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李善友 《中关村》2012,(8):74-74
看起来很漂亮,做起来很残酷,这就是创业。创业的成功是极其偶然的,失败却是必然的。我们看到的是极少数功成名就者的辉煌,看不到的是不可计数的失败者的惨淡和悲凉。2004年,中国创业公司的平均存活时间是3.7年,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9年。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  相似文献   

2.
《中关村》2014,(9):18-18
“创新型企业要想做强做大,一定要插上技术和金融的两只翅膀。”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如是说,道出了科技企业发展的两个关键要素。“从科技创新的角度而言,科技型企业无论大小、无论发展到哪一阶段,都改变不了其创新创业的本质属性,都需要持续不断地创新,而这个过程中需要不断地资金补给,让科技金融的力量撬动科技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3.
如今这条饱经风霜的街道华丽转身,成为一条集聚创新创业服务机构的“创新创业大道”。“中关村创业大街”开启了一个崭新的创业孵化全业态新时代。  相似文献   

4.
吴炜  高强  张越 《中关村》2012,(4):20-22
2011年以来。中关村以车库咖啡、贝塔咖啡等为代表的一批科技创业和从业者聚集的场所引起了世人的关注。有趣的是,这些创业主题咖啡馆相距都不远。车库咖啡在中关村图书城附近步行街的一间老宾馆的二楼,贝塔在原第三极大厦创新工场楼下,而3W咖啡则在立方庭大厦。如果再把位于清华大学附近的拾年咖啡等较为非专业的咖啡馆都算上,整个中关村地区似乎都飘散着“创业咖啡”氤氩香气。如果再加上朝阳区望京科技园等的创业影院和必帮咖啡等,“大中关村”的咖啡和电影更有了与众不同的意味。  相似文献   

5.
金海 《中关村》2014,(4):24-26
这是一个类似中国合伙人的创业故事,起点是在被创业人士称为“宇宙中心”的中关村五道口华清嘉园。2011年10月8日,在全球顶级金融和互联网企业capital one、美国在线、美国运通公司和paypal工作了十余年后,叶大清联合两位伙伴陆佳彦和刘曹峰在华清嘉园的一套三居室内开始了创业历程,其中一间后来还成为了叶大清的卧室。  相似文献   

6.
纪世瀛 《中关村》2010,(4):28-30
在中国的创业型经济中,国民经济的主流必然是以民营企业为主体的中小型企业,这种经济潮流的大趋势不可抗拒,不以任何人的意志转移。  相似文献   

7.
刘占远 《中关村》2008,(5):98-99
最近读一本叫做《亲历创业:从硅谷到中关村》的书颇得意味,本书作者张锡盛详致地将自己的创业历程记录在这本书里,然而,本书并非仅仅是记录自身创业过程的简单回顾,这里向读者坦陈的是作者的创业经验和对于经营理念的提炼。更为值得指出的 是,张锡盛先生敏锐地发现文化背景对于企业发展的影响。在通常条件下,创业者更容易疏忽或无法意识到不同的社会背景和文化环境条件给企业的发展带来的制时,漠视企业外部的文化环境有时甚至会使企业受到相当大的伤害,付出极大的运作成本。  相似文献   

8.
将门宣布自己将帮助创业公司与各行业龙头企业进行产品和服务高效对接,使初创企业获得快速发展的坚实用户基础和战略资源,同时助力行业领先企业落地基于创新的战略布局,从而实现互利共赢的新生态。2015年2月22日,国内首家专注于为初创企业寻找早期标杆用户和战略合作伙伴的新型创业服务机构——"将门"在北京正式宣布成立。  相似文献   

9.
张越 《中关村》2011,(12):25-25
京东的“疯”长令人瞠目。从1998年在中关村开的一家代理光磁产品的柜台,经过2004年从线下转为线上,发展到今天的中国首家规模超过百亿的网络零售企业,京东成绩惊人。其创始人刘强东更是让人浮想联翩,想必这哥们儿天生就是创业的!  相似文献   

10.
辉煌三十年 刚刚过去的10月23日,是民营科技企业创业三十周年,也是中关村电子一条街创始三十周年的日子。这是中国改革开放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一个非常值得纪念的日子。  相似文献   

11.
柳进军 《中关村》2014,(7):89-89
传统的创业1.0时代是由产业驱动力带动创业的时代,创业动力主要来自外部的环境因素:而在如今互联网迅猛发展的创业2.0时代,个体由内而外进发出的乐趣与创意,成为创业的源泉。“由乐而生”的创新创业正在以一种全新的方式将工作娱乐化,将娱乐效益化。  相似文献   

12.
赵香艳 《中关村》2005,(3):70-71
一年一度的中国风险投资论坛峰会是国内外风险投资家及其高科技创业企业零距离接触的盛会。在2004年峰会上,中宽网信这个留学生创办、经营不到一年的高科技企业一举夺得创业之星大奖,并被评为最具投资价值的高科技创业企业第一名,IDG、Softbank等国际最著名风险投资机构纷纷对其表现出巨大的兴趣。什么原因使一个高科技企业能在不到一年时间内迅速起飞?带着这个疑问和对留学生企业的关注,我们采访了中宽网信的创始人和首席科学家王立军博士。拼杀在最具投资价值的行业《中关村》杂志:首先祝贺中宽网信荣获创业之星大奖,请您介绍一下中宽网…  相似文献   

13.
明星 《中关村》2013,(9):88-90
"如果我们这600多万学生有20%左右的人能够创业的话,就能带动就业量的增长,今后创新型国家的希望应该在这批人身上。"一直以来,创业被认为是经济发展之源,是民族富裕之根,是培育新兴产业之路,也是缓解就业困境的可能途径。要想经济活跃,就需要社会中存在大量的创业者。而创业者的造就需要创  相似文献   

14.
明星 《中关村》2012,(4):31-33
清华园旁,品藏小馆偏安一隅。品藏,顾名思义,有品位的收藏;地方不大,又被称为小馆。小馆创建人——广告界“老兵”、纵横职场20余年的蓝之象董事长聂继军,将小馆定位成萌生创业想法的地方,以及创业咨询和交流的平台。老聂的朋友们、清华的同学经常来小馆里喝茶品茗,偶尔也把酒言欢。  相似文献   

15.
"我为什么上来就感谢这个时代呢?是因为我们真的有很多自由的空间,可以选择一些自己喜欢干的事情。"我的创业故事:创意中国首先感谢这个时代,特别是感谢中关村这个地方,让一群有想法的人,一群愿望创造自己理想生活方式的人,有了很好的机会和环境。1994年,我开始正式创业,就是在海淀。当时我们创业主要做一件事,就是围绕企业,做企业形象设计和咨询服务几个方面。我们的创业历程可以分成四个阶段,正好也折射了20年来中国市场化经济发展四个阶段。  相似文献   

16.
《中关村》2014,(8):18-18
中关村管委会传来喜人的消息:今年上半年,“创新创业经济”成为北京中关村一张耀眼的名片。技术创业成果填补空白、创新创业生态日臻完善、创新型企业走向国际……这正是中关村持续深化改革,释放市场活力,培育创业内生动力,打造全球科技创新创业中心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马文良 《中关村》2013,(11):66-67
中关村核心区实施“助力计划”有利于进一步优化创新创业环境。破解中小微企业发展面临的诸多现实难题。  相似文献   

18.
江川 《中关村》2015,(3):66-67
通过实施这两个工程,将密切增强中关村与其他国家高新区之间的合作,发挥高新区企业在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中的突出作用,为创新型国家建设做出新贡献。2014年,中关村示范区新创办科技型企业超过1.3万家,是上年的2倍多;企业实现总收入3.57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7.2%。持续引领中国创新创业潮流的中关村,于2015年2月4日,在科技部的指导和支持下,在全国率先发布"创业中国  相似文献   

19.
金海 《中关村》2014,(5):50-51
自从2011年11月11日上线以来,传课网一直是在线教育领域的关注焦点。由国内资深互联网人士创立的传课网,骨干创业成员出自腾讯、金山等国内顶尖的互联网企业,让其一开始就聚焦了大众的眼球。  相似文献   

20.
《中关村》2008,(6):83-83
由中共日照市委大学科技园工作委员会、日照市科技局共同主办的“日照市首届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于4月28日上午在曲阜师范大学(日照)召开了新闻发布会,标志着这项以“推动创新意识,激发创意思维,提高创造能力,鼓励创业精神”为宗旨的大型赛事正式启动。大赛通过名校教授和成功青年企业家高校巡讲活动、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大赛、大学生创新与创业论坛等一系列实践活动,鼓励青年一代积极投身创新创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