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赖斯的选择     
美国国务卿赖斯读中学的时候,有一次父亲带她参观白宫,当参观结束父亲问她有何感想时,赖斯信心十足地说:“将来我要争取在白宫工作……”目标确定以后,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赖斯  相似文献   

2.
何影婷 《新智慧》2006,(7):65-65
白宫 白宫是美国总统的官邸,在首都华盛顿,它是一座白色的二层楼房。1792年始建,从1800年以后成为历届总统的官邸,1902年美国总统罗斯福首先使用“白宫”一词,后成为美国政府的代称。  相似文献   

3.
刘强  翁倩 《新智慧》2005,(7):45-46
专家分析,女性时常流露的厌职情绪一直是影响她们职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厌职的理由多种多样。就厌职情绪来说,有阶段性和周期性之分。如果再细分,在周期性厌职中还可以分成“不满型厌职”、“情绪型厌职”和“压力型厌职”;在阶段性厌职中又可以分为“挫折型厌职”、“平台期厌职”和“逃避型厌职”。那么,当厌职的情绪袭来。怎样对症下药,而且是药到病除呢?  相似文献   

4.
杜波伊斯在《黑人的灵魂》一书中提到在种族歧视下黑人“具有双重意识”。莫里森通过刻画这一类型的人物,说明黑人在双重意识下可能面临被白人文化同化的危险。黑人既是美国人,同时又是黑人,两种价值观,两种思想不可避免地存在于一个黑色躯体之中。但是,怎样在白人主流社会里保持自己民族的东西,一直是每一位黑人深感困扰的问题,莫里森在她的作品里对这些被同化了的人物持有明显的批判态度,而对老前辈及被容纳的人物则持有褒扬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托妮.莫瑞森在她的《柏油孩子》中运用大量的隐喻揭露和批判白人对黑人的“精神奴役”,指出黑人民族要摆脱大国的文化侵略和占领,寻求自身的前途,必须坚持发扬本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  相似文献   

6.
扭曲的母爱     
托尼.莫里森作为历史上诺贝尔文学奖唯一的黑人女性得主,一直致力于探求在主流社会中维护和构建黑人的文化本位,通过对黑人文化、历史、命运和精神世界的描写,表现出她对黑人命运和文化传统的关注以及强烈的民族情感。在她的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莫里森通过配克拉这样一个黑人家庭庭对待白人文化的不同态度及因此导致地家庭的悲惨同命运,向人们展示了这种文化和意识形态的殖民比土地的占有更加可怕,更  相似文献   

7.
施蓝  尹婷 《新智慧》2006,(1):33-33
有人说,美国总统掌管着政府的行政大权,而鲁斯的《时代》杂志却足以左右美国的最高行政、立法和司法大权。由此可见,鲁斯对美国人心影响的深刻程度。难怪当鲁斯去世后,约翰逊总统在给鲁斯夫人的电话里说:“整个华盛顿都感到悲哀,因为他真是个杰出的人。”  相似文献   

8.
早晨六点钟刚过,杰里·克罗纳(Jerry Corlon-a)就已经忙着在衣橱里找他今天要穿的衣服:一套灰色西服、一条休闲衬衣和一条牛仔裤。“当前去拜见总统时,我应该穿着西服。”这个36岁的纽约风险投资商自言自语地说。美国总统将在白宫亲自宴请他,这是以说明风险投资商的影响有多大。  相似文献   

9.
佩科拉、秀拉是托尼.莫里森最早的两部作品中的女主人公,她们不同的成长经历展现了处于弱势地位的黑人女性在种族主义和性别主义的双重压迫下艰难的心路历程。通过对这两位女性的分析,揭示了一个真理:美国黑人,尤其是黑人女性只有继承民族文化价值和审美观,才能在以白人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社会中健康生存,如果摒弃自身文化价值观念,结果只能是自取灭亡。  相似文献   

10.
李以武  余君 《新智慧》2006,(3):23-24
三年前,如果你问美国人“臭豆腐”是什么,99%的美国人会摇着头说“NO”;而现在,如果你再问美国人这一问题,绝大多数美国人都会竖起大拇指说“OK”。  相似文献   

11.
莫瑞森是美国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一位黑人女性作家,在《秀拉》这部描绘叛逆者形象的力作中,秀拉是个孤独的“边缘人”形象,她那悲剧性的叛逆之旅令现代人感喟、反思、启悟。本文将分析她独特、极端的叛逆言行及其叛逆背后的深层动因。  相似文献   

12.
在国内,关于《看不见的人》的研究都是围绕男主人公以及他周围的男人们,而没有关注到其中的女性人物。她们大多是无名无姓、没有自己的声音。本文将借用美国学者Anne Folwell Stanford的两分法,分析小说中的主要女性人物形象。笔者发现黑人女性更多地扮演"母亲"形象,而白人女性大多扮演"诱惑者"形象。她们依然没有摆脱白人男性社会赋予的刻板形象,都是以与男性的关系定位身份,人格化特征不明显的人物。本质上,她们是"看不见的女人"。  相似文献   

13.
有一天,14岁的柳聪和父亲一起上街,经过一家服装店时,门口站着一个笑容可掏的妇女,她一见柳聪就说:“这孩子一看就聪明。”然后又转向柳聪的父亲说:“先生,我们店里有一套西服,你穿了保证很帅,像个神气的老板。”柳聪的父亲说:“谢谢,我不要。”那位妇女依然不放过,说:“今天大减价,你可别错过良机呀!”  相似文献   

14.
1.浴缸中的丘吉尔:“联合国”名字的来源 “联合国”一名。是1941年由美国总统富兰克林·德拉诺·罗斯福提出的,然后向英国首相温斯顿·丘吉尔寻求支持。丘吉尔当时在美国华盛顿,当罗斯福坐着轮椅去找丘吉尔时,他正在浴缸里,美国总统向他建议将原来的“二战盟国”改为“联合国”。  相似文献   

15.
《新智慧》2000,(5)
美国著名的“约翰逊黑人化妆品制造公司”经理约翰逊,是以经营冷门产品起家的。他在童年时因家境不好,十几岁时便到一家公司当推销员。后来,他通过对市场的预测便决定独立门户,创办一家黑人化妆品公司。 在美国,黑人化妆品市场几乎  相似文献   

16.
文摘月报     
《新智慧》2006,(12):I0001-I0008
垃圾里的军事机密;纳粹的伪装炸弹;哪些国家有海外军事基地;“美马计”与“美狗计”;我的“警告逃妻”记;爱情经济学名词解释;必须抛弃的珍宝;美国的“影迷”总统;黄永王的冷幽默;中国历史上八大权倾朝野的太监。[编按]  相似文献   

17.
前美国总统克林顿孩儿时的理想是当一个大楼的看门人。 很实在地说,从100年前到现在,在美国人的眼里,当一个公寓、酒店的看门人(Doorman)是一个很好的、被人尊重的职业,不然,克林顿总统为何从小有这样的一个闪念呢?  相似文献   

18.
《新智慧》2006,(4):57-58
谁是启蒙人 当我9岁的时候,我对父亲说:“爸爸,听着,我想当一名喜剧演员。这个想法是不是有点疯狂?” 父亲回答:“比利,一点也不。我会帮助你的。”  相似文献   

19.
佚名 《大众商务》2006,(9S):13-14
中国女企业家协会统计数据显示,在汹涌澎湃的中国经济大潮中,20%的新锐企业家为女性。有专家就此评论说,成功女性的大量涌现得益于中国目前的社会环境。她们在社会中因成就而非性别备受赞赏;她们以独特魅力成为人群中的焦点。尤其是一批有海外留学经历的女性,她们回国创业时,十分清楚自己在新时代中的地位和作用。她们需要营造与众不同的企业化。因而,她们的创业故事更引人注目。美国一家名报纸不久前特别介绍了这样“四位红遍京城的女性”。  相似文献   

20.
本文拟从荣格集体无意识理论的角度出发,分析《越过种族线》中主人公克莱尔的人格特征,通过剖析人格面具和自性两个原型在克莱尔的心路历程中的反映,揭示她在冒充白人之后又主动回归黑人社会是其努力摆脱人格面具实现自身自性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