知,中国经济发展的贫困区,不仅每每是文化智力的沙漠地,同样是用法的荒芜带。国有要实现消除贫困这一世纪末的承诺,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是:法律扶贫-一根急需拨动的琴弦!  相似文献   

19.
贫困是一个全球性的问题,被联合国列为社会发展三大问题之首.中国扶贫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但扶贫成效的巩固、贫困地区的持续发展问题也很突出.兵团团场的贫困问题更有其复杂的自然、经济、政治等特殊背景,扶贫的难度更大.本文基于对具有代表性的边境贫困团场农九师的调查,通过对边境贫困团场的发展现状及问题,扶贫政策的落实及效果进行了实地调查和分析.进一步的了解到新疆边境农牧团场扶贫的效果及其原因,同时也为政府下一步的扶贫提供现实依据.  相似文献   

20.
我们对于客观世界技术因素与经济因素本质联系的认识来自于生产实践,包括前人的、别人的和自己的。农业技术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技术与经济交叉的边缘科学在人类认识史上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生产实践、社会经济和科学发展的历史产物。 人类对农业技术与经济因素的矛盾及其运动变化规律的认识,发生于特定的社会经济历史条件下,这就是商品经济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在商品经济条件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