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因工作和政策因素,个别地方也出现一些复耕或敷衍情况.为巩固退耕还林成效,本文从农户角度提出了使其持续性巩固退耕还林成果的激励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2.
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意愿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目的:揭示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工程的决策机理.研究方法:利用二项式Logisitic回归法,应用SPSS软件分析.研究结果:农户是否愿意参与退耕还林最主要的考虑因素是:农户是否有退耕还林资源,以便有资格参与;农户参与退耕还林是否能获得收益,即是否值得参与;农户是否有能力承担退耕还林后的风险,是否可以放心地参与.研究结论:农户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变得越来越理性,持续保障农户收益是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在介绍农户参与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意义的基础上,对农户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过程中各个阶段的参与作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并从内部和外部分析影响集体林权改革的因素,建立以可持续的自我发展机制、参与式的工程运行机制和公平有效的配套保障机制为核心的激励农户参与集体林权改革的制度体系。  相似文献   

4.
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定性识别和分析退耕还林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各种风险的研究认为,退耕还林工程的规划设计、植被选择与林种配置、农户粮食安全、农户经济收入增长、地方政府治理、林权政策有效性、财政资金保障等实施环节均存在现实的不确定性,将有可能影响工程后续管理的有效性,进而制约工程稳步规模推进和成果的巩固。在系统评价工程风险因素的基础上,提出建立退耕还林工程风险管理机制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5.
以辽宁省为例,利用对彰武、北票的农户调查数据,分析了农户参与后续产业的预期,并通过二分类Logistic模型对农户参与退耕还林后续产业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了计量经济分析。研究表明,农户参与后续产业预期不高;农户参与后续产业既受到地块特征等自然因素的影响,也受到户主受教育程度等家庭因素的影响,农户的决策行为表现为有限理性。  相似文献   

6.
分析新一轮退耕还林工程四川省农户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可为优化实施政策提供参考。以参与意愿为因变量,以工程项目政策、农户自身条件和区位影响等3类因子指标为自变量,构建了造林营林和林下种养两类项目农户参与意愿的Logistic模型,并设计了主成分回归的求解方法。以四川省雅安市为抽样区,调查获得了246个农户的意愿问卷,分析结果表明:主成分Logistic模型拟合精度较高、回归系数符合参与意愿的影响逻辑判断;影响农户参与造林营林项目意愿的因子有户主年龄B1和产品产生周期长短A7综合的主成分因子H11、启动资金保障A4,反映了农户对该类项目回报周期过长、初期资金不足等问题的担忧;影响农户参与林下种养项目意愿的因子为家庭劳力规模B3、项目区的区位C2,反映出该类项目受家庭劳动力不足、因地区远而产品经济难实现的制约影响。本文针对上述问题给出了提高农户参与积极性的政策建议。将先验分析和回归分析有机结合的主成分Logistic建模克服了纯数理统计方法的局限性,研究区具有地域代表性,可为类似地区退耕还林工程实施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退耕还林工程对农户劳动力供给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利用林业重点工程与消除贫困项目1999~2008年2070个样本农户数据,运用Tobit计量经济模型,对农户退耕地造林面积及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时间在林业、以土地为基础和非农业的劳动力供给上的影响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农户退耕地造林面积及参与退耕还林工程时间能显著地增加农户林业、非农业劳动力供给,而显著减少农户以土地为基础的劳动力供给;退耕还林工程对黄河流域农户的影响大于长江流域农户;退耕还林工程不仅促进了农户劳动力从土地向非农业转移,而且还促进了农户非农劳动力供给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对四川省天全县100户退耕还林农户的追踪调查为基本依据,重点分析实施退耕还林地区农户的实际生存状况及其对该项目可持续性的重要影响。本文认为,农户参与机制不健全、补偿机制存在缺陷、地方政府缺乏制度激励,是当前退耕还林工程面临的最突出问题。本文强调,当前一段时期是决定退耕还林工程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关键性时期,其中相关后续性政策能不能及时到位,是关键中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中国退耕还林的微观投资激励与政策的持续性   总被引:42,自引:0,他引:42  
一、引言为改善生态环境 ,消除影响经济发展的生态制约因素 ,我国政府决定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退耕还林工程 ,1999年 8月首先在甘肃、陕西、四川三省进行试点。 2 0 0 0年经过国务院批准 ,将试点范围扩大到 13个省 (市、区 )的 174个县 ,2 0 0 1年又进一步增加到 2 0个省 (市、区 )的 2 0 0多个县。经过近三年由点到面的试点工作 ,我国于 2 0 0 2年 1月正式全面启动退耕还林工程 ,计划在 10年内完成 1.1亿亩的退耕还林目标。无疑 ,这项功在当代、造福子孙后代的工程如果能够如期完成 ,将会显著地改善我国的生态环境 ,推动国民…  相似文献   

10.
通过外部性理论解释了“退耕还林”中农民参与长效性不足的原因,介绍了我国现行的以个体承包制为代表的激励机制,指出了现行个体承包制中存在的产权制度不完整、产权落实不到位及界定模糊等问题,详细分析了这些问题对农民参与长效性的负面影响,并从私人收益保障和生态效益补偿两个维度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退耕还林工程利益相关者行为动态博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运用利益相关者理论,确定了政府、林管部门和农户为退耕还林工程的主要利益相关者,进而运用动态博弈理论剖析了退耕还林工程期满后主要利益相关者的行为机理,最后通过博弈结果的分析与讨论,得出结论和相关启示。  相似文献   

12.
退耕还林工程灌木林培育与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干旱、半干旱的华北地区和西北地区,退耕还林工程中营造的灌木林占36.36%,并发挥了显著的生态效益和一定的经济、社会效益。总结了退耕还林工程发展灌木林取得的效益和经验做法,分析了灌木林培育与利用中存在的总体质量差、利用不充分、科技含量低、资金投入少等4个突出问题,提出了科学规划、分类经营,加强管理、提高质量,促进利用、发挥效益,强化科技、提升水平,加大扶持、推动发展等进一步加快灌木林培育与利用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探讨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内涵的基础上,从环境、经济、社会、智力四大系统的支持能力入手,建立退耕还林工程可持续发展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相关指标的内涵,对各指标的影响因子及计算方法进行分析;依据据距离函数模型的基本要求,提出选择参照值的思路。  相似文献   

14.
生态产业化与退耕还林还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退耕还林还草是我国生态屏障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但面临诸多问题,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未能处理好林草植被建设中生态与经济的关系。退耕还林还草中,政府与农民之间不是监管的关系,而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通过生态产业化,将林草生态链转化为产业链和就业链,则退耕还林还草所遇到的一系列问题就能迎刃而解。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退耕还林的可持续性思考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资源配置的角度重新定义了退耕还林,并认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无论是在宏观层次,还是在微观层次都是退耕还林工程的根本宗旨。同时对工程的资金来源作了必要的分析,提出了小额信贷可以而且应该成为其可持续的资金来源之一。  相似文献   

16.
退耕还林工程相关政策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四川、江西、河北、陕西四省十县的调查,得到如下结论:退耕还林工程资金到户率高;项目受益面越来越大;工程工作经费十分困难,粮食直补政策不会影响退耕还林工程的推进;农业税减免政策不会对工程新增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17.
本研究在劳动负效用视角下,通过构建退耕农户决策模型研究退耕还林成果的可持续性问题。引入劳动负效用概念构建农户决策的基本模型,并通过拓展的模型分析农户的生态林管护概率、林产品的市场化程度以及家庭成员劳动就业结构与真实劳动报酬的关系。研究表明:退耕还林成果能否持续,主要取决于退耕农户参与工程的真实劳动报酬。  相似文献   

18.
针对退耕还林补贴模式单一、政策与地区实际相脱节、各级政府财政职责不谐调等问题,在分析陕西省退耕还林补贴政策实际运用效果的基础上,以81个退耕县为样本,从经济发展水平、农户生活水平、退耕面积等方面进行聚类,通过分组比较分析,最终提出省、市、县三级财政差别化补贴模式,指出各县区应依据所在类别自身的特征,从各县区对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影响程度的角度出发,提供与国家补贴相配套的补贴模式。  相似文献   

19.
2008年退耕还林农户社会经济效益监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章以1998~2008年全国100个退耕还林县的1165户退耕农户监测数据为基础,反映了延长期退耕补助政策落实和金融危机对退耕农户外出务工等情况,深入分析了10年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的微观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退耕还林政策对农户生计产生深刻影响,陡坡耕种大幅度减少,退耕补助显著增加农户收入,巩固退耕还林成果、增加农户收入面临农业直补等新挑战,国家应明确退耕还林在国家生态战略中的定位,实现农户增收与生态保护的长期双赢。  相似文献   

20.
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历史产权制度研究方法,利用详实的历史数据与信息,系统地分析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集体林产权制度改革每个重要时期的改革内容与进程以及集体林地林木流转制度演化历程,发现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集体林所有权和家庭经营的基因没有变,变的是集体林地承包经营权的实现形式;指出集体林产权制度变迁道路中的困惑;提出未来集体林产权制度的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