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产业结构的变化是一个长期动态的过程,三次产业在GDP中构成比例的变动和主导产业的转换更替,一方面反映了一国经济发展的历程,另一方面对该国的经济增长以及国际分工角色的转换都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产业政策是一种系统性、实用性很强的政策,它的主要特征是以政策手段引导产业结构向合理化和高度化方向转换,并保证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最大限度地发挥企业活力。  相似文献   

2.
现代产业体系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产业体系一个中国语境下的概念,文章在评述国内外各种定义的基础上,探讨了现代产业体系的科学内涵。现代产业体系本质上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系统,具有创新性、开放性、融合性、集聚性、可持续性、市场适应性等特征。产业结构软化是现代产业体系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产业结构服务化、产业结构高新技术化、产业结构融合化和产业结构国际化四个方面。  相似文献   

3.
地区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的理论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转换的一般理论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产业结构转换效应的进一步分析,可以得到这样的结论,现代经济增长的本质是通过产业结构变动带动的非均衡增长。最后,在西部大开发的背景下,本文对西部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成长二者的关系作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4.
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生态化调整与升级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除了自身的工业化演进外,更多的要依造政府的政策引导和约束,国家“十一五”规划强调增长方式转换、可持续发展与和谐社会构建。因此产业结构必须是生态化的调整升级,在生态约束条件下,以生态化的手段实现生态化的目标。本文力图从产业生态化角探讨产业结构问题,以期为产业结构的调整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通过计算黑龙江省产业相对劳动生产率和产业结构偏离度可知黑龙江省产业结构不合理和失衡的问题严重。构建的计量模型分析表明,在黑龙江省,服务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处在三次产业的最末位,因此,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势在必行,而找准服务业的发展定位就是其中的关键。黑龙江省应该加快农林牧渔服务业的发展、优先发展现代商贸流通服务业、积极推进现代旅游业尤其是特色旅游业的发展,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6.
产业结构优化及其调整涉及许多因素,因此,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需要建立起一个基本框架,以便把握住这一问题分析的主要线索.在把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本质含义理解为结构的聚合质量之后,实现产业结构合理化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强化产业间的协调.而创新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主动因.  相似文献   

7.
产业结构调整中的金融模式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转换离不开金融的支持与协同发展,而金融功能的发挥依赖予一定的金融模式。在各国产业结构转换的过程中,不同的金融模式决定了产业发展和产业转换的不同速度和效果。我国应借鉴国外金融支持产业政策的成功经验,结合本国情况研究建立市场推动与政府引导有机结合的金融支持方式,通过大力发展和完善资本市场,建立多层次、多主体、多工具的风险投资体系,建立充分尊重市场机制的政策性金融等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8.
流通产业结构是社会经济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合理的流通产业结构对促进生产、引导消费,实现国富民强具有重要意义。详细阐述了黑龙江省流通产业的网点结构、规模结构、所有制结构、业态结构、批零结构的现状及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调整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内蒙古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区域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区域经济学和产业经济学的理论,概括了影响产业结构转换能力的一般因素,运用因子分析法,选取了9项指标对内蒙古自治区12个盟、市的产业结构转换能力进行比较研究和分析.并针对不同类型的城市提出提升产业结构转换能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对近年来产业结构调整问题的研究成果从以下八个方面进行了梳理: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动力、产业升级转换的影响因素、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我国产业演进规律和趋势、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优先发展产业的次序、第三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问题、国际金融危机后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国际产业结构的变迁出发,分析产业结构升级的确切内涵,进而提出中国产业结构升级必须要一方面要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另一方面利用高新技术加强传统产业的改造。  相似文献   

12.
1952-2005年我国产业结构的演进及未来调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演进存在一般规律,它是一个强制性与诱致性过程的结合。对我国1952—2005年产业结构演进的分析表明,我国产业结构演进反映出产业结构的一般规律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我国产业结构还存在诸多不协调之处。我国产业结构未来调整应该采取诸多战略性措施,如何进行产业政策的正确选择也是一个值得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1949~1957年是中国产业结构转换的转折期。从经济史学视角对这一时期产业政策导向演变以及产业结构变动的研究表明,经济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对产业结构转换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但是,中国政府选择的重工业优先发展的跨越式产业结构转换模式也带来了潜伏的危机。  相似文献   

14.
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畅通国内大循环,生产端的升级是畅通国内大循环的基础与保障。本文在构建平衡增长路径下多部门经济理论模型的基础上,利用中国省级层面的三次产业数据,实证考察技术进步对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升级的影响,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理论参考与经验支持。研究发现,农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工业技术进步与农业和工业就业比值、服务业和工业就业比值同时呈正相关关系,服务业技术进步则与工业和服务业就业比值呈负相关关系。这意味着,农业、工业和服务业部门的技术进步差异会引致部门之间劳动力的流动,从而推动以就业结构变动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相对价格机制是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机制,即技术进步可以通过降低部门产品的相对价格,推动以就业结构改变为表征的产业结构升级。本文基于中国数据,验证了技术进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的事实。因此,在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过程中,要以创新为动力,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以技术进步推动劳动力在三次产业间的合理流动,从而实现资源在三次产业间的有效配置,从生产端为畅通国内大循环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5.
产业结构变化对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结构的调整会推动或制约经济的发展。通过对我国各产业对经济增长贡献的实证分析,得出当前我国各个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以及这一贡献在一定时期内的变化情况;通过对产业结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率的相关关系。并对两个实证分析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当前对GDP增长率贡献最大的是第二产业,其次是第三产业;改革开放以来的产业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第一产业比重的减少和第三产业比重的增加,这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河南省各地区产业结构效益及其产业结构转换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南是我国人口大省,也是我国资源集中地区,依据产业经济学和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河南省及其城市的产业结构效益、产业结构转换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并对其资源型城市和非资源型城市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7.
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的变化反映出区域经济发展的资源分配结构及其发展进程和水平.分析发现,万州区与涪陵区在产业结构上都存在第一产业所占比重与其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不一致的现象,其中,涪陵区第二产业比重较大但吸纳劳动力能力较弱,而万州区第三产业吸纳劳动力能力要弱于涪陵区.两地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以改善就业结构,充分吸纳从第一产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相似文献   

18.
由于一些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产业结构变动与经济增长无论是长期还是短期相关性都不明显,但产业结构升级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经济增长的重要意义不可否认。应着力改善非结构性因素的制约,以产业结构合理化推动兵团经济持续增长。依据国际标准,兵团的三次产业结构的偏差度远高于自治区和全国,且其产业结构有序度有逐年恶化的趋势;兵团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的总体思路应是:调整第一产业内部结构,大力发展第二产业,尽快提高第三产业比重。  相似文献   

19.
区域经济无论处于哪个发展阶段,无论达到什么样的发展水平,都会形成一定的产业结构。产业结构是区域经济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1]。西部大开发以来,各省积极开展产业结构调整,其产业结构不断向着合理化的方向发展。结合西部12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所取得的成就,对各省进行产业结构竞争力评价,反映12省市产业结构竞争力的差异,有助于解决西部各省产业结构的功能性分区,有助于国家和地区制定更合理的区域产业政策,对区域产业结构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基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一般规律,以历史数据为依据,探究佛山产业结构的阶段性特征,并以结构变动度指标与国内其它城市进行比较,分析佛山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得出优化产业结构要突破现代服务业瓶颈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