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原始农业起源过程中的“观念农业阶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旺生 《中国农史》2001,20(1):3-10
本文认为在农业起源的过程中,存在着一个“观念农业阶段”。农业起源的内因是由于漫长的旧石器时代的进步,当时的人们已经能够相当熟练地使用石器等因素的作用;农业起源的外因则是受晚更世冰期的影响。由于当时气温大幅度下降,部分地区人们食物严重短缺,迫使人类对动植物有新的认识,逐渐了解到植物可以被种植,即出现了“农业观念”。不过,虽然当时的人们拥有一些有关从事农业所必备的知识,但是由于食物经常短缺,使得种值行为不能经常地、持续地进行,因而只能是处于“观念农业阶段”,即是一种拥有部分有关种植的知识,但没有相应的、有效地农业行为的阶段。“观念农业阶段”持续了很长的一段时间,直到全新世来临才结束。而这部分的人们有条件、也有必要把这种行为持续地进行下去。这样渐渐地结束了“观念农业阶段”,发现了实实在在的农业,进入了全新世、新石器时代。  相似文献   

2.
有关生命起源的“化学进化论”,笔者认为,与事实不相符合。作者根据许多事实,认为陨石里的低分子有机质是形成生命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3.
“粮食银行”的起源、发展和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称乐安的山东省广饶县,坐落在广袤富饶的黄河人海口的绿洲上。这里是世界伟大军事家“兵圣”孙武的故里。自古以来,广饶因“海滨广斥,饶有渔盐,人杰地灵”而闻名。进入当代,奋发图强的广饶,科学发展,开拓创新,铸造辉煌,先后荣登多项金榜:山东省经济发展三十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  相似文献   

4.
中国猪种的起源和进化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以古生物学和考古学的资料为基本依据,结合我国古代有关文献记载,对我国猪种的起源和进化作了比较全面系统的论述;在此基础上认为中国猪种对外国猪种的改良作过举足轻重的贡献。此外,本文亦从农牧结合与养猪积肥、城市兴起与内类消费、古代祭祀对发展养猪业的影响等几方面,对中国古代养猪业的发展作了较详尽的论述。  相似文献   

5.
黍粟的起源及传播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游修龄 《中国农史》1993,12(3):1-13
黍和粟是中国及欧亚大陆最古老的谷物,中国历来被公认是黍粟的起源中心,但有关黍粟的起源和传播问题,仍有许多有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为此对中国的黍和粟的起源及其传播作了探讨,对欧亚大陆和中近东地区的黍粟的最新研究作了介绍评估,最后,对黍和粟的野生种及起源问题作了讨论,并提出作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农业文化遗产中,有很丰富的农业神话,不大引人注意,可说是未曾开垦的处女地,搜集大量的农业神话,加以分析排比,常常可以提供其他资料不能提供的启发,解释古书上不得其解的疑难。国外在研究农业神话方面,已经有较大的进展,本文就此作了一些举例介绍,并对中国古代的神农传说提出作者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元旦的起源     
《中国粮食经济》2009,(12):62-62
中国的元旦,据传说起于三皇五帝之一的颛项,距今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元旦”一词最早出现于《晋书》:“颛帝以孟夏正月为元,其实正朔元旦之春”的诗中。南北朝时,南朝萧子云的《介雅》诗中也有“四季新元旦,万寿初春朝”的记载。  相似文献   

8.
我国花椒的栽培起源和地理分布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曾京京 《中国农史》2000,19(4):68-75
花椒由野生而被剔化栽培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本文结合文献和考古资料,指出先民利用花椒资源的历史进程。最初花椒只是敬神的香物,春秋时期已作为药物被利用,至迟在东汉开始用于熟调食品。在社会需求增加的刺激下,大约在西晋末东晋初,在花椒名品蜀椒分布较集中的今四川北部出现了栽培花椒。从(齐民要术)看,北魏时期花椒不仅被引种北方,而且其栽培技术也已基本成熟。根据现有材料,在古代,我国花椒的地理分布北起泰山黄河以南,南达江南丘陵;东至东南沿海诸岛屿,西抵青藏高原东北缘。我国早期的花椒利用具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这与一定的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9.
世纪之交, 在珠三角被誉为“世界工厂”之时, 我们忽然发现广东的国际竞争力出现了下降趋势, 一些原来遥遥领先的主要人均经济指标已低于江浙; 原来最头疼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问题, 不仅没有解决, 而且还在恶化; 同时, 新的社会、经济、环境问题又不断出现。广东真的已是“廉颇老矣”?  相似文献   

10.
中国家鸡的起源与传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家鸡的起源与驯养史一直是史学者研究和争论的焦点之一。中国是家鸡的起源地。中国野生的“茶花鸡”被证明是红色原鸡,为家鸡的祖先。根据考古资料和古文献记载,说明红色原鸡的存在史实。而且,既今的红色原鸡的分布于中国的海南、云南、广西、广东等地。野生的茶花鸡仍保留其野生习性,是中国家鸡的祖先。中国家鸡驯养史已有7000年左右。这是古文献记载与考古发掘的家鸡遗存所证实。同时,在中国的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劳动人民培育出许多优良的地方品种,且又不断传入国外,对世界上坞的品种培育和改良起过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1.
王娟 《中国农史》2023,(1):3-22
家兔的祖先是原产于伊比利亚半岛的野生穴兔(Oryctolagus cuniculus),国际上公认其驯化发生于欧洲中世纪时期,地点可能是法国。而我国关于中国家兔起源的主流观点包括“本土说”和“欧源说”,两者都主张中国家兔的驯化远早于欧洲,和国际上的研究结果相悖。本文先对国内主流观点采用的论据进行了检验,指出其问题,然后通过综合研究得出以下结论:中国家兔是野生穴兔在欧洲驯化为家兔后,随“地理大发现”航海浪潮由西方殖民者随船携带而来的,其中白色家兔引入的时间在明代中晚期,其他毛色家兔的引入最晚在清初;家兔在中国境内的大规模传播以及中国家兔地方品种的早期形成发生于明末清初,其中四川是白色家兔培育及传播的重要地区。  相似文献   

12.
长江中游的稻作起源及其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匡达人 《中国农史》1996,15(3):29-32
关于中国稻作的起源,目前不下11种观点,这些观点涉及的起源地长江下游、华南、云贵高原等大都是独立的,表明我国稻作为本土多中心起源。在各起源地中,又以长江中游的稻作遗存最为丰富,说明该地区后世稻作生产的历史源远流长。  相似文献   

13.
《中国粮食经济》2006,(3):53-53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但其实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成为全球通行的名吃,受到各国消费者的喜爱。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目前,大家都认为比萨是400年前意大利那不勒斯的面包师傅首创的。但到底是谁发明了比萨呢?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但却不会烤制。一个星期天,他同朋友们在家中聚会,其中一位是来自那不勒斯的厨师,马可·波罗灵机一…  相似文献   

14.
本文是按“科学的发生与发展,一开始就由生产所决定的”原则,来阐述我国传统兽医学的起源与发展的。我国是个历史悠久的农业国,畜牧业生产约在1万年前已发生,作为服务于畜牧业的兽医业,其起源也当很早。我们的先人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积累了极为丰富的家畜疾病防治技术,并形成了以整体观和辩证论治为特点的,以理、法、方、药以及各种家畜疾病防治为中心内容的学术体系。传统兽医学保障了我国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是我国历代人民同家畜疾病进行斗争的经验总结。同时早在1900多年前它就传播至国外,对世界兽医学及其相关学科的发展也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近世以来,随着我国社会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传统兽医学的发展曾受到一定的影响,直到新中国成立后,它才又被受到重视和提倡,而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和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5.
《中国粮食经济》2009,(4):62-63
传说一 大约在西元850年,在非洲埃塞俄比亚一个名叫凯夫的小镇上,有一个名叫卡尔迪的牧童。他对自己养的山羊了如指掌,山羊非常听他的话,只要他吆喝一声,或甩一下鞭子,它们便聚拢在他身旁,听从他的指令。  相似文献   

16.
“比萨”是一种由特殊的饼底、乳酪、酱汁和馅料做成的具有意大利风味的食品,这种食品已经超越语言与文化的壁障,全球通行。但这种美食究竟源于何时何地,现在却无从考究。有人认为,比萨来源于中国;当年意大利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中国旅行时最喜欢吃一种北方流行的葱油馅饼。回到意大利后他一直想能够再次品尝,却不会烤制。一个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传统水车中的两种——筒车和井车作为研究对象。关于筒车,比较全面地论述了宋元筒车发展的大势和各地区的发展差异,专节介绍了宫廷、贵族对筒车的利用,分析了有关筒车起源研究中的某些疑误、不足和需要继续探讨的问题。关于井车,在总结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新思路,发掘新材料,作了某些新的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绪球 《中国农史》1996,15(3):18-22
长江中游是目前全国发现史前稻作遗存最多的地区。1992年有关统计,在全国各地发现和公布的99处史前稻作遗存中,长江中游就占了41处。在这些遗存中,湖北城背溪、关庙山、屈家岭和湖南彭头山、皂市等遗址的发现特别重要,已引起了国内外学术界的普遍关注。以关庙山遗址为代表的史前社会经济属于典型的以稻作农业为主的经济类型。但在不同的历史阶段,其发展水平及特点并不一样。要对关庙山史前稻作文化作出客现而科学的评价,大致了解整个长江中游史前稻作农业的起源和发展概况,乃是不可缺少的。本文欲综合有关考古资料及研究成果,对此作一比较系统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在全球视野下,葫芦的驯化远远早于农业的兴起,它的栽培起源、传播与驯化等问题的研究一直是西方学术界所关注的研究课题,对于研究狩猎采集阶段的生业情况以及早期植物驯化等问题有十分重大的学术意义。一般认为,葫芦起源地在非洲东部,距今15000—10000年开始通过人类活动或者洋流运动向世界各地传播。目前在传播的问题上仍存在许多争议,一些学者认为亚洲地区的葫芦可能直接自非洲传入,而美洲地区的葫芦则可能通过人类活动自亚洲传入或者依靠洋流直接自非洲传入。现代葫芦野生种群的发现对解决驯化问题有较大帮助,果壳增厚可能是葫芦驯化的重要标志。关于葫芦的研究一直以来呈现多学科结合的特点,分子生物学的应用在近年来的研究中扮演着较为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东人达 《中国农史》2006,25(1):16-22
拥有悠久的历史与古老的彝文典籍的彝族先民,记载下了西南农业经济的起源情况。从彝文古籍中,我们可以探索到母权制时期原始农业的产生,普通劳动者在荞、茶等栽培中的创造性作用,以及在赋税征收与粮仓建设活动中如何产生了国家政权。这些珍贵的历史文献,丰富了我国早期农业文明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