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农民收入问题,是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核心。1997年如何保持农民收入在上年高基数的基础上大幅度增长,是全社会倍加关注的问题,需要认真审视与抉择。一、农民增收条件分析按照全市农村工作会议的部署和要求,1997年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目标是实现“一增二稳三提高”,其中重中之重是实现农民人均纯收入2290元,增收360元。这也是“农业上台阶,农民奔小康”的现实要求。实现上述目标的条件至少有以下5点:一是1997年我国将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及召开党的十五大,良好的政治经济环境以及发展空间,必将对农业和农村经济产生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2.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做好2006年发展改革工作具有重要指导意义。本文主要就如何做好2006年发展改革工作提出了更加注重计划与规划的衔接落实,着力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更加注重市场机制与行政推动的结合,着力把重点工作做好做实;更加注重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与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着力调整优化经济结构;更加注重争取国家支持与吸引外部投资,着力保持投资的持续快速增长;更加注重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和更加注重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着力构建和谐社会等基本观点。  相似文献   

3.
今年,黑龙江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开局运行良好,是自1997年农业进入新阶段以来发展形势最好的一年,具体表现在:粮食播种面积和总产量都比去年有所增加;农民收入比去年同期有较大幅度增长;畜牧业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农村劳动力转移步伐加快。  相似文献   

4.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同时又是弱质产业。我国自然灾害频发,据有关资料统计,建国以来仅旱涝灾害年平均农作物受灾面积约在$%&亿亩左右,减产'()%*))亿公斤,经济损失约*))%&))亿元。去年++月我国加入了,-.,这意味着我国不得不取消一系列对农业的补贴政策和措施,这就使得我国农业的发展面临更加严峻的考验。为保持农业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保护农产品的有效供给,通过农业保险从客观上化解自然和加入,-.后对农业的双重风险,正是对农业的有效支持和保护,这是被国外实践证明了的一种有效的现实选择。一、农业保险在化解自然和市场双重…  相似文献   

5.
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特别是1989年以来,江西省农业和农村经济连续6年保持着持续健康发展的好势头。主要表现在:(一)农村经济全面发展1994年,全省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500亿元,比1983年增长4.37倍;农业总产值380亿元,增长2.4倍。在农业...  相似文献   

6.
2004年,吉林省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国家“一免三补”等农业政策得到落实,农民增收效果明显,年人均收入增长达18.6%,全国人大代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主任、省政府副秘书长王守臣说,吉林省将采取各种措施继续保持农民增收的良好态势,提高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即将加入WTO和农产品受市场约束日益增大的新形势下,要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必须依靠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但这几年许多地方在抓农业结构调整时,主要是以适应性调整为主,较多考虑的是本地市场.国内市场的需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国际竞争更加激烈的今天,农业结构调整也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即不仅要差虑国内市场,还要考虑国际市场;从自身的特点出发,发挥比较优势,抢抓发展机遇,加大与国际经济接轨的力度,大力发展开放型农业,主面提高农业发展的层次和水平。──编者  相似文献   

8.
1997年的农业生产形势,总的来看,基本条件比1996年好。大致有四个方面的情况:一是各地更加重视农业,加大了农业投入,种植养殖业都是继续发展的趋势;二是以尿素为主的化肥价格在去年基础上还将略有下降;三是农村物价指数将与去年持平,不会有大的反弹,城乡物价指数差异可能缩小;四是气候条件不会很恶劣,国家气象局预报仍是一个正常年份。农业生产仍将为粮食流通提供一个稳定的物质基础。1997年粮食供需形势和价格走势,我看有以下几点:一是粮食仍然是供大于求;二是整体价格比1996年还略有下降;三是部份品种价格还有一些问题,一…  相似文献   

9.
世界农业发展的新趋势与我国农业发展中的主要问题王锡桐一当前,世界农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世界粮食供求不平衡继续扩大,一方面是发达国家粮食和肉类等农产品生产过剩,依靠政府保护、维系着农业生产的发展,而保护的结果,使生产过剩更加严重;另一方面广...  相似文献   

10.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农业产业化问题的探讨张国忠近几年来,随着农村改革的逐步深化和整个农村经济的迅速发展,农业开始向着产业化方向发展,产业化的进程不断加快。而且可以预期,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和不断完善,农业产业化亦会更加迅速、更加充分地发展起来;农业产业化将是继...  相似文献   

11.
农业产业化研究──创建更加适合生产力发展的农业经营方式毛东凡一、农业产业化的由来及其发展农业产业比一词是近两年才提出来的、它是我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之后.广大农民群众的又一次伟大的实践与创造。推进农业产业化。是世纪之交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在实际工作中,制约农民增收的因素多种多样,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难度相当大。从根本上说,这一困境的突破,主要依赖于农业的现代化、国家经济的发展和体制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认为,农业产业化是适应农村深化改革的需要而产生,是继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之后的又一次经营体制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通过龙头企业,实现“小生产”与“大市场”的对接;通过合同化管理,将贸工农生产各环节结合起来;对农业实行企业化管理,从根本上促进农业增长方式的转变。农业产业化既促进农村工业发展,又促进农业发展,是实现农村经济第二次飞跃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4.
<正>江苏是全国粮食主产省和畜禽养殖大省。近年来,年粮食播种面积保持在800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370亿公斤以上;2020年,化肥用量282万吨;2020年,家畜出栏1800多万头,家禽出栏7亿多只,年产生畜禽粪污总量4500多万吨。种养结合是实现粪污变废为宝、减少化肥使用、防控农业面源污染的有效路径,是兼顾保障粮食安全和持续改善环境的有力举措。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的重要意义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核心是打通种养循环堵点,促进粪肥科学还田,推进农业绿色高质高效发展,意义重大。推进农业绿色低碳发展的需要。开展绿色种养循环农业试点工作,探索形成稳定、成熟、高效、通畅的种养循环机制,打通粪肥还田最后一公里,能够推动畜禽养殖废弃物转化成为土壤有机质,  相似文献   

15.
优化结构 合理布局──将江西农业推向21世纪胡传铃江西农业经过改革开放15年来的发展,尤其是从1988年以来通过6个战役的农业开发总体战的实施,综合生产能力大大提高,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取得了历史性的进步,为90年代农业再上一个新台阶奠定了扎实基础;同时...  相似文献   

16.
一、1995年农村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 1995年农业问题再一次成为全党高度重视、全国广泛关注的热点。党中央、国务院提出要切实加强农业的基础地位,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的首位,在强调不折不扣地落实已经制定的扶持农业发展、保护农民利益的政策措施的同时,又出台了一些新的政策。在这一大背景下,农业和农村经济形势比预期的情况还要好,农业获得较好的收成,主要农产品的供求基本保持均衡,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农民收入保持着较快增长的势头。  相似文献   

17.
2004年,江苏省28家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发展迅速,实现年销售收入279亿元,增幅22%;利税总额19.8亿元,增幅14%;出口创汇总额3.76亿美元,增幅19%;带动农户97.4万户。江苏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相似文献   

18.
效益探源──钟祥市发展效益农业调查陈永贵钟祥市是湖北省政府确定的全省唯一的效益农业建设试点市。经过两年的精心运作,取得了明显成效。1993年全市粮棉渔肉产量和多种经营产值跃入全国百强行列;1994年各项成绩又有新突破,农业总产值、多种经营产值、乡镇企...  相似文献   

19.
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历史线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衣保中 《中国农史》1994,13(1):66-71
研究地区农业史和编写地方农业志,亟需解决历史分期问题。东北作为历史上少数民族聚居和开发较晚的边疆地区,农业发展史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根据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具体情况,我们对该区农史基本线索进行初步勾勒,把东北农业史划分为八个历史阶段:从距今七千年前至春秋时期,是东北地区原始农业的产生及发展阶段;战国中叶至秦汉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技术开始在东北传播,东北传统农业逐渐兴起;从魏晋南北朝至宋辽金元时期,东北传统农业在破坏与重建中曲折发展;明清时期,东北农业有所发展,但在封禁政策下开发缓慢;1860年营口开港以迄清亡东北传统农业开始向近代化农业转化;1911年至1931年“九·一八”事变前,东北农业近代化进一步发展;1931年至1945年“八·一五”光复前,东北农业迅速殖民地化;1945年以迄当前,是东北地区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起步和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20.
农业部部长杜青林4月25日在中宣部、中央直属机关工委、中央国家机关工委等部门举办的形势报告会上指出,建设新农村。经济是基础。不能把新农村建设片面理解为新村建设和新房建设,必须把发展农村生产力放在第一位,只有生产发展了,改善农民的生活才有条件,改变农村的面貌才有坚实基础。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工程。为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十一五”时期,农业部将实施“转变、拓展、提升”三大战略,重点抓好六方面工作,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大力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推进结构调整,积极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农业;依靠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农业增长方式;加强农业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着力培育新型农民,进一步提高农村劳动力素质;稳定、完善和强化惠农政策,努力构建农业支持保护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