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销售与管理》2008,(7):44-44
背景 1971年与乔治·索罗斯合伙组建“量子基金”,至今已成为最成功的套利基金。1980年“退休”,令“量子基金”在1981年出现了首次22.9%亏损,规模缩小一半;  相似文献   

2.
文芳 《新财富》2011,(2):74-81
在资产管理领域,欧美资本东渐的长期趋势已然形成。索罗斯基金等海外资金与机构纷纷人驻香港,引起了人们对热钱流人的担心。不过,在众多对海外对冲基金行为模式有深刻理解的对冲基金经理看来,海外对冲基金要做空中国,无须在香港设立分支机构;而且,目前涌人香港的海外资金中,不少属于长期投资者,对它们和热钱要区别对待。同时,由于亚洲区资产负债表大为改善、对冲基金的策略变化以及种种技术障碍,13年前的“索氏狙击”难以再度上演。  相似文献   

3.
关注对冲基金的人.不难发现.那些善于运作资金的人却很少能成功地经营公司。20世纪90年代的恒星对冲基金现在却难以进入前10位。乔治·索罗斯(George Soros)的量子基金在经过一笔失败的日元交易后,利润开始下降;朱利安·罗伯逊(Julian Robertson)旗下的老虎基金遭受网络泡沫的沉重打击;美国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呢?无需再问。  相似文献   

4.
岑科 《新财富》2007,(3):122-123
“我们花了40年建立起来的经济体系,一下子就被这个带有很多钱的白痴搞垮了。”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时任马来西亚总理的马哈蒂尔对金融投机家索罗斯如此唾骂。他认为,以索罗斯为首的众多对冲基金是亚洲金融危机的罪魁祸首;他们在市场上兴风作浪,冲垮了东南亚各国的汇率,并从中获取暴利。  相似文献   

5.
徐绍峰 《新财富》2006,(10):100-100,102,103
目前在中国的外资对冲基金,大多在开曼群岛等避税天堂注册,并借用QFII通道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其中在上海有10家左右的对冲基金,规模最大的有八九亿美元,小型的也有几千万美元。而这些对冲基金经理人也多为“海归”,大部分有在美资或欧洲投行任职的经历。由于中国市场还缺乏对冲工具,目前投资A股的对冲基金并不放空,而跟共同基金一样做多,有时通过券商融资,发挥杠杆作用。随着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的挂牌,首个沪深300股指期货合约浮出水面,以及融资融券业务的推出,对冲基金加速了布局中国的步伐。[编者按]  相似文献   

6.
庞宝林 《新财富》2005,(9):13-14
今年对冲基金表现不大理想,尤其是4月,受通用汽车股票反弹影响,不少定息及可兑换债券对冲基金都大幅亏损。加之上半年金融市场走势呈“碟形”,波幅不及去年的“碗形”那么大,几千只对冲基金截至7月底的回报平均只有2.54%,远低于过去十年9.27%的年均回报,也比同期MSCI指数3.1%的回报为低。  相似文献   

7.
文芳  王凡摄影 《新财富》2010,(11):98-105
无论是对冲基金SAC Capital Advisors在中国的招兵买马,还是索罗斯香港办公室的开幕,都显示出海外对冲基金正加强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在这一背景下,中国本土对冲基金的爆炸式发展,可谓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8.
周莹  王凡 《新财富》2009,(6):100-102
郭栢德出任全球最大上市对冲基金公司Man集团的CEO后,Man将旗下期货经纪业务分拆上市,转型为专业的对冲基金投资公司。不过在金融危机面前,Man也不能免受其累,其股价在过去两年下跌超过60%。在部分投资人开始抛弃对冲基金的背景下,要重燃他们的热惰,只有改变对冲基金现有的经营模式,增加透明度,严格风险管理,放松赎回限制。顺应这一趋势,郭相德不仅率领Man做大高收益业务、缩小低回报业务,还全力出击托管账户业务。在他看来,基金监管人与基金经理各自独立的托管账户“是防止马多夫式弊案的全方位武器”,投资人不仅可以对基金的具体投资行为了如指掌,充分享有透明度,还可以不受限制“随时卖掉资产”,未来这一业务将日益受到青睐。目前Man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托管账户平台。  相似文献   

9.
日本对冲基金发展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曙松  王超 《新财富》2006,(9):94-98
日本2000年通过立法允许对冲基金在日本正式开展业务,其后5年的时间里,日本市场上的对冲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了10倍。除了部分富裕阶层之外,大量的养老金、保险公司也都成为对冲基金的投资者。最大的两类投资者,一是追求分散化、低风险的金融机构、养老金,二是追求高收益的富裕个人,因而分散化、低风险的对冲基金组合基金和高风险高收益的宏观型基金构成了最主要的两种策略,一直占据着日本对冲基金一半以上的份额。目前日本对于对冲基金的立法尚属空白,为了保护投资者,特别是养老金的利益,监管当局正在建立对冲基金的监管机制。日本在对冲基金的法律定位、监管原则和监管模式方面的选择,可以为中国未来的对冲基金监管机制设计提供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对冲基金是一把“双刃剑” ,对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推动力 ,同时也具有很强的杀伤力。因此用客观、辩证、发展的眼光看待对冲基金 ,加强监管 ,减少其负面影响 ,使其为经济发展服务 ,才是科学的态度。由于对冲基金仍有待完善和发展 ,特别在会计信息披露以及跨国之间的监管方面有待完善 ,因此既要堵塞世界金融体系上的漏洞 ,又要防止对冲基金的过分投机是当前世界经济的主要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11.
陈志武 《新财富》2010,(3):34-38
鲜为人知的博茂投资集团最近10年的年回报率不仅高于对冲基金行业的平均水平,也高于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2.3个百分点。而且其风险波动率仅为6.2%,不到巴菲特公司19。9%波动率的1/3。巴菲特不仅过去十年的投资业绩不如对冲基金,在本次金融危机中的整体表现也远逊于对冲基金,这是否意味其神话的终结?  相似文献   

12.
本文利用国内对冲基金过去一年的表现数据,对“捕获率比”与收益率的正相关关系进行了检验.同时进一步发现。“捕获率差”对收益率的解释效果比“捕获率比”更佳。在此基础上,结合“融智风格箱”——中国对冲基金风格箱的特点.本文创造性地提出了三个拓展方案:1.引入“切割线”.筛选出总体控制能力较好的对冲基金:2.通过“切割线”上下移动或角度旋转实现对“捕获率差”或“捕获率比”的不同要求:3引入第三维,建立适合中国对冲基金的“风格魔方”。  相似文献   

13.
新书推荐     
《对冲基金风云录》《对冲基金风云录》当属投资书籍中最富有启发性和引人入胜的作品之一。巴顿·比格斯,这位与索罗斯、朱利  相似文献   

14.
名刊     
美元可能在几个月内大跌 ——英国《独立报》12月1日 美国投机金融大鳄索罗斯和“股神巴菲特同时预言,美元将在近几个月内大跌。 传言来自一个匿名的对冲基金经理,他说:“我听到索罗斯和巴菲特都在沽空美元,华尔街越来越预感美元将一路大跌。”  相似文献   

15.
商界名家     
《商界名家》2007,(3):17-17
本期推荐名家:量子基金创始人吉姆·罗杰斯 推荐理由:吉姆·罗杰斯是金融界的一位传奇人物.与索罗斯、巴菲特齐名,被称作华尔街的黄金眼。因为他的一句话,中国股市大盘在2005年6月跌到了历史最底点;[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陶冬 《新财富》2009,(2):40-40
金融海啸的浩劫、马多夫的欺诈,令对冲基金行业面临60年来最大的生死危机。旧的基金中倒掉一批巨无霸无可避免,取而代之的将是灵活、低杠杆的利基玩家。  相似文献   

17.
杨燕 《现代商业》2007,(21):220-221
本文对对冲基金的定义、内涵、特点作了详细介绍,对其风险进行了探讨,深入分析了对冲基金的投资策略。对冲基金对进入中国市场跃跃欲试,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值得我们关注。最后还就对冲基金的监管问题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风险守望者     
方文 《新财富》2013,(3):98-102
从事对冲基金FOF业务的瑞士Gottex基金管理公司,对于控制风险有独到心法。其亚洲区总管高思卓表示,爆仓是对冲基金界不可忽视的风险,过往不乏长期资本、老虎基金、Basis资本、不凋花等著名基金爆仓的案例,但专业的FOFN以通过严密的风险管理系统和尽职调查,甄别出导致爆仓的关键因素,并最终避免风险。  相似文献   

19.
对冲基金在前段时间内一系列的金融风暴中屡屡出手,引起了了国际金融界的高度关注。最近传来的消息表明,尽管有些对冲基金风光依旧,但全球许多著名的对冲基金日子并不好过。如美国的长期资本管理基金因遭受重大损失而被接管。对冲基金究竟是什么?其特征、运作方式如何?本文认为,对冲基金并不那么神秘,其表现也时好时坏。我国应对对冲基金的发展动向给予高度重视,并加以研究,以维护我国对外开放过程中的金融和经济安全  相似文献   

20.
在以互联网为中心,各地金融市场紧密融通的背景下,伴随着资管新规的出现,我国金融市场步入新的发展阶段,投资者对优质资产需求激增进一步扩大了对冲基金的市场规模.但由于发展速度与监管完善程度的不匹配,也使得对冲基金市场乱象丛生.因此,从对冲基金的定义、特点、发展现状出发,同时对比美国对冲基金市场,借鉴美国对冲基金市场的监管措施,对我国对冲基金市场的发展和监管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