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前中国的社会分层研究综述 社会分层在资本主义以前是等级的形式出现,马克思按照对生产资料的占有提出了阶级分层理论.西方社会学家韦伯划分社会层次结构的三重标准,即财富--经济标准,威望--社会标准,权力--政治标准.  相似文献   

2.
吉宏  杨太康 《经济问题》2007,(10):11-13
在社会转型期,我国多种经济成分的并存催生着多种财富分配方式,进而形成不同的利益共同体,引致了原有社会阶级阶层结构的嬗变,使社会阶级结构演变为阶层结构.在新的社会阶层结构中,各个利益集团和阶层有着各自不同的利益追求,并引发了各自不同的政治诉求,从而构成新的社会矛盾体系.在新的社会矛盾体系中,人民内部矛盾是其基本的属性,"和而不同"是现阶段人民内部矛盾的本质特征.  相似文献   

3.
杨玉成 《生产力研究》2003,(2):36-37,42
古典政治经济学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理论 ,它认为社会由诸阶级构成 ,而阶级区分的依据是它们的不同经济职能 ,它们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由其经济利益定位。斯密的社会阶级经济分析有首创之功 ,但因其未能前后一致地坚持劳动价值论 ,无法提供社会阶级关系的适当解释。李嘉图则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提出了社会阶级冲突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人提出工人阶级伴随社会的前进,不再是原来意义上的工人阶级了,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遇到了新的问题。我们说从全球范围看,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确实发生了新的变化,但是工人阶级的阶级性质并未改变。在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的劳资矛盾,虽有一定程度的暂时的缓解,却不可能根本消除;工人阶级作为生产剩余价值的工具,不占有或很少占有生产资料,其受雇佣、受剥削、受压迫的地位没有改变;工人阶级内部结构的变化,并没使工人阶级的地位发生阶级实质的变化。在我国,随着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经济结构发生根本…  相似文献   

5.
<正> 任何一个社会制度,至少包括如下三个层次:核心层次,即社会的基本性质。如: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国家阶级内容等。第二层次,体制结构或称社会基本结构就是把个人或者集团作为构成元素的社会系统。在现实社会中,它的某种组织联结方式具体表现为法定权限的分配方式。第三层次,又称外层次,即法规细则。主要包括各项法规及方针政策。第一层次是社会制度的内容,是不能改变  相似文献   

6.
引言所有制,亦即生产资料所有制,首先是一个经济范畴,而“经济范畴只不过是生产的社会关系的理论表现,即其抽象。”自从有了人的劳动和生产,人们对于自然物的占有和利用关系即已客观存在,生产资料的所有制、财富的所有制关系也就开始确立。所以,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现实的经济关系早在人类的文明时代以前即已存在,它带上政治、法律与其他意义还是阶级和国家出现以后的事。  相似文献   

7.
一、关于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 马克思在《政治经济学批判——序言》中,总结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时指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我们在探讨中国封建社会经济结构问题时,也应以此来指导我们的研究工作。 如何理解马克思这段极其重要的论述呢?基础同上层建筑相对而言。基础即“社会的经济结构”。而社会的经济结构是由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的。这样理解,大概没有异议。至于生产关系的总和到底包括那些内容,理解则有所不同。有一种意见是,封建社会里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只包括封建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如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关系,封建地主和农奴、佃农之间的阶级关系以及封建地租的剥削关系三大方面,不包括其它。 然而,在阶级社会,一般不由单一的  相似文献   

8.
刘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3,(9):81-83,90
传统农村社会存在的人地持续性冲突不仅反映的是地主与农民的关系,而且是一部分富农与贫农的关系。因而,在农村制定阶级划分标准并准确进行阶级划分是中共进行土地革命的社会结构背景。在各阶级中,富农因其经济地位及土地经营模式的特殊性长期以来颇受关注。准确解读20世纪30年代中共围绕富农的文本政策,既可以理解中共的政策实施及失误,同时也可以解读出乡村社会阶层结构变迁的线条。此间,张闻天的文本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把物质资料生产划分为生产资料和消费资料两大部类,具有不可磨灭的科学意义,但是难以全面反映当代社会产品结构和生产结构,可以也应当结合当代经济实际予以拓展,在两大部类划分基础上引入第三部类概念,实行三大部类划分。概括地说,第一部类是指进入生产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二部类是指进入人们的生活消费的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第三部类进入生产消费或生活消费的非物质资料产品及其生产部门或行业。这样按照社会产品结构来划分社会生产三大部类结构,划分结果比较周延,有利于根据社会产品同社会需要相适应的程度来判断国民经济结构是否合理,也有利于坚持、发展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相似文献   

10.
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公正不是一个抽象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与一定经济、阶级相联系的历史范畴。我国要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取对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的政策,而不是其它。  相似文献   

11.
在现阶段社会主义社会中为什么还必须保留商品生产,特别是在全民所有制经济中为什么还存在着商品生产,这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一) 在探讨这个问题的文章中,有些文章以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所有制这两个经济条件作为立论依据,这无疑是正确的,是符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的。如所周知,马克思恩格斯曾明确指出社会分工和生产资料归不同的人占有是商品生产作为一种经济形式而产生所必须具备的客观经济条件。  相似文献   

12.
分配方式     
《经济师》2002,(1)
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组成部分。一个社会的分配方式 ,指的是以什么作为依据的各阶段、各阶层之间进行国民收入的分配。这个依据是各阶段、各阶层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形式。分配方式与收入形式不同 ,分配方式是生产关系的一个侧面 ,任何一种分配方式都反映特定的分配关系 ,是某种阶级、阶层之间分配关系的概括。在我国 ,为了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 ,必须不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 ,调整和完善分配结构。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混合所有制经济和新的分配方式。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 :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制度 ,把按劳分配…  相似文献   

13.
党的十五大提出的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应当有多种实现形式,必将推动改革的新突破。与此相关联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坚持和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如何对各种不同性质的收入分别采取不同的政策措施。领会和探索这个重要问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思考。一、所有制结构决定分配结构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决定着社会产品在国家、不同社会集团和个人之间的分配。十五大明确提出,要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  相似文献   

14.
读《资本论》札决(三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于划分经济时期的标志《资本论》第二卷第二十页有这样一段话:“不论生产采取何种社会形态,劳动者与生产资料总是它的因素。但它们在彼此分离的状态中,就只在可能性上是它的因素。为了要有所生产,它们必须互相结合。社会结构的各种不同的经济时代,就是由这种结合依以实行的特殊方法和方式来区别。”马克思的这一段话明白地告诉我们,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时期,要以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的结合形式作为标准来划分。历史上先后继起的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结合的各种特定形式,把人类社会经济发  相似文献   

15.
土地改革与闽西苏区社会结构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土地革命时期闽西苏区的土地改革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社会政治、经济革命 ,对闽西农村传统的宗族社会造成巨大冲击。土地改革中 ,阶级意识的启发与阶级成分的划分 ,使中国共产党成功地完成了社会动员 ;乡村苏维埃的建立 ,使国家政权的力量直接渗透至乡土社会 ,并由此重构了苏维埃区域的社会结构。  相似文献   

16.
第一个问题——什么是物资分配? 在谈什么是物资分配之前,有必要先谈一下关于分配的几个概念。在政治经济学中对分配这个概念通常在四个地方使用。第一种分配概念是指社会生产资料在社会各种人群中(各阶级)的分配。亦即财产的归属关系。这种分配体现为所有制形式,并成为生产的前提而决定着生产。奴隶社会全部生产资料属于奴隶主,奴隶只是作为生产工具而被使用着,构成奴隶社会生产。共产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属于社会全体成员,而构成共产主义生产。  相似文献   

17.
作为资源配置手段,市场经济不能成为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社会公正不是一个抽象的社会伦理道德问题,而是一个与一定经济、阶级相联系的历史范畴。我国要在坚持生产资料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特征的基础上,采取对各种经济成分“一视同仁”的政策,而不是其它。  相似文献   

18.
什么是社会主义 ?对于这个问题的探讨 ,马克思、恩格斯是从描述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入手的 ,他们明确地使用过“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这个词语。他们认为 ,未来的社会要取代资本主义 ,必然具备一些在质上同资本主义有根本区别的基本特征 ,这就是 :生产资料归全社会占有 ;按劳分配 ;有计划调节生产 ;没有商品和贷币交换 ;没有阶级和阶级差别 ;国家逐渐消亡 ;人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他们阐述的这些基本特征是建立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 ,并且在几个主要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同时取得胜利的基础之上的。因此 ,我们不能用这些设想来剪裁现实 ,更不能把它…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过程中出现的一个特殊群体,如何处理好农民工问题及进一步发挥好农民工的作用,从根本上看,就需要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进行科学的界定,并让其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朝着合理的方向转化.文章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视角,基于农民工对生产资料的占有关系,对农民工的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加以界定,认为我国农民工在阶级属性上属于半无产者,在社会身份则为半工半农,而后者是由前者所决定的.然后,文章利用2015年度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实证分析了农民工对自身阶级属性和社会身份的认同,并检验了上述理论观点.最后,文章将我国农民工未来发展趋势归纳为四种可能性,并指出我国农民工可能在较长时间内维持半工半农的身份和地位.因此,要妥善地处理好农民工问题,需要在政策设计上使农民摆脱现有的尴尬处境,朝着符合自身发展的方向转化.  相似文献   

20.
个体的社会资本来源问题是一个重要但是仍需进一步讨论的理论问题。在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的阶级阶层地位解释的基础上,依据W·J·Wilson的社会孤立论,本文提出了另外一个社会资本来源的解释:社区结构变迁的解释,并通过广州和兰州贫困居民与社区调查数据加以验证。研究证实,仅就贫困居民而言,个体的社会资本主要由其社会阶级结构因素所决定,但是个体居住的社区社会经济结构变迁对个体社会资本差异具有显著的解释意义。因此,社会交往的机会与限制理论和社会孤立论构成了个体社会资本来源的两个互补的理论解释。文章还对中国城市空间生产与社会关系再生产进行了简短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