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息经济与技术》2007,21(6):F0002-F0002
中国东北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是文化部、国家广电总局、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及东北三省政府联手打造的一次文化产业盛典,是中外优秀文化成果的大展示,也是一个文化产业交流与项目合作的大平台。它正以东北人的豪迈与热情,以东北文化海纳百川的姿态,邀约各地文化产业,引爆文化热潮,打造一场气势磅礴的文化盛宴!  相似文献   

2.
"发展重点文化产业"意味着各省必须结合实际,确立本省文化产业发展的重点,以此推动本省的文化产业发展。就陕西省而言,应确立历史文化制作业、文化旅游业、文化会展业为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在发展策略上,以文化产品的科技创新为重点,促进历史文化制作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以创立服务品牌为核心,做强做大文化旅游业;以西安会展业建设为中心,推动陕西会展业大发展。  相似文献   

3.
文化金融是文化产业与金融业的高度融合。广东作为全国文化大省,文化产业建设走在全国前列,文化金融融合发展形成先发优势。“十四五”以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融合发展取得显著成效,三地共同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走出了一条多元化、数字化、国际化的文化产业融合发展之路。随着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进入由规模速度型向质量内涵型转变的新发展阶段,快速增长的文化产业发展资金需求与融资困难的矛盾日益凸显,亟需构建多元化的文化金融服务体系。本文通过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金融支持现实情况与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提出构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文化金融支持体系,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广东走在全国前列创造新的辉煌提供政策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文化产业叫得很响,从中央到地方都很重视。去年年初,中央专门出台有关文件,以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又提到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而文化体制改革的首要目标是区分文化事业与文化企业,这与文化产业密切相关。从地方来看,河北、广东、江苏、辽宁、浙江、甘肃及云南等地,相继提出建设“文化大省”或“文化强省”的目标,并把发展文化产业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  相似文献   

5.
黄婷 《发展研究》2006,(10):23-25
随着WTO协议的兑现,国外文化输入不断加强,福建文化产业必须及早做强做大。选择和构建福建文化优势产业群,是做强做大福建文化产业,应对国外文化强势的重要途径。本文在综合分析全省主要文化产业的基础上,从学理分析和现实状况的角度,着重论述构建福建文化优势产业群的依据和基础,为提升福建文化产业的实力提供有一定价值的参考性论证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文化产业具有较强的流通性和传播功能,在国家和区域形象传播中能发挥大众传媒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国家或地区形象传播力的建构与提升,不能单纯依靠大众传媒,还必须以文化产业的壮大为依托。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以文化大省——江苏省为案例,深入探讨提升区域文化产业核心竞争力与区域形象传播力的有效路径。  相似文献   

7.
阳新丽 《经济》2007,(12):123
推动衡阳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出路在市场、希望在产业. 借鉴国际国内的成功经验,结合衡阳的实际,我们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以民族文化为依托,以扩大开放为突破,培育文化产业基地,壮大文化产业实力.  相似文献   

8.
文化产业是现代服务业的核心产业。文化产业以其极强的传播力、渗透力和影响力,日渐成为增强城市软实力的主要支撑性产业。近年来,国家为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从中央到地方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今年举办上海世博会,为我市文化产业发展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准确把握文化产业在特殊时期的比较优势,将文化产业作为保增长的重要着力点,对促进我市经济转型升级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市加快建设文化大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关键时期。文化产业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技术含量高、人才聚集度高,  相似文献   

9.
发展文化产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满足人民多样化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发展文化产业应确立新的文化产业发展观,坚持人本发展、特色发展、品牌发展、重点发展、创新发展、多样发展。在战略选择上,应以民族文化为根本,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文化产业发展道路;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大力解放与发展文化生产力。  相似文献   

10.
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模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邹立清 《经济论坛》2007,(20):20-22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在新时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必须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邹立清 《经济论坛》2007,(21):27-29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在新时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必须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我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相似文献   

12.
文化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战略新兴产业和国民经济支柱产业,是时代发展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高度统一。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相互渗透而形成的新兴朝阳产业,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突出。陕西历史悠久、文化资源富集、后发优势明显,资源禀赋得天独厚,产业发展基础无与伦比。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陕西全面建设西部强省的必然选择,是实现文化大省向文化强省转变的必然过程,是推动文化强省工程建设的重要杠杆和战略举措。因此,确定文化产业的战略定位,分析陕西文化产业的成长特点,构建陕西文化产业的发展思路就显得尤其重要。  相似文献   

13.
王志禄 《时代经贸》2011,(22):64-64,68
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发展要求,发展壮大文化产业,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是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强市的必然要求,更是优化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途径;要发展壮大文化产业,需要积极开发利用文化资源,因为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浙江省文化产业集群形成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 建设文化大省是浙江省在新时期社会主义两个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一项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在建设文化大省过程中,必须以发展文化产业为突破口,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全省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我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明显滞后,大多数文化产业单位仍处于求生存、求数量的粗放型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产业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成为支柱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增长中占有较高的比重。我国文化产业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初,相对发达国家较晚,但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已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黑龙江作为文化大省,提出了建设边疆文化大省的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确定一个是展目标,实施五大战略,发展十项产业,构建三大格局。本文从黑龙江省文化资源现状入手,分析了我省文化产业发展的现状及皇漾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问题提出一系列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一、绪论 “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增强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一一鼓励和支持非公有制经济以多种形式进入文化产业领域,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产业格局。构建以优秀民族文化为主体、吸收外来有益文化的对外开放格局,积极开拓国际文化市场,创新文化“走出去”模式,增强中华文化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提升国家软实力。  相似文献   

17.
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精神,实现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的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繁荣民族文化,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其中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要大力发展文化经纪业,为文化市场的经营主体服务。文化经纪作为文化市场的一种中介机构,其自身也是一种文化产业,它不仅将产生可观的经济社会效益,其对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所起的作用以及将带来的经济社会效益更是不可估量。  相似文献   

18.
目前,东北地区已初步建立起门类比较齐全的文化产业体系,但在发展观念、文化产业体制改革、文化产业结构、文化园区建设、产业创新及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不足。在国家推动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要立足于东北地域特色,树立东北大文化发展观念,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力优化文化产业结构,整合文化资源,培育示范园区,培养高层次人才,提升文化科技含量,积极推进东北地区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文化产业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并成为推动经济和发展的不可缺少的力量。发展文化产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是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要的根本需要。唐山市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工业城市,拥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在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必须高度重视文化产业在经济社会生活中的重大作用,培植和发展文化产业。一、以文化资源的开发为核心,构筑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加强对文化资源的发掘保护与培育,既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需要,也是文化发展自身的要求。通过产业化…  相似文献   

20.
张忠 《江南论坛》2011,(1):42-43
如何把深厚的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文化产业优势,是推动太仓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的关键,文化产业"内容为王",发掘开发好文化资源是文化产业做大做强的根本。根据城市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