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卫娟 《黑河学刊》2010,(1):141-143
品牌消费是现代社会最重要的消费现象之一。从马斯洛的需求理论看品牌消费,从自我认同理论来看品牌消费的深层原因,培养理论看大众传播媒介的作用。在现代消费社会,品牌借助大众传播媒介,不仅满足了消费者精神文化消费的需求,也成功地解决了现代社会人的自我认同问题,加上品牌制专业的传播技巧,在这样推与拉的作用力之下,品牌的威力日益显现。  相似文献   

2.
刘芮希 《魅力中国》2014,(15):78-78
现代社会中,媒介是社会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具有潜在的、大范围的社会影响力和建构力的社会组织。它以其本身所具有的传播迅速、覆盖面广、渗透力强等特点,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们的思想观念和行为。现代媒介的首要文化功能,便是选择建构社会知识和社会影响。社会性剐来源于社会文化建构,大众媒介作为国家上层建筑的构成部分,不仅再现了社会性别的状况和地住,反映了社会的价值取向和意识形态,同时也参与了社会性别的建构过程。本文以女性电视频道节目为分析对象,剖析女性电视节目中的“男权女色”现象,并建议以社会性别意识平等的角度进行干预,改变“消费女色”现状,使之更多地成为彰显女性魅力.倡导社会性别平等的理念。  相似文献   

3.
史雪莲  钟萍 《黑河学刊》2006,(4):121-122
“消费社会”是20世纪西方社会与文化变迁的一个显性现象,也是60年代以来西方社会文化研究的重要议题。在中国,对消费社会的研究则产生于90年代以后,主要是哲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等学者对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社会学的研究取向主要是对西方消费社会理论的介绍和研究;对确立消费社会学的研究;应用消费社会理论对中国一些社会现状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4.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2010—2018年5轮调查数据测度我国机会不平等程度,研究机会不平等对居民消费的影响效应和作用机制。结果表明,机会不平等程度的上升将显著抑制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机制分析表明,机会不平等主要通过社会资本、流动性约束和经济地位渴求影响居民消费。扩展研究发现,机会不平等主要挤出了居民普通消费支出,且这一抑制作用对农村户籍、受教育程度低和体制外的家庭更强;而民生性财政支出和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消减机会不平等对居民家庭消费的抑制作用。本文研究结论从机会不平等视角为全面促进居民消费、构建新发展格局和实现共同富裕与共享发展提供了理论和经验证据。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耽美文化在当代中国获得快速发展,笔者针对这一现象,运用后现代主义的相关理论对其背后的原因进行了探讨,揭示造成当代中国耽美文化盛行是由于当代中国社会原子化、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和虚拟世界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当代女性追求男女地位平等所致的。  相似文献   

6.
王志明  余国辉 《西部大开发》2010,(3):185-185,196
消费是人类重要的社会实践活动,表现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式,消费作为一种文化,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异化的一面。异化消费文化现象极端表现为:过度消费、炫耀性消费和畸形消费等。消费的目的是满足人自身发展的物质、精神需求,而异化消费却表现为消费主体的一种虚假满足,这种消费文化现象是对消费主体的一种否定,而不是肯定,是主体自我异化的表现。  相似文献   

7.
在西方社会从主流文化向多元文化发展的过程中,激进的社会思潮引发教育社会学者对教育功能的重新思考,西方"新"教育社会学应运而生。一方面是对传统教育社会学研究方法及路径的突破,另一方面以知识社会学、文化再生产、社会抵抗等理论为依据,批判教育中的不平等现象。"新"教育社会学及其发展历程是对西方教育发展的批判与反思。  相似文献   

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它的产生、发展与它所在的社会有着密切联系。因此,语言中存在的不平等现象是社会不平等的产物。本文从社会语言学角度分析语言不平等,得出如下结论:语言在本质上是平等的,但在使用中产生了不平等。因而,只要各国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语言主体的素养不断提高,语言不平等现象将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9.
收入不平等对家庭消费的影响源于家庭对社会地位的追求。文章利用2008~2016年浙江省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实证研究了收入不平等对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在控制农户家庭纯收入等因素后,收入不平等与农户家庭消费呈显著负相关。在此期间,浙江农户家庭基尼系数平均下降了0.071个点,农户家庭消费上升约4.5%。另外,收入不平等对中低收入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明显强于高收入家庭,对不同年龄农户家庭消费的影响并无显著差异。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以上结论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0.
浦立昕 《黑河学刊》2006,(4):119-120,125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商品消费已经超越了其原有的实物性使用价值范畴而演变成一种“符号的系统化的操控活动”,即:抽象的社会价值表征。消费的目的与意义有相当一部分转移到了消费的社会意义上来。大众传媒以特定的方式扩大商品消费的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消费行为将随之展示其文化意义和社会内涵。大众传媒还促使消费活动呈现一定的趋同性,即追逐时尚。这种趋同性使女性自觉实施自我美化,体现其女性气质。女性有意在视觉上取悦他人的消费行动再现了生活中男女权力不平等关系,造成了女性在时尚消费中的形象缺损。  相似文献   

11.
陈文鑫 《魅力中国》2010,(35):300-300
“异化”,通常是指一种社会现象或一种体验方式,指主体在发展过程中由于自身活动而产生出自己的对立面,这个对立面作为一种外在的、异己的力量反过来对主体自身发生作用,表现为“主体同对象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立”。文章通过分析马克思、弗洛伊德以及马尔库塞等人的理论,指出发达工业社会的异化现象日趋严重和普遍,已经渗透到了人的消费领域,被异化的消费是一种不合理消费、不适度消费必然会加重自然的负担。因此,坚持正确的消费观,对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万希 《宁波经济》2004,(10):37-38
所谓就业歧视,是指条件相等或者相近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或者受雇者在就业时由于某些与个人工作能力无关的因素不能够享有平等的就业机会以及工资、配置、升迁、培训机会等就业安全保障的平等待遇,从而其平等就业机会受到损害的现象。尽管中国宪法明确规定公民在法律面前要一视同仁地受到平等对待,不分性别、种族、职务、职业、社会出身、宗教信仰、财产状况,都享有同等权利;  相似文献   

13.
本文论述了诺齐克的权利正义理论,分析了柯亨对诺齐克的自我所有原则的批驳。指出,自我所有原则是诺齐克政治哲学的基础。他认为不平等是不可解决的,自由与平等不相容。但柯亨通过对自我所有原则的质疑和剖析,论证了自我所有原则并不必然导致不平等,在外部资源共有体制下,自由和平等是相容的。从而撼动了诺齐克权利理论的根本,是对诺齐克持...  相似文献   

14.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现实要求和政策路径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刘尚希 《浙江经济》2007,(13):24-27
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目标就是促进居民消费的平等化,减少因财富、收入的不确定性而导致的消费差距过大。教育、医疗和住房之所以成为社会关注的重大民生问题,其本质是消费不平等日益严重的表现。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制度设计应围绕促进基本消费平等化而展开[编者按]  相似文献   

15.
桑冬艳 《黑河学刊》2009,(8):113-114
语言与文化是密不可分的,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通过语言得以体现。透过英语语言文化能够揭示黑人的种族歧视这一社会现象。歧视、迫害并且不平等地对待其他种族的恶劣行为是种族歧视的重要表现方式。这是一种社会现象。在某个国家内的思想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体现出种族歧视。相信在交际语言和文化领域的积极改变能提高黑人的社会地位,人们不再对黑人持有偏见或歧视。  相似文献   

16.
论“异化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消费异化现象已普遍存在。西方学者马尔库塞、弗洛姆、本·阿格尔等的“异化消费”批判理论,为我们正确认识异化消费及其危害,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应从个人与社会两个方面有节制地克服异化消费。  相似文献   

17.
蔡倩 《南方经济》2022,41(7):40-53
共同富裕要求我们从多维视角审视物质层面的不平等,在当前减税降费的大背景下,个人所得税是调控收入分配的关键手段。文章从收入、消费和财产所构成的多维经济不平等视角出发,对2011年个人所得税改革调节家庭经济不平等的效应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个人所得税改革的公平效应是显著的,使经济不平等程度下降了13.64%,其中对城市地区的调节效应更强,对低福利阶层和高福利阶层的影响相对显著。在作用机制方面,个人所得税改革主要影响收入不平等,并进一步作用于消费不平等和财产不平等,最终影响经济不平等。为充分发挥个人所得税的调节效应,应逐步提高个人所得税比重,补充和细化专项附加扣除项目与标准,逐步以家庭为基础征收个税。  相似文献   

18.
在这个“奇观”兴盛的社会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以互联网为基础的新型消费文化业已成为新时代的媒体奇观之一.如雨后春笋般的网站成为制造媒体消费文化奇观的场所,这就使得消费领域的无限度扩大并逐渐改变着当代人们的日常生活.本文以媒体奇观理论为基础,归纳了网络消费文化的新特点,分析了网络消费文化表现出的异化现象,为以后的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消费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在我国,由于市场经济欠发达,生产力水平相对不高,人们的购买力水平较低,对精神文化产品的消费需求也相对不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要求我们必须按照市场经济的原则和要求去提高和改善精神文化消费。本文就此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构建一个包含个体失业风险的Hank模型来分析财政政策降低不平等的影响路径与政策效果.研究发现:(1)由于储蓄规则和流动性约束作用,不平等的加剧会增加总储蓄率,不利于向以消费为主的经济结构转型;(2)降低收入所得税对减轻不平等的效果取决于其累进程度,降低比例税可降低不平等,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对改善不平等效果不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