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本文通过时当前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的现状和国际生态经济发展趋势的分析,找出了我国生态经济理论研究裹足不前的原因,在深入分析这些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经济系统设计的原则,并将三效益协同发展关系用重化的手段纳入一个数量模型中加以研究,通过对数学模型的运算,找到了实现三效益协同增长的数量比例关系,据此数量比例关系对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政策取向提出了四点建议。  相似文献   

2.
生态减贫是我国扶贫开发体系的重要组成内容。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我国实现了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协同推进,形成了由生态建设、生态产业、生态补偿和生态移民构成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系统方案,开创了人类减贫事业的新形态。从绿色发展理念来看,生态减贫事业在治理预期、治理结构和治理策略等方面存在“有增长、无发展”的内卷化风险,减贫致富与生态治理深度融合受阻。在取得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的后扶贫时代,生态减贫的现代化发展要基于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而实现,其路径包括发展理念的现代化、生态减贫法治体系建设的现代化和减贫治理主体能力的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环境经济》2007,(3):18-26
生态现代化要求采用预防和创新原则,推动经济增长与环境退化脱钩,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双赢。在过去20多年里,许多发达国家选择了生态现代化,并取得显著成效。我们相信,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生态现代化同样适合于中国。[编者按]  相似文献   

4.
生态城市建设的思路和对策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生态城市建设有利于协调城市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建设问的平衡关系,达到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增长。文章在分析生态城市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和应遵循的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城市建设的模式和对策。  相似文献   

5.
后现代主义是西方工业化、现代化进程的产物,它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对后起市场化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处理好经济与生态关系、规避生态环境风险的积极借鉴意义。本文主要涉及:(1)问题的提出;(2)后现代主义的生态价值取向;(3)后现代主义的生态经济学诉求;(4)后现代主义的可持续发展理念。  相似文献   

6.
本文论述了生态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环境审计是实现生态经济的保证,在阐述二者关系的基础上,提出我国开展环境审计的构想。  相似文献   

7.
保护区域生态环境、实现区域生态安全是新型城镇 化进程中不容忽视的重要问题。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是实现生态 安全格局的有效途径。当前区域生态空间规划侧重于在静态生 态安全格局构建的基础上提出蓝图式规划愿景,忽视了城市扩 张对生态安全格局的动态干扰和应对风险的适应性弹性策略研 究。以动态生态安全格局构建为目标,分析城市扩张对生态安 全格局干扰影响机制,在建立城镇空间发展预测模型和生态空 间格局安全性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提出“动态多情景模拟预 测-生态空间安全性评价-方案协调弹性响应”的区域生态空 间弹性规划途径,为实现城乡空间协调发展、提升生态空间安 全性,以及优化区域生态空间规划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对皖北部分农村中学调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建设农村中学生态校园的必要性。并就其指导思想、主要内容等进行了论述。笔者认为,农村中学生态校园建设是改革农村教育、培养技能人才、促进科技兴衣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9.
试论生态经济农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解决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生态与经济发展的矛盾,缓解生态危机,关键在于建立能实现经济与生态共同繁荣的生态经济农业模式,使经济发展与生态发展融合为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达到生态与经济、人与自然在更高发展水平上和谐统一,21世纪,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将进入生态经济时代,应该应用生态经济农业的观念指导现代农业,把农业经济行为同生态环境看做一个相互制约的系统,建立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减少和避免违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行为。  相似文献   

10.
在国内大循环战略背景下,休闲农业是释放生态消费内需潜能、实现空间生态资源价值转化的重要路径。探讨我国休闲农业发展的理论阐释、实践例证与路径选择,对于提振国内生态消费需求、推动乡村生态资源价值化,从而加快实现畅通国内大循环的战略目标,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马克思主义生态思想对我国休闲农业发展具有理论指导价值,它凸显了坚持以人为本、反思异化消费、打破经济和生态二元对立、理性应用科技、推进农业现代化的理念。基于此,通过三个典型案例展开实践例证,并提炼出休闲农业发展的经验总结。最后,提出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深化公民生态消费意识、创新生态资源开发模式、强化技术推动作用和完善农业生态补偿体系五种路径。  相似文献   

11.
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现代化目标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第二次农业现代化理论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理论,在深入探讨农业现代化内涵和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路径的基础上,明确提出我国农业现代化建设具有农业社会现代化、农业生态现代化和农业经济现代化三大总目标,并深入研究了三者的地位和相互之间的关系,其中农业社会现代化目标是根本、农业生态现代化目标是保障、农业经济现代化目标是关键。  相似文献   

12.
“现代化”一词的确切含义及其实质究竟是什么,众说纷纭,学术界迄今没有一致的看法,更没有大家公认的定义。本文综合国内外研究成果,对“现代化”作一个全方位的判断.并从发展的视角界定了现代化的内涵。作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运动,现代化的实践和理论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本文认真梳理了经典现代化理论、后现代化理论、再现代化理论、生态现代化理论、第二现代化理论和综合现代化理论,并一一予以简要评价。  相似文献   

13.
精确农业发展与农业生态工程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分析了西方精确农业的主要目标及技术思想,比较了中国农业生态工程与精确农业的异同点.提出农业生态工程研究及实践具有独特的功能与作用,同时亦应正视自身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吸收精确农业有关原理及方法,在理论规范化、手段现代化、过程监测及其控制自动化、增加高新技术含量、与信息技术、机械工程专业有机结合、提高工程设计可操作性等方面努力,推动农业生态系统设计与管理的信息化与知识化,逐步形成基于信息技术、生物技术及机械工程装备的农业生态工程技术体系,为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农业系统与实现以科学技术化为本质特征的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4.
资源环境对长三角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分析了长江三角洲资源短缺、环境变差引发的诸多矛盾和对社会经济发展的约束,提出科学发展观与循环经济是长三角地区率先实现全面小康、率先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为此,必须解放思想,树立循环经济的观念,走出有区域特色的循环经济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脆弱和气候干燥等因素是干旱区的主要特征,在该区农业现代化的进程中这些特点是不容忽视的。文章从农业现代化模式含义的理解入手,通过对国内外先进农业模式的研究,借鉴其在发展过程中的经验与教训,总结出适合西北干旱区绿洲生态农业发展的现代化模式,并将模式定位于滴灌大田精准农业现代化模式、滴灌设施农业模式、滴灌特色林果(药)复合农业模式与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模式。  相似文献   

16.
大庆市生态经济可持续性与发展能力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瑞芝  董雪旺 《经济地理》2006,26(4):669-672,676
生态经济发展的协调状况及发展能力的定量测度是区域生态经济的重点研究领域。文章基于生态足迹模型,选取了大庆市为实证区域,计算20多年来的生态足迹,发现生态足迹由生态盈余发展到严重的生态赤字,表明人口的消费需求超过了自然生态系统的再生能力,区域生态系统处于人类过度开发利用的压力之下,生态经济系统的可持续发展状况不容乐观。最后,运用生态足迹计算结果和Ulanowicz的发展能力公式测算了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和生态系统发展能力,指出减少化石能源用地的比重是增加生态足迹多样性指数、提高发展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而积极培养替代产业是实现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背景下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创新的"生态化"新内涵,对构建适应循环经济发展要求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提供了基本规定,即技术创新是由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最大化所规范的过程。在深入分析生态化技术创新与传统技术创新区别的基础上,阐述了生态化技术创新的特征,并从创新主体、创新运行机制和创新共生网络三方面构建了区域生态化技术创新体系框架,以期为提高区域创新能力,促进区域经济和谐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8.
本文结合中国国情,分析了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环境条件和影响因素,论证了我国小城镇建设和发展的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9.
胡玥 《经济问题》2012,(1):73-77
采用协整与误差修正模型对改革开放以来财政支农支出、农业现代化程度与山西农业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山西农业发展水平、财政支农支出和农业现代化程度两两之间存在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显示短期因素对山西农业发展与农业现代化的长期均衡关系、农业现代化与财政支农的长期均衡关系具有很强的调节作用;格兰杰因果检验表明,财政支农在长期会对农业的现代化程度产生影响,而农业现代化则促进了山西农业发展水平的提高,农业的发展也会对财政支农支出产生影响,财政根据农业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补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