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经济获得迅速增长,各项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是也付出了巨大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资源不足的矛盾越来越突出,环境压力也越来越大,老百姓对环境污染问题反应强烈,如果不尽快转变目前资源消耗大、污染强度高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今后有可能导致资源,尤其是能源难以为继、环境不堪重负、经济发展不可持续的严重后果。为了使经济社会陕速发展的趋势能够持续,中央提出了经济发展指导方针,提出了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战略,发展循环经济是从源头实现节能减排的最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2.
徐州经济的发展目前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于资源的高消耗和污粢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本地区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因此,发展生态经济已成为徐州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生态经济是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徐州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循环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依赖资源的高消耗和污染的高排放实现的,并且这种现状仍在恶化,已经日益明显地威胁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针对这种状况,发展循环经济已成为中国未来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选择。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符合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经济增长模式,是目前有效解决中国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矛盾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4.
云南省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经济发展方式仍然处于"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和低产出"的"三高一低"的粗放式阶段,在矿业冶金、化工、电力、农林、服务业等领域仍面临十分严峻的资源和环境问题,成为云南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难点.只有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为动力、坚持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逐步建立产业发展的循环经济模式和有序推进、复合演进的产业发展战略框架,加快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国民经济体系,才能切实推进我省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相似文献   

5.
人类发展历史表明:消耗高、资源浪费、污染环境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目前制约我国经济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持续恶化的主要原因和影响因素,借鉴别国先进经验,积极实施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社会综合变革,是我们主动适应新形势、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发达国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经验,探索了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意义、目标、手段、重点方向。  相似文献   

6.
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促进节能减排,我国从20世纪初就开始了工业园区生态化发展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在国家层面开展了生态工业示范园区试点建设,印发了《国家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管理办法》等一系列管理办法和实施意见,引导各类工业园区向生态化方向发展。这些措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工业园区资源、环境、经济之间的矛盾,减少了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文章以广西壮族自治区为例,对广西生态工业示范园区的发展与建设进行讨论,以期今后对广西生态化发展之路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中部崛起对我国宏观经济全局意义重大.中部地区现有的高投入、高消耗的数量扩张型发展模式,将日益受到资源环境的瓶颈约束.实施产业技术创新,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确保中部地区综合优势的发挥,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中部地区崛起的必由之路.其关键在于提高人力资本与R&D资本等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大幅度提升中部地区的产业技术创新能力,最终推进结构调整和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二十六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粗放型的增长方式并没有根本转变,资源约束矛盾突出,环境压力越来越大。“十一五”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既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面临来自各方面的严峻挑战,挑战之一就是资源、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制约。随着人口增加和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资源消费强度将进一步加大,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循环经济是对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创新,不仅可以减少资源消耗,而且可以大大减轻环境污染,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是…  相似文献   

9.
郑鹏 《时代经贸》2014,(4):173-173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粗放型”经济发展模式导致了资源消耗高、污染严重、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作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的有效途径,发展低碳经济可以从建立健全法律法规,制度和政策支持,改革政绩考核标准和建立低碳评估指标体系,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加快产业和能源结构的优化升级等多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0.
冯韵 《财富时代》2022,(11):38-41
<正>我国正处于城市化、工业化快速发展的进程,对能源资源需求增加的同时也消耗了大量的能源资源,对生态环境平衡造成了一定的威胁。在可持续发展理念下,必须转变经济发展理念与模式,推动绿色经济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其中绿色金融是绿色经济发展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推手,是经济社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对于加强绿色金融发展至关重要。本文对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相关问题进行了研究与探讨,结果表明产业发展与绿色金融之间存在正向促进作用,两者之间存在较高程度的耦合协调性,绿色金融与产业结构升级相辅相成。  相似文献   

11.
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解决社会性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就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这一思潮的一种新型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变。在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资源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90年代确立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为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提出了一系列的发展模式,而循环经济就是目前国际上反映这一思潮的一种新型模式。循环经济的基本趋向是按照生态规律,利用自然资源与环境容量,实现经济活动的生态化和绿色化转变。在21世纪,我国的可持续发展也将受到资源与环境的严重制约,因此,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促进我国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3.
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是提高资源利用率,推进循环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是解决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不协调、难循环、低效率"深层次矛盾的重要抓手.  相似文献   

14.
循环经济和知识经济已成为当今世界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对国家的战略发展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六大提出“走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的新兴工业化之路”,就是要求我们大力发展循环经济,用循环经济理念指导和规范经济社会活动,正确处理经济社会发展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在更高层次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开创新的发展模式,创造新的发展机制,寻找新的发展活力,拓宽新的发展空间,培育新的发展环境,构筑新的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5.
循环经济思想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20世纪七八十年代.循环经济思想得到进一步发展,进入20世纪90年代.世界各国纷纷涉足循环经济理论研究和实践。传统高开采、高消耗、高排放的经济增长模式使我国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发展循环经济,有助于我国资源的循环利用、环境的循环净化。有助于我国环保产业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有助于我国应对新贸易保护主义的挑战。有助于推进我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各项宏观调控政策,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转变发展模式,把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放在首位,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加强环境保护,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努力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的经济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事关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事关我国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和抵御风险能力、事关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战略问题。江苏东海县素以粮食大县、硅资源大县闻名全国,策应国际国内宏观发展环境的深刻变化,面对资源环境约束、  相似文献   

18.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制约,中长期能源战略需要创新。要制定积极紧迫的煤炭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制定未来大比例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形成促进能源体系变革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倒逼"机制。抓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后全面深化改革的有利时机,把推进能源体系变革和绿色低碳发展作为生态文明体制建设的核心内容和重要着力点,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国内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发展循环经济,要求以和谐的方式利用自然资源,实现经济活动向生态型、节约型转化。目前,我国面对日益严峻的环境形势以及环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因此应该切实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从而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我国依靠传统的高投入、高消耗、高资本积累模式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但也产生了有增长无发展的问题。随着理论界对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问题认识的深化,我国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新课题,并着手进行实践。然而,2008年爆发的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带来了挑战,可能使我国在需求结构、产业结构和要素结构的转变及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等方面偏离既定的正确方向。对此,我们应采取必要的防范和补救措施,以确保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继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