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富裕阶层的出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应该说,在富裕阶层中,绝大多数人是通过奉公守法,依法经营致富的。但也不可否认,少数人富裕之后,其财富观严重背离了道德观,缺乏社会责任感,成了“问题富翁”。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经济面临的种种困难,以及中国在金融危机中经济的良好表现,使美国权力阶层已经意识到中国经济规模上接近或超越美国,具备了现实可能性,但是他们却不能接受做世界第二,因为这将在能源、军事、货币、文化传媒、科技等领域造成致命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女首富张茵在今年两会提出了修改劳动合同法等三个议案,旗帜鲜明地为富人阶层代言,并且宣称是为了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4.
知识分子在中国已经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阶层。无论人们怎样定义知识份子,我想肯定包含了传承文化和不断的精神思索。  相似文献   

5.
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文明、任何一个国家,其官员阶层的读书风气能超过近两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官员阶层者。"开民智",必须要先"开官智"、"开绅智",中国社会必须有一部分人要先聪明起来。  相似文献   

6.
“草根阶层”这一词的应用与发展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有着密切的联系,因为网络授权了个人,给人们带来了信息、连接方式和表态空间。草根阶层在社会里指平民百姓、群众、消费者或网民。草根阶层是品牌与消费者之间沟通的桥梁,帮助企业拉近品牌与消费者之间的距离。在WEB20时代,草根英雄就是舆论领袖。舆论领袖是指能够非正式地影响别人的态度或者一定程度上改变别人行为的个人。在中国发展的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充分发掘这些草根阶层的价值,宣传自己的品牌,在网络上为自己的品牌塑造良好的口碑;另一方面,深入了解和挖掘以这些意见领袖为代表的草根阶层的生活态度和心理特征,作为自己品牌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的参考。  相似文献   

7.
中古时期,中国和西欧先后出现了市民阶层。随着城市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市民阶层逐渐形成,但他们最终命运迥异,西欧市民阶层最终蜕变为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社会,建立了维护自己统治的资本主义制度。反观中国市民阶层在宋朝已有很大发展,但是由于封建势力异常强大,致使难以形成推翻封建社会的新的阶级——资产阶级,虽然明朝末年在经济上在沿海地区依稀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但直到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到来之前,仍在艰难地蠕动发展,与几百年前的宋朝相比,并无质的不同。通过中西封建社会市民阶层形成过程、市民阶层的解构和市民阶层的运动的比较,可以透析它们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8.
30年来的改革开放取得了两个最重要的成就,一是制度创新,二是新阶层崛起。在制度建设上,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在阶层分化方面,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一个成熟的企业家阶层快速崛起。中国企业家产生于改革开放这一具有深刻变革的时期,他们既是这个时代的先行者和“弄潮儿”。又是推动时代变革、改变中国面貌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9.
孙东勋 《魅力中国》2013,(34):359-359
正当中国经济迈上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台阶上时,与之相适应的社会形态、组织结构、阶层组成、利益格局、分配方式、协调机制也都在悄然发生变化。这些变化,一方面朝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正确方向铿锵前行,形成坚强、有力的“正能量”,鼓舞和激发人们阔步迈进;另一方面,徘徊、踌躇、游离于国家战略和社会发展之外的不和谐声音也此起彼伏,成为不可忽视的“芥蒂”和“牛皮癣”,影响和阻碍了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颖 《特区经济》2012,(1):118-120
上世纪80~90年代末,中国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并且严重阻碍了收入分配及其它方面的公平与效率。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提高社会运行效率,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社会公平公正,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1.
刘文治与他的“中国模式”本刊记者:徐平洲21世纪的中国,必须形成一个具有高度战略眼光的科技企业家阶层。这是中国的希望。刘文治就是中国开始形成这个阶层的一位杰出的先行人。一、从旧体制中解脱出来,创办东北第一家民营科技机构,探索出了一条科技与经济结合的中...  相似文献   

12.
文章着眼于"过滤"理论对夹心阶层住房问题解决途径的理论启示,在认识夹心阶层住房问题本质的基础上,提出了夹心阶层住房问题的解决思路。基于"过滤"理论解决夹心阶层住房问题思路的核心在于,寻求住房过滤效应的实现机制和保障机制,以期夹心阶层在住房需求、住房供应、住房消费和补贴政策等角度的及时引导与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13.
防范与扼制“特殊利益集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如今,中国理论界和学术界的专家学者们已经习惯用“利益集团”的视角解释出现的一些新问题和新现象。对于利益集团以及与之相关的概念,中国的理论和学术界有不同的看法。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是,“阶级”是由生产资料占有来划分的、相互之间存在着利益冲突、对立、斗争关系的群体;阶层是按照社会中不同的职业者拥有不同的资源状况来划分的。阶层之间有矛盾冲突的一面,也有可以协调的一面,利益阶层实际上就是“泛利益集团”。事实上,早在1988年3月15日,中共十三届二中全会就提出:“在社会主义制度下,人民内部仍然存在着不同利益集团的矛盾。”…  相似文献   

14.
刘建伟 《乡镇经济》2011,2(3):83-87
文章在梳理已有的“中间阶层”概念,分析其特点和不足之处的基础上,对“中间阶层”的概念进行界定,并区分了与“中间阶层”概念相近的一组词汇。  相似文献   

15.
大资本的介入使得土地集中到少数种田大户手里,"新中农"阶层在这种情形下很难与大资本相竞争。"新中农"的形成和存在,才使得土地抛荒的面积不至于太大,也确保了粮食产量的稳定和国家粮食安全。因此,"新中农"阶层在农村社会中至关重要,但在现实中却存在很多消极因素限制了"新中农"阶层的形成,甚至很多地方的“新中农”阶层遭到不断消解。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CEO阶层(CEO 总裁 董事长等)正在分化。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他们的实力在分化.而是能量。  相似文献   

17.
<正>"十一五"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中国科技发展极其重要的一个时期,标志性的事件是2006年1月9日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了全国科技大会。在这次大会上,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一个重大的战略决策,就是走中国特色的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件事对于中国科技的发展意义深远,对中国国家整体长远的发展意义深远,对当代世界的影响极其重大。近五年来,中国科技发展的核心任务就是落实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这一重大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18.
李长安 《西部论丛》2008,(12):61-63
就业是民生之本,努力实现充分就业也是宏观经济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面对全球金融风暴的冲击,我国的就业形势变得越来越严峻。在经济增长减缓、传统制造企业订单下降甚至成批破产倒闭的危难时期,从农民工到大学生、从蓝领到白领,各个劳动者阶层正共同面对着“就业难”这个巨大的现实难题。因此,如何巩固就业这个民生之本,将是我国今后很长一段时期内宏观调控最为重要的着力点之一。  相似文献   

19.
改革开放以来,私营企业主作为一个新兴的阶层对整个中国的社会结构产生了深刻的影响。由于诸多原因。该阶层内部成员的社会地位普遍存在着地位不一致,文章就私营企业主阶层地位不一致的表现、社会影响及其原因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正大学生在农村有绝对竞争优势。中国农村大学生失业率高达30%的说法触动了国人的心弦,并引发了人们对教育不公、阶层固化的担忧。实际上,暂不论数据的真实和严肃性,单从农村实地调查情况看,农村大学生"失业"的问题具有多面性,值得反思,也值得探索。不可否认,就业背后有家庭出身的影响。在一个家庭本位仍然很强势的社会,父代对子代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相较于城市家庭,农村家庭为毕业大学生提供的资源有限。一般农村家庭将大学生"供"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