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丽峰 《技术经济》2013,32(1):90-95
利用1981—2010年北京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数据,验证了两者间EKC的存在性。运用碳生率和脱钩指数分析了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短期静态关系和长期动态关系,并利用STIRPAT模型分析了北京碳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北京经济增长与碳排放之间存在倒U型关系,拐点为人均GDP为34423元;研究期间北京碳生产率呈不断上升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在1981—2010年期间的绝大部分年份,北京处于弱脱钩状态,脱钩指数与其经济发展阶段比较吻合;经济发展水平对北京碳排放的影响最显著,其次是能源利用效率,能源消费结构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2.
政府是采用碳排放的总量控制还是排放标准控制,这是碳排放权交易制度的基础和先决问题。欧盟碳排放权交易体系(EU ETS)采用的是总量交易原则,并要求中国放弃碳排放强度原则与其对接。虽然从减排效率看,碳排放强度原则的操作成本大于碳排放总量原则,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决定了中国应坚持追求在稳定增长的前提下降低碳排放强度。基于欧盟十四国2005~2010年数据的面板模型,也证实了碳排放总量原则下经济发展与碳减排是无法兼得的矛盾体,碳交易额与经济增长呈显著负相关关系,而碳排放强度原则可以实现两者的统一,避免发展中国家陷入两难选择。因此,中国应在《京都议定书》的第二轮谈判中坚持碳排放强度原则,并以新型工业化道路推动工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建筑业碳排放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及影响其弹性脱钩的主要因素,建立了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和弹性脱钩模型,研究中国建筑业人均碳排放与人均GDP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建筑业碳排放库兹涅茨曲线近年来呈"U"型右侧上升趋势,暂未符合碳排放与经济增长呈倒"U"型曲线关系的库兹涅茨假说;产业价值创造和减排弹性脱钩是实现碳排放与经济发展脱钩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为了厘清我国碳排放与夜间灯光的关系,文章将EKC模型与动态空间面板回归相结合,并引入地理权重与经济权重,对我国1995—2015年的碳排放量与夜间灯光的关系进行实证。结果发现:(1)我国的碳排放受空间因素与经济因素的双重影响,其中,受空间因素的影响更为显著;(2)能源碳排放与夜间灯光之间基本存在倒"U"型的曲线关系,EKC拐点约在2069年前后到来;(3)我国建设用地碳排放存在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与经济溢出效应,且两者的共同叠加延缓了建设用地碳排放拐点的到来;(4)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夜间灯光对碳排放增长的作用不同,在经济发展前期,主要表现为驱动作用;在经济发展后期,主要表现为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5.
为更好制定中部地区碳排放削减策略,对中部六省2007—2018年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量进行估算,论文从能源结构、能源效率、产业结构、经济增长、城镇化率以及人口规模六个指标出发,构建碳排放测度及其驱动因素的灰色面板关联模型。在对中部地区碳排放与经济增长脱钩整体状况分析的基础上,分别测算碳排放量与其驱动因素的时序灰色关联度和截面灰色关联度,并分省解析碳排放驱动因素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中部六省碳排放与驱动因素关联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人口规模、城镇化率、能源结构、产业结构、能源效率、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和城镇化率等驱动因素是影响各省碳排放总量的核心因素,而产业结构等驱动因素则因各省具体经济条件和发展水平不同呈现出差异化特征;近年来,中部地区驱动因素对碳排放量的影响整体变得稳定。以上结论为促进中部地区节能减排、构建绿色发展道路提供了可靠的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6.
碳排放与碳减排的经济学研究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五七  聂鸣 《经济评论》2012,(5):144-151
温室气体尤其是二氧化碳排放被认为是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主流科学界对此达成的共识及其激发的国际政治响应,推动了经济学界对碳排放与碳减排问题的研究,本文着重对碳排放增长的驱动因素、碳排放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能源与碳排放约束的绿色生产率与效率、碳减排机制与政策等方面的经济学研究进行回顾与评述。因素解析法虽能识别碳排放增长的主要驱动因素但其考察的因素具有局限性,多元计量分析弥补了因素解析法研究的不足,基于生产前沿的生产率与效率评价模型为低碳发展转型提供了良好的分析框架,宏观经济模型能模拟复杂经济系统中碳排放及碳减排对经济发展的内在影响。有关碳排放与碳减排的多视角研究有待完善,基于企业与居民行为的微观经济研究仍需深入。  相似文献   

7.
减物质化理论模型及案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前,我国经济的发展依赖于自然资源的高强度投入,经济增长方式是非持续的.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降低、消除社会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负面影响,实行减物质化发展是大势所趋.减物质化发展和循环经济密切相关.文章通过建立生产过程代谢模型,分析了资源利用效率、资源循环率及产品耐用性等因素对经济活动中物质消耗总量的影响.结合宝钢的减物质化发展实例,探讨上述因素在减物质化中的具体应用,提出了减物质化相关途径和对策,包括遵循全生命周期原则、倡导绿色和可持续的消费观念、推进技术进步等.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数均值迪氏分解法计算出了山东省1984~2008年的碳排放量,然后实证分析了经济增长、出口贸易与碳排放之间的动态关系。结论显示:3个变量之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出口贸易是山东省碳排放和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因,而经济增长不是碳排放的原因。出口带动经济增长假说在山东省成立,山东省也是碳污染的天堂和转移排放的对象,但山东省的经济增长和环境关系符合环境库兹涅茨曲线高收入阶段的情况,环境质量随着收入的增加而得到改善。山东省可通过发展减排和贸易减排的方式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9.
基于空间计量经济学为方法,实证分析中国31个省域2005—2012年经济增长与碳排放的关系。结果表明:在空间分布上中国31个省域的碳排放呈现出正自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表现出环渤海地区、长三角地区等;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表现出正相关系,高碳排放、低碳排放分别处于经济发达的沿海地区、经济落后的内陆地区,表现出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性强,中国短时间内实现低碳经济较为困难。  相似文献   

10.
基于Logistic模型,对中国城市化发展趋势进行了预测,运用LMDI模型分解分析在城市化快速发展阶段中国碳排放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对城市化进程的碳排放增量进行了测算。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城市化水平仍将处于加速发展的上升期,2020年、2040年中国城市化水平将分别提升至61.63%、77.91%;未来中国城市化进程对碳排放仍将保持增长态势,但对碳排放的驱动作用呈减缓态势;经济规模是推动中国碳排放持续增长的主导因素,城市化是导致碳排放增加的重要因素,而能源强度则是促进碳排放减少的主要动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