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2013年,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总额约为3600亿美元.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主要集中在非洲、北美及拉美地区,预计2014-2018年这些地区的深水勘探开发投资额约为2130亿美元.我国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面临发展机遇和挑战,应借鉴国外成功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经验,提供必要的技术装备保障,并通过广泛的国际合作与交流,制定适合我国国情的海洋油气勘探战略,完善我国的海洋油气勘探开发体系,同时开展海洋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经济效益研究,建立配套的项目评价方式,加快海洋油气项目的经济性开发.  相似文献   

2.
世界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后几年全世界海上探井和评价升的数量将增加到1200口左右,美国和亚洲的海上油气勘探潜力最大。随着海上油气开发水域逐渐加深,广泛应用海底采油和浮式钻井等新技术,海底设施的费用在世界海上油气田开发资金(目前每年400亿美元)中的比例将由1992年的10%上升到1996年的15%左右。西北欧是海底油气田开发最活跃的地区,海上油田开发费用保持在每年100亿美元,到1997年其海底完井数将占世界的一半以上。1994年世界海上油气田开发钻井费用将超过往年,达到100亿美元以上。海上生产设备的维修和服务费用将由1993年的250亿美元上升到2000年的300亿美元以上。俄罗斯海上油气勘探和生产虽有潜力,但近期难以成为投资热点。  相似文献   

3.
全球深海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分析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全球深海油气资源十分丰富,深海油气勘探开发(E&P)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北美墨西哥湾、西非海域或南美巴西海域成为深海勘探开发的投资热点,亚洲和澳大利亚海域也正在成为新的深海油气富集区。2005年,海上E&P总投资已从2001年的约690亿美元增加到900亿美元,深海油气E&P投资从2001年的约92亿美元增加到约140亿美元。全球深海钻井投资随之不断增加,水深纪录不断刷新,深海重大油气发现不断获得,油气产量持续增长。预计2010年,全球深海油气E&P投资将达到约200亿美元,较2005年增长43%;全球深海钻井支付将从2005年的84.3亿美元增加到161亿美元;深海油气量占全球海上油气总产量的份额将分别从2005年的11.4%和7.2%上升到2010年的20%和9%。我国有丰富的深海油气资源和天然气水合物资源,我国的石油公司应把进军深海作为一个重要的发展战略,并加肾落实;同时还应走出国门,参与境外海洋油气资源的勘探与开发。  相似文献   

4.
油气勘探开发投资项目的最显著特点是其高风险性,因此加强风险识别、风险分析、风险控制、风险处理等风险管理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首先从风险和风险的基本特征出发,提出了加强风险管理的必要性;其次归纳总结了西方大型石油公司在勘探开发投资风险管理方面的12条经验;最后结合我国陆上石油工业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陆上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风险管理应分阶段、有步骤地进行:(1)进一步强化市场与经济效益观念,重视制定企业的长远发展战略;(2)合理调整投资结构;(3)重视风险投资项目的评价,提高科学决策水平;(4)健全风险投资责任制。  相似文献   

5.
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绩效评价的指标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一个如何评价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绩效的问题,并根据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的特性及投资绩效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并辅以单位勘探成本、单位开发成本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和分析,阐明了采用单位勘探开发成本作为主要评价指标以替代目前油田企业沿用多年的旧指标的依据。  相似文献   

6.
单长进  庄妍 《国际石油经济》2013,21(3):67-71,110
凭借丰富的油气资源,巴布亚新几内亚正在成为世界特别是亚太地区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新热点。文章介绍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油气分布、储量情况及其勘探开发现状,分析了巴布亚新几内亚油气投资环境。认为该国油气资源储量丰富、外汇政策宽松、财税政策优越、近年油气投资活跃,但在基础设施、土地权属、劳工成本等方面的问题制约了其油气勘探开发活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2004-2005年,随着原油价格的不断攀升,众多国际石油公司纷纷利用前两年储备的资金,将各有关项目付诸实施。总体来看,海上油气勘探开发活动在不断得到加强,全球海上勘探与生产预算均有所增长。  相似文献   

8.
2014年下半年国际原油价格大幅下跌以来,全球深水油气项目所受影响不大,勘探开发依然活跃,其中美国墨西哥湾未受影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势头不减;巴西深水油气开发受油价影响不大,腐败案致投资缩减、资产剥离;挪威海域受到一定影响,但仍具有较好前景;西非深水油气受影响较大,但重大发现项目依然正常运行;亚太深水油气受到波及,但发展前景依然乐观.面对低油价环境,国际大石油公司在正常推进深水油气项目,部分公司结成战略联盟以共担投资风险,且更加依靠技术创新以降低深水项目成本.未来,深水油气投资可望保持稳定,产量将继续增长,但承包商和服务商将受到较大的压力.中国石油企业应坚定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方向,发展海上油气业务战略不动摇.同时,充分利用低油价的发展机遇,并以国家南海油气开发为契机,多渠道拓展海上油气开发能力,力争为我国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开辟新的重要领域.  相似文献   

9.
由于陷于严重的财务危机,2008年9月15日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宣布申请破产保护,这一重大事件激起了新一波的全球信贷危机。但是,鉴于雷曼兄弟公司从1982年起发布的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初始支出调查报告一直是国际石油发展的风向标,而且本刊对该公司2008年6月发布的最新一期调查报告的报道已经准备就绪,因此,编辑部决定仍按原计划发表,也算为拥有158年历史的雷曼兄弟公司画上一个句号。  相似文献   

10.
如果把地球比做一只椰子,钻井就像是向椰子插进一根吸管,而固井就是把这根吸管牢牢地固定在椰子里  相似文献   

11.
国际能源署(IEA)发布的报告——《金融危机对全球能源投资的影响(Theimpact of the financial and economic crisis on global energy investment)》指出,受此次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球能源供应和需求双方的基础设施投资大幅削减,而能源投资骤减将对能源安全、气候和贫困人群使用能源产生潜在影响。金融危机对全球油气上游投资影响严重,10年来上游投资首次出现下滑,2009年世界油气上游投资预算将比上年减少21%;金融危机对油气下游投资的影响小于上游;大型综合性国际石油天然气公司对危机的应对能力最强。2009年可再生能源投资预算将可能下降38%,生物燃料行业受油价下跌的影响投资下降严重,煤炭行业的投资预计将比2008年下降40%。  相似文献   

12.
随着金融危机在全球的蔓延,国际油价大幅下跌,俄罗斯油气行业受到重大影响,对俄罗斯经济造成冲击.从2008年8月起,俄罗斯石油出口收入减少,油气公司市值缩水,信用等级下降,到期外债无力偿还,进而影响油气投资和油气产量.面对严峻的形势,俄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为救助金融机构、稳定金融市场,利用多种方式向银行注资;降低石油出口关税,并将出口关税从两个月一调整改为每月调整;降低石油开采税;政府拨款,协助油气企业偿还到期债务;通过向中国的银行贷款,缓解企业资金压力等.随着金融危机影响的加深,俄罗斯油气行业发展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我国石油企业应抓住俄加大东西伯利亚及远东开发力度、油气开发重心东移的机.遇,加强中俄两国在资源、市场、技术、资金等面的优势互补和合作,在应对危机的过程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13.
对世界油气行业长远发展的几点认识和判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全球常规油气资源开发仍具较大潜力,非常规油气资源极为丰富,世界油气资源完全可以满足本世纪人类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天然气正成为世界第二大能源,非常规气正在成为重要的接替来源,天然气将逐步突破区域性市场的局限,并将对石油形成有效替代,缓解对石油的需求和压力,对石油价格长期走势产生新影响。非常规资源使全球石油供应格局趋向东西均衡,油气消费重心明显东移,亚太地区将面临更严峻的油气安全问题。油气将长期占据全球一次能源消费的半壁江山,非常规油气开发将延缓可再生能源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冯跃威 《国际石油经济》2011,19(8):13-18,110
随着经济全球化、法治化和金融化的发展,风险由单一风险演变成复合型和制度竞争性风险,原有的传统风险管理模式已基本无效。中国石油企业处在国际产业分工细化的中下端,面临各种风险敞口。特别是进入后金融危机时期,金融、石油财团利用危机巧妙地向石油等实体产业转嫁风险,加速兑现他们脱离实体石油产业攫取的收益,实体石油产业发展面临的风险增大。这对正处在加快国际化进程的中国石油企业而言将是一个巨大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从EIA的报告“透视”全球油气上游成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美国能源部能源信息署(EIA)2008年12月发布的报告<主要能源生产商业绩概况2007>,纳入报告的25个主要公司20世纪八九十年代在世界范围内的平均油气上游成本为10~15美元/桶油当量,成本在油价中的比重高达50%~60%;2004-2006年,上游平均成本为20~25美元/桶油当量;2007年成本在油价中的比例降低至34%,2008年上半年甚至低于20%.显然,近年来国际原油价格暴涨的主要原因不是成本上升.发现成本在上游成本中所占的比例从20世G80年代初的50%上升至2005-2007年的70%左右,生产成本则从55%降至34%左右.中东地区的油气成本最低,非洲和中南美洲短时期内成本较高,加拿大、欧洲等开发程度较高地区的上游成本一直维持在很高的水平.未来,资源的稀缺性、钻井成本持续走高以及生产税上涨等因素仍将驱动全球油气上游成本不断上升.  相似文献   

16.
2012年世界经济复苏乏力,增速放缓;石油供需宽松,油价高位宽幅震荡;天然气供需基本平衡,美欧亚三大市场价差进一步拉大;常规油气资源总量增长近两成,美国页岩气开发降温,页岩油渐成投资新宠;炼油和乙烯能力缓慢增长,清洁燃料升级步伐加快;国际大石油公司经营业绩下滑,资源国国家石油公司强化资源基础,新兴市场国家石油公司积极开展资产收购;资源国和新兴经济体能源政策有收有放;大国战略调整,全球地缘政治局势更趋复杂,部分资源国投资风险加大。展望2013年,全球经济增速基本与2012年持平;石油供需仍将宽松,受宽松货币政策和地缘政治影响,油价高位震荡,年均价与2012年水平相当;天然气供需总体平衡,美国气价继续回升,美欧亚三地价差有望收窄;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继续强劲增长,页岩油气开发仍是关注和争议焦点;欧美炼油业仍将调整,新增炼能集中在亚洲地区,世界乙烯总产能有望突破1.5亿吨/年。  相似文献   

17.
2008年孟加拉国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招投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孟加拉国勘探程度低,大部分勘探活动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西部地区和海上很少.2008年3月,孟加拉国政府在相隔10年之后首次对外公布了28个海上招标区块,同时公布了其标准石油合同和其他投标文件.虽然此次招标的区块没有受到外国石油公司的追捧,但这并不能改变其未来开放陆地区块的政策导向.在孟加拉国进行油气勘探开发,要注重区块勘探潜力的评价,应立足大发现,否则很难获得经济效益;在投标前,应充分分析孟加拉国政府的投标要求,精细解读石油合同,通过谈判解决部分条款的争议;在勘探开发过程中应慎重选择本地的小承包商.孟加拉国的招标过程基本公开透明,竞标过程中一般不需要咨询公司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8.
2000年以来,外国在俄罗斯的投资快速增长,其中在俄罗斯油气开采领域的投资总额从2000年的5.64亿美元增加到2006年的145亿美元,且大部分为直接投资。俄罗斯调整外国投资的法律主要有《俄罗斯联邦外国投资法》、《俄罗斯联邦产品分成协议法》等。外国投资俄罗斯油气产业的模式主要有:收购俄罗斯大型油气公司的股份、与俄罗斯油气公司成立合资企业或财团、以产品分成协议参与项目、收购小石油公司、参与承包工程并签订服务合同、伪外国投资等。根据俄罗斯油气领域的政府政策和法律特点,以及外国投资目前的现状,未来俄罗斯油气产业的外国投资模式和发展方向包括:1)参与俄罗斯国有油气公司的合作项目;2)收购开采非战略意义油田的小型私有公司;3)参与承包工程,提供相关服务;4)投资炼油厂等下游领域。  相似文献   

19.
受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和物探市场价值出现近几年的首次下降,但油价的短暂骤降并未引发国际物探市场的并购热潮。同时,电磁勘探技术成为国际物探技术服务公司保持油气勘探业务稳步增长的重要手段。随着国际油价的回升,预计全球地震作业能力将继续增长,尤其是海上拖缆作业能力将不断增强,且海上合同地震的需求仍高于多用户地震的需求;海底作业市场仍呈现供不应求的态势;国际大物探公司将继续加大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海洋多用户服务将成为各大物探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相似文献   

20.
中国油气管道发展现状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余洋 《国际石油经济》2007,15(3):27-29,33
到2006年底,中国长输油气管道总长度已超过5万千米,其中天然气管道约5万千米,原油管道约1.5万千米,成品油管道约0.56万千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跨区域油气管网。2006年,中国多条天然气干线联络管道相继建成,冀宁联络管道连结陕京二线和西气东输,淮武联络管道连接西气东输和忠武线,提高了中国天然气供应系统的安全可靠性。此外,区域性输气管道建设方兴未艾,广东LNG管道工程正式投产运行,西部管道以及珠三角成品油管道等多条成品油干线管道陆续建成。目前,中国已形成多个油气区域管网,其中包括川渝、华北及长三角地区比较完善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中南、珠三角地区的区域性天然气管网主体框架,以及东北、西北和华北的区域性原油管网。近几年,中国的钢铁冶炼和制管水平大幅度提升,X70等高钢级管线钢得到了大规模应用,X100管线钢的研制开发获得成功,陆上管道施工的部分技术已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十一五”期间,中国油气管道工业将继续得到长足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