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明英 《商场现代化》2006,(21):312-313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关键。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就业安置的短期性、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就业培训缺失。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是创新观念、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  相似文献   

2.
失地农民的可持续生计是我国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关键。我国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缺失的根本原因是现行就业安置的短期性、补偿费用低、社会保障缺位和就业培训缺失。解决失地农民可持续生计的关键是创新观念、改进征地补偿办法、加强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和建立失地农民就业保障金。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当前失地农民现状入手,分析失地农民面临的困难和急需解决的问题,对当前失地农民安置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进而提出应积极创新政策和机制,以解决好失地农民的安置问题.  相似文献   

4.
张东艳 《北方经贸》2014,(10):39-39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失地农民如何再就业已成为关乎农民生存和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从影响失地农民就业的土地征用进度、征地安置方式、就业责任分担机制以及失地农民个人及政府和社会几个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从而有针对性提出了建立多样化安置制度、加强失地农民就业培训及推进第三产业发展和建立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安置制度等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5.
失地农民安置模式选择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失地农民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生活具有重要意义。而传统安置模式的失效,引起失地农民问题的产生。土地换保障型、土地入股型、留地安置、综合开发及土地集中开发等创新安置模式,虽然顺利解决了城市化和失地农民发展的矛盾,实现了城市发展和失地农民的双赢。但是,从农民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看,各有其优缺点,对安置模式的选择,应考虑长久可持续的就业安置和发展的模式,解决失地农民贫困化问题。  相似文献   

6.
在城市化进程中,农村集体土地大量被征用,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土地沦为失地农民。当前我国农村养老的主要形式依然是家庭养老,而家庭养老的保障则来源于农民赖以生存的土地。农民失去土地就等于失去了养老保障,现有的失地补偿方式主要有货币安置、留地安置、招工安置等形式,这些安置方式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有着一定的作用,但仍存在着不足。构建政府主导型的社会保障体系是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的根本途径,同时,也需要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和失地农民个人在解决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春双 《华商》2008,(2):64-65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农村土地特别是城郊农村的土地大量被征用,由此引发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然而,由于在具体的操作中对失地农民的安置补偿以及基本的生活保障没有落实到位,失地农民与政府间的矛盾日益尖锐。如何妥善安置好失地农民,解决好他们失地后的生计发展问题,不仅是当前政府亟待解决的重点问题,也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8.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的纵深推进,产生了大量"种田无地、就业无岗、社保无份"的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得到补偿安置,但是如何管理好、利用好手中的补偿资金确实存在不少问题.从凯里经济开发区调查看,一是理财意识薄弱,二是有效投资不足,三是消费结构不合理,四是理财方式单一,五是民间风险借贷影响.产生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包括农民现代经济意识不足,知识技能欠缺,农村金融环境脆弱,政府支持辅助不够等.应当借助城镇化、产业化优化农村金融投资环境,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和现代经济意识传播和知识教育,大力推进失地农民知识技能培训和拓展资金增值利用途径,制定支持政策建立失地农民的理财基金和开展辅助发展工作等,以此解决和优化失地农民的理财不足问题.  相似文献   

9.
由于体制、机制等多方面的原因,失地农民出现的征地补偿标准偏低、就业安置缺乏、生活水平下降、征地补偿安置难以到位等问题,使失地农民处于失地又失业的缺乏保障的困境当中。完善失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的对策是:建立对失地农民的综合利益补偿机制和完善的符合城乡实际的社会保障体系,以确保失地农民的物质利益不受损失,通过机制创新保障失地农民的利益,增强政府的公信力。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经济和各项事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建设用地需求大量增加,城郊社区集体土地的征用规模越来越大,失地农民不断增加,而对失地农民的安置政策却引发出诸多问题。它不仅影响我国经济建设的步伐,而且容易导致社会不稳定因素。因此,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安置和社会保障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的热点,更是当前构建和谐社会要着重解决的重大课题。  相似文献   

11.
失地农民失去土地后,由于就业安置不到位或是就业安置不能可持续,成了"种田无地,上班无岗,低保无分"的"三无"游民.虽然我省立足实际,积极探索在实地农民就业安置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不可否认,仍存在着许多不足和问题,如培训未能全覆盖、就业渠道单一、就业不稳定等等.文章在此基础上也提出了一些完善失地农民就业安置和人力资源投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致富天地》2007,(7):14-14
在昆明呈贡新区建设的进程中,呈贡县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从生活、生产两个方面妥善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失地农民的困难,切实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除了有关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住房安置、就业以及社会保障的相关政策外,呈贡县政府制定了《关于扶持失地农民外出租地种菜、种花解决就业的实施办法(试行)》。根据该办法,凡在呈贡县城市规划区范围内,[第一段]  相似文献   

13.
在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失地后没有得到妥善的安置,没能完全实现职业的转变。因此,如何做到农民失地不失业成为解决失地农民问题的关键,提高失地农民职业技能水平,增强就业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统筹城乡的政策提出来以后,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问题、拆迁安置问题等日益凸显,农民在失去天然保障——耕地后,就业问题的解决更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5.
丁文 《商》2014,(7):220-220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城市周边地区的农村耕地逐渐被征用,并且占地趋势不断扩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导致了失地农民的大量增加,许多农民被迫离开长期生存的土地,依靠微薄的补助款度日,生活困苦。与此同时,由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相对缓慢,农民依靠土地开展生产,失去了土地等于失业。本文以失地农民为切入点,通过分析失地农民就业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从而改善失地农民就业难的困境,探索出城市化进程中解决失地农民就业安置问题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工业化进程和城市化规模不断加快,城市用地需求不断加大,而伴随这一过程的是农业用地的不断减少,失地农民数量的不断激增。据估计,目前我国失地农民数量约为4000-5000万,杨凌李台乡约为14231人,这庞大的失地农民群体不同于城市低保居民,他们没有最低生活保障,没有就业渠道,甚至没有生活来源,因而成为关系社会和谐的重要因素。如何解决好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问题,构建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机制成为解决失地农民诸多问题的关键,也是保持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中之重。在这里我们着重从政府的作用出发,通过对失地农民基本情况的探究,发现其中的问题,对政府应该发挥的作用给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对政府工作产生一定影响,为推进解决失地农民问题,推进城市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一份贡献。  相似文献   

17.
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推进以及土地流转的加快,东北地区越来越多的农民失去和离开土地,导致失地农民数量剧增。由于失地农民增长速度过快,而安置和就业培育工作并不充分,导致许多东北农民面临着无地、无业及无保障的艰难困境。如何保障失地农民在未来生活中的收入,是东北三农问题的重点。针对永吉县失地农民生活状况、就业状况,结合近年来新的研究及应用成果,从征地补偿、培训就业、资产收入和社会保障等方面对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进行探讨。通过坚持以土地换保障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补偿机制、努力实现城乡社会保险全覆盖和建立和完善就业服务体系等措施来解决东北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政府不断征用、征收农村集体土地用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商业开发,大量农民被迫离开赖以生存的土地。当前,如何解决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已经成为摆在各级政府面前亟待解决的难题。本文基于山西省失地农民就业的现状,提出了解决这一问题的若干具体思路。  相似文献   

19.
城市化进程中必然产生大量失地农民,目前云南省失地农民的就业现状不客乐观,特别是九溪镇炙地农民就业难、就业质量差、失业现象普遍,这既受体制和社会犬背景方面的影响,也有失地农民自身的原因。因此,安置失地农民就业是保障失地农民权益的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20.
远程教育培训助力失地农民就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波 《北方经贸》2010,(4):44-45
失地农民的就业问题日趋突出,由于失地农民缺乏专业技能,对其进行就业培训成为解决失地农民就业的关键。而失地农民的就业培训有着特殊的背景、状态和目的,远程教育发展势头迅猛,较传统院校教育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可以解决失地农民培训中的特殊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